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 第47集:急智辩白洗冤屈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第47集:急智辩白洗冤屈

簡繁轉換
作者:光云科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4 04:59:09 来源:源1

第47集:急智辩白洗冤屈(第1/2页)

揽月轩的清晨总是来得格外迟。冬日的天光本就稀薄,又被院外两株光秃秃的老槐树挡去大半,只在青砖地上投下几缕破碎的、带着凉意的光斑。沈月娥坐在窗边的梨花木椅上,身上裹着一件厚厚的银鼠皮披风,指尖却依旧冰凉——禁足的第三日,寒意像是顺着门缝、窗缝钻进来,渗进了骨头里,比屋外的风雪更让人难受。

院外的两个看守婆子,一个姓马,一个姓刘,都是府里出了名的“硬茬”,素来只认规矩不认人。此刻她们正靠在廊柱上,手里捧着粗瓷碗,喝着热腾腾的小米粥,嘴里还絮絮叨叨地说着闲话,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飘进屋里:

“你说这月姨娘,看着挺端庄的,怎么会偷东西呢?”

“谁知道呢!人心隔肚皮,说不定是看着李姨娘的簪子值钱,就动了歪心思。”

“也是,听说那支簪子能值百两银子呢!够咱们做十几年的活计了。”

“嘘……小声点,别让里面听见了,要是被二奶奶知道了,咱们又得挨骂。”

沈月娥假装没听见,目光落在窗外那片薄薄的积雪上。雪是昨夜下的,不大,只在地面铺了一层,像撒了一层白糖,风一吹,就卷起细小的雪粒,打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她想起两日前雪地上那神秘的记号——“△×”和“等”,此刻早已被新雪覆盖,连一点痕迹都找不到了。

那记号到底是谁留的?是沈青吗?他怎么会知道自己幼时和哥哥自创的暗号?还是说,是李瓶儿设下的圈套,故意用一个看似隐秘的记号,诱使自己暴露?

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尖触到鬓边的白玉簪——这是她唯一能戴的首饰了,其他的金钗、玉镯都被钱婆子搜检时翻了出来,虽然最后还给了她,却总觉得沾了晦气。翠儿被带走后,院里只剩下两个粗使丫鬟,一个叫春桃,一个叫夏荷,都是王熙凤临时派来的,做事笨手笨脚,还时不时用异样的眼神看她,显然是听说了“偷窃”的流言。

“姨娘,该用早膳了。”春桃端着一个粗瓷托盘走进来,上面放着一碗小米粥,一碟咸菜,两个白面馒头。粥是温的,馒头也有些凉了,显然是在灶房放了许久。

沈月娥点了点头,拿起筷子,却没什么胃口。她现在满脑子都是如何洗清冤屈——李瓶儿的栽赃做得太绝,人赃并获,证据确凿,若找不到突破口,就算王熙凤有心偏袒,也很难彻底翻案。

她放下筷子,走到书架前,指尖划过一排排书脊——这些书大多是她嫁入林府后攒下的,有诗词,有游记,还有几本账册。她抽出一本旧账册,随意翻开,目光却没有落在字上,而是在思考:李瓶儿为什么要这么处心积虑地陷害自己?仅仅是因为嫉妒自己沾手府中事务吗?还是说,她担心自己查到账册的秘密,所以才先下手为强,用“偷窃”的罪名把自己搞臭,让自己再也没有机会接触账目?

这个念头让她心头一紧。如果真是这样,那李瓶儿的背后,很可能还有其他人支持,甚至可能与账册上的猫腻有关。她必须尽快找到证据,不仅要洗清自己的冤屈,还要查明账册的真相。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有节奏的叩击声——“笃、笃、笃”(三长),“笃、笃”(两短),然后又重复了一次。

沈月娥的心脏猛地一跳!

这个节奏,她太熟悉了!这是她未出阁时,与家中的老嬷嬷张妈约定的求助信号。张妈是她母亲的陪嫁丫鬟,最是忠心,当年她母亲去世后,张妈怕她在娘家受欺负,就和她约定,若是遇到危险,就用三长两短的叩击声求助。后来张妈年纪大了,离府投奔了金陵城中的一个远房侄女,从此便断了联系。

怎么会在这里听到这个信号?

