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五十七章 韩愈:贬官也能玩出花!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第五十七章 韩愈:贬官也能玩出花!

簡繁轉換
作者:清风与你同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7 16:50:26 来源:源1

第五十七章韩愈:贬官也能玩出花!(第1/2页)

公元817年的春天,长安曲江池边,刚从贬谪地回来的韩愈,拉着张籍的袖子往酒肆走去。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里飘着花香和泥土的味道,曲江水涨得满满当当,岸边的花树开得热热闹闹,粉的、红的、白的,像给曲江镶了圈花边。

“老张,你看这景色!白居易那小子居然说‘忙’,忙个屁!”韩愈指着满池春色,嗓门比平时还大,眼里闪着光——哪还有半点“贬谪归来”的颓丧,活像个发现糖罐子的小孩。

张籍笑着说他:“老韩,你小声点!人家白居易说不定真有公务,再说了,咱俩喝也一样。”

“不一样!这么好的春景,少个人凑趣多没意思!”韩愈说着,就招呼酒肆老板上酒、上小菜,还掏出纸笔,借着酒劲写了首《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你看这老韩,都五十岁的人了,还跟朋友耍小脾气,就是这份“不装”,这份对生活的热乎劲,让他在仕途坎坷里,硬是活出了另一番“审美人生”——和朋友交游唱和,看长安早春,把苦日子过成了诗。

铁哥们张籍:从“诗友”到“饭搭子”,日子再苦也能笑出声

韩愈这辈子,朋友不算多,但个个都是“铁瓷”,张籍就是头一个。这俩人认识的时候,都还是没成名的穷小子,在长安租同一处院子,挤在一个屋檐下,一起啃干馒头,一起熬夜写诗,一起吐槽科举难考。

那时候韩愈考“博学宏词科”,考一次落一次,整天愁眉苦脸。张籍就拉着他去长安街头逛,买个胡饼,啃着边走边说:“老韩,别愁了!考不上就考不上,咱们写诗也能活!你看这长安的街,这来往的人,都是咱们的素材!”

韩愈被他逗乐了,跟着他逛,看着街边卖花的姑娘、耍杂耍的艺人、挑担子的小贩,心里的愁绪一下子散了不少。回到院子,他拿起笔,写了首《长安交游者一首赠张籍》,里面说

“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意思是“长安的朋友多,可只有你,不管我穷富,都能陪我玩,陪我乐”。

后来俩人都当了官,还是天天黏在一起。韩愈当监察御史,张籍当水部员外郎,上班离得近,下了班就一起喝酒、聊诗、逛长安。韩愈喜欢吃,尤其爱吃长安的胡饼、羊肉羹,每次发现好吃的小馆子,第一时间就喊张籍:“老张,新开的那家胡饼店,馅里加了羊肉,绝了!快跟我去尝尝!”

张籍哭笑不得:“老韩,你能不能有点当官的样子?整天就知道吃!”嘴上这么说,脚却很诚实,跟着韩愈就走。俩人坐在小馆子里,就着胡饼喝小酒,聊最近写的诗,聊朝堂上的事,聊百姓的苦,有时候聊到半夜,才醉醺醺地回家。

韩愈第一次被贬阳山,临走前,张籍拉着他喝了一夜酒,把攒的钱都塞给他:“老韩,到了阳山别委屈自己,多买点吃的,照顾好自己。有事就写信,我给你寄书、寄吃的。”

韩愈接过钱,眼圈红了:“老张,还是你懂我。等我回来,还跟你一起吃胡饼、喝小酒。”

在阳山的几年,韩愈最盼的就是张籍的信。信里有长安的消息,有张籍写的诗,有时候还会夹着几张胡饼的方子——张籍知道韩愈爱吃,特意问了胡饼店老板,写下来寄给他。韩愈看着信,就着阳山的糙米饭,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后来韩愈被贬潮州,走的时候没来得及跟张籍告别,到了潮州第一件事就是写信给张籍,吐槽潮州的天气热、蚊子多,还说“这里的鱼挺鲜,就是没你陪我一起吃”。张籍收到信,赶紧回信:“老韩,忍忍,等你回来,我带你去吃最好的羊肉羹!”

