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游子的漂泊岁月 > 第三十章 新的岗位,新的目标

游子的漂泊岁月 第三十章 新的岗位,新的目标

簡繁轉換
作者:天涯寻芳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6 04:04:25 来源:源1

第三十章新的岗位,新的目标(第1/2页)

初秋的风带着几分清爽,吹进成功乡程王庄小学的校园。肖兴背着教案夹,走进六年级的教室,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数学公式,阳光透过窗户,在课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这是他来到程王庄小学任教的第一天,担任六年级语文老师,而与他搭班的,竟是自己初中时的班主任贾进步老师——如今的学校负责人。

“贾老师,没想到这么多年后,还能跟着您一起工作!”肖兴握着贾进步的手,心里满是激动。贾进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肖兴,你当年就是个踏实的好学生,现在来教六年级,我放心。”这份意外的缘分,让肖兴对新工作充满了憧憬,也更添了几分干劲。

在教学上,肖兴格外用心。他知道六年级是毕业班,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每天除了认真备课、上课,还会利用午休时间,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补课。他的语文课从不枯燥,会把课文编成小故事,带着学生们在文字里“旅行”;遇到难理解的古诗,他会配上简单的手势,让学生们边唱边记。学生们都喜欢这位亲切的肖老师,下课后总围着他问东问西,连以前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愿意主动跟他分享心事。

除了教学,肖兴还主动承担起学校少年先锋队的工作。他组织学生办黑板报,内容从安全教育到传统文化,每期都办得有声有色;他带领少先队员去村里的孤寡老人家里帮忙,扫地、擦玻璃、读报纸,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贾进步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满意,在一次教职工会议上,当场宣布:“肖兴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少先队工作搞得出色,从这个月起,按班主任待遇给他发工资!”

到了假期,学校安排六年级补课,贾进步又跟肖兴说:“补课期间,学校每天给你两元补助,你多费心,争取让孩子们考个好成绩。”两元钱在当时不算多,但这份认可,让肖兴的干劲更足了。他每天早早来到学校,给学生们梳理知识点,批改作业到很晚才回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辜负贾老师的信任,更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前途。

肖兴的家在桃花岭村,距离程王庄小学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村里人都说有五里地,其实走小路也就三里。程王庄小学坐落在村北头,站在校门口朝北望,巍峨的紫金山仿佛就在眼前,云雾缭绕在山尖,像披了件轻纱,其实离学校还有一里地。闲暇时,肖兴总爱站在门口看山,心里想着:等周末,一定要带飞云和孩子来爬山。

程王庄小学不大,一至六年级各有一个班,总共才六七个老师。除了贾进步和肖兴,还有一位叫龚军的老师。龚军个子高高的,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跟人闲聊,但教学却是一把好手,尤其擅长数学。他教三到六年级的数学,每个班的成绩在乡里都能排上名次,除此之外,他还兼任学校的会计,管着学校的账目,每一笔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从不出错。肖兴有时候遇到数学教学上的问题,会去请教龚军,龚军虽然话少,但会耐心地给他讲解题思路,两人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同事。

就在肖兴的工作顺风顺水时,家里却出了意外情况。他如今住的老房子是父辈传下来的,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年久失修,房顶毫无征兆地往下沉。那天下午,住在邻院的堂弟肖峰正在家里做木工活,突然听到“嘎吱嘎吱”的响声,跑出来一看,发现肖兴家的房顶正慢慢往下塌,连忙扛着一根门框冲过去,死死顶住下沉的屋顶,大喊着让屋里的飞云抱着孩子赶紧出来。

等肖兴放学回家,看到家门口围了不少邻居,堂弟肖峰在门框下支上一个石墩,将房顶顶住使它不再继续下沉,心里顿时安心不少。“多亏了肖峰,不然房子塌了,后果不堪设想。”邻居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肖兴走到堂弟身边,紧紧握住他的手,眼眶都红了:“肖峰,这次真是谢谢你了,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虚惊一场后,肖兴看着破旧的老房子,心里明白:建新房已经迫在眉睫,再住下去,迟早会出大事。可建新房需要一大笔钱,他刚调回本地,工资不高,家里的积蓄根本不够。好在他自调回来后,就跟堂弟肖红在桃溪村北合伙开了个煤场,虽然生意不怎么好,偶尔能赚点零花钱,但聊胜于无。

肖兴把房子屋顶下沉的情况,写成一封信,寄给了在南方的父亲肖何。肖何收到信后,连夜赶回北方。可一进家门,就看到飞云抱着孩子坐在地上的小凳子上,脸色不好,对他置之不理。肖何心里明白,飞云还在为以前的事生气——当年肖兴和飞云结婚时,肖何和两个儿子许诺过给他们盖新房、买家具,可最后都没兑现。肖何叹了口气,没多说什么,又转身回了南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章新的岗位,新的目标(第2/2页)

