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两宋英雄传 > 第一回 稳军心宗弼定计 护恩主应德殉节

两宋英雄传 第一回 稳军心宗弼定计 护恩主应德殉节

簡繁轉換
作者:萧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8 16:07:23 来源:源1

第一回稳军心宗弼定计护恩主应德殉节(第1/2页)

《临江仙思乡》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何处。秋风拂面,思绪万千,故乡遥不可触。

梦里依稀见亲故,醒来唯有泪如雨。心随云影归乡去,何时才能,重踏故土,再叙往昔情愫。

诗曰:

万春提笔窃大义,刀笔小吏逞诡计。

天罡地煞绝归阴,雷将散仙荣故里。

梁山星主继云志,三界英豪悼亡灵。

替天行道江湖起,灭雷平散青史名。

却说彭真人遵旨于青城山放走了那一百单八星君,随之与太白金星回转天庭复命,至于这彭真人结局如何?此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单道那一百单八星君,各按天机,投胎降世,散在四方各地。正是:

天罡地煞归位时,乱世英雄起四方。

星魂散落山河动,他日重逢掀巨澜。

却说大宋宣和年间,雷祖座下大弟子,大宋殿帅府掌兵太尉、经略府大将军张叔夜,着两子伯奋、仲熊,以及以云天彪、陈希真二人为首的三十六雷将,攻破了梁山泊,梁山群英被擒,一时间,昔日八百里的水泊梁山,如同森罗地狱一般,到处血流成河,尸体成堆,惨叫**声不绝,令人触目伤怀。

又说张叔夜与两子伯奋、仲熊,连同侄子鸣珂,正于忠义堂中勘察卢俊义、吴用等人询问宋江去向,此时,陈希真与云天彪私下计议,陈希真道:“云兄,梁山贼寇盘踞此地多年,岂无余孽?”云天彪沉吟片刻道:“道子兄言之有理。”

云天彪遂命哈兰生、刘麒、祝万年、栾廷玉四将前去查探。四将领命,点起本部兵马,直奔梁山泊附近的村庄。四人下令,凡与梁山贼寇有往来者,视为大盗;无往来者,视为小盗。不问皂白,小盗即满门抄斩,大盗则押赴京城,与梁山魁首同凌迟处死。哈、刘、祝、栾四将素以兵马精练、杀伐果断著称,此次更是如狼似虎,见男便杀,见女便淫,事后毁尸灭迹,无一幸免。这场大火连烧三昼夜,直至第五日,方有乌云蔽日,天降甘霖,将火扑灭。自此,梁山泊附近的村庄,化为一片焦土,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

后人有诗叹曰:

梁山余孽祸未已,兵戈之下民遭殃。

火海三天三夜长,天泪终降灭火光。

且说大头领宋江未获,张叔夜急遣康捷蹬着风火二轮,星夜探察贼踪;复命邓宗弼等雷将整肃兵马,清理尸骸。正忙乱间,忽见毕应元帐下军汉飞马来报,扑翻身拜道:“启禀众位将军!战事吃紧未及收殓尸首,营中时疫大作,已倒卧数百弟兄。孔厚先生已率医官急赴疫营施救!”众将闻言,俱各失色。怎生见得时疫凶险?但见:腐尸蒸腾瘴气,伤兵口吐黄涎,大营里哀声塞耳,军帐前药罐成山。端的是:才离刀剑修罗场,又堕瘟癀鬼门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一人急忙慌张闯入中军大营,邓宗弼道:“何人惊惊慌慌!”那人对邓宗弼道:“家主大事不好矣!”邓宗弼抬眼望去,却是自家力保的督粮官,此人姓徐,名勐帆,籍贯京兆府人氏,乃是邓宗弼追随多年的家将,邓宗弼见他年幼时父母双亡,一直将他在收留,尽心尽力传授他武艺,为人办事可靠,机灵多怪,深得邓宗弼信赖,前年将他保举为大军督粮官,邓宗弼道:“勐帆何事如此惊慌!”徐勐帆道:“家主前几日天降大雨,各处粮草通道均已被毁,行驶阻碍,现已大军粮草已不足半月之余,还请张公等人速速想想办法,将士们已有不少怨言,不然军心涣散,恐生兵变。”众人听罢,尽皆骇然不已。辛从忠向张叔夜叉手道:“张公,宋江这厮尚未擒得,如今又生出这许多枝节,却怎生是好?”张叔夜沉吟良久。邓宗弼忽道:“列位且请暂退,勐帆且随俺来。”说罢,引着徐勐帆径往自家帐中去了。众将各自散去。

