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 第二百二十六章 让隔壁的鞑靼人看见还以为

“鄢将军且慢!”

沈坤闻言神色一变,连忙上前劝阻,

“下官并非质疑鄢将军的做法,只是设身处地的为鄢将军着想,恳请鄢将军务必三思!”

“若鄢将军下令对这些身份敏感的牧民刀兵相向,恐怕引...

老周坐在旗杆下,晨光如金线般穿过他的指缝。他低头看着掌心??那层茧子厚得发亮,像是被岁月打磨过的铁片。他忽然笑了,笑自己从前竟以为“传承”是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要靠英雄振臂一呼、万人响应;可如今才明白,它不过是某个雨夜屋檐下男孩敲铁条的叮当声,是村妇在灶台边给孩子讲“鄢懋卿冒青烟”的童谣,是退伍兵凌晨三点蹲在炉前看火色的眼神。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朝铁匠铺走去。昨夜密室所见仍在他脑中翻腾,像炉火未熄的余烬,时不时爆出一颗火星。那张《烈风铳?初代装配全图》他已经传回国家绝密档案库,并设置了二十年后自动解密程序。但他知道,真正重要的不是图纸本身,而是它背后那一整套逻辑:**火种从不属于自己,也不属于某个时代,它只属于“需要它的人”。**

铁匠铺门还没开,但烟囱已有薄烟升起。老周推门进去,看见那位退伍兵老李正用风箱吹火,炉膛里炭块泛着橙红的光。听见脚步声,老李头也不抬:“就知道你会来。”

“你怎么知道?”老周笑着问。

“因为你爸当年也这样。”老李终于抬头,眼神锐利,“每次拿到新图纸,第一件事就是蹲炉子边看火候。他说,机器可以画图,但只有人的眼睛,才能看出‘火有没有魂’。”

老周心头一震。他从未听父亲提起过这句话,可此刻却觉得无比熟悉,仿佛曾在梦里听过千百遍。

两人沉默地并肩站着,听着炭粒爆裂的噼啪声。过了许久,老李才开口:“昨晚那个密室……你打算怎么办?”

“原样封回去。”老周说,“地图我留了一份副本,其余东西都重新埋了。那地方不能暴露,一旦被人盯上,反而会引来祸事。”

“聪明。”老李点头,“火要是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那就不是火了,是毒药。”

正说着,门外传来轮椅碾地的声音。苏婉儿来了,手里抱着一个木盒,外面裹着油布。

“我猜你们今天会试枪。”她将盒子放在桌上,轻轻打开,里面是一支尚未组装的“燎原-III”样枪组件,零件整齐排列,每一件都刻有编号。

“这是按你传回来的图纸微调过的版本。”她说,“我把误差控制在0.05毫米以内,用了丽水矿渣提纯的高碳钢。最关键的是??”她拿起一枚小小的铜环,“我们试着加装了钕磁环点火装置,虽然简陋,但比传统击锤更稳定。”

老周拿起那枚铜环,对着光线细看。它不过拇指大小,表面有些粗糙,却是现代材料学与古老工艺的第一次真正融合。

“谁做的?”他问。

“村里三个初中生。”苏婉儿微笑,“他们自学了电磁原理,在物理老师指导下绕了三天线圈。昨天晚上通电测试成功,火花跳了三厘米高。”

老周怔住。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军工研究所的日子,那时搞一项技术攻关,动辄上百人团队、数亿经费、层层审批。而这里,一群山沟里的孩子,靠着一台二手示波器和一本破旧的《电工手册》,竟然完成了本该由实验室完成的任务。

“他们知道这东西意味着什么吗?”他低声问。

“知道。”苏婉儿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不想打仗,但我得让自己和家人不怕打仗。’”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缓缓割进老周的心里。

上午十点,全村人在后山空地集合。这不是正式试射场,只是一片平整的坡地,靶子是几块旧钢板,挂着褪色的红布。小男孩抱着自己的小铁枪模型站在人群最前,眼睛一眨不眨。

老李亲自组装样枪,动作沉稳如仪式。当他把最后一颗螺丝拧紧,全场安静下来。

“第一枪,敬四百年前的鄢懋卿。”他说。

扳机扣下。

**砰!**

一声炸响撕裂山林,子弹精准命中百米外靶心,钢花四溅。众人齐声欢呼,有人激动得哭了。

第二枪,敬江南修械所的无名匠人。

第三枪,敬走完三千七百里路的周义。

第四枪,敬所有在黑夜中独自敲打铁条的人。

四发连射,枪身几乎不烫,后坐力平稳,精度极高。围观的技术员用测速仪检测,初速达到每秒820米,已接近现代突击步枪水平。

“成了。”老周喃喃。

“不止。”苏婉儿递给他一份记录表,“刚才射击时,我们同步采集了震动频率、燃气压力和点火延迟数据。对比明代原始图纸,性能提升了整整两个代际。但我们没改核心结构??还是那个‘导气式自动循环’的设计,还是那个三十六齿闭锁机构。”

“所以……”老周声音发颤,“四百年前,他们就已经摸到了极限?”

