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28章 准备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28章 准备

簡繁轉換
作者:Diki粑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0:08 来源:源1

第28章准备(第1/2页)

自松泉书院那场荷风文会后,王明远案头便多了一本越来越厚的册子,封皮是他特地题字的《明远诗集词汇大注》。

那天后,他的目光所及之处,全是“猎物”。

院角的月季开了几朵?“红芳”、“凝露”、“倚东风”——唰唰记下来!

檐下麻雀啄食掉落的谷粒?“灰羽”、“雀跃”、“争啄啄”——赶紧入册!

就连娘亲赵氏端着淘米水哗啦一声泼进墙角沟渠,那荡漾的水纹也被他记录下来,争取一个都不要放过。

“明远啊……”赵夫子踱步过来,正好看见他弟子蹲在墙角,捏着一块形状古怪的石头,嘴里还念念有词“嶙峋”、“盘固”、“卧虎”。。。

赵夫子无奈地摇摇头,“你这般搜刮地皮,连块顽石都不放过,真是……”

他想说这未免走偏了路,诗心天成,强求不得。

可看着王明远那如获至宝、认真记下“卧虎”二字的样子,责备的话又咽了回去。

算了,人无完人。

这弟子,论勤奋,远超同辈;论聪颖,通晓四书义理,甚至有些见解让自己这个老夫子都豁然开朗;论书道,那字写出来,骨力开张,隐隐已有大家风范,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连自己都自愧弗如。

唯独这写诗的“灵气”,真像是被老天爷打了个折扣。

好歹也只有这一项短板,反倒让赵夫子心里奇异地踏实了些。

若这弟子真是样样拔尖完美无缺,他怕是自己这点微末道行,早就教无可教。

事实上,这半年来,赵夫子清晰地感觉到,他能教给王明远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

每日所做的,不过是叮嘱他反复诵读、默写,查漏补缺,按部就班地巩固着县试所需的庞大知识体系。

他已然成为一个合格的监督者和偶尔的答疑者,而非传授者。

王明远没注意到夫子的复杂心绪,他正为词汇库又收获几个词而暗自得意。

——————

家里的氛围,也随着县试日期一天天到来,慢慢喧腾起来。

灶房门口,母亲赵氏正被二儿子王明志和二儿媳钱彩凤围在中间。

“娘,我看就这么定了!我送三弟去县城!县里我熟门熟路,彩凤以前跟着我丈人去过不少趟,比我还熟呢!她一块去正好!”

王明志(王二牛)搓着手,嗓门洪亮,急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钱彩凤立刻挺直腰板,那架势颇有点沙场点兵的豪迈,声音脆亮:

“可不是嘛娘!县城那条街哪个口子卖啥,我闭着眼都能摸过去!让明志一个人去,路上笨手笨脚的,指不定还要三弟照顾他!我和他一块去,保管把三弟伺候得妥妥当当,一根汗毛都少不了!”

她边说还边激动地抬手想拍胸脯保证。

“哎呦我的老天爷!”赵氏吓得一个箭步上前,死死按住她抬起的胳膊,脸都白了,

“你给我轻点!这肚子里还揣着一个呢!这么大力气拍自个儿!还有你王二牛!”

她扭头就瞪向二儿子,

“你媳妇怀着身子呢!你不想着在家好好陪着她照顾着,这大热天往县城跑?那一路颠簸,万一有个闪失……”

话到一半,她意识到不对,连忙使劲“呸呸呸”连吐了三声,

“晦气话呸走!呸走!听娘的,彩凤好生在家养着,二牛你在家陪着,一步不许离远!别跟我生三郎那会儿似的,孩子爹出事,都没人搭把手,害得三郎生下来像只小猫崽,活下来都不易……”

提起陈年旧事,赵氏眼圈都有些泛红。

王二牛和钱彩凤一看娘亲真急了,还触及了当年的伤心事,气势立刻矮了半截。

王二牛挠挠头,看了看媳妇已经明显隆起的小腹,最终蔫头耷脑地应了声:“娘说的是……那我和彩凤就在家。”

“娘,”一直沉默的大哥王明心(王大牛)开了口,声音沉稳厚实,“我送三弟去吧。这两年狗娃也大了,家里地头和镇上卤肉摊的活计都能搭把手,而且摊子那边有翠花盯着,也出不了岔子。我去县城也方便照应。”

赵氏抬头看着大儿子。他这些年是家里的顶梁柱,性子最是稳重,人也心细。

家里几次添置东西、修缮房子、计算银钱,都是他一手操持,从来没出过错。

比起咋咋呼呼的老二,确实更让人放心。

她点点头:“行,老大你去。路上小心,照看好你三弟,也顾好自己。该花钱的地方别省,别委屈了。”

“诶,晓得了娘。”王大牛憨厚地应下。

“娘!娘!看我给三哥绣的荷包!专为赶考绣的!”