且说徐勐帆随邓宗弼入得帐中,叉手问道:“恩官唤小人来,莫非已有妙计?”邓宗弼道:“正是。明日交战之时,改用小斛分粮,可支三日之用。”徐勐帆闻言大惊,急道:“使不得!这般行事,莫说三日,只怕明日军中便要生变!”邓宗弼把案一拍:“休得多言!自有某家担待!”徐勐帆见说,只得诺诺连声,领命而去。

次日拂晓,张叔夜大军行至半途,便扎营造饭。那徐勐帆依着邓宗弼之计,使小斛分粮。不消半个时辰,军中便怨声四起。众军汉为争口粮,竟至拔刀相向,自相残杀起来,只见那营中,有的军士怒目圆睁,挥刀便砍;有的则抱头鼠窜,躲避不及。这边厢,几个壮汉围成一团,争抢那一小斛粮食;那边厢,又有几人扭打在一起,滚作一团。军营前方,乱哄哄的,好似那菜市场一般,人声鼎沸,刀光剑影。军营前方乱作一团,徐勐帆无可奈何,闯进邓宗弼营帐之内。

且说邓宗弼手执兵书,立于帐中,见军中大乱,却面不改色,只问徐勐帆道:“汝随某征战几载?”徐勐帆躬身答道:“小人随恩相鞍前马后,东征西讨,年深日久,实难记数。”邓宗弼冷笑道:“今军心浮动,你亦知之。某欲借汝一物,以安三军。”徐勐帆道:“小人这条性命早属恩相,但凭吩咐。”邓宗弼忽拍案喝道:“好!便借汝项上人头一用!”徐勐帆闻言,惊得魂飞天外,扑通跪倒,磕头如捣蒜,连连叩首道:“小人随恩相出生入死,未尝有失,何故……”话未说完,邓宗弼已厉声道:“汝虽无罪,不杀不足以定军心。汝死后,某自当厚待汝家小。”随即喝令左右:“徐勐帆擅改军令,克扣军粮,罪不容诛!速斩辕门示众!”可怜徐勐帆未及分辩,早被虎狼军士拖出帐外。不一时,一颗人头血淋淋地落于地上,首级传示三军。三军将士见了,个个噤若寒蝉,再不敢鼓噪半句。

有诗叹曰:

十年鞍马效死忠,一朝刀下作冤魂。

将军帐里筹帷幄,哪管阶前血尚温。

过了数日之久,却说张叔夜在营中沉思良久,捻须叹道:“盐山余孽,罪大恶极,若不早除,恐复燃梁山之焰,祸害无穷。”遂命邓辛张陶四将,点起一彪人马,直扑盐山,务要剿灭贼巢,擒拿贼首宋江。四将领命,披挂整齐,率军而去。张叔夜又遣数路人马,往沂州等地提解被擒之梁山余党,押赴曹州。刘麟谏道:“张公,贼将虽擒,然梁山贼心不死,恐有再反之虞。”张叔夜沉吟片刻,乃命欧阳寿通与刘麟,精选一千水军健儿,再拨三个水性了得的头目,把守梁山水寨各处紧要关口。正是:春风吹又生,斩草要除跟。

