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在襄阳那些年 > 第二十二章 潭边夜语

我在襄阳那些年 第二十二章 潭边夜语

簡繁轉換
作者:粟小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4 04:51:48 来源:源1

第二十二章潭边夜语(第1/2页)

黑龙潭深处,竟藏着一处雅致的院落。青竹为篱,茅草为顶,院角种着几株不知名的野花,在湿冷的空气中倔强地开着。瑛姑引着众人穿过曲折的石板路,将他们带到这里时,孟之继才真正相信,这位性情乖张的奇人,竟在这荒僻泽地中开辟出如此安宁的居所。

“左侧三间房,你们自行分配。”瑛姑放下拐杖,拍了拍肩头白貂的脑袋,“老婆子去煎药,郭小子的伤耽误不得。”说罢,便转身进了最东侧的屋子,很快传来药罐碰撞的叮当声。

郭靖被安置在中间的房间,躺在铺着干草的木床上,脸色依旧苍白如纸。黄蓉坐在床边,小心翼翼地为他擦拭伤口,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珍宝。她从行囊里取出一个小巧的瓷瓶,倒出些淡金色的药膏,指尖沾着药膏,轻轻涂抹在郭靖背上的鞭痕上。

郭靖躺在病榻上,脸色苍白如纸,身上因为新伤旧痕,在药粉的刺激下,整个人止不住地发抖。他浑身布满了交错的伤痕,新添的鞭伤与旧创叠在一起,有的地方皮肉外翻,渗出的血渍将被褥染出一片片暗红,看着触目惊心。

黄蓉坐在榻边,握着他冰凉的手,指腹轻轻摩挲着他手腕上那道深可见骨的旧疤——那是当年在嘉兴烟雨楼,为护她挡下欧阳锋掌力时留下的。可此刻,这道旧疤在满身新伤面前,竟显得微不足道了。

“蓉儿……别哭。”郭靖艰难地睁开眼,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他想抬手为她拭泪,手臂却重得抬不起来,刚一动弹,背上的鞭伤便牵扯着剧痛,让他倒抽一口冷气。

黄蓉连忙按住他:“别动!瑛姑说你伤了筋骨,不得乱动。”她吸了吸鼻子,将涌到眼眶的泪水逼回去,强笑道,“我没哭,是烛火太晃眼了。”

可话音刚落,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滚了下来,滴在郭靖手背上,滚烫的。

“瑛姑呢?”郭靖喘了口气,问道。

“在外面煎药呢。”黄蓉柔声道,“这次多亏了她,若不是她带来的续断与血竭,你的伤……”她话说一半,便哽咽着说不下去。

正说着,瑛姑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黑漆漆的药汤,药气浓郁得呛人。她见黄蓉眼圈通红,哼了一声:“哭有什么用?他这伤,得靠药石,更得靠他自己撑着。”

瑛姑虽性情乖戾,医术却极为高明。她亲自为郭靖诊脉换药,用的都是珍藏的药材。此刻她将药碗递过来,沉声道:“药得趁热喝,我加了些麝香,能活血,但也烈,喝下去可能会疼得厉害,让他忍着点。”

黄蓉连忙接过药碗,用小勺舀起,吹了吹,才送到郭靖嘴边:“靖哥哥,慢点喝。”

郭靖皱着眉,一口口吞咽。药汁刚入喉,便如烈火般灼烧起来,顺着喉咙一路烫到五脏六腑,身上的伤口仿佛被无数根针同时扎着,疼得他额头瞬间沁出冷汗,牙关咬得咯咯作响。

“忍一忍,快好了。”黄蓉用帕子为他擦汗,掌心都在发抖。她看着郭靖疼得绷紧的下颌线,心中像被刀剜一样——这个一生要强的男人,哪怕在战场上被砍中数刀,也从未哼过一声,此刻却被一碗药疼得浑身颤抖。

