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 第48集:巧云炫子暗讽讥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第48集:巧云炫子暗讽讥

簡繁轉換
作者:光云科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4 04:59:09 来源:源1

第48集:巧云炫子暗讽讥(第1/2页)

揽月轩的晨光总是来得格外温柔。冬日的太阳爬过墙头时,会先在窗纸上投下一层淡淡的金辉,把案头那盏青瓷笔洗都染得暖融融的。沈月娥坐在窗边的梨花木椅上,身上裹着一件银鼠皮披风,指尖却依旧泛着微凉——不是因为冷,是心底那点未散的惕厉,像浸了雪水的棉线,轻轻缠着神经。

“姨娘,您都盯着这碗燕窝看半个时辰了,再不吃就凉透了。”翠儿端着托盘走过来,声音里带着藏不住的心疼。托盘里的白瓷盅冒着细弱的热气,燕窝炖得软糯,上面撒了几粒猩红的枸杞,是厨房特意给沈月娥补身子的——毕竟刚遭了一场栽赃,府里上下都看着,明面上的体面还是要给的。

沈月娥回过神,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披风的边缘。那披风是去年林老爷赏的,银鼠皮的毛很软,摸起来像云絮,可她此刻却总想起藏在妆匣夹层里的那张纸条。纸条是用粗糙的草纸写的,字迹歪斜,“杀身之祸”四个字像烧红的烙铁,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心口发灼。

“放这儿吧,我一会儿吃。”她轻声说,目光又飘回窗外。院中的玉兰树早就落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像一双双干枯的手。李瓶儿被挪去西北角冷香院的事,已经过去三天了。冷香院偏僻得很,据说院里只有一间正房,连炭火都给得少,李瓶儿去了那边,怕是要受不少苦。可沈月娥半点都轻松不起来——李瓶儿倒了,可那账目的猫腻还没查清,那张警告纸条更是像悬在头顶的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

“姨娘,您别再想那些糟心事了。”翠儿把托盘放在小几上,顺手给沈月娥掖了掖披风的领口,“李姨娘是自找的,跟您没关系。您现在该好好养身子,别让那些人看了笑话。”

沈月娥轻轻“嗯”了一声,目光却落在翠儿的手上。翠儿的指关节有点红,是前几日给她熬药时被烫伤的。她私下里让翠儿去药房抓了些温和的滋补方子,想悄悄调理身体——在这深宅大院里,没有子嗣终究是硬伤,她不能不做打算。可这事不能声张,只能让翠儿在自己屋里用小炉子熬,药味重,怕被别人闻见。

正想着,院外忽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先是孩童清脆的背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字一句,念得倒是顺溜;接着是妇人尖细的笑语,带着说不出的得意,“我的乖哥儿,慢点跑,仔细脚下的冰!”

翠儿侧耳听了听,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是赵姨娘的声音,还带着哥儿。这大清早的,她怎么跑到咱们这儿来了?”

沈月娥端茶的手顿了顿。赵巧云——府里的四姨娘,原是邢夫人身边的丫鬟,后来被林老爷看中,抬了姨娘,前年生了个儿子,取名林知礼,算是府里目前唯一的男丁。她平日里就爱掐尖要强,可因着出身低微,倒也不敢太过张扬,今日这般大张旗鼓,倒是少见。

“看看再说。”沈月娥放下茶杯,目光投向院门口。

没过多久,院门外就传来了丫鬟婆子的脚步声,还有赵姨娘刻意放大的说话声。她没推门进来,就站在门口的回廊上,牵着林知礼的手,身后跟着四个丫鬟婆子——两个提着食盒,里面像是给孩子带的点心;一个抱着小毯子,怕孩子冻着;还有一个手里拿着拨浪鼓,时不时逗孩子一下,排场倒比正经主子还大。

“哎哟,我的乖哥儿,你慢点儿,这回廊上还有冰呢,摔着了娘可要心疼死了!”赵姨娘用帕子擦了擦孩子额头的薄汗,声音甜得发腻,眼神却时不时往院里瞟,“昨儿在老爷书房,你背的那段《三字经》,老爷可是连着夸了你三声‘好’!还说咱们知礼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将来定能中举人、当状元,给咱们林家光耀门楣呢!”