沈月娥屏住呼吸,悄悄走到窗边,撩开窗纱的一角,向外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粗布丫鬟衣裳的小丫头,正拿着一把扫帚,在廊下清扫积雪。那小丫头看起来十六七岁的年纪,身材瘦小,低着头,额前的刘海遮住了大半张脸,看不清容貌,身上的衣裳洗得发白,还打着两个补丁,像是府里最底层的粗使丫鬟。

她清扫积雪的动作很缓慢,时不时停下来,像是在整理扫帚,可就在她弯腰的瞬间,手指却极其隐晦地对着窗户的方向,再次叩击了三下,又两下——正是那三长两短的节奏!

沈月娥的心跳更快了。这个小丫头是谁?是张妈的侄女派来的?还是张妈自己回来了?或者,是有人知道这个信号,故意用来引她上钩?

她不敢贸然行动,只能继续观察。小丫头清扫到廊柱边时,悄悄抬起头,飞快地看了一眼窗户的方向,眼神里带着一丝急切,又迅速低下头,继续扫地。沈月娥注意到,她的手腕上戴着一个小小的银镯子,镯子上刻着一个“薛”字——这个镯子,她好像在薛宝钗的丫鬟莺儿手上见过类似的!

难道是薛宝钗?

沈月娥的脑海里瞬间闪过前几日去蘅芜苑喝茶的情景——宝钗曾提醒她“明哲保身”,当时她以为宝钗只是不想卷入是非,可现在看来,宝钗或许早就察觉到了府里的暗流,甚至一直在暗中关注着她的处境。

如果真是宝钗派来的人,那这就是她唯一的机会!

沈月娥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不能确定小丫头的身份,也不能确定这信号是善意还是恶意,但她已经没有退路了——若是错过这个机会,她可能永远都无法洗清冤屈,甚至会被李瓶儿进一步陷害。

她迅速回到书案前,从抽屉里拿出一支眉笔——这是她唯一能用来写字的工具。她找了一块素色的绢帕,这帕子是翠儿给她绣的,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兰草,边缘有些磨损。她将帕子翻过来,用眉笔的黛粉,在帕子的内衬角落,极快地写下几个关键词:“柳儿,母病,急银,李,簪,证。”

她不敢写太多,也不敢写得太明白——万一帕子被其他人截获,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她只能赌,赌传递信息的人能看懂这些关键词:柳儿是揽月轩的丫鬟,她母亲生病急需银子,李瓶儿用银子收买柳儿,栽赃偷簪子,需要找到证据。

写完后,她将帕子揉成一个小小的团,攥在手心里,走到门口,对着院外的马婆子喊道:“马妈妈,进来一下。”

马婆子放下手里的粗瓷碗,不情愿地走进来:“月姨娘,有什么事?二奶奶说了,您不能出院子。”

“我知道,”沈月娥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我在屋里待了许久,有些气闷,想开窗透透气。外面风大,劳烦妈妈帮我看着点,别让风雪吹进来太多。”

马婆子瞥了她一眼,见她穿着厚厚的披风,脸色苍白,不像是要逃跑的样子,便点了点头:“行,你开吧,别待太久,冻着了又要找我们麻烦。”

沈月娥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冷风瞬间灌进来,带着细小的雪粒,打在她的脸上,有些疼。她佯装被风迷了眼睛,用手揉了揉,手里的绢帕“不慎”从指尖滑落,轻飘飘地,正好落在那小丫头的脚边。

小丫头的动作顿了一下,眼神飞快地扫了一眼绢帕,又看了看门口的马婆子,然后极其自然地弯腰,将帕子捡起来,塞进袖中。整个过程快如闪电,不过一两秒的时间,马婆子丝毫没有察觉。

小丫头捡完帕子,继续低头扫地,慢慢朝着院门口的方向挪去。走到门口时,她对马婆子和刘婆子笑了笑,声音细弱蚊蝇:“马妈妈,刘妈妈,这雪扫得差不多了,我去别处看看。”

马婆子挥了挥手:“去吧去吧,别在这里碍眼。”

小丫头应了声“是”,转身走出了揽月轩,很快就消失在回廊的尽头。

沈月娥关上窗户,后背已经惊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她走到书案前,坐下,端起那碗早已凉透的小米粥,喝了一口。粥很凉,却让她混乱的思绪稍微平静了一些。

那小丫头到底是谁的人?如果是宝钗派来的,宝钗为什么要帮她?仅仅是因为同情?还是因为宝钗也想借着这件事,敲打一下李瓶儿,甚至查清府里的账目问题?

