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在襄阳那些年 > 第三章 蔡州城外计,少年露锋芒

我在襄阳那些年 第三章 蔡州城外计,少年露锋芒

簡繁轉換
作者:粟小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1:48 来源:源1

第三章蔡州城外计,少年露锋芒(第1/2页)

蔡州城外的寒风卷着雪沫,打在宋军的帐篷上噼啪作响。孟珙勒住马缰,望着前方那座被冰雪覆盖的城池,眉头紧锁。城墙之上,蒙古人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隐约能看到守城士兵的身影,透着一股困兽犹斗的凶悍。

“将军,忠顺军已在城南扎营,等候您的号令。”副将赵勇催马上前,声音被风吹得有些破碎。

孟珙点了点头,调转马头:“走,去看看。”

忠顺军的营地扎得规整,黑色的“孟”字大旗在风雪中挺立,帐篷之间的通道清扫得干干净净,巡逻的士兵步伐稳健,甲胄上的积雪都来不及抖落,却丝毫不见懈怠。见到孟珙过来,营中士兵纷纷抱拳行礼,声音洪亮,竟压过了风声。

“末将孟之经,参见父亲!”长子孟之经一身戎装,迎了上来,脸上带着风霜,眼神却很亮。他身后跟着几个年轻将领,皆是孟家子弟或忠顺军的老部下,个个精神抖擞。

孟珙翻身下马,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辛苦了。这几日蔡州城有何动静?”

“蒙古人倒是老实,除了每日在城头巡查,没敢出城半步。”孟之经递上一份军情简报,“不过城中粮草怕是撑不了多久了,昨日见他们从城上往下扔冻饿而死的尸体,动静不小。”

孟珙接过简报,匆匆扫过,眼中闪过一丝冷意:“金狗困守孤城,已是强弩之末。只是蒙古人那边……”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队蒙古骑兵簇拥着一顶毡帐,朝着宋军营地方向而来,为首的是蒙古宗王大将塔察儿的亲卫统领。

“孟将军,我家将军请您去中军大帐议事,商议破城之计。”亲卫统领翻身下马,用生硬的汉话说道,眼神里带着几分倨傲。

孟珙不卑不亢地颔首:“知道了,某家这就过去。”

赵勇在一旁低声道:“将军,蒙古人向来反复无常,此番会盟怕是没那么简单,要不要多带些人手?”

“不必。”孟珙整理了一下衣袍,“他们要的是蔡州城,眼下还不会与我等撕破脸。”他对孟之经道,“看好营地,我去去就回。”

蒙古人的中军大帐设在城北,与宋军营地遥遥相对。帐内暖意融融,烧着上好的银炭,塔察儿还未到前线,此时的先锋官是张柔。正与几个蒙古将领围坐在火炉旁饮酒,见孟珙进来,只是抬了抬眼皮,语气平淡:“孟将军来了,坐。”

孟珙也不介意,在他对面的毡垫上坐下,开门见山:“张柔将军,蔡州城破在旦夕,不知贵军可有定计?”

张柔灌了口酒,抹了把嘴:“蔡州城防坚固,硬攻怕是要折损不少人手。依我看,不如先断了他们的水源,再在四周堆柴,火攻!”

旁边的蒙古将领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说着火攻的好处,仿佛已能看到蔡州城化为火海的景象。

孟珙却摇了摇头:“不妥。蔡州城内尚有百姓,火攻之下,玉石俱焚,未免太过残忍。况且城墙是砖石结构,火势未必能烧垮,反倒会让金人抱必死之心,拼死抵抗。”

“孟将军是觉得不仁?”张柔脸色一沉,眼中闪过凶光,“打仗哪有不流血的?妇人之仁只会误事!”

“某家只是就事论事。”孟珙毫不畏惧地迎上他的目光,张柔作为大宋叛将,自知气势不足,也有所缓和。

“我军与贵军会盟,是为灭金,不是为屠戮百姓。况且蔡州城地势低洼,城西有一条护城河与汝水相通,若能掘开河堤,引水灌城,既能破城,又能减少伤亡,岂不是更好?”

帐内顿时安静下来。蒙古将领们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这个法子。张柔沉思片刻,猛地一拍大腿:“好!就依孟将军之计!明日我军攻北门外围,吸引金人注意力,你宋军负责掘堤,如何?”

“一言为定。”孟珙起身抱拳,“某家这就回去部署,明日拂晓准时动手。”

离开蒙古大营时,雪下得更大了。孟珙回头望了一眼那座灯火通明的毡帐,眼中闪过一丝警惕。蒙古人的野心,绝不止于灭金,今日的合作,不过是权宜之计。但眼下,先拿下蔡州城再说。

回到忠顺军营地,孟珙立刻召集众将议事。帐内点着牛油大烛,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帐壁上,忽明忽暗。

“父亲,蒙古人真会如约配合?”孟之经有些担心。

“他们要蔡州城,自然会配合。”孟珙指着地图上的汝水河道,“之经,你带五千忠顺军,今夜悄悄绕到城西,找到河堤最薄弱处,备好工具,明日拂晓听我号令,立刻掘堤。记住,动静要小,莫要被金人察觉。”

“末将领命!”