林知礼才六岁,穿着一身宝蓝色的小袄裙,梳着总角,小脸上带着几分懵懂的得意。被母亲这么一夸,他挺了挺小胸脯,又大声背了一句:“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真棒!我的乖哥儿就是聪明!”赵姨娘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伸手摸了摸孩子的头,手指上的金戒指晃得人眼晕,“你看你爹,昨儿还特意让人去杭州给你买了新的笔墨,说是那边的狼毫笔最好用,写出来的字都比别的笔好看!”

她这话明着是跟孩子说,可那语气里的炫耀,连院外的石头都能听出来。翠儿气得脸都白了,攥着拳头小声说:“姨娘,她这分明是故意说给您听的!不就是有个儿子吗?至于这么显摆?”

沈月娥没说话,只是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她知道赵姨娘的心思——李瓶儿倒了,府里能跟她争的,就剩下自己了。自己虽无子嗣,却得了王熙凤的重用,能接触府里的账目,赵姨娘这是想借着儿子的由头,压自己一头,也让府里其他人看看,谁才是“有倚仗”的。

可赵姨娘显然没打算就此打住。见院里没动静,她又叹了口气,声音比刚才还大些,像是故意要让沈月娥听得更清楚:“唉,说起来,咱们做女人的,在这深宅大院里,再风光又有什么用呢?今儿得了老爷的宠,明儿可能就被忘了。只有这肚子争气,生个儿子,才算真正有了靠山。你想啊,将来老爷百年之后,儿子能给你养老送终,能继承家业,这才是实打实的。要是膝下空虚,那可就惨了,不过是镜花水月,到最后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多可怜啊!”

这话像是一把淬了毒的针,精准地扎在沈月娥的心口。她握着茶盏的手指猛地一紧,指节都泛白了。在这府里,“无子”确实是她最大的软肋。她入府三年,林老爷虽对她还算温和,却也只是偶尔来坐坐,更多时候是被公务和其他姨娘分了心。她不是没想过要个孩子,可一直没能如愿,私下里调理身体,也只是敢偷偷进行。

翠儿气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拉着沈月娥的袖子说:“姨娘,您别听她胡说!她就是嫉妒您能帮二奶奶理事,故意戳您的痛处!咱们出去跟她理论去!”

“坐下。”沈月娥轻声说,语气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她放下茶盏,看着翠儿,“跟她理论有什么用?她说的是事实,我确实没有子嗣。咱们要是出去吵,反倒落了下乘,别人会说我沉不住气,被她戳中了痛处。李瓶儿的教训还在眼前,咱们不能再惹麻烦。”

翠儿咬着唇,不甘心地坐下了。院外的赵姨娘还在说个不停,一会儿夸孩子会认字,一会儿说孩子会画画,甚至还让孩子背了一首唐诗,声音得意得能飘到半个府去。

赵姨娘在院门口演了足足半个时辰,见沈月娥始终没动静,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心里也觉得没趣。她又拉着孩子说了几句场面话,比如“娘带你去给老太太请安,让老太太也看看我的乖哥儿多能干”,这才意犹未尽地带着人走了。那脚步声和笑语声渐渐远去,可空气里仿佛还残留着她炫耀的味道。

翠儿“砰”地一声关上了院门,气鼓鼓地说:“真是太过分了!她以为自己有个儿子就了不起了?当初她刚入府的时候,还求您帮她找过绣娘做衣裳呢!现在得了势,就翻脸不认人了!”

沈月娥走到窗边,看着赵姨娘母子远去的背影。林知礼被赵姨娘牵着,蹦蹦跳跳地走着,手里拿着拨浪鼓,时不时摇一下,发出“咚咚”的声响。那孩子确实可爱,眉眼间有几分林老爷的影子,也难怪赵姨娘会这么宝贝。

“她也是可怜人。”沈月娥忽然说。

翠儿愣住了:“姨娘,您怎么还帮她说话?她刚才那么欺负您!”

