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兴大汉:从汉灵帝的侄子开始 >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一章 洛阳火起,

第一卷潜龙在渊第三十一章洛阳火起,董卓西窜(第1/2页)

刘珩略作思忖,回忆起昨夜荀彧通过赵云之口转告他的话。

“其一,围而不攻,以逸待劳。”

刘珩指向舆图:“分派精兵,扼守汜水关通往各地要道、津渡,深沟高垒,多置鹿砦拒马。主力则于关外择险要处扎下坚固营寨,广布疑兵。每日以精骑小队轮番至关下挑战、骚扰,疲其军心。董卓见我军围而不攻,必疑我有诈,不敢轻易出关决战。而我军则可养精蓄锐,稳固后方粮道。”

“其二,攻心为上,分化瓦解。”

刘珩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丝冷意:“董卓倒行逆施,洛阳公卿和西凉军中,岂无怨恨离心者?且那董卓自从进京后,为拉拢世家大姓,对西凉旧部多有冷落,听闻他那女婿李儒也颇受冷落,更何况其他人?如今当广派细作,潜入洛阳及汜水关中,散布流言。一则言关东义兵百万,势不可挡,董卓败亡在即;二则言董卓已有迁都避祸、焚烧洛阳、驱民西行之念!流言一起,朝野震动,西凉军心不稳。届时,或有人为求活路、为保家业,暗中投效我军,岂不胜过强攻百倍?”

帐内一片寂静,诸侯们都在咀嚼刘珩的话。围而不攻,保存实力;攻心为上,分化敌人。

这策略听起来老成持重,进可攻退可守,确比一味强攻高明许多,这个阳武侯……还真不是浪得虚名。

曹操眼中异彩连连,抚掌赞道:“伯玉此策,深得兵法虚实之要!围点打援,攻心为上!操附议!”

袁绍沉吟片刻,也觉得此计稳妥,风险最小,又能维持联军表面团结,缓缓点头:“阳武侯之策,老成谋国。便依此行事!王太守、乔太守,你二人负责关前挑战、骚扰之事;孟德、公路,你二人负责后方粮道护卫及洛阳方向要道封锁;其余各部,加固营寨,整训士卒,广布斥候!至于散布流言,分化敌军之事……”

他看向刘珩:“此事非心思缜密、人手得力者不可为,阳武侯既已提出,想必已有计较,便烦劳阳武侯多多费心!”

“盟主有命,珩自当尽力。”

刘珩拱手应下,神色平静无波。

散帐之后,曹操快步追上刘珩,低声道:“伯玉此计大妙!然,围而不打,恐时日迁延,诸侯心生懈怠啊。”

刘珩脚步未停,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孟德兄所虑极是。可惜,董卓……他耗不起的。”

刘珩将目光投向西方,“只要潼关尚在我手,他在洛阳多待一日便多一分不安。流言一起,便是烈火烹油。孟德兄且拭目以待,用不了多久,董卓……必有大动作!”

曹操看着刘珩那笃定的眼神,心中凛然。他隐隐觉得,这位年轻阳武侯布局的深远,远不止于眼前这汜水关下的对峙。潼关……曹操的目光也不由自主地飘向西方,那个被刘珩掌控的咽喉要地。

几日后,洛阳,太师府。

“废物!一群废物!”

董卓的咆哮声响彻在屋内,肥胖的身躯因暴怒而有些颤抖,将手中的酒樽狠狠掼在地上,酒水四溅。

“区区一个汜水关都守不住了吗?不是说乌合之众吗?为何先有华雄再有吕布,接连失利折了我军锐气!还有那粮草……为何只烧了那么一点?为何不一把火将联军粮草烧个干净!”

李儒站在下首,脸色也有些苍白,但还算镇定:“太师息怒。奉先虽败,然无损我军筋骨,汜水关依旧固若金汤。至于粮草……关东联军防备森严,我军袭营偏师损失不小,未能竟全功,实属无奈。”

“无奈?咱家看是你们无能!”

董卓喘着粗气,眼中布满血丝,连日来的坏消息让他有些心浮气躁:“关东鼠辈,仗着人多势众,竟敢围困汜水关!还有那刘珩小儿,他不是在三辅吗?为何会出现在汜水关下?你当初不是说,用一个司隶校尉便能安抚此人吗?如今他已经彻底控制三辅了!潼关都在此人手中!还派典韦那杀才先斩华雄,又与那劳什子关羽张飞合攻奉先!此仇不报,咱家誓不为人!”

“另外,那皇甫老儿何时到洛阳?”

