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哈哈哈,大周 > 第18章 祸水东引

哈哈哈,大周 第18章 祸水东引

簡繁轉換
作者:没心态的大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7:16 来源:源1

第18章祸水东引(第1/2页)

看着郭荣那严肃的表情,郭宗训瞬间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连忙也坐了起来,欲言又止:

“爹爹,孩儿……”

原来,郭宗训所讲的故事正是以赵匡胤为原型改编的。

而这本就是他之前在等待郭荣时精心设计的,为的就是引起郭荣的重视与警惕!

故事名为《铜雀台兵变》:

话说大雍王朝末年,天下分崩,藩镇割据,战火连绵不休。

雍景帝宁昊天登基时,年仅二十五岁,却已是一位胸有丘壑、目光远大的君主。

他深知王朝积弊,锐意革新,立志要平定乱世,重现盛世荣光。

而在他麾下,有一员将领,名叫萧靖,正是助他实现抱负的左膀右臂。

萧靖出身寒微,早年只是边境军镇的一名普通士卒。

宁昊天尚未登基时,曾在一次巡查边境时遭遇伏击,萧靖不顾个人安危,率领少数亲兵死战,最终护得宁昊天周全。

自此,宁昊天便对萧靖刮目相看,认定他是可塑之才。

宁昊天登基后,立刻提拔萧靖为自己的心腹将领,萧靖也确实不负所望,他沉稳果敢,用兵如神,更难得的是,他为人谦和,体恤士卒,在军中威望极高。

宁昊天对他愈发信任,屡屡委以重任,甚至在自己御驾亲征时,让萧靖留守京城,掌管禁军。

“萧靖,孤知你忠勇,这京城的安危,孤就交托给你了。”

每次出征前,宁昊天总会拍着萧靖的肩膀,语气恳切。

萧靖也总是单膝跪地,无比恭顺地回答:“臣定当粉身碎骨,不负陛下所托!”

他说到做到,几次京城危机,都是他力挽狂澜,确保了后方安稳。

宁昊天对他的信任,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在朝中有人进言,说萧靖兵权过重,恐有不测时,宁昊天都一概置之不理,反而斥责进言者挑拨君臣关系。

然而,在这份君臣相得的表象之下,萧靖的心中,却早已悄然埋下了野心的种子。

虽然他知道宁昊天对他有知遇之恩,但野心的种子一旦被种下,就再也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生根发芽。

他利用宁昊天的信任,一步步攀升,从普通将领到镇国将军,再到天下兵马大元帅,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他也在暗中积蓄力量。

他广结善缘,对麾下将领恩威并施,提拔那些出身寒微却有才能的军官,让他们对自己死心塌地。

他又与朝中一些不得志的官员暗中往来,许诺他们未来的荣华富贵。

他做得极为隐秘,从未让宁昊天察觉分毫。

在宁昊天眼中,萧靖始终是那个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得力干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宁昊天在一次亲征中染病,回京后病情日渐沉重。

他自知时日无多,便将萧靖召到病榻前,将年仅十岁的太子宁辰托付给他。

“萧靖,孤...孤怕是不行了。恒儿年幼,大雍的江山,就拜托你多费心了。”宁昊天气息微弱,紧紧握着萧靖的手。

萧靖眼中含泪,哽咽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辅佐太子,守护大雍!”

可宁昊天并不知道,他之所以会病,正是萧靖暗中指使人下了毒!

宁昊天驾崩后,太子宁辰登基,是为少帝。

萧靖以顾命大臣的身份,总揽朝政,权势达到了顶峰。

他本可以像诸葛孔明那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仍殚精竭虑辅佐少主,以报明主宁昊天的知遇之恩!

可他的野心让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想着如何再进一步!

他心中很清楚,少帝年幼,主少国疑,这是他的优势。

但如果直接起兵篡位定会被天下之人永远唾弃,甚至可能导致夺权后也无法稳定他的统治。

所以,他不得不精心谋划!

