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游子的漂泊岁月 > 第三十八章 长途贩运,商海浮沉

游子的漂泊岁月 第三十八章 长途贩运,商海浮沉

簡繁轉換
作者:天涯寻芳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4 16:27:42 来源:源1

第三十八章长途贩运,商海浮沉(第1/2页)

北方的冬日总是带着几分凛冽的寒意,肖兴裹紧了身上的棉袄,踩着清晨的薄雪走向学校。教室里的炉火已经生了起来,跳动的火苗映着他手中教案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他的生活就像这炉火般平稳,每天按部就班地备课、上课,看着学生们从懵懂无知到逐渐明理,日子虽平淡,却也透着一股子踏实劲儿。课堂上,他声音洪亮地讲解着课文,偶尔停下来回应学生们好奇的提问,窗外的雪花簌簌飘落,将这份宁静衬得愈发珍贵。课余时间,他会认真批改作业,在每一份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语,这份对教育的热忱,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肖兴知道,南方的父亲肖何正经历着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只是他没想到,父母那边即将上演一连串充满波折的故事。

相较于肖兴安稳的生活,远在南方的肖何则在一片湿热的气息中忙碌着。初到南方时,他也曾有过些许不适,陌生的方言、迥异的气候,都让他经历了一段适应期。但肖何天生就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很快便融入了当地的生活。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他没有忘记在北方学到的实用技术,每当夜幕降临,他便在租住的小屋里忙活起来,准备制作手工汽水。他仔细地清洗着玻璃瓶,按照记忆中的配方调配着原料,糖、柠檬酸、小苏打在他手中巧妙地融合,气泡在液体中不断升腾,散发出清爽的气息。第二天一早,他便提着装满手工汽水的篮子,穿梭在街头巷尾叫卖。那酸甜的口感很快吸引了不少顾客,尤其是孩子们,常常围着他的摊子不肯离去。

与此同时,肖何还嗅到了本地酒的商机。他走访了当地的酿酒小作坊,仔细了解酿酒工艺和酒的品质,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挑选出几款口感醇厚、价格亲民的本地酒,然后背着酒壶走街串巷售卖。闲暇时,他总爱和当地人聊天,从他们的话语中捕捉当地经济形势的变化,哪里有新的集市开张,哪种商品更受欢迎,这些信息都被他默默记在心里,为日后的生意做着准备。

转眼到了年下,南方的年味虽不如北方浓烈,却也有着独特的热闹。肖何的大儿子肖顾从北方赶来,打算和父母一起过年。刚到南方,肖顾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竟然没有北方常见的大白菜。走在集市上,他看到摊位上摆放的都是一种随季节生长的小圆菜,模样小巧,和北方硕大的大白菜截然不同。这个发现让肖顾眼前一亮,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萌生:要是从北方拉一车大白菜到这里售卖,会不会是一笔好生意?

他立刻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肖何夫妇听后也有些心动。北方的大白菜在冬季价格低廉,要是运到南方,按照南方蔬菜的市场价售卖,似乎能赚不少钱。两人没有过多犹豫,也没来得及做细致的调研,就轻率地决定跟着儿子一起做这笔白菜生意。肖顾雷厉风行,第二天就动身返回北方,直奔邯郸蔬菜批发市场。市场里人声鼎沸,一车车新鲜的大白菜堆得像小山一样,肖顾挑选了品质上乘的白菜,以极低的价格批发了一大卡车,足足有五吨重,换算下来差不多一万斤。

为了赶在春节前抢占市场,肖顾雇了一辆货车,连夜往南方赶。货车在漆黑的公路上疾驰,车灯划破夜空,肖顾坐在副驾驶座上,心里满是对这笔生意的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白菜被一抢而空的场景。经过一夜的奔波,货车终于抵达了南方的乡镇市场。可当肖顾满怀憧憬地把白菜卸下来时,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他很快发现,这里的集市有着特殊的规律——逢单背集,逢双赶集,只有在赶集的日子里,人们才会聚集到集市上交换产品、完成交易。而他拉来的一万斤白菜,在非赶集日根本无人问津。即便到了赶集日,情况也没有好多少。这个乡镇市场规模不大,当地老百姓大多是农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菜地,平日里吃的蔬菜基本都能自给自足,只有少数没有菜地的人家才会到集市上买菜。而且,当地人从未见过北方大白菜,不知道这种菜好不好吃,一个个都持观望态度,只是好奇地围过来看一看,真正掏钱购买的人寥寥无几。

