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 第683章 奏请封禅

大明:帝师之路,从科举开始 第683章 奏请封禅

簡繁轉換
作者:东方笑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8 11:54: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军营跟朝堂不同,虽然也有弯弯绕绕,可一旦立功没几个人敢不升迁。

这也就意味着,徐闻的个人实力以及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会再度有一个惊人的提升啊!

他们甚至不敢去想徐闻将来会达到怎麽样一个高度。

不夸张的说,恐怕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而这个一人,也就是当朝的皇帝。

所以哪怕是一直看不上徐闻的南方官员,此时都想要上前示好,想要巴结一番了。

徐闻的未来已经是不可限量了。

听着众人的恭维,徐闻却是神色平静的笑了笑说道:“大家说笑了,都是为陛下分忧解难,没有什麽功劳不功劳的,不过如果诸位真想要让亲朋好友进入皇明军校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招生情况,今年应该会扩大招生。”

“不过丑话我说在前头,要是审核不过关,谁来求情都没用!”

众人一听,皇明军校要招生一个个顿时就来劲了啊!

现在要是能进入皇明军校,那就等於是身份的象徵啊!

只是众人还来不及说感激的话,午门便已经缓缓打开。

徐闻一马当先走了进去,众人只能一脸激动的跟在後面,却是不敢再多说了,要是冲撞了朱棣,那後果可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

十日後。

奉天殿。

晨曦初露,金銮殿上已是文武齐聚。

永乐大帝朱棣端坐龙椅,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殿内群臣。

徐闻立於文官之首,神色淡然,对此阵仗习以为常。

今日大朝会,主要是对此番北征的文武官员进行论功行赏。

"此番北征,皇太孙功居第一,徐华丶徐谦兄弟二人功居第二!"

朱棣洪亮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顺着朱棣的目光,徐闻回头,只见长子徐华身着盔甲,英姿勃发的站在殿门处。

次子徐谦一袭青袍,儒雅沉稳,文官打扮。

一名身着蟒袍的老太监缓步走上殿前,手中捧着明黄圣旨。

他清了清嗓子,尖细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越国公徐闻长子徐华,骁勇善战,北征有功,特授京卫羽林左卫正三品指挥使,兼东宫詹事府司经局洗马。

越国公次子徐谦,才学出众,谋略过人,特授吏部考功清吏司正五品郎中,兼东宫詹事府右春坊大学士。钦此!"

"臣徐华,叩谢皇恩!"

"臣徐谦,叩谢陛下隆恩。"

两人上前领旨谢恩,朝气蓬勃。

殿内群臣神色各异。

文官们看着徐谦,眼中难掩羡慕之色。

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虽只是正五品,但掌管官员考课,权柄甚重。

更何况还兼着东宫右春坊大学士,这可是储君近臣。

武将们则盯着徐华,目光炽热。

羽林左卫指挥使,那可是京卫精锐中的精锐,直接负责皇宫安危。

更不用说还兼着东宫司经局洗马,这是何等信任?

徐闻站在文官首位,面色平静,心中却暗自思量:陛下这是要将徐家与东宫牢牢绑在一起啊...

朱棣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在徐家父子三人身上来回扫视,嘴角含笑。

"越国公,你可是教导出了两个好儿子啊!虎父无犬子,在你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朕甚是欣慰,他们就是我大明王朝的未来与希望。"

徐闻连忙上前,躬身道:"陛下谬赞了,保家卫国乃男儿本分,他们不过是尽了应尽之责。"

"好一个骄而不躁!"

朱棣拍案而起,环视群臣,"尔等可都看见了?这便是为何国公能教导出如此英才!若人人都能如此,何愁我大明後继无人?"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

徐闻默不作声,心中却是明白。

这份恩宠背後,又何尝不是一道枷锁?

徐家已然成为东宫最坚实的後盾,从此徐家与太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接下来,继续论功封赏。

出征的文武官员,都有封赏,多是官升一级,立下大功的,官升两三级不等。

个个笑容晏晏。

封赏大典结束后。

礼部祭祀清吏司郎中周讷出列奏道:

“今天下太平,四夷宾服,民物阜丰,全是陛下之功劳,这功劳之大更是千古罕有,今日微臣斗胆请陛下封禅泰山,刻石纪功,垂之万世。”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顿时眼睛一瞪,都被周讷这话给震惊了啊!

古往今来,有资格有能力去泰山封禅的也不过秦皇汉武等寥寥数位啊!

这若是封禅,那可是名垂千古的大事啊!

不过震惊之後就是懊恼了。

暗叹自己怎麽就没有想到这件事呢?

一旦朱棣泰山封禅,那周讷的功劳可就大了去了啊!

甚至连带着他的後人都要跟着享福啊!

“这周讷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没想到竟然如此奸诈!”

“是啊,这麽好的事情让他想到了,真是该死啊!”

“你们看这狗东西的眼睛,黑漆漆的,怕是昨天一晚上都没休息,就在琢磨这个事情了啊!”

不少官员在背地里暗暗嘀咕道。

徐闻一听,也忍不住眉头皱了一下。

朱棣的勤政放眼历朝历代也极为罕见的,可要谁封禅,似乎还差那麽点意思。

毕竟他的老爹都没去,他去的话,可就不是那麽个意思了。

尚书吕震见状也急忙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跪在地上,一脸诚恳的看着朱棣劝说道:“皇上圣德神功昭格上下,宜如周讷之请,封禅泰山正好可以显示咱们大明的国威,让陛下的名声流传千秋万代。臣等恳请陛下答应。”

此时文武百官也都回过神儿了,纷纷上前一步,齐刷刷的跪地请命。

“请陛下封禅泰山,刻石纪功,垂之万世”

百官简直就像是商量好的一样,整齐有力的高声喊道。

朱棣闻言眉头微微皱了皱,才却抬手阻止了众人。

他神色平静的说道:“诸位莫要再说了,虽然现在天下虽无事,然水旱疾疫亦间有之,朕每每听说到郡县上奏,未尝不惕然於心,岂敢谓太平之世?”

众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却是不敢再说什麽了。

毕竟这才刚刚北伐,如果不是周讷上言,根本没几个人敢去说这件事啊!

周讷和吕震也互相看了一眼,都老实的闭着嘴巴没有吭声。

朱棣才继续说道:“封禅的事,不用再提了,朕只希望天下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你们这些大臣能尽心尽力做事,这才是朕的心愿,你们都要记住这一点,一起努力。”

“况且圣经未曾言封禅,唐太宗亦不为封禅,魏徵常以尧舜之事劝谏太宗,你们欲使我居於唐太宗之下,与魏徵爱君之道迥异,你们应以古人自勉,不负宗伯之责任。”

别看朱棣看似粗人一个,其实自幼也是在皇宫大本堂里读过书的,懂的文化不比在座的少。

那时候老朱对子女教育十分注重,天天趴在学堂外看谁上课偷懒,课後一顿啪啪揍,属朱棣被揍的最多。

被揍多了,道理也懂得多,知道这封禅看似风光,实则一点好处没有,甚至可能遭後人骂。

他本来就是靠篡位得天下的,再去没脸没皮的去泰山封禅,岂不是......

朱棣根本不敢想,百年之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百官闻言,心里也明白皇帝这是真的不想封禅了。

否则不会如此煞费苦心,引经据典的来教导他们,来跟他们讲道理,当即纷纷齐声道。

“陛下圣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