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45章 锦绣文章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45章 锦绣文章

簡繁轉換
作者:Diki粑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0:08 来源:源1

第45章锦绣文章(第1/2页)

穿出小巷,眼前豁然开朗,是长安城著名的东市。

这里更规整,街道宽阔,店铺林立。

绸缎庄、金银铺、书肆、药行、乐器行……应有尽有。

穿着绫罗绸缎的富商巨贾、带着仆从的官宦家眷、还有像他们这样四处张望的游人,摩肩接踵。

逛了会后,离开东市,陈嗣又带他们去了城南的曲江池畔。

虽是冬末春初,池水尚未解冻,岸边垂柳也只抽出点点嫩芽,但已有不少游人踏青。

池边有杂耍艺人表演喷火、顶缸,引来阵阵喝彩。

王明远也看得目不转睛,尤其是那耍猴的,猴子翻跟头、骑小车,逗得他哈哈大笑。

此刻他被这热闹的气氛感染,暂时抛开了府试的压力,和陈嗣指指点点,讨论着哪个艺人功夫好,脸上则是少年人特有的轻松笑容。

中午,陈嗣做东,在曲江池边一家颇有名气的酒楼“靖水楼”用了饭。

点了长安名菜“葫芦鸡”、“奶汤锅子鱼”、“紫阳蒸盆子”、“商芝肉”,还有一大盘热气腾腾的“汤浴绣丸”(大肉丸子)。

王大牛起初还有些放不开,在陈嗣的热情招呼和王明远的示意下,也渐渐放开,吃得酣畅淋漓。

那葫芦鸡的酥脆,奶汤锅子鱼的鲜嫩,紫阳蒸盆子的新奇味觉,都让他赞不绝口。

下午,日头偏西,陈嗣领着他们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慈恩寺大雁塔。

远远望去,七层高塔拔地而起,像一柄利剑直刺苍穹。

塔身古朴雄浑,砖石结构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塔角悬挂的铜铃在风中发出清越悠远的“叮当”声,仿佛能涤荡人心。

“这便是大雁塔了。”

陈嗣指着高塔,语气带着一丝崇敬,

“当年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天竺带回的佛经而建,是咱长安城的地标!

来,咱们登塔望远!”

塔内楼梯狭窄陡峭,盘旋而上。

王大牛块头大,走得有些吃力,但也兴致很高。

王明远和陈嗣瘦小点,脚步轻快。

每上一层,视野便开阔一分。登上顶层,凭栏远眺,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

夕阳的余晖给这座古老的城市镀上了一层金边。

鳞次栉栉比的屋舍、棋盘般纵横交错的街道、远处巍峨的宫阙、蜿蜒的城墙……

都笼罩在一片柔和而壮丽的光晕里。

终南山在天际勾勒出起伏的黛影,山巅的残雪在夕阳下闪着点点金光。

一群归巢的寒鸦,像泼洒的墨点,掠过塔顶,飞向远处苍茫的暮色。

“真……真他娘的大啊!”

王大牛扶着栏杆,看得目瞪口呆,憋了半天才憋出这么一句。

他从未站在如此高处俯瞰过一座城市,这景象带来的震撼,远比那些吃食杂耍更甚。

王明远和陈嗣也被眼前景象所慑,一时无言。

寒风掠过塔顶,吹动他们的衣袂,猎猎作响。

天地苍茫,人如芥子。

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与渺小感,同时涌上心头。

就在这时,塔下传来一阵清朗的谈笑声。

他们循声望去,只见塔底的空地上,站着几位青年。

皆身着统一的月白色襕衫,头戴方巾,气质儒雅,一看便是读书人。

其中一人,身姿挺拔,面容俊朗,尤为出众,被众人簇拥在中间。

“咦?是他们?”陈嗣低呼一声,脸上露出惊讶和一丝兴奋。

“陈兄认识?”王明远问。

“嗯!”陈嗣压低声音,指着那几人,

“看到那月白襕衫没?那是长安书院学子的标志!

长安书院,可是咱长安府乃至整个西北最好的书院!

能进去的都是顶尖的才子!

中间那个最俊的,叫元苍澜!去年乡试,他可是咱们长安府的解元公(乡试第一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5章锦绣文章(第2/2页)

听说学问极好,是明年状元的热门人选!”

王明远闻言,心头一震,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在那位元苍澜身上。

解元公!状元热门!

这些名头,对还在为府试挣扎的他来说,如同云端上的人物。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目光里充满了好奇与钦羡。

只见塔下那几位学子似乎在讨论着什么。

有人指着远处的终南山,有人比划着塔身的结构。

片刻后,其中一人笑着朗声对元苍澜拱手道:

“苍澜兄,此情此景,雁塔巍巍,终南在望,暮色苍茫,飞鸟归巢,实乃天地大观!

我等苦思冥想,终觉笔力不逮,难以尽述其壮阔。

还请苍澜兄即兴挥毫,赋文一篇,以记今日之盛游,如何?”

众人纷纷附和,目光都热切地投向元苍澜。

元苍澜负手而立,目光缓缓扫过夕阳下的长安城廓,远眺终南残雪,又抬头望了望塔顶盘旋的归鸦。

他神色沉静,并无丝毫推拒之意,沉吟片刻,清朗的声音便在塔下响起:

“岁在癸卯,序属孟春。余与诸友,会于慈恩雁塔之下。

时维日昃,寒鸦归林。仰观浮屠之孤耸,俯察长安之宏阔。

终南雪残,遥岑如黛;曲江冰泮,近水含烟。街衢纵横,若棋枰之经纬;闾阎扑地,似星宿之罗陈。

暮云合璧,染千门之金阙;落霞孤鹜,掠七级之飞檐。钟鸣梵呗,声闻于天;风动铎铃,韵传于野……”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穿透暮色。

骈四俪六,辞藻华美而不浮夸,气象开阔又意境深远。

将眼前所见之景,心中所感之情,融于一炉。

既有对长安城壮阔的描绘,又有登高望远、感怀古今的思绪,更隐隐透着一股青年才俊挥斥方遒的意气。

王明远站在不远处,屏息凝神,一字不漏地听着。

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石子投入他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他自认经义扎实,文章也还通顺,可此刻听着元苍澜即兴而作的这篇骈文,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云泥之别”!

那遣词造句的精准华美,那谋篇布局的开阖大气,那蕴含其中的才情与气度,都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自惭形秽。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雁塔题名,期乎他日;蟾宫折桂,待看今朝!临别赠言,幸承恩于胜饯;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元苍澜诵毕,塔下一片寂静。

片刻后,才爆发出热烈的赞叹。

“好!苍澜兄大才!”

“字字珠玑玑,气贯长虹!”

“此篇一出,当为雁塔增色!”

陈嗣也激动地抓住王明远的胳膊,低声道:

“听见没?明远兄!这就是解元公的水平!我的天,即兴成篇,还写得这么好!

这……这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王明远没有说话,只是用力点了点头。

他望着塔下那被众人簇拥、风采卓然的元苍澜,胸中仿佛有一股滚烫的热流在奔涌、冲撞。

羡慕,钦佩,更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和斗志!

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

原来读书人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

原来长安城里,藏着如此耀眼的星辰!

他紧紧攥住了冰凉的栏杆,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一个念头无比清晰地烙印在心底:

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他要考上去!他要站得更高!

他倒要看看,那“蟾宫折桂”的风景,究竟是何等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