这就是韩愈和张籍的友情——不是什么“君子之交淡如水”,是“饭搭子之交浓如酒”,是不管你穷富、不管你贬到哪,都能陪你吃、陪你玩、陪你吐槽的铁哥们。有这样的朋友,就算仕途再坎坷,日子也能过出乐子来。

曲江春游:等不来白居易,那就写诗“怼”他,春景不能浪费

公元817年,韩愈从贬谪地回到长安,当了国子博士,虽然官不大,但总算能留在长安,和朋友们团聚了。这年春天,长安下了几场小雨,曲江池的景色美得不像话,韩愈心痒难耐,第一时间就喊张籍、白居易一起去春游。

张籍一口答应,白居易却派人来说:“最近公务忙,去不了,你们玩得开心点。”

韩愈一听,不乐意了:“忙?他能有啥忙的?肯定是偷懒在家睡大觉!”嘴上这么说,还是拉着张籍去了曲江。

那天的曲江,真叫一个美。早上还是“漠漠轻阴”,到了中午,云散了,太阳出来了,照在曲江的楼台上,金光闪闪;曲江水涨得满满的,倒映着岸边的花树,水里的鱼游来游去,偶尔跃出水面,溅起一圈水花;岸边的花树开得密密麻麻,桃花、杏花、海棠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风一吹,花瓣落在水里,像铺了层花毯。

韩愈和张籍找了个临湖的酒肆坐下,点了一壶米酒,几碟小菜——有凉拌藕片、酱牛肉、炸花生,都是下酒的好菜。韩愈倒了杯酒,喝了一口,指着窗外的景色,对张籍说:“老张,你看这景,白居易那小子没来,亏大了!”

张籍笑着说:“他不来是他的损失,咱们喝咱们的。”

俩人边喝边聊,看着来往的游人——有穿着绫罗绸缎的公子小姐,有抱着孩子的夫妻,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春天的暖意,好像洒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韩愈越看越高兴,掏出纸笔,借着酒劲,笔走龙蛇,写了首《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有底忙时不肯来”——这话哪是诗?就是朋友间的调侃,像咱们现在说“你咋这么忙?忙得连玩都没时间?”直白又接地气,把韩愈的“孩子气”写得活灵活现。

写完,他把诗稿递给张籍:“老张,你看看,这诗咋样?等回去给白居易寄过去,让他后悔!”

张籍接过诗稿,读了一遍,笑着说:“妙!尤其是最后一句,把你那点小脾气都写出来了。白居易看了,肯定得回信跟你解释。”

果然,白居易收到诗,赶紧回信:“老韩,我真不是故意不去,最近吏部的事太多,实在抽不开身。下次!下次我请你喝酒,补偿你!”

韩愈拿着回信,跟张籍炫耀:“你看,我就说他得解释吧!下次让他请咱们吃最好的羊肉羹!”

你看这老韩,都五十岁了,还跟朋友耍小性子,可就是这份“不端着”,让他的诗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他的交游充满了闲情逸致。在他眼里,春天的美景不能浪费,朋友的情谊不能辜负,就算仕途再不顺,也得好好享受当下的快乐。

早春之趣:“草色遥看近却无”,把长安早春写进千古名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七章韩愈:贬官也能玩出花!(第2/2页)

韩愈不仅爱和朋友春游,还特别会“找乐子”——别人眼里不起眼的早春景色,到了他眼里,就能变成千古名句。比如那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就是他“没事瞎逛”逛出来的。

公元823年的早春,长安刚下过一场小雨,天还有点冷,街上的行人不多。韩愈下了班,没事干,就穿着薄棉袄,在天街(长安的主干道)上瞎逛。

一开始,他觉得没啥意思——树还是光秃秃的,草也没长出来,哪有春天的样子?可走着走着,他发现了不对劲:远远看去,天街两边的草地上,好像有一层淡淡的绿色,像给地面铺了层薄纱,朦朦胧胧的,好看得很;可他走近了,蹲下来仔细看,又啥都看不见了,只有光秃秃的土地,偶尔有几根细细的草芽,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哎?这咋回事?远看有,近看没?”韩愈蹲在地上,像个好奇的小孩,一会儿站起来远眺,一会儿蹲下来细看,嘴里还念念有词。

旁边路过的小贩看他蹲在地上,以为他丢了东西,问:“大人,您找啥呢?”

韩愈笑着说:“我找草色呢!远看有,近看没,有意思!”

小贩愣了一下,笑着走了:“这大人,真有意思。”

韩愈不管别人咋看,继续在天街逛,看着那层“遥看近却无”的草色,看着下过雨的天街,像被酥油滋润过一样,又软又润,心里就亮堂了——这早春的景色,虽然不张扬,却比“烟柳满皇都”的暮春,更有味道!

回到家,他赶紧掏出纸笔,写下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写完,他读了一遍,觉得还不够,又写了第二首: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意思是“别说是当官忙,年纪大了,就没了追春的心。你先去江头看看,柳色现在深不深?”其实是在喊张籍:“快跟我一起去看早春,别浪费了好景色!”