不久后,北方的蛮族部落趁机入侵,边关告急。

朝中大臣纷纷上奏,请求萧靖亲自率军出征。

他假装推辞了几番,最终“勉为其难”地接受了任命,率领大军北上。

可没人知道,所谓的北方满足入侵,边关告急,这一切根本就是他和他的势力精心谋划的假军情。

目的就是为了顺利带出大军!

大军行至铜雀台时,天色已晚,萧靖便下令在此扎营休整。

当晚,萧靖的心腹将领赵虎等人,暗中联络了一批早已被萧靖收买的军官,在军中散布流言,说少帝年幼,朝中奸臣当道,大雍江山危在旦夕,唯有萧元帅登基称帝,才能挽救危局。

第二天一早,赵虎带着一群将领,手持兵器,闯入萧靖的大帐,齐声说道:“元帅,如今国无长君,奸臣当道,我等愿拥立元帅为帝,以安天下!”

萧靖故作惊愕,连连摆手:“尔等这是何意?我受先帝重托,辅佐少帝,岂能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赵虎等人却不由分说,将一件早已准备好的龙袍披在了萧靖身上,然后齐齐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帐外的士兵也早已被煽动,纷纷高呼万岁。

萧靖“无奈”之下,只得“顺应天意”,接受了众人的拥戴。

萧靖率军回京后,罔顾先帝宁昊天的恩情,逼迫少帝宁辰禅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晟”。

为了维护他的名声,他没有杀害宁辰,而是将他封为“雍王”,软禁在京城。

可暗中却让人给宁辰下毒,导致宁辰不到二十岁就“病故”了!

而对于那些忠于宁昊天的大臣,萧靖同样表面饶恕他们,可暗地里却不断迫害,让那些大臣不是死于意外,就是突然病死……

这当然不是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原版故事!

为了到达他想要的效果,自然也做了一些“艺术加工”。

至于郭荣一眼就能看出故事里的萧靖就是赵匡胤,郭宗训对此也一点都不意外!

毕竟郭荣可是“五代第一明君”!

而且这里只有他们父子俩,没有外人,他并不担心这个故事会传到赵匡胤耳中。

反正他摆明了是要手撕赵匡胤的!

虽然不能敌意太重,但只要控制好分寸,别逼得太急,他也不怕赵匡胤感受到自己的些许敌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章祸水东引(第2/2页)

只是他没有想到老爹郭荣竟然会如此生气。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

要么承认自己说的就是赵匡胤,然后苦口婆心劝谏老爹郭荣。

要么打死不认账,坚决否认萧靖是赵匡胤,就说这是梦里娘亲说的故事,他只是复述出来!

就在郭宗训犹豫之际,郭荣突然开口了。

他的脸色无比阴沉,声音也低沉得可怕:

“说,是谁让你如此编排赵匡胤的?”

“按照你的这个故事,那宁昊天就是朕咯?”

“你是说朕会病死,然后赵匡胤会夺权篡位?”

“难怪,难怪你会如此照顾朕,不仅调理朕的饮食和作息,甚至还要推行内阁,帮朕减轻工作负担!”

“怎么,你是怕朕和故事里的宁昊天一样病死?”

“不对,你故事里宁昊天是被萧靖毒死的……”

见郭宗训不说话,郭荣怒意更盛:

“还不老实交代?”

“到底是谁让你这么编排的?”

“你若不说,朕立刻让人把你送回京城,削去梁王,贬为平民!”

见郭宗训还是没有说话,郭荣直接从龙榻上下来,厉喝道:

“来人,立刻把郭宗训遣送……”

此时,肾上腺素疯狂分泌,脑细胞全都进入最高的活跃度,郭宗训的大脑如同极速运行的CPU,随时都有可能过载爆掉!

他万万没想到郭宗训会有如此大的反应,看样子明显是要动真格的!

这一刻,他似乎又感受到了什么叫“最是无情帝王家”!

汉武帝杀太子刘据、唐太宗流放太子承乾。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谋废杀太子李忠、李弘、李贤!