肖顾看着堆积如山的白菜,心里渐渐慌了神。他和父母每天都守在集市上,卖力地向过往的行人推销,可收效甚微。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南方潮湿的气候开始对白菜产生影响,没卖掉的白菜叶子渐渐发黄、腐烂,一股霉味在摊位周围弥漫开来。肖何夫妇和儿女们心急如焚,每天天不亮就来到集市,把腐烂的菜叶剥掉,试图挽救剩下的白菜。寒冷的冬天里,他们的手在冰冷的白菜上反复翻动,很快就被冻伤了,红肿的手指上裂开了一道道小口,一碰就钻心地疼。可即便如此,白菜的售卖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八章长途贩运,商海浮沉(第2/2页)

最终,在一家人的努力下,一多半白菜总算卖了出去,剩下的一少半因为腐烂严重,只能扔掉,甚至送人都没人要,只有极少一部分被留着自己吃。等到算账的时候,肖顾才发现,抛去购买白菜的本钱和长途运输的运费,几乎没剩下多少利润,这一趟忙碌下来,不过是混了个“瞎忙活”的名头。回顾这次蔬菜贩运,肖何心里满是懊悔,他清楚地意识到,这次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事先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被一时的利益冲昏了头脑,犯了急功近利、轻率冒进的错误,更没有准确预估市场的实际需求量,这些教训,都被他深深记在了心里。

这次失败并没有让肖家人停下尝试的脚步。自此以后,肖何又陆续做了好几次长途贩运的买卖,其中投入最大、动用资源最多、参与人员最广、影响最大且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便是长途贩运大米,而这次生意的主要组织者,是肖何的另一个儿子肖建。

自从上次肖顾往南方贩运大白菜后,一直没有稳定工作的肖建就认定了长途贩运这条“发财路”。他觉得只要选对商品、找对销路,就能赚大钱。于是,他开始四处联络人脉,首先找到了本村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几人凑在一起,聊起了贩运生意的想法,一拍即合。随后,肖建又主动联系上了远在信阳的二表姐夫,邀请他一起加入,共同商量“发财大计”。

巧合的是,肖建的妹妹肖琴当时已经结婚,她的丈夫正好在粮管所工作,这无疑为贩运大米提供了便利条件。“有粮管所的人帮忙,咱们进货就方便多了,价格也能拿到优惠!”肖建兴奋地对合伙人说道,大家也都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所有条件似乎都已具备,一场看似前景光明的大米贩运生意就此拉开了序幕。

很快,肖建便带着货车来到了妹夫所在的粮管所,凭借着妹夫的关系,顺利地赊出了一车大米。作为担保人,肖琴的丈夫自然承担起了相应的责任,他再三叮嘱肖建,路上一定要多加小心,确保大米安全运到目的地。肖建满口答应,带着几个伙计和满满一车大米,浩浩荡荡地朝着北方的邯郸出发。

货车一路向北行驶,途经河南省光山县时,遇到了一段陡峭的山坡。由于上坡时车速减慢,车身也变得有些颠簸。就在这时,一个常年在公路上伺机作案的扒车贼盯上了这辆装满大米的货车。他趁着司机专注开车、其他人放松警惕的间隙,悄悄爬上了货车尾部,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划破了篷布,迅速掀下去两袋大米,然后趁着夜色溜之大吉。当时,车上的人都没有察觉异常,直到货车抵达邯郸,开始卸车时,肖建才发现篷布有破损,大米少了两袋。

卸完车后,肖建把伙计们召集到一起,说起了路上车子被盗的事情。可在提及受损情况时,肖建却动起了歪心思,他故意把受损的两袋大米说成了八袋,想借此多摊一些损失,减少自己的投入。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货车一回到邯郸,其他伙计就已经从司机口中得知了真实的受损情况。

合作的基础本就是相互坦诚、相互信任,可肖建的这种做法,无疑打破了这份信任。伙计们心里都清楚事情的真相,面对肖建的谎言,他们没有当场争辩,只是心里已经有了退出的念头。“连这点小事都要撒谎,以后要是遇到更大的问题,还不知道他会怎么做,这样的合作根本没法继续下去。”伙计们私下里议论着,随后纷纷向肖建提出了退出的要求。

肖建看着大家坚决的态度,知道自己的谎言已经被识破,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伙计们的要求,并给他们退还了本金。就这样,原本热闹的合伙团队瞬间解散,最后只剩下肖建、肖琴以及信阳的二表姐夫三个人继续参与这笔大米生意。

大米运到邯郸后,肖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仓库,便把主意打到了弟弟肖兴身上。肖建便跟肖兴商量,把他新盖的小屋和刚盖好的新房的空地都当成粮食仓库,还承诺每月给肖兴100元房租。

后续的日子里,肖建为了赚钱,还做出了不少糊涂事。他在大米生意的经营中,不断暴露出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不仅与合伙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还在生意决策上频频出错。肖建的发财之路到底能走多远?他能否吸取之前的教训,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这些疑问,都成了萦绕在肖家人心头的悬念,也让人们对他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只能拭目以待接下来的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