“她不是欺负我,是欺负她自己。”沈月娥叹了口气,“她原是丫鬟出身,在府里根基浅,除了这个儿子,什么都没有。她怕别人看不起她,怕将来老了没依靠,所以才会这么张扬。她越是显摆,心里就越虚。”

翠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问:“那咱们就这么忍了?以后她要是还来挑衅怎么办?”

“忍不是办法,但也不能硬碰硬。”沈月娥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本田庄账册,“咱们在府里立足,靠的不是争口舌之快,是实力。王熙凤看重我,是因为我能帮她处理账目,能替她分忧。只要我把这事做好了,赵姨娘再怎么炫耀,也动摇不了我的地位。”

她翻开账册,指尖落在一行记录上——东庄的水稻产量,去年是三百石,今年却只有二百四十石,庄头说是因为夏天涝了,可她查了去年的天气记录,东庄那片夏天只下了几场小雨,根本不可能涝。这里面肯定有问题,要么是庄头中饱私囊,要么是有人在账上动了手脚。

“翠儿,你去把去年东庄的天气记录和庄头的报账单找出来,我要再核对一下。”沈月娥说。

“是!”翠儿见沈月娥又开始忙正事,也收起了怒气,转身去书架上找资料。

沈月娥看着账册上的数字,心里渐渐平静下来。赵姨娘的挑衅虽然让她不舒服,却也让她更清楚自己的处境——在这府里,没有子嗣,就必须有别人替代不了的价值。她能做的,就是把账目查清楚,把事情做好,让王熙凤离不开她。

可她心里也清楚,这只是暂时的。王熙凤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厉害角色,她不会让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一旦沈月娥的能力超出了她的掌控,或者她找到了更听话、更能干的人,沈月娥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更让她担心的,是那张警告纸条。写纸条的人是谁?是账册背后的人,还是另有其人?他为什么要提醒自己“恐有杀身之祸”?这些疑问像一团乱麻,缠绕在她的心头,让她无法真正安心。

第二天清晨,沈月娥像往常一样去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住在荣安堂,是府里最气派的院子,院里的炭火盆里烧的是上好的银丝炭,一点烟都没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暖和得让人不想离开。

她到的时候,赵姨娘已经到了,正带着林知礼在老太太面前撒娇。林知礼穿着一身新做的枣红色小袄,手里拿着一个银锁,是老太太前几日赏的。赵姨娘站在一旁,不停地夸孩子:“老太太您看,知礼昨天还跟我说,要给您画一幅画呢!他才学了几天画画,就想着孝顺您了,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老太太笑得眼睛都眯了,拉着林知礼的手说:“我的乖曾孙,真是有心了。快,给老太太背段书听听,就背你昨天在老爷面前背的那段。”

林知礼脆生生地答应了,站直了身子,开始背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背得很流利,就是偶尔会错一两个字,赵姨娘在一旁赶紧纠正,生怕孩子出错。

其他姨娘也陆续到了。周姨娘走在最后,她穿着一身深灰色的袄裙,颜色很素,脸上没施粉黛,看起来有些憔悴。她走到角落的椅子上坐下,手里捻着一块旧帕子,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默默地看着赵姨娘和孩子,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羡慕,有苦涩,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怼。

周姨娘比赵姨娘入府还早两年,原是林老爷的远房表妹,因家道中落,才进府做了姨娘。她也曾怀过一次孕,可五个月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孩子没保住,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怀过。林老爷对她也渐渐冷淡了,她在府里的地位越来越低,几乎成了透明人。赵姨娘的炫耀,像一把钝刀子,反复切割着她早已麻木的心。

沈月娥在周姨娘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轻声说了句:“周姐姐,今日天寒,怎么不多穿件衣裳?”