她想起宝钗之前说的“明哲保身”,又想起现在宝钗的暗中援手,忽然觉得,宝钗或许比她想象的更复杂——她看似置身事外,实则一直在观察着府里的一举一动,在合适的时机,才会伸出援手。

无论如何,帕子已经送出去了,她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那个神秘的援手带来消息,等待一个能洗清冤屈的机会。

接下来的两日,揽月轩依旧平静得有些压抑。马婆子和刘婆子还是每天守在门口,春桃和夏荷依旧笨手笨脚地伺候着,院外的流言也没有停止,反而越传越离谱——有人说沈月娥不仅偷了李瓶儿的簪子,还偷了府里其他主子的首饰;有人说她是因为私藏了银子,被李瓶儿发现,才故意栽赃;还有人说她和府外的男人有染,那支簪子是男人送的,怕被发现才藏起来。

沈月娥听到这些流言时,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她知道,这些流言都是李瓶儿故意散布的,目的是彻底毁掉她的名声。可她现在已经不在乎了——名声固然重要,但比起洗清冤屈、查明真相,这些都不算什么。

她每天都会坐在窗边,看着院外的积雪一点点融化,看着回廊上走过的丫鬟婆子,心里默默计算着时间。她相信,那个神秘的援手不会让她失望。

第四日午后,阳光终于透过云层,洒下一片温暖的光芒。积雪开始融化,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泥土味。就在沈月娥以为还要继续等待的时候,院外传来了平儿的声音:“月姨娘,二奶奶请您去议事厅,说是有要事相商。”

沈月娥的心猛地一跳——机会来了!

她迅速整理了一下衣裳,换上一件石青色的袄裙,又用一支银簪将头发挽起,看起来端庄又不失体面。春桃帮她系好披风,小声说:“姨娘,您别怕,二奶奶是个公正的人,一定会还您清白的。”

沈月娥笑了笑:“我不怕,清者自清。”

跟着平儿走出揽月轩,一路上遇到的丫鬟婆子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有的躲闪,有的好奇,有的鄙夷。沈月娥却挺直脊背,目不斜视,一步步朝着议事厅走去。

议事厅在林府的正中央,是府里处理重要事务的地方。沈月娥走到门口时,就听见里面传来邢夫人的声音,带着一丝怒气:“……这等败坏门风的事,绝不能轻饶!凤哥儿,你要是再犹豫,老太太那边也不好交代!”

平儿推开门,对着里面躬身道:“二奶奶,月姨娘来了。”

沈月娥走进议事厅,只见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王熙凤端坐在上首的紫檀木扶手椅上,面沉如水;邢夫人坐在她的左边,脸色难看,手里的佛珠转得飞快;王夫人坐在右边,穿着一身深紫色的袄裙,神色平静,却时不时皱一下眉头;薛宝钗坐在王夫人的旁边,穿着月白色的袄裙,手里拿着一本翻开的书,看似在看书,实则在默默观察着厅里的动静;李瓶儿则坐在薛宝钗的对面,穿着一身藕荷色的袄裙,鬓边插着一支赤金点翠的簪子——不是那支丢失的凤头簪,却是一支样式相似的,显然是故意用来炫耀的。

厅里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沈月娥身上,有探究,有愤怒,有平静,还有幸灾乐祸。

沈月娥依着规矩,给王熙凤、邢夫人、王夫人行了礼:“妾身见过二奶奶,见过邢夫人,见过王夫人。”

王熙凤点了点头:“起来吧,坐。”

沈月娥在最下首的一张椅子上坐下,目光平静地看着王熙凤,等待她开口。

“月娥,你被禁足这几日,可想清楚了?关于那支簪子的事,你可有要说的?”王熙凤开门见山,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沈月娥站起身,目光清澈而坚定:“回二奶奶,妾身早已想清楚。偷窃之罪,妾身万万不敢认。那日之事,分明是有人蓄意栽赃陷害,还请二奶奶、邢夫人、王夫人明鉴!”