“赵勇,你带三千人,随我攻打东门,牵制城中守军,为掘堤争取时间。”

“是!”

“其余人等,原地待命,随时准备接应,一旦水势入城,立刻趁乱攻城!”

“遵令!”

众将领命散去,帐内只剩下孟珙父子。孟之经看着父亲鬓边的白发,轻声道:“父亲,这些日子您都没睡好,要不歇会儿?”

孟珙摆了摆手,目光落在地图上的蔡州城,幽幽道:“金人本是我朝宿敌,如今困死于此,也算天道轮回。只是蒙古人……”他叹了口气,“将来怕是比金人更难对付啊。”

孟之经默然。这些年跟着父亲南征北战,他怎会不知蒙古人的狼子野心?只是眼下,他们能做的,唯有先解决眼前的敌人。

帐外的风雪还在呼啸,忠顺军的营地却已悄然行动起来。孟珙站在帐门口,望着漫天飞雪,心中清楚,明日的蔡州城下,注定又是一场血战。而这场战争的结束,或许正是另一场更大风暴的开始。但他身为大宋将领,守土抗敌是本分,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都要一步一步走下去。

夜色渐深,蔡州城的轮廓在风雪中愈发模糊,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等待着黎明时分的最后搏杀。

然而,他们都小看了濒死的猛兽反扑的力量。哪怕河水倒灌,也应寒冬,水量不大,生生被困兽之斗的金军死命抵挡,终是功败垂成。宋蒙只能暂退另寻他法。

北风卷着枯草掠过荒原,远处的密林里忽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惊起一群寒鸦。孟之继勒住矮脚马的缰绳,顺着声音望去——只见林中旌旗招展,甲胄在斑驳的日光下泛着冷光,数千名士兵列着方阵稳步而出,步伐踏在冻土上,竟踩出如同鼓点般的节奏。

“那是忠顺军的主力,是帅爷他们回来了。”身旁的王大用扯了扯他的衣袖,语气里满是兴奋。这小子比孟之继大三岁,是忠顺军高级将领王虎臣的独子,自小也是被放在孟之继身边做亲兵。如今生得虎头虎脑,此刻正踮着脚往队伍前头瞅。

孟之继的目光落在队伍最前方的青年身上。那人约莫二十出头,身披亮银甲,胯下骑着匹赤红马,面容与孟珙有七分相似,眉宇间却多了几分少年人的锐气。正是孟珙的长子,比孟之继大十一岁的孟之经。他按着腰间佩剑,目光扫过阵列时沉稳如潭,举手投足间已颇有少帅风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章蔡州城外计,少年露锋芒(第2/2页)

“大哥!”孟之继翻身下马,对着孟之经拱手。自他被孟珙收养,这还是头次在战场上见到这位名义上的兄长。

孟之经勒马停下,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腰杆高不了多少的少年,眼中露出温和的笑意:“之继,几年不见,都长这么高了。听说你在襄阳演武场,把大用他们都比下去了?”

“大哥取笑了。”孟之继脸上微红,目光却忍不住又瞟向那支军容严整的队伍。忠顺军是孟家一手带出来的嫡系,将士多是襄汉一带的子弟,脸上带着风霜,眼神却亮得惊人,仿佛只要一声令下,就能踏平前方的一切阻碍。这种铁血凝成的豪气,让他心头莫名一热。

“走,带你去见王叔叔。”孟之经拍了拍他的肩膀,带着两人往密林深处的营帐走去。

王虎臣的军帐里弥漫着浓重的草药味。这位须发半白的老将正对着沙盘比划,见孟之继进来,放下手中的木杆,爽朗地大笑起来:“这便是之继吧?果然是天人之姿!上次见你还是总角孩童,如今瞧这眼神,倒比军中的老兵还要锐利。”

孟之继躬身行礼:“见过王叔叔。”他知道这位老将是义父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在忠顺军里威望极高,当年雪夜护送他进京探亲,王虎臣便是其中的护卫统领。

“别多礼了。”王虎臣拉着他走到沙盘前,指着上面插着小旗的城郭,“蔡州城就在眼前,金军把老弱妇孺都赶上了城头,硬拼怕是要折损太多弟兄。你义父说你有奇思,来瞧瞧这城该怎么破?”