周姨娘愣了一下,抬起头,勉强笑了笑:“多谢月妹妹关心,我不冷。”她说完,又低下头,继续捻着帕子,像是怕多说一句话就会惹麻烦。

沈月娥看着她,心里也有些同情。在这深宅大院里,像周姨娘这样的女人还有很多,她们没有子嗣,没有宠爱,没有权力,只能在角落里默默熬日子,直到青春耗尽,年华老去。

赵姨娘还在跟老太太说笑着,一会儿说孩子想吃老太太院里的点心,一会儿说孩子想跟老太太一起玩,把老太太哄得眉开眼笑。其他姨娘也跟着附和,说些“哥儿真聪明”“赵姨娘教得好”之类的话,只有沈月娥和周姨娘沉默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8集:巧云炫子暗讽讥(第2/2页)

请安结束后,赵姨娘故意走在沈月娥后面,压低声音说:“月妹妹,不是我说你,你也该多想想自己的将来。女人家,没有孩子,终究是不行的。你看我,有了知礼,走到哪里都有底气。”

沈月娥停下脚步,看着赵姨娘,语气平静:“多谢赵姐姐关心,我的事,我自己会处理。”

赵姨娘见沈月娥不卑不亢,心里也有些气,却又不敢多说什么——毕竟沈月娥现在得了王熙凤的重用,她也不想把关系闹得太僵。她哼了一声,转身带着丫鬟走了。

沈月娥看着她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赵姨娘不会就这么算了,以后肯定还会找机会挑衅。她必须尽快找到应对的办法,不仅要在账目上找到突破口,还要想办法巩固自己的地位。

从荣安堂回来后,沈月娥直接去了王熙凤的抱厦。王熙凤正在处理府里的事务,桌上堆着厚厚的账册,平儿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算盘,正在核对数字。

“二奶奶。”沈月娥躬身行礼。

王熙凤抬起头,见是沈月娥,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月妹妹来了,快坐。平儿,给月妹妹倒杯茶。”

平儿应了声“是”,给沈月娥倒了一杯热茶。

沈月娥坐下后,把带来的田庄账册放在桌上:“二奶奶,我昨天核对了东庄的账目,发现有些问题,想跟您汇报一下。”

王熙凤拿起账册,翻了几页:“哦?什么问题?”

“东庄去年的水稻产量是三百石,今年却只有二百四十石,庄头说是因为夏天涝了,可我查了去年的天气记录,东庄那片夏天只下了几场小雨,根本不可能涝。”沈月娥指着账册上的数字,“我还查了庄头的报账单,发现他报的损耗比往年多了一倍,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王熙凤皱了皱眉,让平儿把去年的天气记录和东庄的报账单拿过来。她仔细核对了一番,脸色渐渐沉了下来:“这个庄头,胆子倒是不小,竟敢在账目上动手脚!”

“二奶奶,我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沈月娥说,“东庄的庄头跟着府里做了十年了,一直都很老实,今年突然出了这种事,说不定是有人在背后指使。”

王熙凤点了点头,认同沈月娥的看法:“你说得有道理。这府里的账目,牵扯的人太多,稍有不慎就会出乱子。月妹妹,这事就交给你去查,需要什么人手,直接跟平儿说。你办事,我放心。”

“是,多谢二奶奶信任。”沈月娥躬身道谢。

王熙凤看着沈月娥,语气缓和了许多:“月妹妹,你这几日受了不少委屈,却还能沉下心来做事,这份心性,确实难得。府里像你这样踏实能干的人不多了。”

沈月娥知道,王熙凤这是在肯定她的价值。她连忙说:“二奶奶过誉了,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能帮二奶奶分忧,是我的福气。”

从抱厦出来后,沈月娥心里松了口气。王熙凤的信任,是她目前最大的依靠。只要她能把东庄的账目查清楚,就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也能让赵姨娘不敢再轻易挑衅。

回到揽月轩后,沈月娥立刻让翠儿去通知府里的管事,让他准备人手,跟着自己去东庄查访。翠儿有些担心:“姨娘,去东庄要走两天的路,路上不安全,要不要多带些人?”