“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李瓶儿立刻尖声喊道,她猛地站起身,指着沈月娥,眼睛红红的,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那日钱婆子在你的妆匣里搜出了簪子,那么多人都看见了,你还想抵赖?难道那簪子是自己长了腿,飞到你的妆匣里的不成?”

“簪子自然不会飞。”沈月娥转向李瓶儿,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锐利,“但人有手有脚,更有贪念和私心。瓶姐姐口口声声说,那支赤金点翠垂珠凤头簪是前晚睡前放入妆匣的,次日清晨发现丢失,是吗?”

“自然是的!”李瓶儿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特意检查了妆匣的锁,是好的,没有被人撬过的痕迹——这说明偷簪子的人一定是府里的人,而且是能自由出入我锦绣阁的人!”

她这话看似在指责沈月娥,实则是在暗示自己的锦绣阁守卫森严,外人不可能进去,只能是沈月娥因为嫉妒而故意偷窃。

沈月娥却没有被她带偏,继续问道:“既然姐姐说得如此肯定,那妾身想问姐姐一个问题——你那支凤头簪,簪头的凤喙处,是否有一处极细微的、像是被什么东西磕碰过的小凹痕?”

李瓶儿一愣,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鬓边的簪子——那是她后来重新做的,和丢失的那支一模一样,却没有任何瑕疵。她仔细回想了一下丢失的那支簪子,自己一直爱惜得很,从来没有磕碰过,怎么会有凹痕?

“胡说!”李瓶儿立刻否认,声音有些尖锐,“老太太赏的东西,我素来爱护有加,怎么会有凹痕?你这是故意编造谎言,想混淆视听!”

“哦?姐姐确定没有凹痕?”沈月娥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近乎看不见的弧度,她转向钱婆子和当时在场的几个管事媳妇,“那日从妾身妆匣里搜出簪子的时候,钱妈妈和几位妈妈都在场,想必都仔细看过那支簪子。不知几位妈妈是否记得,那支簪子的凤喙处,是否有一处小凹痕?”

钱婆子心里咯噔一下。她当时只顾着“人赃并获”的得意,根本没注意簪子的细节,可现在沈月娥当众问起,她若是说没看见,就等于承认自己搜检不仔细,甚至可能被怀疑是故意栽赃;若是说看见,又怕李瓶儿事后找她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7集:急智辩白洗冤屈(第2/2页)

她犹豫了一下,含糊地说道:“这……这奴婢记不太清了,当时事情太急,奴婢只注意到簪子的样式,没细看细节。”

其他几个管事媳妇也纷纷附和:“是啊,当时太乱了,没注意看。”“不过……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痕迹,记不太清了。”

她们的回答模棱两可,却也间接承认了沈月娥的说法——那支簪子可能真的有凹痕。

李瓶儿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苍白,她强自镇定地说道:“就算有凹痕,也是你偷去后不小心磕碰的!你自己保管不善,还想赖到我头上?”

“姐姐此言差矣。”沈月娥不慌不忙地反驳,“若是妾身偷了簪子,定会小心翼翼地隐藏,绝不敢轻易磕碰,更不会把它放在妆匣里,等着被人搜出来。而且,姐姐方才还信誓旦旦地说,簪子绝无瑕疵,现在又说可能是妾身磕碰的,这岂不是前后矛盾?”

她的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李瓶儿一时语塞,只能站在原地,气得浑身发抖。

议事厅内安静了一瞬。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李瓶儿身上,带着几分探究和怀疑。邢夫人的脸色也缓和了一些,她看着沈月娥,语气不再像之前那么严厉:“月娥,你既然说那支簪子有问题,可有什么证据?”

