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崇祯的奋斗! > 第41章 敌在北京城(求收藏和追读)

崇祯的奋斗! 第41章 敌在北京城(求收藏和追读)

簡繁轉換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7 16:19:04 来源:源1

第41章敌在北京城(求收藏和追读)(第1/2页)

乾清宫的朱漆大门缓缓开启,周玉凤领着田秀英、袁氏立在阶前。见崇祯踏雪而来,三女齐齐福身。

“万岁爷回来了。”周玉凤迎上两步,瞥见他眉梢喜色,“臣妾瞧着,今儿朝上有好事?”

崇祯一把攥住她的手:“好事!天大的好事!”声音清亮,“英国公府交了十三万亩田!魏忠贤献了百万亩田,一百五十万两现银!加上崔呈秀、周应秋、田吉那几个认缴的……拢共二百二十余万两白银,一百三十六万亩良田!”

他笑吟吟牵着周玉凤往殿内走去:“陕西赈灾、九边补饷、辽镇犒赏……”他掐指算算,嘴角笑意稍减,“再拨一百五十万两修皇兄陵寝,哎哟,还差了好些啊!”

周玉凤柔声道:“不是还有一百三十多万亩田么?”

“对对!”崇祯收束心思,“朕打算拨三十余万亩给御前亲军授田,余下一百万亩交给蓟镇收租。一亩年收五十斤麦租,便是五千万斤!十万边军每人分五百斤,勉强够一年嚼用。”他压低声音,自言自语“只要撑过后年的己巳......大明就能喘过这口气。”

田秀英捧来了热帕子替他净手,抿唇轻笑:“陛下神机妙算。”袁氏扯了扯周玉凤袖角,细声道:“王妃姐姐,那点麦租……真的够一家人吃么?”

“傻丫头。”周玉凤捏捏她指尖,“当兵的不光有麦租口粮,还有朝廷发的饷银。”她抬眼望着崇祯,“臣妾虽不懂军国大事,却知陛下心里装着将士们。”

四人转入西暖阁。炭火烘得满室暖融,紫檀圆桌上摆着青花海碗,鱼丸、肉糕、肉圆浮在奶白色的汤中。

“这是臣妾按万岁爷教的法子做的‘荆州三鲜’。”田秀英指着海碗,颊边的梨涡浅现,“鱼茸是臣妾打的,肉馅是袁妹妹剁的!”

袁氏急得直跺脚:“分明是王妃姐姐打的鱼茸!田姐姐就搅了两下筷子……”

崇祯大笑落座。周玉凤挨着他坐下,招呼田、袁二人:“都坐,自家人不必拘礼。”田秀英觑了觑崇祯神色,才挨着袁氏小心坐了半边绣墩。

“十七日封后大典后,”崇祯执箸敲敲碗沿,“你俩的妃位,自己去求皇后恩典。”他转向周玉凤,“后宫之事,全凭皇后做主。”

周玉凤莞尔:“两个妹妹乖巧可人,臣妾自会安排妥当。”她敛了笑,正色道,“若臣妾父兄仗着外戚身份……”

她这话,其实是问给袁妃、田妃听的......她对自家的父兄是很有信心的!

“伸手必被捉!”崇祯截断她,眸中寒光一闪,“朕的刀,砍勋贵阉党不软,砍外戚更不会软!你们三个记着,娘家人若敢贪一文钱、占一亩田......”他指尖蘸水在桌上一划,“朕绝不饶他们!”

暖阁一静,田秀英脸色发白,袁氏绞着帕子不敢抬头。周玉凤着伸手覆住崇祯手背,掌心温热,言语中充满信心:“臣妾明白。”

......

成国公府花厅,银丝炭烧得通红。

朱纯臣踞坐主位,素色蟒袍衬得面色深沉。他慢条斯理拨弄茶盏,眼底的里透着算计。

自己勾结虎墩兔汗的事儿虽未暴露,但就怕纸里包不住火!现在魏忠贤“跪了”,英国公家也“服了”,下一个难保不是自己。如果万岁爷有心找麻烦,细细一查,肯定暴露!

那可是“通番”啊......

必须得折腾一下,好让皇上知道,大明的江山离不了勋贵和九边将门!

他放下茶盏,目光扫过下首的众人。定国公徐希皋正蹙眉沉思,抚宁侯朱国弼在用指节敲桌,丰城侯李承祚端茶做掩饰,襄城伯李守锜则捻珠垂目。

“英国公府……十三万亩田。”朱纯臣声音不高,“张老公爷深明大义啊。他这一退,倒成全了世子张之极,五军营提督总兵……年轻有为。”

他啜口茶继续道:“魏公公更大气,倾囊以献,田亩百万,白银一百五十万两!崔呈秀、周应秋、田吉几位尚书,亦是幡然悔悟,家财尽出……皇上宽仁,想必会酌情宽宥,另委重任吧?”

这番话字字诛心。点明张惟贤退场,魏阉失势,崔田周倒台,勋贵与阉党的“不可靠”联盟已经瓦解!皇上下一刀会砍向谁?更点明万岁爷的刀子是磨了又磨,一刀砍下来,不说砍得大家倾家荡产,也是个元气大伤啊!