董卓一连串的反问,让李儒有些不知怎么回答。

斟酌一番后,李儒恭敬道:“太师,皇甫嵩……待皇甫嵩一到洛阳,便可命人夺其帐下兵马,再攻潼关。那刘伯玉在潼关兵马不逾万人,并非什么难解之大患。至于关东……”

李儒内心纠结一番,最终还是将心中忧虑压下,我的丈人啊,如今刘珩控扼潼关,皇甫嵩还会乖乖来洛阳?还能来洛阳?

一想到董卓自进京后,便对他们这些西凉旧部多有冷落,当初笼络刘珩这些人的想法,难道是我李儒先提出来的?您老人家以为大肆封赏高官厚禄给这帮宗亲和世家大姓,他们就会和您站在一起?如今形势急转,黑锅又落在我们这些旧人身上……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神色仓惶地快步进来,跪地急报:“禀太师!洛阳城中……流言四起!”

“又是什么流言?”

董卓不耐烦地吼道。

“流言……流言说……”

亲卫的声音带着恐惧:“说关东联军势大,太师您……您已有迁都长安之意,欲……欲效仿当年项羽,焚烧洛阳,驱赶百万士民西行……”

“什么?”

董卓如遭雷击,猛地从座位上弹起,脸上肥肉抖动,惊怒交加。

“谁?谁在散布此等妖言惑众之言!咱家何时说过要迁都?何时说过要焚城?”

他心中惊骇莫名,迁都长安以避关东兵锋、依靠关中根基再图后举的念头,确实在他心中盘桓已久。

但是这般心思,自己从未与人说过,甚至与李儒都未曾商议过!这流言,简直直刺他内心最隐秘的打算!

李儒闻言,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失声道:“太师!此乃诛心之毒计!散布此等流言者,其心可诛!意在动摇洛阳根本,离间太师与朝臣、百姓之心啊!”

他心中警铃大作,这种想法他也有过,但是还未向董卓进言,为何会有此流言于洛阳?这绝非空穴来风!

仿佛是为了印证李儒的话,又一名文官打扮的属吏冲了进来:“太师!太师!不好了!司徒王允、太尉杨彪等数十位公卿大臣,联袂跪于宫门外,泣血叩请陛下……恳请太师澄清流言,明示绝无迁都焚城之意,以安天下臣民之心!宫门外……宫门外已聚集了数千士子百姓,群情汹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潜龙在渊第三十一章洛阳火起,董卓西窜(第2/2页)

“混账!反了!都反了!”

董卓气得浑身发抖,一脚踹翻身前的案几,杯盘狼藉:“咱家为大汉殚精竭虑,这些腐儒刁民,竟敢如此逼迫咱家!”

李儒强压心中惊涛,急声道:“太师!流言汹汹,已非澄清所能平息!此必是关东联军,甚至很有可能是那刘珩的毒计!意在逼您自乱阵脚!为今之计……”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辣,先挥手让屋内几人出去,随后凑近董卓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太师!洛阳已成是非之地!人心浮动,根基不稳。关东联军围困汜水关,其势虽缓,其意甚坚!迁都长安,退守关中,依托潼关天险与西凉根基,再图后举,如今,恐已成……唯一生路!迟则生变!若等流言彻底引爆洛阳,或潼关有失……则悔之晚矣!不如顺势而为!”

董卓喘着粗气,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盯着李儒。迁都的念头被这恶毒的流言生生逼到了台面上。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从董卓的尾椎骨窜上天灵盖!

“刘珩……刘珩小儿!”

董卓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

他肥胖的身躯颓然坐回狼藉的座位,眼神变幻不定,恐惧、暴怒与不甘交织在一起。良久,他猛地抬起头:“传令!”

“尽收洛阳富户之财,籍没其家产!”

“征发民夫,搬运洛阳府库钱粮珍宝,装车!全部装车!”

“令李傕率精锐,先行开道拿下潼关!确保西进之路无忧。”

“调郭汜所部,护卫中军!”

“命樊稠收拢财物,凡有不从者,杀!”

“令张济率部前往汜水关挡住联军,着平津都尉贾文和随军辅佐,调回奉先护卫中军!”

“择吉日……不!立刻准备!迁都!迁都长安!”

“至于这洛阳城……”

董卓眼中凶光毕露:“给咱家……烧!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个干净!绝不能留给关东那群鼠辈!”