好不容易将药喝完,郭靖已虚弱得几乎晕厥过去。瑛姑上前搭脉,片刻后道:“脉象虽弱,却比昨日稳了些。他底子好,只要熬过这几日,便无大碍。”她从药箱里取出一个瓷瓶,倒出几粒药丸,“这是止痛的,夜里若疼得厉害,便给他服一粒。”

黄蓉接过瓷瓶,郑重地道:“多谢瑛姑。”

瑛姑摆了摆手,走到窗边看了看天色:“我去看看那些伤兵,你守着他吧。”说罢,便带着药箱离开了。

屋内又恢复了寂静。黄蓉为郭靖掖了掖被角,目光落在他胸前那道最深的鞭痕上——那是蒙古人亲自打的,几乎要将肋骨打断。她伸出手,想碰又不敢碰,只能轻轻拂过他汗湿的额发。

“蓉儿……”郭靖又醒了过来,眼神有些涣散,“同道们……都撤走了吗?”

“都撤走了,也都安顿好了。”黄蓉柔声哄着他,像哄个孩子,“你别操心这些,好好养伤。等你好了,咱们再一起守襄阳。”

郭靖咧嘴想笑,却牵动了嘴角的伤口,疼得他倒吸冷气:“好……等我好了……再跟你一起……”

他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低,终是抵不住药力与疲惫,沉沉睡了过去。只是即便在梦中,他的眉头仍紧紧皱着,像是还在忍受剧痛。

黄蓉守在榻边,不忍离开半步。她一会儿为他擦汗,一会儿为他掖被,听到他疼得哼唧,便轻轻拍着他的背,低声哼唱着江南的小调——那是他们初遇时,她在船上唱过的曲子。

过了许久,郭靖终于安稳了些,呼吸渐渐平稳。黄蓉趴在榻边,握着他的手,眼皮越来越沉,不知不觉也眯着了。

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郭靖的手粗糙有力,布满了老茧与伤痕;黄蓉的手纤细灵巧,指尖却也因常年制药、持针而磨出了薄茧。两只手紧紧握着,仿佛握着彼此的性命,握着这座风雨飘摇的江湖路。

黄蓉在睡梦中轻轻动了动,将郭靖的手握得更紧了。榻上的郭靖似有所觉,紧锁的眉头,悄然舒展了些许。

“疼吗?”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郭靖摇了摇头,看着她眼下的乌青,沙哑道:“蓉儿,你瘦了。”这半年来,她为了寻他,定然吃了不少苦。

黄蓉眼圈一红,却强笑道:“胡说,我这是历练出精悍了。”嘴上说着,手上的力道却放得更轻了。

孟之继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悄然退了出去。他找了把院中的竹椅坐下,望着院外随风摇曳的芦苇,心中百感交集。襄阳城破后的半年,他以为黄蓉早已远遁江南,却没想她竟一直在暗中追查郭靖的下落,甚至不惜以身犯险,联合瑛姑设下这营救之计。这份情意,着实令人动容。

“孟兄弟,还没休息?”

身后传来黄蓉的声音,孟之继回头,见她端着个空药碗走出来,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脸颊上,却更显清丽。

“郭夫人。”他起身相迎,目光落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郭大侠的伤势……”

“多亏了瑛姑的药,暂时稳住了。”黄蓉叹了口气,在他对面的竹椅上坐下,“只是他受的刑太重,筋骨都伤了根,怕是要静养许久才能恢复。”她抬眼看向孟之继,眼中带着真切的感激,“这次多亏了你及时出现,否则我和瑛姑就算能冲散蒙古兵,也未必能顺利带靖哥哥出来。”

“郭夫人言重了。”孟之继摇头,“郭大侠于襄阳有大功,我岂能坐视不理。”

黄蓉笑了笑,月光透过竹篱洒在她脸上,柔和了她眉宇间的风霜:“说起来,自襄阳一别,孟兄弟倒是变了许多。”

“哦?”孟之继挑眉,“哪里变了?”