“回邢夫人,妾身有一个请求。”沈月娥转向王熙凤,“恳请二奶奶立刻派人去瓶姐姐的锦绣阁,仔细搜查一下,尤其是姐姐的妆台、衣柜,看看是否能找到那支‘真正’的、毫无瑕疵的凤头簪。另外,也请二奶奶派人去查问府里的首饰匠人,看看近日是否有匠人修补过类似的凤头簪,或者打造过一模一样的仿制品。”

王熙凤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她早就觉得这件事有蹊跷,现在沈月娥提出的两个请求,正好能验证她的猜测。她立刻看向平儿:“平儿,你亲自带人去锦绣阁搜查,务必仔细,尤其是妆台的暗格、衣柜的角落,都不能放过。另外,让周瑞家的去府外的几家首饰铺问问,看看有没有人见过类似的凤头簪。”

“是!”平儿立刻应道,带着两个管事媳妇匆匆离开了议事厅。

李瓶儿的脸色彻底变了,她的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她怎么也没想到,沈月娥会从簪子的细节入手——那支用作栽赃的簪子,是她让小鹊偷偷去府外的“宝昌银楼”仿造的,银楼的匠人手艺虽然好,却在凤喙处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凹痕,当时她还特意让匠人用金粉补了一下,以为不会有人发现,可没想到,还是被沈月娥注意到了!

更让她害怕的是,那支真正的凤头簪,被她藏在了妆台的一个暗格里——那个暗格是她嫁入林府后,特意让工匠打造的,用来存放一些私密的东西,除了她和小鹊,没有人知道。如果平儿真的找到了那支簪子,她的谎言就会彻底被揭穿!

她坐立不安,额角渗出了细密的冷汗,眼神慌乱地四处张望,像是在寻找逃跑的出路。王夫人注意到她的异样,皱了皱眉,对身边的丫鬟说道:“给李姨娘倒杯茶,看她的样子,像是不舒服。”

丫鬟连忙给李瓶儿倒了一杯热茶,李瓶儿却没喝,只是双手捧着茶杯,手指不停地颤抖,茶水溅出来,烫到了她的手,她也没察觉。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议事厅里鸦雀无声,只有邢夫人手里的佛珠偶尔发出“哒哒”的声响。沈月娥坐在椅子上,神色平静,她知道,胜负就在此一举了——如果平儿能找到真正的簪子,她就能洗清冤屈;如果找不到,她可能就要永远背负“偷窃”的罪名。

大约半个时辰后,平儿终于回来了。她手里捧着一个锦盒,脸色凝重地走到王熙凤面前:“回二奶奶,在锦绣阁李姨娘妆台的暗格里,找到了这支簪子。”

她打开锦盒,里面赫然躺着一支赤金点翠垂珠凤头簪!簪头的凤凰展翅欲飞,凤嘴里衔着三串珍珠流苏,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凤喙处光滑完整,没有任何瑕疵——这正是老太太赏给李瓶儿的那支正品!

“这……这不是我的!”李瓶儿彻底慌了神,她猛地站起身,指着锦盒里的簪子,声音尖利,“这是沈月娥派人偷偷放进去的!她故意栽赃我!二奶奶,您要相信我!”

“李姨娘,事到如今,你还想狡辩?”平儿冷冷地说道,“我带人搜查的时候,你的丫鬟小鹊一直跟在旁边,暗格的钥匙也在你的首饰盒里找到的,除了你,谁还能打开暗格?”

李瓶儿张了张嘴,还想辩解,却发现自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鹊站在她身后,脸色苍白,身体不停地发抖,显然是已经害怕了。

沈月娥这时开口了,她转向王熙凤:“二奶奶,栽赃之物与真品俱在,足以证明妾身的清白。但妾身还有一事想请教瓶姐姐——姐姐为何要处心积虑地陷害妾身?据妾身所知,姐姐身边的丫鬟小鹊,前几日频繁接触我院中的丫鬟柳儿,而柳儿的母亲得了肺痨,急需银子抓药,柳儿曾多次向管事的预支月钱,都被拒绝了。可就在前几日,柳儿突然有了银子,不仅请了大夫,还买了不少贵重的药材——不知这笔银子,是姐姐赏的,还是另有来源?”

沈月娥的话像一颗炸雷,在议事厅里炸开。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小鹊和柳儿身上——柳儿早已被平儿带来,站在议事厅的角落里,脸色惨白,浑身发抖。

“说!”王熙凤一声厉喝,目光锐利地盯着小鹊,“你为什么要接触柳儿?柳儿的银子是哪里来的?如实招来!”

小鹊被王熙凤的气势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眼泪瞬间流了下来:“二奶奶饶命!是……是李姨娘让我做的!李姨娘说,只要我能说服柳儿,把一支簪子放进月姨娘的妆匣里,就给柳儿五十两银子,还说事后会把柳儿调到锦绣阁当差,月钱翻倍!我……我也是一时糊涂,才答应了李姨娘!”