康熙帝废黜太子胤礽,将其圈禁至死……

这一桩桩一件件,可都是活生生的惨案啊!

自己绝不能落个这样的下场,赵匡胤都还没除掉呢!

可郭荣为何会如此生气呢?

是觉得自己咒他死?

还是觉得自己在挑拨离间,在他面前玩弄权术,心术不正?

抑或是觉得自己受人指使,成为了别人对付他的工具?

管不了那么多了!

郭宗训连忙将浑身的演技发挥到极致,哭求道:

“爹爹,你别生气……”

脑海里却仍在以最快的速度思考到底选择哪条路:

若承认是自己编的,郭荣只怕会认定自己心术不正,故意挑拨离间!

可如果打死不认,再继续以娘亲托梦为由,以老爹现在勃然大怒的状态,只怕也不会相信。

而且这个借口已经用了很多次了,再继续用只怕会适得其反……

完蛋了!

没想到自己的第一个大危机竟然会来自老爹郭荣!

要怪就怪郭荣太相信赵匡胤了!

唉、看来自己这一步真的是冒失了……

突然,他眉头一挑,当即爬到地上跪下,紧紧抱着郭荣的大腿,撕心裂肺地大哭了起来:

“孩儿知错了,孩儿老实交代,爹爹别生气了,孩儿一定老实交代……”

郭荣皱了皱眉:“说,到底怎么回事?”

郭宗训再次突破自己演技的极限,抬起他那张涕泪交加的小脸,一脸无辜、委屈地看向郭荣,像是一个被惊吓过度的小猫:

“爹爹,其实这个故事是姨母告诉我的,说是从外公那里听到的……”

“正好娘亲托梦,帮孩儿开窍,孩儿便自以为这两件事有关联,所以才……”

郭荣眉头紧皱,沉声道:“金环?不对,你说是从你外公那里听来的?”

“你确定?”

郭宗训再次大哭道:“爹爹,孩儿若有半句假话,不得好死,天打五雷轰……”

呸呸呸!

反正原主已经无了,我是郭斌,不是郭宗训!

“爹爹别生气了,孩儿知错了,孩儿做这一切也都是为了替娘亲照顾爹爹,帮爹爹分忧啊!”

“求爹爹别把孩儿送回京都,求爹爹让孩儿留在您身边,求求您了……”

“孩儿再也不敢乱说了,这故事真的是姨母从外公那里听来,然后说给我听的……”

对不住了,我的好外公!

这种情况下,我只能祸水东引了……

郭荣皱了皱眉,似乎在犹豫着什么。

良久,他突然说道:“好了,你自己睡吧,朕有事,就不陪你睡了!”

说罢,便直接拂袖而去。

看着郭荣离去的背影,郭宗训长舒一口气:

总算是应付过去了……

他缓缓起身,坐到床边,一股莫大的沮丧感瞬间涌上心头。

唉,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良久,他突然眼前一亮,似乎又明白了什么,嘴角不禁上扬了起来:

老爹啊老爹,我好像已经知道你为何如此了……

——————————————

说明:

1、郭宗训的外公正是五代十国时期鼎鼎大名的符彦卿。

符彦卿(公元898年-公元975年7月)是五代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出身将门,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战功卓著!

他的两个女儿都成为柴荣的皇后(大符皇后与小符皇后),另外一个女儿便是赵匡义的皇后。

2、作为郭宗训的亲外公,而且还是柴荣去世前安排的一大制衡力量,符彦卿率领符氏集团却并没有反抗赵匡胤篡位。

而是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马上上表称“万岁”,表达拥戴的忠心。

赵匡胤也对符彦卿进行了加封,建隆元年(960年),加符彦卿为守太师,建隆三年(962年),又晋升符彦卿为守太师兼中书令、上柱国、魏王,赐誓书铁券。

符彦卿去世,赵匡胤为其辍朝三日,下诏由官府负责办理其丧事,甚至追谥“忠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