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侯门庶子 > 第六十九章,那个杨修真该死

侯门庶子 第六十九章,那个杨修真该死

簡繁轉換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30 04:34:34 来源:源1

第六十九章,那个杨修真该死(第1/2页)

“陛下万不可出此不吉之言。”镇国公跪地行礼说道。

“这一件事情,朕说的话,算不算数了。”皇帝淡然说道。

镇国公低头说道:“陛下,金口玉言。天命所向,岂敢不从。”

“牛卿,起来吧。”皇帝说道:“到了朕这个年纪,已经不讳谈生死了。生死人之大事,谁又能回避得了,朕死之前,自然想给子孙后代留几个将才,不至于将来朝廷埋怨。你这一把年纪,难道不想想将来。”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朝廷纵有恩泽,却也要接得住才行。父母之爱子,为之计长远,镇国公,你说对吧。”

牛孝卿不是来试探吗?

皇帝索性将事情挑明了说。

他对开国勋贵没有什么特别看法,甚至还有一些感情。

太祖太宗与开国勋贵,如家人礼。太祖太宗朝,开国勋贵的子弟进宫,简直如吃饭喝水一样。眼前牛孝卿。少年时也常入宫廷。

与皇帝也是几十年的老熟人了。

岂能没有感情。

但朝廷不能单单讲感情。

皇帝不指望开国勋贵有什么大能力,出什么力挽狂澜名将。但开国勋贵子弟,最少能履行自己身上的责任。知道轻重。

不要说能成事,最少不能坏事。

但这样的要求对于现在的勋贵子弟,已经很高了。

牛孝卿脸色带着几分苦笑。他算是明白皇帝的心思,知道自己这个枢密使该怎么做了。但这一件事情并不好办。

皇帝是明确告诉他,郑家入枢密院这个事情,他原则上同意了。

但郑家进入枢密院,与郑家执掌枢密院是有区别的。

如果开国八公有本事,让郑家乖乖做小弟。那也就罢了。但如果没有本事,将来开国八公少上一两家,让郑家补上,也是理所当然。

算是给两边划下道,只能在里面争。

“陛下教训的是,臣这些年对家里子弟教育有些懈怠了。”

镇国公毕恭毕敬地说道。心中暗道:“今后子弟想要熬资历一路走到枢密使恐怕难了。”

“培养的子弟的方式,恐怕要变一变了。”

但怎么变,镇国公还没有想好,不过想起郑邦承折腾的宫学,心中暗道:“这或许是一个契机。”

事情议定,皇帝就打发两人走了。

皇帝似乎在赏梅,目光却落在某处虚空,陷入沉思,好一阵子,才说道:“小福子,你知道常何吗?”

“主子,我从来没有读过史书,如何知道?”

皇帝可没有说,常何是史书上的人物。

赵福知道,皇帝不是在给自己说话,只是需要一个捧哏。

“常何是贞观年间大臣,唐太宗有一日令大臣上书议事。常何奏疏极佳。非他人可比。太宗皇帝觉得这不是常何能做到。于是询问常何,常何才说出,都是由幕僚马周代笔。太宗召见马周,马周成为一代名臣。”

赵福心领神会,说道:“陛下,想知道,谁是郑邦承的马周。”

“不错。你那里可有消息?”

赵福低头沉吟片刻说道:“这一段时间,南海郡王府中,并没有什么人员往来。倒是南海郡王一个女儿来京了。其他人也都不合适。”

“臣以为,如果真有一个马周,那么这个人陛下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九章,那个杨修真该死(第2/2页)

“谁。”

“贺重安。”赵福说道:“贺重安在郑府来往的时间线,与这一件事情高度吻合。”

这就是赵福能够在皇帝面前几十年不倒的拿手绝活。

记忆力超强。

皇帝问起来,大部分事情都能对答如流。

“贺重安。”皇帝这才感觉到今日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正如腊八宴上,被贺重安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对贺重安感觉很复杂。

但总体上来说比较厌恶。

今日更厌恶了。

因为傻子与傻子才能同频共振。但聪明人与聪明人,是同性相斥。

每天与这些老狐狸打交道,就够烦了。

这里还冒出来一个不省心的小狐狸。

皇帝忽然感叹道:“今日方知曹孟德之心。”

那个杨修真该死啊。

*******

贺重安因为用力过猛,上了皇帝的黑名单。

这几日,日日在郑府等待消息。今日终于将消息等来了。

郑邦承说道:“这几日一直在与越王,镇国公商议选拔之事。镇国公也将心思放在此事上了。”

郑邦承冷哼一声,显然三人商议并不愉快。

“越王终于将章程给定下来了。总共比三场。第一武艺,长枪,弓弩,火铳三样。三选一。只要合格就行。”

“长枪是两人持枪对刺,以胜负论。这是军中最常见的。”

“弓箭与火枪都是射靶子。以准头论。”

“然后是贴书与墨义,以枢密院版本的《武经七书》为本。”

贴书就是古代填空题。

将原文空出一段,让人补上。

墨义就是默写了。

选出原文一段。

“不过,这一次基本上是以《孙子兵法》为主。”

“最后,就是策问了。”

“越王,以策问分高下。具体问什么,到时候才知道。”

贺重安说道:“这也太简单了吧。武艺居然可以选?贴书与墨义还以《孙子兵法》为主。”

武经七书,是宋代整理七本兵书,基本上是后世武学的教材。《孙子兵法》就是其一。仅仅有六千字。

最有难度的居然是策问,但也仅仅论高下,不淘汰。

这已经不能说是放水了。

而是放海了。

“我倒是想严一点。反正你说你有把握。但镇国公却万万不肯。”郑邦承说道:“听说镇国公这几日,早就将开国八公的子弟召集在一起,现在想是知道了自己家子弟的底子,是万万不肯提高难度的。”

“不过,你也不要掉以轻心。”郑邦承面色严肃道:“这一次虽然是越王主持。但枢密院上上下下都是他们的人。考试中,你如果中了别人的手段,我也是没有办法捞你的。”

“还有你。”郑邦承对着自己弟弟郑邦基说道:“你也是,这几日在家里,给我好好的练习。你就老老实实练火铳吧。”

郑邦基对此非常有信心,点头答应不提。

贺重安向郑邦承请教道:“郑叔觉得,如果他们做手脚,该在什么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