话分两头,花开两枝。话说邓宗弼等四将,快马加鞭,星夜兼程,直奔盐山。行至半途,前军先锋忽报:“四位将军,夜明渡有渔家兄弟二人,长者名贾忠,幼者唤贾义,自称擒得贼首宋江,特来献俘。”邓辛张陶四人闻之,喜出望外,急令迎入贾忠贾义,细细观之,果是梁山贼首宋江。邓宗弼大喜,先行赏赐二人,命其饱餐战饭。贾忠贾义兄弟二人,遂随大军前往中军献俘。正是:机关算尽擒贼首,凯旋在即庆功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回稳军心宗弼定计护恩主应德殉节(第2/2页)

却说正当此时,只听得“哗啦”一声水响,河中猛地窜出一条黑凛凛大汉,手掿一条泼风大刀,径奔贾忠、贾义劈来。原来陶震霆早已提防,急掣镏金火枪在手,轰然一响,正中那汉左腿。那大汉大叫一声,扑地便倒。众人看时,却不是史应德是谁?先前被贾忠打落水中,顺流漂至浅滩,幸得乡民救起。闻得二贾捉了宋江要去请功,便不顾伤痛,特来拚命。贾忠惊叫道:“这厮不曾死!四位将军,这便是同瞎贼一伙的水军头领史应德!”辛从忠见史应德英气勃勃,便道:“好汉,何不归顺朝廷,休要自误。那宋江已是瓮中之鳖,你若肯降,博个封妻荫子,不强似从贼?”史应德瞋目喝道:“俺这颗头便是公明哥哥给的,今日便还了他也罢!休要絮聒!”

原来这史应德本是江南嘉兴人氏,其父史太公乃当地武师。徽宗年间方腊起义,举家逃难至郓城。彼时正值寒冬,史太公染病卧床,少年史应德跪遍医馆求药。恰逢宋江巡街,见状解囊相助,请医赠银,救其全家性命。后史家遭仇家构陷,又是宋江通风报信,助其脱险。自此史应德誓死相随,终成梁山泊水军骁将。

史应德负痛,背负宋江而走,邓辛张陶四将尚未省觉。忽见康捷脚踏风火轮,手执八楞四方锏,飞驰而至,厉声喝道:“四位将军休教走了贼首!”邓宗弼等方才猛醒,辛从忠大步赶上,拈矛便搠。史应德气力已竭,扑地便倒。张应雷叹曰:“可惜你一生忠义,却误随贼寇!”言讫,一枪刺下,史应德忠魂渺渺,归天去了。

后人有诗叹史应德曰:

江南流落遇公明,恩深义重结草绳。

运河血染忠魂散,夜明渡头泪空凝。

史应德既死,宋江伏尸痛哭,血泪交流,向邓宗弼叩首哀求:“将军既诛我兄弟,乞赐全尸安葬,令忠魂得安。”邓宗弼见其情切,亦生恻隐之心,遂命亲兵以白绫裹尸,设香案祭奠,择高岗厚葬,更亲题“义士史应德之墓“碑文。邓辛张陶四将经此变故,愈加谨慎。待贾忠、贾义酒足饭饱后,即点五百精锐士兵护送二人,将宋江押送至张叔夜中军献俘。

却说那邓辛张陶四员大将,引着官军浩荡杀奔盐山。不料邓天保并几个头领,早将蛇角岭、虎翼山、盐山三处人马合兵一处,占住高处,喝令小喽啰将擂木炮石打将下来。邓宗弼等虽斩了秦会,却折了许多兵马,连日攻打,只是不能上前。邓宗弼只得修书急报张叔夜张叔夜见书,又调庞毅、马元、皇甫雄三将前去助战。那马元、皇甫雄使个诈降计,半夜里砍翻守寨喽啰,就寨中放起号火。邓宗弼等见火起,驱兵杀入寨来。邓天保等措手不及,被官兵四下里乱砍乱搠,盐山兵马霎时间损折殆尽。邓天保急夺匹马,抡刀杀开血路,却撞见马元、皇甫雄拦住去路。天保自知难免,大吼一声,直取二将。斗到二十合上,马元一枪刺中天保左腿,皇甫雄便赶来擒捉。天保恐受其辱,仰天大笑,就刀锋上一抹,自刎而亡。王飞豹独守寨门,身中七枪犹死战不退,终被乱矛刺死。唯王大寿、张大能、赵富三人趁乱逃脱。经此一役,盐山贼巢尽毁,尸横遍野。邓宗弼虽胜,却因走脱了几个要紧人物,心下不悦,命人画影图形,四下通缉。正是:

盐山贼巢尽焚毁,尸横遍野鸦争食。

可怜当年聚义地,化作修罗血池塘。

后人有诗叹招贤堂曰:

盐山血战守孤城,信奸诈降遭暗算。

英雄宁死不屈膝,招贤堂前空嗟叹。

邓宗弼与众将商议道:“盐山、梁山两处贼寇主力已灭,这些小贼不足挂齿,必定一朝失足自取灭亡,还是早点回京报捷为妙。”众将皆以为然,七人联名具表上奏:“梁山贼首宋江已诛,盐山魁首邓天保伏法。六贼尽数剿灭,四方匪患肃清。”张叔夜十分欢喜,一同回京,于九月一日抵达京师,当今天子犒赏三军,抚恤家属,有爵者晋爵,无爵者升爵,赏赐众人不提。

初五日,三法司及贺太平与张鸣珂会奏: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四人,元凶渠魁,罪大恶极。其余三十二贼,柴进一人,通逃渊薮;李逵、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石勇、段景柱七人,估恶不悛;李俊、穆弘、张横、张顺四人,土猾猖乱;朱仝、雷横、史进、戴宗四人,吏胥通贼;黄信、宣赞、郝思文、单廷圭、魏定国五人,身受皇恩,忍昧忠良;李立、朱贵、张青、孙二娘四人,身为市侩,潜蓄异谋;裴宣、欧鹏、燕顺、朱武、鲍旭、李忠七人,啸聚山林,俱为盗首;均属罪无可逆,合拟凌迟,徽宗依议,于九月初六太庙献俘,便将梁山好汉押赴菜市口,凌迟处死。

围观百姓不计其数,宋江不禁感叹,回想起当年往事,不堪回首。宋江转过头来道:“诸位兄弟,皆是我宋公明之错,不知诸位兄弟今日可否与哥哥共赴九泉,与那七十二位兄弟相见?”其余三十五人道:“此生能侍奉公明哥哥,乃我等之幸,死后在九泉当公明哥哥小鬼,也值得。”当今徽宗天子恐人心惶惶,急忙命刽子手下令施刑,梁山好汉至死未哼叫一声,平民百姓皆震撼不已,至第三日,三十六位好汉方才尽皆就义,首级分各门号令,后全部配为享祭太庙之物。

后人有诗叹这梁山好汉曰:

法场就义仍不惧,死前方显真义气。

气吞山河震万里,引得平民百姓叹。

至死未叫真英雄,不愧枉为水泊人。

梁山好汉留美名,英雄之名佳话传。

却说王大寿、张大能、赵富三人,自盐山逃得性命,不分昼夜,四处寻觅藏身之所。直至九月十六日,几经周折,终于来到济州地界。三人听闻济州水泊梁山竟又有英雄重聚,不禁目瞪口呆,惊诧万分,诸位看官,这水泊梁山不是方才被剿灭不久,怎的一伙英雄豪杰又重新聚义,又是怎样一伙人起事,正是:兄弟情深,历经劫难,初心不改。这一下,有分教:兄弟情深历劫未改初衷定,七侠齐心破浪乘风展鸿图。此一回由此结束,且听下回分解。

此一回内折损两名招贤堂头领:

邓天保、王飞豹

此一回内折损一名梁山义士:

史应德

此一回内折损三十六名梁山头领:

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柴进、李逵、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石勇、段景柱、李俊、穆弘、张横、张顺、朱仝、雷横、史进、戴宗、黄信、宣赞、郝思文、单廷圭、魏定国、李立、朱贵、张青、孙二娘、裴宣、欧鹏、燕顺、朱武、鲍旭、李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