“你胡说!”李瓶儿尖叫道,“我什么时候让你做这种事了?你别血口喷人!”

“我没有胡说!”小鹊哭喊道,“李姨娘,您还记不记得,上个月十五,您在锦绣阁的花园里,给了我二十两银子,让我去见柳儿?您还说,如果柳儿不答应,就威胁她说要把她赶出府去,让她娘没人照顾!这些事,柳儿也可以作证!”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柳儿。柳儿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她跪倒在地,哭着说道:“是……是真的!小鹊姐姐找到我,说李姨娘能帮我娘治病,只要我把一支簪子放进月姨娘的妆匣里。我……我当时急着给我娘治病,就答应了。那五十两银子,是小鹊姐姐给我的,我已经用了十两,请大夫抓药,剩下的四十两还在我屋里的箱子里……”

真相大白!人证物证俱在,李瓶儿栽赃陷害的事实再也无法掩盖!

李瓶儿瘫软在椅子上,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还想辩解,却已经语无伦次:“不……不是我……是她们陷害我……二奶奶,您要相信我……”

邢夫人气得浑身发抖,她指着李瓶儿,厉声骂道:“下作的小娼妇!自己心思歹毒,还想陷害他人!我们林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王夫人也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失望:“你刚入府时,看着还挺老实,没想到心思这么恶毒。这样的人,留在府里,只会搅得家宅不宁。”

王熙凤看着瘫软的李瓶儿,心里冷笑。她早就听说李瓶儿私下放印子钱,还亏了本,现在看来,李瓶儿陷害沈月娥,恐怕不仅仅是因为嫉妒,更是因为担心沈月娥查到账册的问题,才想先下手为强,把沈月娥搞臭,让她再也没有机会接触账目。

但眼下,她不能把这件事捅出来——李瓶儿毕竟是林老爷的姨娘,若是牵扯出印子钱的事,林老爷脸上也无光,而且邢夫人和王夫人也未必想把事情闹大。

“李瓶儿行为不端,心思恶毒,栽赃陷害同僚,搅得府里鸡犬不宁,败坏门风。”王熙凤的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即日起,夺其姨娘份例,迁至西北角的冷香院静思己过,没有我的命令,不得踏出冷香院半步!身边的丫鬟小鹊,助纣为虐,即刻发卖出府,永不得踏入林府半步!柳儿虽有过错,但念其是被胁迫,且主动认罪,免去其罪责,革去管事丫鬟的差事,贬为粗使丫鬟,发往柴房干活!”

处置决定雷厉风行,没有丝毫犹豫。李瓶儿被两个婆子架了起来,她看着沈月娥,眼神里充满了刻骨的怨毒,像是要把沈月娥生吞活剥一样。沈月娥却没有看她,只是平静地站在原地——她知道,这场风波虽然过去了,但李瓶儿背后的势力,以及账册的秘密,还远远没有解决。

邢夫人和王夫人见事情已经解决,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起身离开了议事厅。薛宝钗走到沈月娥身边,对她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然后跟着王夫人离开了。沈月娥知道,宝钗这是在告诉她,那支关键的线索——柳儿突然有了银子,是她让人查出来的。这份人情,她记下了。

沈月娥跟着平儿回到揽月轩时,翠儿已经被放了回来。她一见沈月娥,就扑了上来,抱着她哭道:“姨娘!您终于没事了!奴婢这几天担心死了,生怕您出什么事!”

沈月娥拍了拍翠儿的背,温声安慰道:“别哭了,我没事了。让你受委屈了。”

翠儿擦干眼泪,连忙给沈月娥倒了一杯热茶:“姨娘,您饿不饿?奴婢去给您做些吃的?”