翌日,随着太师府的命令发出,西凉军的铁蹄接连踏碎了世家豪门的朱门绣户,一众将校骑在高头大马上,指挥着手下西凉兵丁,将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绢帛古玩粗暴地塞进一辆辆牛车。昔日煊赫的府邸内,此时大多只剩哀求声、咒骂声、兵刃撞击声……

“董贼!汝不得好死!”

一位老者被一名西凉兵一脚踹翻在地,兵丁狞笑着将老者身上那枚值钱的玉佩扯下。

“娘!娘!”

一个孩童被粗暴地从母亲怀中夺走,扔在冰冷的地上,母亲尖叫着扑上去,却被一杆长矛无情地逼开,眼睁睁看着家中值钱的物件被席卷一空。

“搬!都给我搬空!一根毛也不许留下!”

军官们的皮鞭抽打在被迫征召来的民夫身上。无数百姓在兵刃的威逼下,搬运着沉重的府库粮秣、宫廷珍宝。洛阳城的大街小巷,此时尽是哭嚎的难民和满载财货的车队。

宫门外,司徒王允、太尉杨彪等一众老臣皆在,独不见谏议大夫刘陶。

一众老臣须发凌乱,官袍沾满尘土,依旧长跪不起,声嘶力竭地哭喊着:“陛下!太师!不可迁都啊!祖宗陵寝在此,大汉根基在此!焚毁洛阳,驱民西行,此乃自绝于天下,遗臭万年之举啊!”

他们的声音很快淹没在周遭数万士子百姓的悲愤哭喊和西凉军粗暴的呵斥声中。

董卓站在太师府最高的望楼上,冷冷地俯视着这座即将被他亲手毁灭的城池。

“太师,”

李儒站在他身后:“李傕已先行开道,扫清路途。樊稠所部正加紧收拢财物,驱赶民夫。只是……公卿百官,多有怨怼,迁延不肯动身,尤其是那些家财被籍没者……”

“怨怼?”

董卓嘴角咧开,眼中凶光毕露:“那就让他们看看,怨怼咱家的下场!传令下去,再有迁延抗命者,无论公卿富户,就地格杀!其家财充公,妻女……赏给有功将士!”

他顿了顿:“至于那些贱民……告诉他们,想活命的,就跟上!跟不上,就留在这里,给洛阳城陪葬!”

“另外……谏议大夫刘陶不知所踪,府邸内只有一众下人,皆不知刘陶与其家眷去向。还有刘珩旧臣郑文公也不知所踪,此二人皆与刘珩干系颇深,可能已经暗中逃离洛阳城了!”

李儒继续道。

董卓闻言再度暴怒:“刘珩!又是刘珩这小儿!传令下去,搜捕刘陶、郑浑及其家眷,不论死活!”

命令下达,屠刀举起。洛阳城内,血腥味更浓了几分。几处试图带领部曲家丁反抗的富户宅院被点燃,火光冲天,夹杂着凄厉的惨叫声。

公卿百官在西凉兵刀枪的逼迫下,一个个面如死灰,不得不携家带口,仓惶汇入迁徙洪流。

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百姓,在绝望的哭喊声中被西凉军的长矛驱赶着,如同羊群一般踏上了西行之路。

董卓的目光投向西方,那里是他如今唯一的生路——潼关。

“刘珩小儿……”

他咬牙切齿地念着这个名字,仿佛要将它嚼碎:“待咱家入了长安,重整旗鼓,定要将你碎尸万段,方解心头之恨!”

他猛地挥手:“点火!给咱家把这洛阳城……烧了!”

刹那间,早已准备好的西凉兵卒将火把投向皇宫、投向府库、投向民居、投向一切带不走的富丽堂皇!

烈焰如同贪婪的巨兽,从四面八方疯狂窜起,舔舐着亭台楼阁,吞噬着千年积淀。

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将整个洛阳城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金碧辉煌的宫殿在烈火中坍塌,雕梁画栋化作焦炭,无数不愿离开故土的人在火海中哀嚎。

这座象征着大汉帝国荣耀与尊严的心脏,在董卓疯狂的咆哮和冲天的火光中,轰然崩塌,化为一片凄厉的焦土。

董卓最后看了一眼那片火海,銮驾在郭汜、樊稠精锐的层层护卫下,汇入那由绝望和财富组成的庞大队伍,向着潼关的方向仓惶而去。

汜水关外,联军大营。

当洛阳方向那遮天蔽日的滚滚浓烟漫向天际时,联军大营彻底炸开了锅。

斥候飞马狂奔,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报——!洛阳……洛阳大火!浓烟蔽日!董卓……董卓焚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