“气质。”黄蓉托着下巴,认真打量着他,“从前在襄阳,你虽勇猛,却总带着点少年人的锐气。如今再见,倒添了几分沉稳,像柄藏在鞘中的剑,看着平和,却藏着锋芒。”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听说你在黄州重整忠顺军,还建了水师?”

孟之继没想到她竟也听说了这些,点头道:“只是刚起步,算不得什么。”

“这就很了不起了。”黄蓉语气诚恳,“襄阳失守后,多少人消沉避世,你能在这般乱局中拉起队伍,这份担当,便是许多老将也比不上的。”她想起在襄阳城头,这个年轻将领几次三番击退蒙古先锋的身影,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欣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二章潭边夜语(第2/2页)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襄阳的旧人旧事,说到如今的时局动荡。孟之继说起收拢四川残部的不易,黄蓉则讲起这半年来追查郭靖下落的艰险——她曾扮成商贩混入蒙古军营,也曾跟着流民辗转千里,若不是偶然得知游显押解囚车会经过黑龙潭,怕是还找不到机会。

“我以为……你会回桃花岛。”孟之继望着天边的月亮,声音很轻。

黄蓉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怅然:“桃花岛是家,可靖哥哥在哪里,我的家就在哪里。”她转头看向孟之继,月光下,少年的侧脸轮廓分明,眼中的真诚与关切不似作伪,心中忽然一动,“孟兄弟,你这般帮我们,就不怕过发生意外,为我们夫妇的事耽误了军国大业?”

“怕。”孟之继坦诚道,“但有些事,比怕更重要。”他看着黄蓉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比如守住心里的道义,比如……护住想护的人。”

最后几个字说得极轻,却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黄蓉心中漾起圈圈涟漪。她看着眼前的少年,忽然发现他的目光清亮,像藏着星辰,那份毫不掩饰的关切,让她脸颊微微发烫,连忙移开视线,轻声道:“多谢你。”

夜渐深,院中的虫鸣渐渐稀疏。郭靖在屋内沉睡,瑛姑的房间也熄了灯。孟之继起身告辞,黄蓉送他到院门口时,忽然踮起脚尖,轻轻抱了他一下。

“这是谢礼。”她的声音带着点羞赧,很快松开手,转身快步走进屋里,留下一个略显仓促的背影。

孟之继僵在原地,鼻尖似乎还萦绕着她发间淡淡的药香,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融融的。他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肩膀,那里仿佛还残留着她的温度,忍不住笑了笑,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

夜半时分,孟之继被渴意弄醒,起身去院角的水缸打水。刚走到廊下,忽然听到东侧房间传来低低的说话声,是黄蓉和瑛姑。

“蓉儿...”瑛姑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几分难以启齿的犹豫。

“瑛姑,靖哥哥他……”黄蓉刚开口,声音便有些发颤。她不是没经历过生死,可看着郭靖这副模样,心就像被一只手紧紧攥着,喘不过气。

瑛姑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银针,指尖摩挲着针尾:“郭小子的伤,比我预想的要重。那刀不仅划开了皮肉,还震伤了内腑,尤其是……”她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尤其是丹田附近的经脉,断了数处,加上蒙古狗喂他吞服了锁阳散,怕是……”

“怕是怎样?”黄蓉追问,心提到了嗓子眼。

瑛姑避开她的目光,望着窗外萧瑟的秋景,声音轻得像叹息:“你也精通医理,男子丹田受损,经脉断裂,若是寻常伤势,或许还有补救的可能。可郭小子受的是刀伤加内劲震荡,经脉断得太彻底,再加上那锁阳散……”她转过头,眼中带着怜悯,“蓉儿啊,你是聪明人,该明白我的意思——他以后,怕是不能人事了。”