“不用太多,带两个可靠的管事和四个护卫就够了。”沈月娥说,“人多了反而引人注目,容易打草惊蛇。”

翠儿点了点头:“是,我这就去安排。”

沈月娥坐在书案前,翻开东庄的账册,继续核对数字。她知道,这次去东庄,不仅要查清楚庄头的问题,还要留意有没有其他线索,比如账册背后的人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在东庄的账目上动手脚。

可她心里也有些不安。那张警告纸条的事还没解决,现在又要去东庄,会不会遇到危险?写纸条的人会不会暗中动手脚?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了丫鬟的通报声:“姨娘,赵姨娘来了,说是给您送些点心。”

沈月娥皱了皱眉,赵姨娘这时候来做什么?她放下账册,说:“让她进来。”

赵姨娘提着一个食盒走进来,脸上带着虚伪的笑容:“月妹妹,我听说你要去东庄查账,特意给你做了些点心,路上好吃。你一个女人家出门在外,可要多注意安全。”

沈月娥看着她,心里冷笑——赵姨娘哪里是关心她,分明是想打听她去东庄的目的。她接过食盒,笑着说:“多谢赵姐姐关心,这点心我收下了。我还有事要忙,就不留姐姐了。”

赵姨娘见沈月娥下了逐客令,也不好再多留,只能讪讪地走了。

沈月娥看着食盒里的点心,根本没动——她可不敢吃赵姨娘送的东西。她让翠儿把点心收起来,然后继续核对账册。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越来越难,她必须更加小心。

第二天一早,沈月娥就带着管事和护卫出发去东庄了。东庄在城外三十里的地方,是林府最大的田庄,种着水稻、小麦和棉花,每年的收成占府里田庄总收入的三成。

一路上还算顺利,中午的时候就到了东庄。庄头叫王二,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皮肤黝黑,手上布满了老茧,看起来很老实。他见沈月娥来了,连忙热情地迎接,把她请进庄头的院子里。

“王庄头,我这次来,是想核对一下今年的水稻产量。”沈月娥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

王二的脸色微微变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回姨娘,今年的产量确实比去年少了些,都是因为夏天涝了,很多水稻都淹了。”

“哦?是吗?”沈月娥拿出天气记录,“我查了去年的天气记录,东庄那片夏天只下了几场小雨,根本不可能涝。王庄头,你能不能带我去看看被淹的田地?”

王二的额头渗出了细汗,支支吾吾地说:“姨娘,那片田地已经种上小麦了,看不到被淹的痕迹了。”

沈月娥看着他,语气变得严厉起来:“王庄头,我知道你在账目上动手脚了。你老实说,今年的实际产量是多少?那些少了的粮食去哪里了?”

王二见沈月娥已经知道了真相,再也瞒不住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说:“姨娘饶命!我不是故意要骗您的,是有人逼我的!”

“谁逼你的?”沈月娥追问。

“是……是邢夫人身边的张妈妈。”王二哭着说,“张妈妈说,让我把今年的产量报少些,多出来的粮食运到邢夫人的娘家去,还说要是我不照做,就把我赶出府去。我家里还有老母亲要养,实在没办法,才答应了。”

邢夫人?沈月娥愣住了。邢夫人是林老爷的正室夫人,平时不管府里的事务,怎么会插手田庄的账目?

“你说的是真的?”沈月娥问。

“是真的!我要是有半句假话,天打五雷轰!”王二发誓道。

沈月娥让王二起来,心里却掀起了惊涛骇浪。邢夫人竟然在暗中转移府里的财产,这可不是小事。她必须尽快把这事告诉王熙凤,让王熙凤来处理。

可她也知道,邢夫人是正室夫人,王熙凤虽然是当家奶奶,却也不敢轻易得罪她。这事处理不好,不仅会惹祸上身,还可能引发府里更大的矛盾。

沈月娥在东庄待了一天,收集了王二的证词和一些证据,然后就带着人回府了。她没有直接去王熙凤的抱厦,而是先回了揽月轩——她需要整理一下思绪,想想要怎么跟王熙凤汇报。

回到揽月轩时,天已经黑了。翠儿见她回来了,连忙迎上来:“姨娘,您可回来了!您走的这两天,府里出了些事。”