第二天,他把诗稿寄给张籍,还附了张纸条:“老张,最近天街的早春景色绝了,尤其是那草色,远看有近看无,你快去看看,别错过了!”

张籍收到诗,赶紧跑到天街,果然看到了韩愈说的景色,心里佩服得不行,赶紧回信:“老韩,你这诗写得太妙了!把早春写活了!我看了,都想跟你一起去逛天街了!”

后来这首诗传到了长安的文人圈子里,大家都赞不绝口,说“韩大人这诗,把早春的精髓写出来了!”直到现在,读起“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能想象出长安早春的样子,那种朦胧的、清新的美,好像就在眼前。

韩愈多会找乐子?别人眼里不起眼的草色,他能蹲在地上研究半天,还能写成千古名句。这不是“闲得慌”,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敏感——在他眼里,生活处处是美景,就算是早春的一抹草色,也值得被珍藏,被歌颂。

困境中的乐观:不是逃避,是“把日子过好”的智慧

有人说,韩愈是“苦中作乐”——仕途坎坷,被贬了一次又一次,只能靠和朋友交游、看自然景色来逃避现实。可其实不是,他的“审美人生”,不是逃避,是“把日子过好”的智慧。

他第一次被贬阳山,条件那么苦,他没消沉,反而教百姓种地、读书、看病,把阳山治理得井井有条;他被贬潮州,八千里路,瘴气重,鳄鱼多,他没抱怨,反而驱鳄鱼、兴农桑、办教育,让潮州的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在这些苦日子里,和朋友的交游、自然的美景,就是他的“精神加油站”——和张籍的友情,让他不孤单;曲江的春色、早春的草色,让他看到生活的美好。他知道,仕途再坎坷,日子也得继续过,与其消沉抱怨,不如找点乐子,把日子过出滋味来。

他在《送李愿归盘谷序》里写“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既写了官场的得意,也写了隐居的清高,其实是在说自己:不管是当官还是被贬,都要守住本心,都要找到生活的乐趣。

他和朋友交游,不是“沉迷玩乐”,是在友情里汲取力量;他写自然景色,不是“不务正业”,是在美景里寻找希望。这种“审美人生”,让他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让他在坎坷中坚守初心。

晚年的韩愈,当了吏部侍郎,官做得大了,可还是老样子——下了班就和朋友喝酒、聊诗、逛长安,看到好景色就写诗,看到好吃的就约朋友一起吃。有人问他:“韩大人,您都这么大年纪了,咋还这么爱玩儿?”

韩愈笑着说:“人生苦短,要是连玩都不爱了,活着还有啥意思?再说了,和朋友一起玩,看好看的景色,能让我心里痛快,痛快了,才能更好地当官,更好地为百姓做事。”

韩愈的“审美人生”:给我们的生活启示

韩愈的“审美人生”,不是“有钱人的游戏”,也不是“文人的矫情”,是普通人也能拥有的生活态度——不管日子多苦,都要热爱生活;不管处境多难,都要找到乐趣。

他告诉我们:

——朋友很重要。有几个能陪你吃、陪你玩、陪你吐槽的铁哥们,日子会过得更有意思;

——自然很美好。哪怕是早春的一抹草色,哪怕是雨后的一次春游,都值得我们停下脚步,好好欣赏;

——心态很关键。就算仕途坎坷、生活不顺,也别消沉抱怨,找点乐子,把日子过好,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我们每天忙着上班、忙着赚钱、忙着应付各种压力,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美——路边的花开了,没注意;朋友约你出去玩,说“忙”;春天的第一缕草色,没看见。可韩愈告诉我们:这些都不是“不重要”,是“很重要”——正是这些小小的快乐,这些细微的美好,支撑我们走过生活的坎坷,让我们觉得“活着真好”。

就像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里写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的美,不是轰轰烈烈的,是细微的、清新的,却比暮春的“烟柳满皇都”更让人惊喜。生活的美,也不是惊天动地的,是藏在和朋友的闲聊里,藏在路边的景色里,藏在每一个“当下”里。

公元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他死后,朋友们整理他的诗稿,发现里面有很多和朋友交游的诗,有很多写自然景色的诗,这些诗里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没有贬谪的悲愤交加,只有满满的生活气息,满满的闲情逸致。

这些诗,就像韩愈留给我们的“生活指南”——不管日子多苦,都要热爱生活;不管处境多难,都要找到乐趣。因为,生活不是用来“熬”的,是用来“过”的,是用来“享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