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侯门庶子 > 第六十六章皇帝的烦恼

侯门庶子 第六十六章皇帝的烦恼

簡繁轉換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30 04:34:34 来源:源1

第六十六章皇帝的烦恼(第1/2页)

郑邦承越发觉得贺重安人才难得。决心下重手拉拢。

贺重安连忙打断说道:“郑叔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为郑叔效力。要什么好处?另外,我现在已经得到最大的好处了。”

“什么好处?”郑邦承说道。

“比别人提前半个月准备考试。咸阳宫学,我一定要进的。”

贺重安对此非常有自信。

贺重安对于文学类的考试,根本不放在眼里。他觉得他大概有一个月的学习时间。足够他夺得第一了。他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怎么可能成为同校大佬的幕僚的。文字功底一定过关。

对于文字功底过关的人,文言文也是小菜一碟。

如果去科举,可能有一点难。

但对武勋的考试,一向是放宽的。

至于武艺方面的问题。

似乎是因为贺重安经历过穿越,身体素质很好。再加上贺家有这么多特级教练,临时抱佛脚。也不能丢太多分。

贺重安不仅仅是对自己有信心。

最重要的是对别人有信心。

而今京城勋贵子弟中,常年习练武艺的,其实没有多少,大多都是临时抱佛脚,谁怕谁?

“好。”郑邦承思索半天。这才下定决心。“我这就去见陛下。”

他在皇帝身边当了多年侍卫大臣,这一点人脉还是有的。

“不,先去枢密院拜见镇国公。规矩还是要有的。”贺重安说道:“先将委屈受够了。郑叔不要忘记,你是陛下安排入枢密院的。”

言下之意,镇国公打压郑邦承,并不是打压郑邦承,而是打皇帝的脸。

郑邦承双眼放光:“高,实在是高。”

********

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一支红梅上。

红梅插在一个几近透明纯色白瓷瓶上。皇帝带着老花镜,用剪刀轻轻剪断枝条,退后几步看,阳光如水洒在红梅上,渲染着白色瓷瓶都在发光。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

“陛下,臣给您丢人了。”郑邦承进门之后,直接跪在黑色地砖上。

“好了。”皇帝有些扫兴的将剪刀放下,说道:“有事说事。”

“臣受命去枢密院,牛枢密使,将臣安排在宫中伺候。臣没有意见。觉得能靠近陛下近一点也是好的。”

“咸阳宫学各处都让臣不用操心。臣觉得,我这些年一直没有实际办过差事。萧规曹随,也是好的。”

“但臣殚精竭虑,想为朝廷做事,为陛下做事。终于发现一个问题,想出了一个法子。拜见镇国公。镇国公他-----”

“他-----”

“他怎么了?”皇帝不想听郑邦承吞吞吐吐的。

“他说臣胡闹。”

“臣视镇国公为长辈,纵然臣的想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也不当如此侮辱臣,臣-----”

“别废话了。将你什么法子呈上来?”皇帝只想打哈欠:不就是背后告状吗?这种官场上的事情,他见太多。都想直接省略前戏,上戏肉。

另外,他觉得郑邦承到底年轻。演技需要练。他看的尴尬。

看在郑万年的面子上,看破不说破了。

只是当他打开郑邦承的折子,只是草草一看,心中暗道:“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六章皇帝的烦恼(第2/2页)

皇帝政治斗争经验太足了。一眼就看出了郑邦承的用意。

理由光明正大。让人挑不出毛病。顺便拉拢了京城中小勋贵。

皇帝其实也知道,京城居大不易,很多中下层勋贵,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很难。而且,大夏爵位中,世袭的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如贺家一样降次袭爵。

这就给很多勋贵,非常大的危机感。

他们想要立功,想要往上爬,想要保住家门不衰。

而作为咸阳宫学,勋贵出仕最顶级的通道。向他们放开,他们一定会冲的。作为郑家政策受益者,将来倒向郑家,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一步下来,郑家就要在枢密院站稳脚跟了。”

只是皇帝反而犹豫了。

“真容易他们这样斗下去吗?”

嘉成皇帝其实很矛盾。

自从生死之间走了一遭。嘉成皇帝觉得,世间万物都是虚妄。

父子是,夫妻是,江山是,天下亦是。

早年想要建立万世功名的雄心壮志,早已烟消云散了。

朝廷的事情,不想管。看见就烦。

不想管,但不能不管。

所以才制定现在的政策方针,一切维系稳定。其他的事情,能拖就拖。矛盾能按下去,就按下去。缝缝补补,一年又一年。

郑邦承入枢密院遇见的种种,皇帝岂能不知道。

他也默许了。

他给郑邦承机会,但郑邦承不中用。那就不会怪他。

但而今郑邦承似乎中用了。今后双方争斗的烈度就会上升,不知道要闹出多少幺蛾子事情。

他今后处理朝政的时间就要增加。

这影响他养生。

这也是嘉成皇帝这些年一直秉承的想法。

嘉成皇帝这么多年,什么事情能瞒得过他的眼睛。

他只能不想看。

但凡不得不处理的事情,处理的原则,就是省事为主。

眼前这一件事情,似乎又加剧了两派矛盾。并不符合这个原则。

但嘉成皇帝心中也有数:“开国勋贵,枢密院,禁军,其实也该整顿了。”

他很清楚,开国八公都是娴熟官僚,绝非能够领兵打仗的将才,也更没有统合四方军事的能力。

但这个问题并不是今日才发现。

甚至可以说明宗皇帝对枢密院改制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甚至有意为之。

这里就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枢密院需要一个名将统领吗?

后世很多国家国防部长是文官出身,也是同样的道理。

开国八公因为祖荫坐镇枢密院,他们对军中只有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已经很淡了。不得不依仗中枢,依仗皇权,才能完成对下面将领的震慑。

他们是绝对不会造反的。

因为没有这个能力。

但换上来其他人?

比如郑万年。

郑万年这种从战事中打出来的名将。自然有自己的核心班底。这些班底心中,只有南海郡王郑万年,没有皇帝。

不说郑万年有没有造反之心,而是说他有造反之能。

郑万年永远不会成为枢密使。

枢密使这个位置,忠心大于能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