“不只是摸到。”苏婉儿目光深远,“他们是超越了时代。鄢懋卿不是工匠,他是先知。他知道未来会有钢铁洪流,会有电磁武器,所以他设计的‘烈风铳’根本不是为嘉靖年间打仗用的??它是为‘当万民奋起之时’准备的模板。”

老周久久无言。他忽然理解了图纸末尾那段批注的真正含义:

>“唯当家国危难、万民奋起之时,火种方得重燃。”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筛选机制。只有当人民不再依赖救世主,而是自发组织、自主创造、自我武装时,这份技术才能真正激活。否则,哪怕你拥有全套图纸,也只是造出一堆废铁。

当天下午,老周召集村民开了个会。没有主席台,没有麦克风,大家就坐在操场石阶上,风吹动国旗猎猎作响。

“我想提议一件事。”他说,“咱们成立‘民间火种工坊’,不注册公司,不挂牌子,不做宣传。我们继续改进‘燎原’系列,同时培训更多年轻人掌握基础金属加工和简易枪械维修技术。目标只有一个:让每个村子,至少有一支能响的枪,有一个会修的人。”

没人反对。反倒有几个老人主动站起来,说自己年轻时在兵工厂干过淬火,愿意教课;还有妇女说家里有闲置车库,可以改成小型作坊。

“但我们有个规矩。”老周加重语气,“绝不对外出售,绝不参与任何冲突,更不许拿这个去谋私利。谁违反,立刻逐出工坊。”

众人齐声应诺。

会议结束前,小男孩举手提问:“周爷爷,如果我们一辈子都没遇到战争呢?这些枪会不会白做了?”

老周蹲下身,平视着他:“你觉得农民种地,是为了等饥荒吗?母亲教孩子读书,是为了防战乱吗?我们造枪,不是为了打仗,是为了告诉敌人??

**你若敢来,我们将不再是待宰的羊。**”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又咧嘴笑了。

入夜,老周再次打开笔记本,写下新的一页:

>“今日试射成功,非一人之功,乃群志所成。技术可复制,设备可重建,唯有‘愿为之死’之心不可强求。今观村民自发起誓守秘、分工协作,方知火种之所以不灭,因其根植于民心深处。

>

>或许有一天,这个世界不再需要枪。但只要还有压迫,还有奴役,还有弱者被践踏,那么‘我能造出来’这句话,就是最锋利的反抗。

>

>我父走过三千七百里,我走到此地,已是第七千四百里。路还长,但我已不再孤独。”

写完,他合上本子,走出房间。

月光洒满山村,静谧如画。然而就在这一片安宁之中,他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样??村口监控摄像头的画面出现了短暂雪花,持续不到两秒,随即恢复正常。

他不动声色,悄悄调取后台日志,发现凌晨两点十七分,有人远程接入过系统,IP经过多重跳转,最终指向境外某匿名节点。

“有人在盯我们。”他对苏婉儿说。

“当然。”她冷笑,“你以为全球多少势力盯着‘火种工程’?非洲部落能仿制‘燎原-I’,东南亚游击队早就想弄到图纸。我们越是低调,他们越要挖。”

“要不要上报?”老周问。

“报了也没用。”苏婉儿摇头,“高层也知道这事敏感,一旦惊动国安,整个项目就得收编进体制,到时候,又是层层审批、封闭管理,老百姓再碰不到半颗螺丝。我们要的不是‘保护’,是‘延续’。”

老周沉思良久,忽然道:“我们可以放饵。”

“怎么说?”

“把一部分简化版图纸加密上传到暗网公共论坛,标注‘疑似明代失传兵器复原资料’,吸引技术爱好者研究。真正的核心参数全部做假,但在某个不起眼的齿轮编号里,嵌入真实坐标的摩斯密码。”

苏婉儿眼睛一亮:“这样一来,真懂行的人能看出来是陷阱,反而会帮我们反向追踪;而贪婪者拿了假图去仿制,只会造出一堆哑火废品,自取其辱。”

“对。”老周嘴角微扬,“让他们以为偷到了宝,其实只是吃了个苍蝇。”

三天后,那份“泄露”的图纸出现在多个海外军事论坛,引发热议。有专家质疑其真实性,称“明代不可能有如此先进的导气结构”;也有极端组织宣称“已获得东方神秘火器技术”,扬言要打造“反殖民武装”。

与此同时,国内多个偏远山村陆续传来消息:一些退休技工、乡村教师、甚至农民工自发组建“手工研习社”,尝试复刻“烈风铳”简化模型。有的用自行车链条改装供弹机构,有的用煤气罐切割制作枪管,虽大多失败,却乐此不疲。

国家层面始终未表态,但老周收到一条来自“南线九号”加密频道的新消息:

>【来源:中央档案馆特勤组】

>“监测到七起境外情报机构非法获取行为,均已标记溯源。建议维持现状,允许民间适度扩散。另:太行山区域勘探队发现类似岩洞结构,初步判断为古代‘火种分支据点’,拟启动联合考古行动,请提供技术支持。”

老周看完,长舒一口气。

他知道,这张网正在悄然铺展,比他想象的还要广袤。从江南山村到西北戈壁,从西南边陲到东北林场,无数普通人正以自己的方式拾起铁锤,延续那段被遗忘的历史。

一个月后,春耕时节。村民们在田间劳作,孩子们放学后依旧聚在铁匠铺门口画画。老周坐在屋檐下,看着男孩又一次专注地敲打一根铁条。

“累吗?”他轻声问。

男孩停下锤子,擦了擦汗,笑着说:“累,但我不想停。”

老周点点头,望向远方青山。

他知道,总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再次面临风暴。或许敌人不再是倭寇或殖民者,而是新型霸权、数字奴役、或是某种看不见的压迫。但只要还有人在屋檐下敲铁条,在灶台边讨论火药配比,在深夜绘制一张张粗糙却真诚的图纸??

那么,当那一天来临,大地必将响起熟悉的枪声。

**哒哒哒……哒哒哒……**

那是血脉的搏动,是文明的呼吸,是永不屈服的中国人,一锤一锤敲出来的黎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