“不能人事”四个字,像四块巨石,狠狠砸在黄蓉心上。她踉跄着后退一步,撞在身后的木架上,架子上的药罐摇晃着,发出哐当的轻响。

她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自然明白这话意味着什么。她与郭靖成婚多年,虽聚少离多,却也是患难与共的夫妻。往后的日子,他们或许能像从前一样并肩作战,一样守护襄阳,可夫妻间最私密的温存,却再也不可能有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涌上心头,眼眶瞬间红了。可她很快稳住心神,深吸一口气,抬眼看向瑛姑时,眼中已不见慌乱,只剩下一种近乎执拗的坚定。

“我知道了。”黄蓉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平静,“多谢瑛姑告知。只是这些话,还请您烂在肚子里,莫要让第三个人知道,尤其是靖哥哥。”

瑛姑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她会是这个反应。她原以为黄蓉至少会哭闹一番,或是露出几分怨怼,却没想她竟如此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你……”瑛姑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终只化作一声长叹,“你倒是比我想的要坚强。”

“他可是郭靖啊。”黄蓉轻声道,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那笑意里有心疼,有怜惜,却唯独没有半分嫌弃,“他为了守护襄阳,连命都敢拼,这点伤算什么?能不能人事,又有什么要紧?我守着他,不是为了这些,是因为他是郭靖,是那个也曾答应过要陪我一生一世的人。”

她走到窗边,望着郭靖病榻所在的方向,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脸上,映出几分柔和的光晕:“我们一起经历过那么多事,从桃花岛到嘉兴,从蒙古草原到襄阳城头,早就不是寻常夫妻那点情分了。他是我的丈夫,是我孩子的父亲,也是我们的依靠。只要他还活着,只要我们还能一起,其他的,都不重要。”

瑛姑看着她挺直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骨子里藏着一股比钢铁还硬的韧劲。她见多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戏码,像黄蓉这样,明知丈夫有了难以启齿的缺憾,却依旧坚定守护的,实在少见。

“罢了。”瑛姑收起银针,“我会尽力调理他的身子,至少让他能恢复些力气,日后行走作战不受太大影响。”

“多谢瑛姑。”黄蓉转过身,郑重地行了一礼。

瑛姑走后,隔间里只剩下黄蓉一人。她背靠着墙壁,缓缓滑坐在地上,先前强撑的镇定终于崩塌。眼泪无声地滑落,砸在冰冷的地面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她不是真的不在意,只是不能在意。郭靖已经够苦了,她不能再让他因为这件事自责、愧疚。她是黄蓉,是郭靖的妻子,她必须撑起这片天,让他能安心养伤。

“……当真一点办法都没有?”黄蓉的声音带着哭腔,压抑着痛苦。

后面的话,孟之继听得不甚真切,却也明白了七八分。原来郭靖受的伤,远比看上去更重,竟连男子根本都被伤了。他心中一沉,想起郭靖夫妇情深意笃,若是因此断了延续后代的可能,对他们而言,该是何等沉重的打击。

“我不在乎。”黄蓉的自语的声音忽然变得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我嫁给他,不单是为了传宗接代。他是郭靖,是我的靖哥哥,就算……就算他再也不能,我也守着他一辈子。”

屋内陷入沉默,只有黄蓉压抑的啜泣声,断断续续地传出来。

孟之继悄然后退,回到自己的房间,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黄蓉方才在月光下的笑容,想起她为郭靖疗伤时的温柔,再想到她此刻的隐忍与坚定,忽然觉得,这个女子身上的光芒,比他记忆中任何时候都要耀眼。

窗外的月光依旧柔和,落在床榻边,却照不进人心深处的褶皱。孟之继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他知道,救出郭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面对的,还有蒙古人的追杀,以及这对患难夫妻不得不承受的沉重现实。

而他自己,该如何自处?对黄蓉的那份情意,在知晓这一切后,更添了几分复杂。是继续留在他们身边相助,还是转身返回黄州,投身于更宏大的战局?

夜色渐浓,黑龙潭的寂静中,藏着太多未解的心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