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900章 时情轮转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900章 时情轮转

簡繁轉換
作者:李一振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15 16:44:16 来源:源1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大魏朝中内外的事情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但自然规律总是难以避免的。

太和十年冬十一月,冀州刺史徐宣在任上于冀州邺城病逝。

太和十一年春二月,司徒陈群于洛阳去世。

太和十一年秋七月,御史中丞陈矫于洛阳病逝。

世间的规律就是这样,任凭再大的官职丶再显赫的爵位,总难逃过时间的流逝。

旧人已逝,新人当起。

陈群的儿子丶襄阳太守陈泰继承了其父颍阴侯的爵位,从襄阳太守的任上转为营州刺史,在四旬的年纪成为了一员封疆大吏,算是继承了其父的政治遗产,当然,与其父四十岁的重用程度并不能比,也算是稍微滑落了一些阶级。原营州刺史刘靖略微擢升,调任冀州刺史,执掌河北腹心之地。

陈矫故去之后,其封邑也按照遗愿拆分给了两个儿子。伐吴战后陈矫封邑也有增加,故而长子陈本封乡侯丶封邑九百户,次子陈骞封亭侯,封邑六百户。

陈骞几年来一直在枢密院为任,而后转为枢密院关西房的枢密郎。与之相比,其兄陈本的仕途就显然好上许多。

陈本在太和十年下半年再度率领海船队出海,不过他原定的向倭国迁徙民众的任务因大魏内部广泛的官员调整被暂停。陈本此次航行期间按照大魏舆图的形制测绘了从青州到百济丶再到倭国东南部的全部海图。

陈本于太和十年底借道青州丶兖州返回洛阳,向曹睿进献此番航行所得的全部海图,并且力荐朝廷首先在州胡岛迁移民众,而非直接迁徙到倭国之地。

根据陈本的说法,州胡岛位于三韩之中马韩之地的南方海中,地域广阔,有山岳之险丶也可耕种及牧作。而且本地百姓约有近万,身形短小,惯养猪丶牛,常常乘船与三韩往来,大魏可以占据此处作为前往日本的港口及中转站,以方便跨海运输。

曹睿原本还不知这个州胡岛究竟有何益处能让陈本力荐。待看到陈本进献的海图之时,曹睿即刻就知道了此为何地。

不就是济州岛麽!

此地作为青州到倭国航线的中转站,可以大大提高航运效率,便于转运货物与资财,可以将单次的航路缩短将近四成。

更短的航线意味着更安全的航行,频率更高的船次以及更加便捷的交通。

故而曹睿同意了陈本迁民州胡岛而非倭国的请求。

尚书台奏议从冀州迁五千户丶从兖州迁两千户丶豫州迁两千户丶青州迁一千户,共计一万户百姓前往州胡岛移居,共约四万馀人。

而朝廷对这一万户百姓每户赏赐一万钱,免租税十年,但徭役并未免除。在太和十年丶十一年相交的这个时候,这等赏赐还是很具有吸引力的。这些百姓原有土地也由本地官府进行折算丶平价购买而去,对百姓来说并不亏欠。

对于大魏朝廷来说,向州胡岛进行迁民的耗费也不过总计两丶三亿钱,后续或许还需花费一丶二亿钱购买粮食,但大抵也就是这样了。

三丶五亿钱,对大魏来说不过是几百万斤铜的价格,支付起来还是不成问题的,仅由丹阳郡一郡的铜料产出便可支持。

太和十一年三月丶五月丶七月丶九月,一万户百姓的迁民分四次得以完成。对待大魏的迁民政策,州胡本地的百姓也难以提出什麽反对的意见。这些百姓目前还是部落状态,没有文字,语言的丰富程度连三韩之地和倭国都比不上,自然也谈不上什麽有组织的抵抗,陈本甚至认为以此地百姓的懦弱,大魏只要一百甲士就可以据有此岛。

而州胡本地的百姓也逐渐发现,大魏百姓的到来非但没有掠夺他们的资财,对肉食丶鱼类丶劳动力的大量需求还使他们渐渐富裕了起来。

这便是双赢的状态。

而陈本也在二十九岁的年纪成为了两千石的护州胡校尉,身上原本的巡海御史之职还兼任着,俨然成为了大魏继姜维丶夏侯玄之后的一名政治新星,而且还肩负着向倭国继续迁民和维护海上航线的职责。

当然,正如许多中原士人和官员看不上江南和幽州丶营州丶秦州丶凉州一般,陈本这个二千石的护州胡校尉在他们看来的确一般。不过,越离皇帝越近的官员们越知道皇帝对于开疆拓土的兴趣,对这等职务也自然不能小觑。

据皇帝说,倭国之地是有许多铜丶银丶金矿产出的。虽然不知道皇帝是从哪得到的这般消息,但也没有谁真去找皇帝求证消息的源头。

这两年间,大魏的局势整体安定,朔州建立时由于中军骑军坐镇丶以及田豫的分配相对公允,故而也没惹出什麽差错来,朔州也顺利建成,朔州刺史兼护乌桓将军田豫驻扎朔方城。

惟有南方的交州出现了些许动荡。在毌丘俭驻在番禺丶也就是后世的广州之地后,由于交州之地实在偏远难治,故而也只撤换了最北和最东的苍梧丶南海两郡的太守,以及在珠崖州新设了珠崖郡丶由司马孚担任珠崖太守。

馀下的郁林丶合浦丶交趾丶九真丶日南五郡依旧保留了原有的太守,并未改变。

江南各州的改制正在缓慢推行着,即使司马懿与江南行台和扬丶江丶湘丶交数州的官员一体勉力推进此事,但在原有的三年期限内定是无法做完这麽多改革,故而司马懿也应了洛阳徵召,准备回到离开了五丶六年之久的洛阳城,向皇帝当面汇报江南行台的政事进展。

除了司马懿外,同时来到洛阳的还有河间王曹真丶在外就国的宗室诸王,以及陈仓王陆逊丶新野王董胄丶以及外任的扬州刺史平阿公蒋济。三王十公之内,也只有交州刺史丶领军将军丶闻喜公毌丘俭以其地过于遥远之故未被徵召。

令这麽多封爵之人回返洛阳之事也并非小事,乃是国丧。

太和十二年夏四月末,太后郭女王于洛阳北宫中病逝,时年五十六岁,谥号文德。(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