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哈哈哈,大周 > 第11章 待我不薄

哈哈哈,大周 第11章 待我不薄

簡繁轉換
作者:没心态的大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31 15:57:16 来源:源1

第11章待我不薄(第1/2页)

一个成熟的灵魂,还喜欢被人抱着走的感觉吗?

反正郭宗训是真的不喜欢,但没办法,就和被老爹“啃脸”一样,六岁的他没资格拒绝!

但这点小事并不影响他美丽的心情!

父皇同意了日后的饮食以清淡为主,也同意了往后每日至少午休半个时辰,更同意了每晚泡澡、陪他睡觉。

大老爷们一起泡澡很正常,一起睡觉他倒也没这个癖好。

但晚上一起睡觉不就意味着可以多吹吹“枕边风”吗?

甚至也可以尝试给老爹郭荣洗洗脑……

反正老爹已经答应了自己为他定制的“健康生活”计划。

不管最后能不能让老爹避免像历史上那样,不到三个月后就骤然病逝。

但只要自己往后把老爹当“病号”一样盯紧看好,总会有些作用吧?

啊呸!

老爹郭荣可不是病号,那是国宝!

是自己最粗壮的大腿!

更重要的是,老爹已经同意了组建内阁,虽然只是雏形,但这肯定能让老爹工作量减轻不少,不再那么累!

饮食、作息、工作量,自己现在能预防老爹病逝的也只有这三方面了!

哦,不对!

万一老爹真像有些野史记载的那样是被人下毒致死的呢?

想到此,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可能性不大吧?

以老爹现在的威严,真有人敢对他下毒?

赵大有这个胆子吗?

不管怎样,自己还是得多加提防!

一念至此,他呆呆地看向老爹郭荣那刚毅的脸庞:

唉,老爹啊老爹!

如果按照历史走向,还有一个多月你就要生病,不到三个月就要嗝屁!

你可绝不能像历史上那样早逝啊!

不然我一个六岁稚子,在这“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五代乱世,如何斗过赵大集团?

我还指望当你的“朱标”呢。

呸!

标哥虽然号称地位最稳的太子,但也是个短命鬼!

咱可没活够!

而且好不容易穿越到了万恶的封建时期,总得体验体验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是啥滋味吧?

上一世不是伺候领导,就是伺候女友,这一世不得来个“倒反天罡”?

体验体验被美女伺候的感觉,最好是一大群!

额……美人儿还是算了吧!

金刚钻太小,揽不了瓷器活……

“训儿,你在想什么呢?”

见好大儿看着自己发呆,郭荣捏了捏他的小脸,疑惑道。

“哦,想美……想怎么才能完成梦里娘亲的嘱托,让您长命百岁……”

郭荣先是一愣,随即突然大笑了出来:“臭小子,这世上哪有人长命百岁的……”

说着,又在他那可爱的小脸上猛嘬了两口!

“爹,扎人,疼……”

“是吗?那再扎两下……”

起太早,又过度用脑,的确容易困。

被老爹抱进寝舱后,郭宗训原本想还想在床上继续给老爹捶捶肩膀,却沾床就倒,呼呼大睡!

郭荣侧躺在酣睡的好大儿身边,看着那圆嘟嘟的小脸,感受着那均匀的呼吸声,他刚伸出手想摸摸好大儿的脸,却还是收了回来。

然后就那么静静地看着,脸上的微笑一点点荡漾开来……

自从三年前金玉去世,他就再也没有感受过今日这样的温暖!

而自从半个月前王朴去世,他更是觉得再也没人能帮他分担沉重的担子,自己也彻底变成了孤家寡人。

那种感觉,就像独自行走在无尽黑夜里,随时随地被一双瘆人的血瞳盯着。

他只能埋着头,像一台没有感情的冰冷机器,不停地运作,不停地前进!

