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两宋英雄传 > 第卅三回 耿灵武巧法斗慧明 花二娘破阵捉

两宋英雄传 第卅三回 耿灵武巧法斗慧明 花二娘破阵捉

簡繁轉換
作者:萧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4 16:09:29 来源:源1

第卅三回耿灵武巧法斗慧明花二娘破阵捉都监(第1/2页)

《破阵子·醉里长歌赴国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铁马冰河。万里烽烟遮日月,一柄青锋指寇倭。豪情犹未磨。

壮志何曾消尽,丹心岂惧蹉跎。纵使霜华侵两鬓,依旧长歌赴国戈。山河入醉哦。

诗曰:

竹影摇虚牖,蛩吟伴客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人圆。

旧卷摩挲久,新茶次第煎。

忽闻云外雁,一字写长天。

上回说到,梁山军马在陆丹婷、花凤梧、马瑜筠三位军师运筹帷幄之下,摆下那九宫八卦阵势。但见阵中旗幡招展,杀气冲天,端的似天罗地网,铜墙铁壁。官军不知深浅,冒然杀入,登时着了道儿,可怜那些官军人马,如汤泼雪,折损大半。折了一名都监杨耀,官军大败亏输,只得鸣金收兵。梁山众将也自收兵回营,犒赏三军。两边各自整顿兵马,按下不表。正是:巧排八卦困蛟龙,妙布九宫擒虎豹。

当夜,陈黯之并七位都监聚于帐中议讨贼之策。黯之捻须蹙眉道:“叵耐梁山草寇猖獗,却只深匿巢穴,不肯显露,怎生奈何?”王嘉兴叉手禀道:“哥哥,郓城县与梁山泊止隔数里水泊,何不移营彼处屯扎,就近觑贼虚实?”黯之与众将计较多时,别无妙策,遂拍案决断:“恁地时,传令各营,即刻收拾起行!”未及两个时辰,大军早到郓城地界。黯之恐惊扰乡民,特传将令:“各营分守四门,不得擅入民宅,违令者斩。”自与七员都监轻骑简从,缓辔入城。那郓城都头闻说大军压境,忙整衣冠出郭相迎,一应安排馆驿廨舍,杀羊宰马,款待不题。正是:大军压境惊宿鸟,虎帐谈兵待良谋。

且说陈黯之引着七员都监迈入县衙,却见大堂上冷清清空落落,唯有两个都头打扮的汉子鹄立阶下。那二人见上官到来,急趋前唱喏。陈黯之将须喝道:“郓城县令何在?怎地只教尔等在此支应?”为首都头叉手禀道:“覆禀相公,自梁山泊贼势猖獗,这郓城县令印信,倒似滚汤泼雪般更迭。有称病告假的,有夜半挂印的,近来虽设其位,竟无人敢赴任。衙门里一应文书刑名,暂由小人兄弟权且支撑。”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卖弄手段坑陷凌振、石勇、张魁、李义四条好汉的宋信,旁边立着的便是其胞弟宋义,一般生得豺目鹰腮,端的是狼狈为奸的胚子。

且说陈黯之闻报,不觉长叹一声,遂令军马暂屯郓城,权作休整。宋义寻思半晌,进言道:“哥哥此番用兵不利,非是军士不勇,实因缺那智谋之士,又少道法相助,故此难破敌阵。”黯之颔首道:“贤弟之言正合吾意。怎奈我军远来,地理未熟,计将安出?”旁有宋信应声道:“哥哥休忧。小弟却认得一个异人,姓耿,祖贯京东路徐州人氏,如今隐居于野。此人深通奇门遁甲,能驱六丁六甲之神,更兼谙熟兵机阵法,端的有个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手段。何不请此人出山,共图大事?”黯之听罢,拍案大喜,即时便教宋信、宋义备马,引路前去相请。

原来这道人未入玄门时,俗家姓耿,双名景璨,后来取个法名唤做时了,道号灵武真人。祖贯原是徐州人氏。这先生自幼便在终南山修行,炼成一身通天彻地的道术,能呼风唤雨,驱雷掣电。又兼熟读三十六家兵书战策,排兵布阵,无所不精。因他时常显圣救民,百姓感其恩德,都称他做“过天星”。

有诗赞时了曰:

徐州之地育英才,耿姓道士号时了。

精通术数唤风雨,心系苍生扶危难。

三十六策兵书熟,排兵布阵智无边。

过天星辰照人间,英雄事迹永流传。

亦有小诗曰:

道袍随风展,时了立云端,

风雨随心意,苍生赖庇佑,

兵法精深邃,排阵智超凡,

过天星耿亮,名声永流传。

且说那耿时了正在草庐中研读兵书,忽闻门外马嘶人沸。推窗看时,但见旌旗招展,正是陈教头引兵来访。时了整了整道袍,出门相迎。陈黯之滚鞍下马,抱拳施礼道:“久闻先生道法高深,人称‘过天星’。今官军征讨梁山,特来拜请仙长下山相助。”耿时了还礼道:“贫道山野之人,何劳将军亲临?将军为国除害,时了敢不从命?”说罢转身入内,取了一个青布包袱,内藏六甲天书、古定剑等物。又吩咐童子看守草庐,便随军而行,一行人回到县衙,宋信早备下素斋相待。

看官听说,这耿时了应允得这般爽快,内中却有一段缘故。原来政和年间,他曾在淮西拜在乔冽门下学艺。那乔冽道号道清,虽有些神通,却是个心术不正的。传了耿时了几年旁门左道,便打发他去二仙山寻罗真人求教正法。及至到了二仙山,罗真人将他仔细端详,叹道:“你虽与贫道有缘,却不宜入我门下。我那徒儿卢忆泽,道号慧明子,倒与你有师徒之分。你且去郓城隐居,待来日与慧明斗法一场,便可同归梁山聚义。”说罢,从袖中取出一卷天书,又道:“乔道清所传多是邪法,此乃玄门正法,你好生修习,休得误用。”言毕,拂尘一挥,耿时了不觉已在郓城地界。

且说陈黯之待大军休整一夜,次日寅时便令军士埋锅造饭。待到卯时三刻,但见:旌旗蔽日,刀戟如林。三千玄甲军列阵前,八百弓弩压后阵,黯之披挂整齐,统领三军直逼梁山泊而来。

却说梁山寨中,聚义厅上众头领正议军情。只见阶下缚着一条好汉,正是那烈镋将杨耀。殷浩忙下阶亲解其缚,扶至交椅上坐定,乃温言告曰:“杨都监受惊了。殷某久闻都监豪杰之名,今日得瞻威仪,实乃三生有幸。”这杨耀本是天罡星数,合当聚义,见殷浩如此义气深重,当即倒身下拜:“小弟败军之将,蒙兄长不杀之恩,虽肝脑涂地难报。今初上山寨,寸功未立,愿献破玄甲军之策,并绘其营寨图形,以供头领破敌。”众头领闻言,尽皆大喜。陆丹婷抚掌笑道:“真乃天助我也!”杨耀又道:“列位头领不知,兵书上记载这玄甲军乃是唐太宗李世民亲创。昔年太宗皇帝尚为秦王时,选麾下精锐千骑,皆衣玄甲,分作左右二队。每逢大战,亲率玄甲冲阵,如利刃剖竹,所向披靡。虎牢关前破窦建德十万众,洛阳城外擒王世充,俱赖此军。如今那陈黯之自幼访求古籍,又得异人梦中传授兵法,因此被擢为御营教头之后,便依古制重建玄甲。虽不及太宗时骁勇,却也是铁甲连环,马带面具,人只露目,寻常刀箭难伤分毫。”言罢即命左右设下案几,备齐笔墨纸砚。但见杨耀挽袖磨墨,运笔如飞,不过一炷香功夫,已将玄甲军布阵之法、营寨格局细细绘出,图上箭楼鹿角、粮道水源,无不标注分明。正是:妙笔绘就破敌策,良谋终须遇明主。

次日天明,杨耀已将图样描画停当。众头领正待观看,忽见探事喽啰飞马报上山来:“启禀头领,那陈黯之又引三千军马,摇旗擂鼓,直逼山寨而来!”殷浩闻报,便教陆丹婷、马瑜筠并几个精细头领留守山寨,仔细参详图册;自同花凤梧等一干好汉,点起五百喽啰,各执兵刃,拔挂整齐,杀奔下山迎敌。