沙盘上的蔡州城被标注得极为细致,城墙高耸,护城河早已结冰,四门都插着金军的黑旗。孟之继盯着沙盘看了半晌,忽然想起自己先前提出的地道烧粮之计,眉头微微皱起——那时只凭舆图推断,如今见了实地标注,才发现蔡州城地下多是岩石层,掘地道极易被察觉,且粮仓靠近内城,火攻恐怕难以奏效。

“怎么,先前的计策不妥?”孟珙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目光落在儿子微蹙的眉头上。

孟之继点了点头:“义父,蔡州城防比预想的坚固,地道之计风险太大。”

帐内的将领们闻言都沉默下来。连日来众将商议的都是围绕地道展开的部署,如今被这少年一语点破弊端,众人一时竟没了头绪。孟之经皱眉道:“可若不强攻,难道就耗着?蒙古人那边已经在催了。”

“我想去城外看看。”孟之继忽然开口。

“胡闹!”孟珙发出严厉声音,“夜里金军巡查极严,怎可随意涉险?”

孟之继却看向孟珙:“义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在帐里看沙盘,永远摸不清敌军的虚实。”

孟珙盯着他看了片刻,忽然道:“那行吧。大用,你跟着,带十名斥候护卫,不可靠近城墙百丈之内。”

王大用立刻挺直腰板:“是!”

夜幕像块黑布罩住荒原。孟之继和王大用换上轻骑斥候的服饰,借着月色绕着蔡州城巡查。寒风刮过城墙,带着守城金军的喝骂声,城头上的火把忽明忽暗,映出垛口后晃动的人影。

“你看西南角。”孟之继忽然勒住马,指着城墙一处,“那里的火把比别处稀疏,守城的士兵也多是老弱。”

王大用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那处城墙下的积雪似乎比别处更深,隐约能看到拖拽重物的痕迹。“好像是……他们在往城头运石头?”

“不是运石头。”孟之继眼神一亮,“是在加固城防。那里的城墙必定有破损,他们怕我们看出破绽,才故意用老弱虚张声势。”他调转马头,“再去东门看看。”

蔡州东门的守卫明显严密得多,甲士林立,每隔十步就有一名弓箭手,城楼上还隐约能看到架设的投石机。孟之继看了半晌,忽然笑道:“有了。”

回到军帐时,众将还在商议。见孟之继进来,孟珙沉声问:“有发现?”

“义父,可声东击西。”孟之继走到沙盘前,拿起木杆指向东门,“金军在东门防备最严,我们明日集中火力猛攻东门,让他们以为我们要从这里突破,把西南角的守军也调过来支援。”他话锋一转,木杆落在西南角,“待到敌军兵力空虚,我们派精兵趁着夜色,从这处破损的城墙爬上去,打开城门。”

王虎臣眼睛一亮:“西南角的城墙若是真有破损,这法子倒是可行。可如何让金军相信我们要攻东门?”

“我们给他们加把火。”孟之继眼中闪过狡黠,“让蒙古人配合,在东门对面扎营,白日里敲锣打鼓,晚上放火箭骚扰。金军必定以为联军主力都在东门。”

孟珙看着沙盘上被木杆点中的两处,又看了看儿子笃定的眼神,忽然拍板:“就依此计!之经,你带五千精兵,明日佯装强攻东门;王将军,你率三千死士,连夜准备云梯,待东门战况胶着,立刻突袭西南角!”

三日后的黎明,蔡州城东门忽然响起震天的鼓声。宋军的投石机将火弹抛上城头,浓烟滚滚中,云梯架上城墙,士兵们嘶吼着向上攀爬。城头上的金军果然慌了神,连西南角的守军都被调了过来支援。

就在此时,蔡州城西南角的阴影里,王虎臣带着死士们悄无声息地架起云梯。这里的城墙果然有处不起眼的裂缝,是早年地震留下的旧伤,金军仓促间用砖石填补,根本经不起冲撞。

“上!”王虎臣低喝一声,第一个攀上城墙。守在这里的老弱金军根本不是对手,转眼间就被斩杀殆尽。城门被从内部打开,孟珙亲率主力涌入城内,与东门的孟之经前后夹击。

这场战役比预想的还要顺利。金军主帅见城门失守,当场自刎,一万余名守军失去斗志,犹豫着要不要放下武器投降。宋军伤亡不足千人,将要攻破了金国最后的都城。

捷报传回临安时,宋理宗正在批阅奏章。这位刚刚亲政不久的皇帝,听着内侍宣读捷报,白皙的手指忽然攥紧了狼毫笔。“求和?”他沉下声来,声音却异常清晰,“告诉孟珙,不准和!朕……大宋,要灭了这金狗!”

这是宋理宗亲政以来第一次如此强硬的决断。这位素来被主和的声音吵烦了的新君,在亲政之后终于能够硬气一回。消息传到襄阳,时任襄阳知府的史嵩之——史弥远的侄子,不敢耽搁,立刻快马传信给蔡州前线的孟珙:“陛下有令,乘胜追击,会盟蒙古,务必灭金!”

蔡州城的硝烟尚未散尽,寒风吹起孟之继的战袍,怀里的金书银卷微微发烫。他知道,攻破蔡州只是开始,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