可现在,看着在他身边酣睡的好大儿,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对自己悉心照顾的金玉,也看到了帮自己分担政务的王朴!

一瞬间,他甚至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又变得温暖了起来,似乎也可以试着歇一歇、停一停!

金玉扔下自己走了,王朴也撒手而去。

他曾两度伤心欲绝,可现在他忽然觉得老天待他不薄!

因为,他有好大儿郭宗训!

想到此,他的嘴角愈发上扬了起来……

另一边。

御舱内突然响起了激烈的争执声:

“不行,私盐泛滥决不能只靠加强武力打击来解决,如今正值北伐期间,后方决不能有任何动乱!”王溥厉声道。

范质气得吹胡子瞪眼:“这不也不行,那也不行!”

“那你说怎么办?”

王溥冷哼一声:“反正不能像你说的那样强行打击!”

范质不耐烦地说道:“折子上的内容写得清楚的很,你自己看不见吗?”

“仅河北一地的私盐就占总销量的三成,而且每斗盐价仅官盐的一半!”

“地方刺史私设盐场,竟能月入万贯,若不立刻打击,只会滋生更多的私盐贩卖……”

王溥厉声打断道:“我识的字比你多,用不着你说!”

“可你想过没有,强行打压的确能很快见效,可谁能保证不会引起暴动?”

“陛下显德二年时就曾下诏贩卖私盐五斤以上处死,可为什么到现在还会出现这么多私盐贩卖的事情?”

“亏你还想和我争梁王老师的位置,你忘了梁王之前说的吗?”

“处理政务得从根源入手,当缓则缓,当急则急,但一定要稳妥,不能引起动乱……”

范质怒道:“我当梁王老师怎么了?”

“你不服吗?”

“还是你觉得我没这个资格?”

“要我看,你才没有资格当梁王的老师,除了多看点书,你还会什么……”

王溥寸步不让:“我没资格?笑话,最没资格的是你……”

看着二人争论不休,魏仁浦却突然笑了出来:

“真的不一样了,哈哈……”

见状,二人都不由地停下来争吵,纷纷疑惑地看向魏仁浦,不约而同地问道:“什么不一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章待我不薄(第2/2页)

魏仁浦捋了捋胡须,笑道:“若放在以前,哪里会看到我们这三个宰相为了政务吵得脸红脖子粗?”

二人不由地一怔!

是啊,以前自己顶多是在陛下主动询问后,才敢发表意见。

更别谈如此“放纵”地为政务争吵了。

想到以前的样子,二人似乎都瞬间冷静了下来。

王溥笑了,范质也跟着笑了。

“若不是梁王,我们连争辩的机会都没有!”

“梁王之前不是说过吗?”

“商讨政务就是要辩论,他那句原话是怎么说来着?”

王溥戏谑地白了一眼范质:“梁王的原话是理不辩不明,政不辩不通!”

“组建内阁,就是为了让我们群策群力,以不同的角度去商讨政务……”

魏仁浦笑了笑,打断道:“是啊,梁王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智慧,我们真的该好好向梁王虚心学习啊!”

“你到底想说什么?”二人再次不约而同地问道。

魏仁浦道:“你们可还记得梁王之前是如何分析寺庙僧侣与均田图受阻这两个难题的?”

二人都愣了片刻,真的在认真回想着。

没有郭荣在场,就连魏仁浦也是彻底放开了,他再次笑道:

“你们啊,还都想给梁王当老师,要我看你们只能给梁王当弟子,而且还是两个蠢弟子……”

二人瞬间炸毛:

“岂有此理,你这匹夫简直太过分了……”

“就你高明,就你厉害行了吧?那你说,该怎么办?”

魏仁浦笑道:“二位勿要动怒,这是我们第一次独立以内阁成员的身份票拟政务,必须要给陛下一个完美的答案,绝不能辜负梁王!”

“梁王之前分析问题,都是首先找出问题的核心矛盾,你们难道忘了吗?”