且说两军对圆,陈黯之与花凤梧各自摆开阵势。耿时了在阵前勒马高叫:“请梁山阵上卢忆泽出来答话!”不多时,只见门旗开处,一员道将,骑一匹雪练也似白马,手提拂尘,飘然出阵,正是逍遥仙卢忆泽。卢忆泽在马上打个问讯,道:“足下何人?唤贫道有何见教?”耿时了拱手道:“某乃徐州过天星耿时了是也!久闻梁山卢道长道法通玄,今日特来领教!”卢忆泽闻言,心中暗忖:“下山之前,恩师罗真人曾嘱咐道:‘他日若遇一耿姓道人,乃我故人之徒,当设法招引入伙。’不想今日果应其言。”卢忆泽便按师命行事,微微一笑,道:“既蒙赐教,贫道岂敢推辞?只是刀剑无眼,不如各展道术,见个高下。承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卅三回耿灵武巧法斗慧明花二娘破阵捉都监(第2/2页)

这边耿时了听得卢忆泽应战,更不答话,将手中那口镔铁点钢枪望空中一指,口中念念有词,忽地喝声:“疾!”但见原本晴空万里,霎时间乌云四合,阴风惨惨,天色登时昏暗下来。忆泽见状,不慌不忙,把手中长剑一摆,喝声:“疾!”只见其左右两侧凭空现出无数黑袍神将,一个个青面獠牙,手持丈八铁枪,呐喊着杀奔时了而来。时了见神将来势凶猛,急将枪尖点地,喝声:“防!”但听得轰隆一声巨响,面前平地拔起一道三丈高的巨石墙,将那黑袍神将尽数挡在外面。时了更不迟疑,复又将枪尖向天,喝声:“疾!”登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一团黑气自枪尖喷涌而出,直扑忆泽面门而去。忆泽见黑气袭来,口中急念真言,将拂尘向上一挥,喝声:“破!”只见一道白光如匹练般自拂尘射出,其疾如电,其势如虹。时了措手不及,被那白光正中小腹,登时口吐鲜血,翻身落马。正是:道法相争显神通,白光一闪定输赢。

却说陈黯之见耿时了落马,急忙鸣金收兵,令旗一挥,三军列阵。梁山阵上花凤梧看得分明,对殷浩道:“哥哥且看,此乃八门金锁阵,暗合八卦玄机。若要破之,须得从东南生门杀入,转正西景门杀出,此阵自乱。”殷浩闻言大喜,环顾众将道:“哪位兄弟愿往破阵?“话音未落,早有两条好汉挺身而出。一个正是玄刀符将周循晨,手提日月乾坤双刀;另一个乃是啸天狮郁衡晨,手使一对归去来兮双斧。二人齐声道:“小弟愿往!”殷浩见二将英勇,当即点起六百精兵,各执刀斧,随二将杀奔敌阵。当下周循晨一马当先,从东南生门杀入;郁衡晨随后接应,往正西景门冲突。正是:兵家阵法有玄机,识破机关胜算奇。

正是:

玄刀符将逞英豪,啸天狮子抖威风。

六百儿郎齐呐喊,八门金锁一朝空。

话说这东南生门守将,乃是澹应铉、倪宇燃二员猛将。单表这澹应铉,籍贯卫州人氏,生得七尺长短身材,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使一杆六十斤镔铁点钢枪,有万夫不当之勇。此人年少时便有一桩奇事:那卫州城外岗子上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伤人无数。澹应铉闻知,独自提了哨棒上岗寻虎。不想那日多饮了几杯,踉踉跄跄行至岗上,正遇那大虫扑来,澹应铉借着酒兴,一个鹞子翻身竟骑上虎背。那大虫咆哮跳跃,他却如粘在虎背上一般。不消两个时辰,三拳两脚,竟将这只猛虎活活打死。卫州知府闻报大惊,亲往验看,见那大虫头骨尽碎,不由赞叹道:“真乃天神也!”当即保举他做了卫州步军都监。因此江湖上都称他作“驭虎少保”。

有诗赞澹应铉曰:

面如傅粉美少年,身长七尺气宇轩。

勇武过人胆识坚,醉卧岗头遇猛虎。

翻身驾驭展神威,三拳两脚除恶患。

百姓安泰颂声飞,卫州英豪澹应铉。

亦有首小诗曰:

面若傅粉郎,身长七尺强。

醉卧山林间,猛虎也难挡。

翻身驱虎行,神勇震四方。

卫州百姓福,少保威名扬。

再说那倪宇燃,祖贯江准人氏,生得八尺长短身材,膀大腰圆,面如黑铁,眼似铜铃。使一杆八十斤大滚刀,有拔山举鼎之力。当年在潍州为官时,曾遇数十草寇劫掠乡里。这倪宇燃单刀匹马杀入贼群,那口大滚刀舞得如风车相似,直杀得贼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众贼见他如此勇猛,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跪地求饶。自此人都唤他作“猛金刚”。

有诗赞倪宇燃曰:

江淮英豪倪宇燃,身长八尺气如磐。

体健肥胖力无穷,挥舞滚刀震四方。

潍州任职显神威,单挑众贼独当先。

猛金刚之名远播,英勇无畏护平安。

一人力战数十寇,刀光剑影血成滩。

坚强无比真汉子,江湖传唱英雄篇。

亦有小诗曰:

力撼山河断,宇燃怒目瞪,

挥刀斩妖魔,英勇护家园,

猛金刚无敌,威名震乾坤,

名动四方传,传唱万古存。

当下澹应铉、倪宇燃见周、郁二将闯阵,各挺兵器迎战。四员猛将捉对儿厮杀,端的好看,那郁衡晨舞动双斧,恰似盘古开天,斧影重重,寒光闪闪;倪宇燃抡起大滚刀,犹如共工触山,刀风猎猎,杀气腾腾。两个斗到三十余合,不分胜负,这边周循晨双刀并举,好似银龙出海,刀光霍霍;澹应铉铁枪翻飞,犹如黑蟒翻身,枪花朵朵。两个战至二十回合,难见高低,四下里官军与梁山军混战一处,但见刀枪并举血成河,喊杀震天鬼见愁。不消半个时辰,官军抵挡不住,死的死,伤的伤,余下的丢盔弃甲,四散奔逃。正是:八门金锁阵虽妙,怎敌梁山好汉强。

却说四员猛将捉对厮杀,战况甚是激烈。那郁衡晨眼见倪宇燃勇猛难敌,忽生一计,故意卖个破绽,虚劈一斧,拨马便走。倪宇燃不知是计,拍马紧追。郁衡晨趁势将长矛悬于腰间,暗取背上镏金火铳,猛然回身,扳开火机。但听“砰”的一声巨响,铅子飞出,正中倪宇燃战马前肚。那马吃痛,轰然倒地,将倪宇燃颠下马来。郁衡晨急勒马回身,轻舒猿臂,将倪宇燃生擒活捉。再看另一边,澹应铉正与周循晨斗得难解难分。那杆大铁枪使得神出鬼没,周循晨双刀亦是滴水不漏。战至二三十合,澹应铉忽见官军溃败,又见倪宇燃被擒,不由得心头慌乱。周循晨眼明手快,看出破绽,故意放他一枪来。待铁枪刺到,突然刀法一变,单刀如蛟龙出海,直取应铉肩窝。澹应铉措手不及,翻身落马。周循晨纵身下马,将澹应铉捆了个结实,郁衡晨、周循晨二人得胜,也不恋战,押着俘虏杀出重围。

且说陈黯之正与郁澜涛两马相交,一来一往,一去一回,枪来枪往,战得难分难解。忽闻阵中喊杀声渐息,抬头看时,只见梁山喽啰已将倪宇燃、澹应铉二将五花大绑推出阵前,花凤梧在马上高声喝道:“陈教头!汝那八门金锁阵已破,两员都监俱被俺们生擒,还有何话说?”陈黯之闻言,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手中铁枪一紧,就要拍马冲阵。旁边王嘉兴见势不妙,急忙拦住马头劝道:“教头息怒!今日阵势已破,将士折损,不如暂回郓城,再图良策。”陈黯之虽满腔怒火,却也知大势已去,只得长叹一声,传令鸣金收兵,当下官军偃旗息鼓,往郓城退去。梁山众好汉也不追赶,收兵回山。此一战陈黯之又折了两员都监,梁山这边已知破玄甲军之法,这玄甲军如何被破,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