他放下茶盏,话锋一转,面上堆起忧色:“年关将近,天寒地冻,我这心里头,总放不下宣府、大同、昌平守边将士。”

众人一怔。

这个朱纯臣在搞什么?想收买军心?可好好的粮食、银子送给九边的穷鬼,它不可惜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1章敌在北京城(求收藏和追读)(第2/2页)

朱纯臣叹道:“蓟镇那边,孙祖寿新立大功,皇上厚赏,粮饷充足。辽镇有辽饷支撑,想必也差不到哪儿去。”

他声音低沉下来:“可宣府、大同、昌平这几镇……欠饷日久,士卒连饱饭都难以为继。眼瞅进腊月门了,年关难过啊!同为大明的将士,手心手背都是肉,咱们这些在京里享福的勋臣,于心何忍?”

朱国弼面露戚色:“国公爷说的是!宣大将士确实艰苦。”

李承祚放下茶盏:“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兄弟们挨饿受冻过年,可朝廷的难处……”

李守锜捻珠低语:“阿弥陀佛……国公爷慈悲。只是钱粮从何而来?我等虽有心,却力有未逮。”

“不然!”朱纯臣摆手打断,神色决断,“朝廷有朝廷的难处,咱们勋贵有勋贵的担当!力有未逮,但心意要到。各家凑些麦子,一家出个万儿八千石,凑个十几万石献给朝廷。由朝廷送去宣大、昌平,算是咱们老勋戚给皇上表忠心!”

他环视众人,语气慷慨:“钱粮不多,情意重!也让将士知道朝廷没忘记他们,咱们这些勋贵也没忘记他们!这不仅是恤军,更是稳军心,表忠心!”

表忠心......众勋贵心道:虽然有点晚,但表总比不表好!

徐希皋眉头稍展:“若是捐麦子,倒是个善举。我定国公府出一万石。”

“我成国公府出三万石!”朱纯臣立即接口。

朱国弼想了想:“我府里出一万石。”

李承祚、李守锜等人纷纷表态,五千、八千石地凑起来,很快凑出了十余万石。

朱纯臣面上露笑,心中却是冰冷一片:这点粮食,买不来大家的平安!

“好!诸位高义!”他抚掌赞道,“等皇上封后典礼过后,下月望朔朝会,咱们就向皇上献粮表忠!”

他特意加重“献粮表忠”四字,眼底却是厉色一闪。

麦子自会送去。但若让人动了手脚,群情激愤之下,这哗变可就……

朱纯臣端起茶盏慢啜,目光幽幽。

“皇上圣明,最是体恤将士。看到我等主动分忧,想必会非常欣慰。”

......

张家口堡的城池矗立在寒风中,城门吱呀呀开启,风雪立即混着马粪味儿扑面而来。

范永斗的雪橇碾过冻得硬邦邦的雪地,停在了范记货栈的幌子下。几个裹着破羊皮袄的军卒蜷在门洞旁,矛杆倚着城墙,矛头锈迹斑斑。一人抬着浮肿的眼皮瞥瞥雪橇,又低头去啃冻硬的杂麸饼。

“下马验牌!”一个凑过来的把总哑着嗓子吼,眼珠子却盯着范永斗腰间的貂皮暖套。护院头子范彪忙甩过一吊铜钱,铜板砸在雪地里面。军卒们如饿狼般扑抢,长矛倒了都无人去扶。

侯兴国踩着一个护院的背下了车,他望向堡内——青石道两侧,高墙大院鳞次而建。王家票号的鎏金匾下,四个护院按刀而立,羊羔皮袄的襟口露出簇新的青缎箭衣;翟家当铺的朱漆门廊前,两个汉子正用白雪擦马,马鞍上的铜件泛着金光。

“范东家回府……”一个伙计拖着长音,推开了范家老号黑漆的大门。影壁后转出个裹着狐裘的管事,哈腰接过范永斗的包袱,喊道:“热水已经备好,厨下还煨着参汤。”

侯兴国跟着范永斗穿门进院。只见回廊下的精壮护院正在跺脚取暖,角门里还飘出了炖羊肉的香味儿。

他忽然想起在盛京城外见到的两黄旗大营,那些大冷天光着膀子操练的巴牙喇兵,据说天天都有羊汤美酒,岂是张家口的叫花子明军能比的?

“侯公子瞧见没?”范永斗凑近低声,“这便是我大明边关!”他手指着院墙,“墙外是叫花子兵,墙内是穿绸裹缎的看门狗!”

侯兴国盯着范彪腰间装饰精美的弯刀,低声道:“范家的护院……比个百户还体面啊!”

“百户怎么比?”范永斗嗤笑,引他登上货栈二楼。推开雕花槅窗,整个张家口城堡尽收眼底:西头的兵营破破烂烂,一些房屋的茅草顶已经塌了半边,东面的晋商宅邸却高大体面。一队骡马驮正着茶砖从角门出堡,护镖的汉子们斜挎着腰刀,精壮结实,威风凛凛。

“盛京的八旗兵披甲持弓,在雪地里站两个时辰,眉毛都不抖!再看看张家口这些……”范永斗指着瓮城下正在啃饼的军卒,“饿得刀都提不动了!”

“范东家,”侯兴国声音发涩,“你说大明……还有救么?”

“救什么救?”范永斗冷哼。“我看......大明最大的敌人,就在北京城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