门口挤进来一个高大壮实的身影,像堵墙似的,正是小妹王玉珠(王虎妞)。

家里这几年日子好了,油水足了,她也跟着又往上蹿了一大截,虽然肤色比以前白了点,但那结实的身板和圆乎乎的脸盘,依旧充满王家的“力量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8章准备(第2/2页)

十二岁的年纪,个头已经追上了母亲赵氏,加上那份敦实的体态,站在那里就很有存在感。

她献宝似的捧着一个布袋子——那袋子尺寸惊人,简直像个成年男子放褡裢的小口袋,用灰扑扑的粗布缝成。

上面歪歪扭扭地用红线绣了几道波浪线,像几条蚯蚓在打架,勉强能看出是想表达某种装饰。

赵氏眼皮跳了跳:

“你这……绣的是荷包还是粮袋?这么大的口子,针脚都露在外面,装些个碎银铜板,怕不得走一路丢一路!还费这么大块布!不会绣就别瞎绣,省点布料还能给你哥纳鞋底呢!”

虎妞被数落得脸一红,有点下不来台,脖子梗了梗,嘟囔着:

“我……我不是想着给三哥去考试送点自己做的东西嘛!好歹是我的一份心意!咋还嫌上了……”

她胖乎乎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那不成形的“荷包”,显得委屈巴巴,只是感觉如果再大力绞几下那荷包怕是要碎成几片了。

赵氏看她那样子,心里又是一软,语气缓和下来:

“有那份心就好!真想帮你三哥,不如去厨房和你大嫂多做些赶路的吃食!要那种能放的住的,烙饼子啥的!记得多弄点,省得你大哥那个肚包半道上就给你三弟吃光了!”

她说着瞥了旁边的大儿子一眼。

王大牛被点了名,黝黑的脸上露出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诶!好嘞!管够!”

虎妞瞬间开心,应了句,便撩起袖子就往厨房冲,准备先活好面,等大嫂一收摊回来就开干。

晚饭时分。

狗娃哀怨的声音响彻堂屋:“奶!爹!为啥不让我也去县城?!爹去送考,我去给三叔跑跑腿不行吗?我都十一了!县城啊!我还没见过呢!听卤肉摊上吃东西的客人说县里东大街有家老店炖的羊汤,放上特制的火烧……啧啧,那滋味……还有南门有耍猴的……”

“跑腿?就你这分量,能把你三叔的盘缠都吃没喽!”

大嫂一巴掌就轻拍在狗娃的后脑勺上,带着笑骂的腔调,

“瞧瞧你这身膘!一天到晚就知道琢磨吃!县城那么多好吃的,放你去还不是羊入虎口?老实待家里看摊子!”

狗娃缩了缩脖子,委屈地扒拉饭。旁边已经是个胖胖的小少女模样的侄女王盘锦,看着哥哥吃瘪,偷偷拿袖子掩着嘴,肩膀耸动着偷笑。

灶房里飘出烙饼的香气,混合着油香和麦香,暖融融的。

饭桌边,一直沉默的王金宝放下了那杆磨得油亮的铜烟袋,在桌角轻轻磕了磕,他的目光透过堂屋的油灯,落在角落的王明远身上。

少年身形虽依旧略显单薄,但背脊挺直,眉宇间已褪尽幼时的懵懂与孱弱,多了读书人的沉静,只是皮肤还是有点苍白。

他看着少年这个样子,又想起来他幼时的场景。

那年,隆冬深夜,大雪压断了树枝。

王金宝抱着那个被裹在破旧棉絮里的小儿。

小儿瘦得像根芦柴棒,小脸蜡黄,呼吸微弱得如同风中的残烛。

他就抱着这轻飘飘的孩子,踏着没膝的积雪,翻过一道又道道冰冷刺骨的山梁,敲响了一个又一个医馆的大门。

但换回的却总是大夫们沉痛的摇头:“先天不足,心脉孱弱……悉心将养着吧,能活多久……看天意。”

那年的天,真冷啊,冷的像他一次次失望的心一样,没有丝毫的希望。

那些年,灶膛里的火不敢熄,就怕一点寒气要了小儿子的命。

家里的吃食,但凡有点油星的,都得尽着那病歪歪的小人。

夜里稍有咳嗽,他和赵氏的心都能提到嗓子眼,生怕是阎王爷来拽人了……

谁能想到呢?当年那个随时可能熄灭的小火苗,竟真的被老天爷容下了!

在这几年的日子里,一点点挺直了腰杆,褪去了病气。

虽然依旧瘦弱苍白,比不上两个哥哥的壮实,但这已然是菩萨开恩!

那悬了好几年的心,也有了落地的实感。

三郎养大了,养好了,还养成了个能去考秀才的读书人!这泼天的福气,他王金宝得给老天爷磕多少响头才还得清?

“老天爷……”

王金宝喉头滚动,一股滚烫的热流猝不及防地冲上眼眶。

他猛地低下头,狠狠吸了一口烟,辛辣的烟气呛得他剧烈咳嗽起来,也逼退了那几乎夺眶而出的湿意。

他用力眨眨眼,再看院中时,目光里只剩下一种近乎虔诚的满足与庆幸。

“老三……”父亲终于开口,声音有些低沉沙哑,“东西都准备好了?”

王明远心头一热,用力点头:“嗯,爹,都备齐了。书、笔墨纸砚、考篮、还有大哥说路上用的蓑衣斗笠。”

“嗯。”父亲只应了一声,目光在儿子脸上停留片刻。

“那就好好考!”

“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