“所以,我们得学习梁王解决问题的思路!”

“先得想想这次私盐乱象的核心矛盾是什么……”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样随时随地会争吵起来的氛围中,案台上那厚厚一摞奏折,竟以飞快地速度降低高度。

不到一个时辰,便按照郭荣的要求,将今日的折子全都处理完了。

也难怪,毕竟是三个人,若继续让郭荣一个人处理,只怕也处理到深夜都处理不完。

而且,他们能被郭荣任命为宰相,那绝对是整个大周最顶尖的人才。

范质刚正不阿、严谨细致,坚守原则,擅长法务与制度建设,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要求按制度行事。

他熟悉典章制度,主持修订了《显德刑统》,规范了后周的法律体系。

王溥博学多识、精通经史,尤其擅长史学,曾主持编纂《唐会要》与《五代会要》。

他注重权衡利弊、善于协调文官与武将的关系,以及地方与朝堂的关系。

魏仁浦虽然话不多,但机敏干练,熟悉军务与财政,往年郭荣南征时,都是留他在后方主持后勤。

只是此次北伐太过重要,故而三个宰相都随行了。

该说不说,郭荣真的很有眼光,这三人搭配起来也的确非常合适。

只是以往郭荣事必躬亲,根本没有像现在这样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重要的是,他们都时刻谨记梁王郭宗训的指点,遇到棘手政务先抓核心矛盾。

如此,他们就像打开了新世界,思维也都变得更活跃了。

再加上他们心中憋着一口气,要证明给皇帝郭荣看,更不能辜负郭宗训给他们争取到的发挥空间!

因此,他们的效率奇高!

“接下来就等陛下来批阅,再决定是否正式组建内阁了!”

范质说着,与另外二人对视了一眼,三人都会心一笑。

可就在三人刚要离开御舱准备回去休息片刻时,却正好遇到了前来拜见陛下的赵匡胤!

范质与魏仁浦只是简单与赵匡胤打了个招呼便各自离去。

王溥则是主动开口道:“赵指挥使,你有事找陛下吗?”

“是啊!”

“可惜了,陛下不在,你晚点再来吧!”

“不在?不可能吧,陛下每日中午都会批阅奏折……”

“今日陛下真不在,以后每日中午只怕也不会在了!”

“这是为何?”

“因为陛下中午要和梁王一起午休……”

“不、不会吧?”

“没什么不会的,我要是有一个像梁王这样的孩子,不,哪怕只有梁王的十分之一,我也天天午休!”

“这是何意?”

王溥感慨着笑道:“赵指挥使,你是不知道梁王多厉害,当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神童!”

赵匡胤猛地一怔:

真是神童?

——————————————

说明:

1、王朴,字文伯,显德六年三月中旬病逝,是五代时后汉、后周名臣。

著名的《平边策》就是他提出的,柴荣依此先征南唐,连克淮南十四州,为后续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该策略也被北宋初年继承,成为“先南后北”统一方针的蓝本。

王朴以智谋辅明主,以实干兴邦国,是五代十国时期兼具战略视野与执行能力的杰出代表。

2、柴荣与王朴的君臣之谊更是一段佳话:

王朴去世时,柴荣亲临哭祭,失态痛哭,《旧五代史王朴传》明确记载,王朴去世后,柴荣“闻之骇愕,即时幸其第,及柩前,以手抚之,恸哭数四”,即得知死讯后震惊不已,立即前往王朴家中,在灵柩前抚棺痛哭,多次失态。

下葬之日,柴荣再次亲临,“亲执钺(象征权力的礼器)叩地,哭之甚恸”,以帝王之尊行此大礼,五代史中仅此一例。

《旧五代史王朴传》也曾记载,柴荣曾对左右说:“王朴若在,吾复何忧?”

北宋王铚所著的《默记》记载,赵匡胤曾说“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

欧阳修也评价“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