“什么事?”沈月娥问。

“赵姨娘去抱厦找二奶奶,想让二奶奶给她儿子请个更好的先生,结果被二奶奶敲打了一顿。”翠儿说,“二奶奶说赵姨娘太张扬,让她多管教孩子,少在府里闲逛。赵姨娘气得不行,回来后就把屋里的东西摔了一地。”

沈月娥笑了笑,赵姨娘这是自找的。王熙凤最讨厌的就是这种张扬跋扈、不务正业的人,赵姨娘去找她,无异于自讨没趣。

“对了,姨娘,您去东庄查到什么了吗?”翠儿问。

沈月娥点了点头,把查到的情况告诉了翠儿。翠儿听后,吓得脸色发白:“邢夫人怎么会做这种事?这要是被老爷知道了,可就糟了!”

“这事不能声张,必须先告诉二奶奶,让二奶奶来处理。”沈月娥说,“我明天一早就去抱厦找二奶奶。”

翠儿点了点头:“姨娘,您累了一天了,快歇歇吧,我去给您准备晚饭。”

沈月娥点了点头,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色。邢夫人的事,比她想象的还要严重。这府里的水,真是越来越深了。

就在这时,窗棂上忽然传来几声极有规律的叩击声——“笃、笃、笃”(三长),“笃、笃”(两短),和上次那个扫雪丫鬟的节奏一模一样!

沈月娥的心脏猛地一跳,瞬间屏住了呼吸。那个神秘的盟友,竟然又出现了!

她示意翠儿噤声,自己悄悄走到窗边,手指放在窗纸上,听着外面的动静。夜色很深,院外传来巡夜婆子的脚步声,还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谁?”沈月娥压低声音,带着一丝试探与警惕问道。

窗外静默了一瞬,随即,一个被刻意压低的、模糊不清的嗓音飘了进来,带着一丝急促:“小心……邢夫人……她要对你的……家人……下手……”

沈月娥的瞳孔瞬间紧缩!邢夫人要对她的家人下手?她的家人——母亲和弟弟还在乡下,邢夫人怎么会找到他们?难道是因为她查到了东庄的事,邢夫人想报复她?

“你是谁?你怎么知道这些?”沈月娥追问。

可窗外再也没有声音了。沈月娥等了一会儿,还是没动静。她小心翼翼地推开一条窗缝,向外望去,夜色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那个神秘人已经走了。

沈月娥关上窗户,后背已经惊出了一层冷汗。邢夫人竟然要对她的家人下手,这是她万万没想到的。她必须尽快想办法,保护好母亲和弟弟,同时也要把邢夫人的事告诉王熙凤,让王熙凤来阻止她。

可她也知道,这事不容易。邢夫人是正室夫人,势力庞大,想要动她,绝非易事。而且,那个神秘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要提醒自己?他是敌是友?

这些疑问像一团乱麻,缠绕在沈月娥的心头,让她无法平静。她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她,必须做好准备,迎接这场挑战。

(本集完)

第49集《月娘平衡弄权术》简单内容提示:

接到针对家人的警告,沈月娥心中惊怒,但迅速冷静。她必须设法保护家人,同时不能直接与邢夫人冲突。沈月娥利用王熙凤与邢夫人之间微妙的制衡关系,巧妙地将邢夫人可能插手外部事务的迹象,以担忧府中声誉或规矩的角度,透露给王熙凤。沈月娥通过隐秘渠道联系沈青,一方面提醒家中谨慎防备,另一方面或许借助薛宝钗的某些外部关系,对邢夫人可能动用的人手或渠道进行反制或监视。沈月娥更加勤勉地协助王熙凤理家,尤其在涉及与邢夫人相关的事务上,处理得更加圆滑周全,既不让王熙凤觉得她与邢夫人走得太近,又不过分得罪邢夫人,展现高超的平衡技巧。沈月娥的应对能否有效保护家人?王熙凤会如何利用沈月娥与邢夫人的这番暗斗?邢夫人察觉受阻后,会采取怎样更隐蔽的手段?那神秘传讯人的身份是否会在下一次接触中揭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