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游子的漂泊岁月 > 第三十四章 建小屋搞出租

游子的漂泊岁月 第三十四章 建小屋搞出租

簡繁轉換
作者:天涯寻芳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6 04:04:25 来源:源1

第三十四章建小屋搞出租(第1/2页)

飞云终于如愿搬进了新房,可这份“如愿”里藏着不少委屈——新房周围没有像样的围墙,只用带刺的荆棘胡乱围了一圈,风一吹,荆棘枝摇摇晃晃,连像样的遮挡都做不到;围墙的出口是个用树枝捆成的栅栏门,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铁锁,锁芯都快锈死了,钥匙插进去得来回拧好几下才能打开。其实有没有锁都一样,屋里空荡荡的,除了一张床、一个旧衣柜,再也没有值钱的物件,连“家徒四壁”都不足以形容这份简陋。

从屋里走出来,要先下一个土月台——月台是用黄土夯的,高低不平,下雨天还容易打滑;打开街门,再爬上一段三米长的陡坡,才能走到旁边的村道上。飞云看着这样的“新家”,心里满是无奈——没有分到土地,自己又没工作,留在这儿只能靠肖兴那点工资过日子,连给孩子买块糖都得算计。思来想去,她还是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回南方娘家暂住一段时间,既能省下点开支,也能让孩子跟姥姥姥爷亲近亲近。

飞云走后,肖兴成了“独居户”,每天早出晚归,两点一线地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学校离新家有四五里路,骑自行车要十多分钟,要是遇上刮风下雨,就得推着车走,裤脚总被泥水溅得满是斑点。可即便这样,他也没觉得苦——只要想到妻儿,想到等攒够了钱就能把家里收拾得好一点,他就觉得有盼头。那时周边的小煤窑正红火,中秋节前后,煤窑主们都开着拖拉机,整箱整箱地往家里搬苹果、搬月饼,有的还会给工人发福利,场面热闹得很。而肖兴的孩子们,只能站在路边,眼睁睁看着别人大口吃着月饼、啃着苹果,眼里满是羡慕,却连一句“想吃”都不敢说——他们知道,家里没钱买。每次看到这一幕,肖兴的心里都像被针扎一样疼,酸楚得说不出话来。

经历了这些事,肖兴渐渐明白:社会就像一个大熔炉,也像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这里面有规则,也有“潜规则”;有公平,也有“特殊”。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关键看你会不会观察、会不会思考。那些善于学习、懂得适应的人,就能成长得快;而那些不懂变通、不会观察的人,不仅不会进步,反而会被现实甩在后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四章建小屋搞出租(第2/2页)

他坐在新房的门槛上,看着远处的夕阳慢慢落下,心里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他知道,以后的路还会有很多困难,但只要自己多观察、多学习,守住本心,就一定能带着家人,慢慢过上好日子。

那年秋天,他趁着周六周日的空闲,找了几个匠人,把新房剩下的几个房间做了墙面整治——先抹上一层厚厚的水泥,等干透了再刷上白灰,整整忙了三天,房间终于显得亮堂起来。那时,妻子飞云还在南方打工,没能亲眼看见家里的变化。

新房东山头到东边村道,有十多米的空地。有村民跟肖兴建议:“这块地空着可惜,不如整个地基,将来盖个小屋,租出去也能添份收入。”肖兴觉得有理,便利用早晚的时间,把上次盖房剩下的砖石一块块搬过去,垒起了一片四米宽、七米长的地基,高度刚好和村道持平。看着整齐的地基,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将来小屋租出去后,家里多了份稳定收入的模样。

不久后,飞云从南方回来了。看到家里亮堂的新房和东山头的地基,她又惊又喜,立刻着手推进后续的活儿——请人拉来土,把地基的空隙填满;趁着天气好,和肖兴一起把新房前面的月台垒好,抹上水泥,又用了半个月,把东山头的小屋垒了起来。

这时,飞云的弟弟从南方来北方找活干,正好赶上小屋封顶。肖兴和妻弟一起,四处托人找来了檩条和竹皮子,把小屋的房顶架了起来。妻弟手巧,还利用做活剩下的废木料,打了两扇小窗户和一副木门;肖兴又找了几个相熟的学生家长帮忙,买了两扇小铁门装在门上。过了三五天,妻弟又趁着空闲,把小屋的墙面和地面都抹上了水泥,一间干净整洁的小屋终于完工。

巧的是,小屋刚收拾好,就有邻村的老乡找上门,想租来修电瓶;还有肖兴父亲的朋友,想租来修电机。两间小屋很快租了出去,每月能有一笔稳定的收入。肖兴站在新房前,看着来来往往的租客,又想起教室里学生们认真读书的模样,心里满是踏实——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建设家园,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