“不用了,”沈月娥接过热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流下去,驱散了连日来的寒意,“我现在不饿,只想歇会儿。”

翠儿点了点头,收拾了一下屋里的东西,又给沈月娥铺好了床:“姨娘,您先歇会儿,奴婢在外面守着,有事您叫我。”

沈月娥躺在床上,却没有睡意。她看着帐顶的藕荷色纱帐,思绪万千。这场无妄之灾虽然过去了,但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李瓶儿虽然被禁足,但她背后的势力还在,而且账册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李瓶儿之所以这么急于陷害她,很可能是因为她查到了账册的猫腻,所以才先下手为强。

她必须尽快恢复与沈青的联系,让他继续调查账册的问题。李瓶儿的倒台,或许会让她背后的人暂时收敛,但也可能会让他们狗急跳墙,采取更极端的手段。

而且,那个在关键时刻帮助她的神秘援手,到底是谁?虽然她怀疑是宝钗,但她不能确定——宝钗为什么要帮她?仅仅是因为同情,还是因为宝钗也想查清府里的账目问题,甚至有其他的目的?

这些疑问,像一团乱麻,缠绕在沈月娥的心头,让她无法平静。

夜色渐深,揽月轩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翠儿已经睡下了,院外的马婆子和刘婆子也换成了两个新的婆子——王熙凤特意派来保护她的。

沈月娥起身,走到窗边,撩开窗纱,看着外面的月色。月亮很圆,洒下一片银辉,照亮了院中的积雪。她想起两日前雪地上的记号,想起那个神秘的小丫头,想起宝钗的援手,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这场风波虽然平息了,但林府的暗流,却比她想象的更深、更危险。

就在这时,翠儿突然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折叠的小纸条,压低声音说道:“姨娘,刚才有个面生的小厮,在院门口塞给了门房一张纸条,说是给您的。门房不敢耽搁,立刻给奴婢送来了。”

沈月娥心中一动,接过纸条,展开一看。纸条是用粗糙的草纸写的,上面只有一行字,字迹陌生,却带着一股莫名的寒意:

“账目水深,牵涉甚广,勿再深究,恐有杀身之祸。”

沈月娥的瞳孔瞬间紧缩!

这张纸条是谁送的?是提醒,还是威胁?是那个神秘的援手,还是账册背后的人?如果是提醒,为什么不让她再深究?如果是威胁,又为什么要特意提醒她?

她紧紧攥着纸条,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纸条上的字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刀,刺在她的心上。

她知道,自己已经卷入了一场远比想象中更危险的漩涡。账目背后的秘密,可能牵扯到府里的大人物,甚至可能危及林府的根基。而她,就像一个在刀尖上行走的人,随时可能坠入深渊。

是继续调查,还是就此停手,明哲保身?

沈月娥站在窗边,月光洒在她的身上,却没有带来丝毫暖意。她看着院外无边的夜色,心里做出了决定——她不能停手。她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若是就此放弃,不仅对不起自己所受的委屈,也对不起那些暗中帮助她的人。而且,她隐隐有种预感,若是不查清账目的秘密,她迟早会被这场暗流吞噬。

她将纸条揉成一团,扔进了炭盆里。纸条很快被烧成了灰烬,随风飘散。

夜色依旧深沉,揽月轩的灯光却亮了一夜。沈月娥坐在书案前,写下了一封给沈青的信,信里详细说明了府里的情况,让他尽快查明账册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她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本集完)

第48集《巧云炫子暗讽讥》简单内容提示:

李瓶儿被禁足后,府中格局微妙变化。沈月娥虽洗刷冤屈,但“偷窃”风波余韵未消,一些不明就里或别有用心之人仍暗中非议。赵姨娘所生之子,或许是得了师傅夸奖,或是在族学中稍有表现,赵姨娘便按捺不住得意,在园中或请安时,借机大肆炫耀儿子聪明伶俐,是“读书的种子”,将来必有大出息。炫耀之余,赵姨娘话里话外夹枪带棒,暗讽沈月娥无所出,再得宠也是“不下蛋的母鸡”,将来终究无靠;同时可能也影射其他无子或子嗣不显的姨娘、奶奶,挑起新的矛盾。沈月娥内心刺痛,但顾及身份强忍不语。王熙凤或许出面弹压,但赵姨娘仗着生有儿子,加之可能暗中得了邢夫人些许默许,愈发骄纵。新一轮由“子嗣”问题引发的暗流开始涌动。赵姨娘的炫耀和挑衅,是否会引发沈月娥或其他人的反击?府中关于子嗣的敏感话题被挑起,会对各位女主子的心态和行动产生何种影响?这是否会成为新一轮争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