后来,飞云跟肖兴说:“从结婚到现在,你爸妈、你哥他们许诺我的那些事,没有一件做到的,全都是骗子。现在咱们房倒屋塌,也别指望他们帮忙,还得靠咱们自己。”肖兴点点头,他知道飞云受了不少委屈,也下定决心,就算再难,也要靠自己的双手,给家人盖一座安稳的新房。

当时,飞云的弟弟也来北方了,跟着肖兴和肖红一起打理煤场,几个人商量着,先凑钱买砖。春天的时候,每车砖(2000块)才四十元,可当时已经到了冬天,砖价涨得厉害,每车砖涨到了一百五十元。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咬牙订了两万块砖——这意味着要花一千五百元,几乎是肖兴半年的工资。

新房的地基选在一块靠近公路的椭圆形地块上,地基和公路之间有一道深深的壕沟,有一米多宽,半米多深,砖车根本开不进去。肖兴犯了难,要是雇拖拉机填沟,一天就得五十元,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想起小叔叔家里有辆拖拉机,于是厚着脸皮去求小叔叔帮忙。小叔叔很爽快,答应免费帮他拉土石填沟。

第二天一早,小叔叔就开着拖拉机来了,拉了整整一天的土石,在壕沟上垫了一个平缓的小坡,刚好能让砖车开过去。看着砖车稳稳地把两万块砖卸在地基旁,码成一座小山,肖兴心里总算松了口气——建房的第一步,总算迈过去了。

接下来是拉白灰。肖兴还是找小叔叔帮忙,开着拖拉机去二十多里外的野河镇拉白灰,野河镇属于外县,路途远,还容易遇到检查。果然,在返回的途中,他们遇到了外县的交警拦车罚款。肖兴和小叔叔一下子慌了——他们身上只带了拉白灰的钱,根本没多余的钱交罚款。

“同志,我们是拉白灰盖房的,不是跑运输的,能不能通融一下?”小叔叔陪着笑脸跟交警解释。交警皱着眉,说:“按规定,农用拖拉机不能拉危险品,罚款两百元。”两百元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肖兴急得满头大汗,只好跟交警攀谈起来,问他是哪里人。

当得知交警是附近车网口村的人时,小叔叔突然眼前一亮:“你认识车网口的李建军吗?他是我表弟!”交警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李建军?我们是邻居,关系好得很!”这下,事情有了转机。交警连忙摆摆手:“既然是熟人,那你们快走吧,前边还有关卡,到时候提一下我的名字,他们就不会拦你们了。”

就这样,他们一路有惊无险地把白灰拉回了家。淋石灰需要一个大铁锅,还得挖一个大池子。肖兴很快就找人挖好了池子,可借大铁锅时又遇到了麻烦——他常年在外教书,跟村里的人不熟,跑了好几家,都没人愿意借给他。没办法,肖兴只好自己动手,用砖砌了一个方池子,代替铁锅淋石灰。

没想到,当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雨,倾盆而下,没有一点停歇的意思。石灰需要用水淋成灰水,倒入大池子里,备用。没有大铁锅,就用那个小方池子代替。肖兴在附近较低的地方挖了一个坑,以便聚积雨水。这样就不用专门拉水了。然后用铁锹将石灰铲到小池子里,然后用桶或盆打来雨水,倒入小池子里。等待石灰焚开,化成灰水,就打开小池子的挡口,让灰水流入到大池子里去。肖兴顾不上吃饭,披着雨衣就在雨地里一点一点的淋着石灰,地面积成一滩浑浊的白浆,溅得他的卡其布裤脚满是星星点点的白印,湿了的布料贴在腿上,凉得像冰。雨珠顺着额前的碎发滴进眼里,他也只胡乱用袖口抹一把,袖口的灰混着雨水,在脸颊上蹭出两道黑印,活像个小花猫。远处的车灯在雨雾里晕成一团模糊的黄,把他弓着的脊背拉得很长,铁铲撞击地面的闷响,混着雨声沉在黑夜里,每一下都像敲在湿冷的泥地上。就这样,肖兴在雨地里忙了一夜,不知疲倦。直到黎明时分,雨才渐渐停了。天亮后,他看着这些淋好的石灰,露出了疲倦的笑容——这场大雨,好像是上天同情他的遭遇,特地在淋完石灰的关键时候停了,真是“人不帮忙天帮忙”。他伸了伸僵硬的腰,心里想着:只要坚持下去,新房很快就能盖好,到时候,飞云和孩子就能住上安稳的房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