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 第49集:月娘平衡弄权术

穿越后我替潘金莲渡余生 第49集:月娘平衡弄权术

簡繁轉換
作者:光云科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4 04:59:09 来源:源1

第49集:月娘平衡弄权术(第1/2页)

夜风裹着细碎的雪粒,打在揽月轩的窗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有无数只细小的爪子在挠抓。沈月娥僵在窗边,窗外那句“邢夫人要对你的家人下手”还在耳边回荡,每个字都像冰锥,扎得她太阳穴突突直跳。

她猛地推开窗户,寒风带着刺骨的凉意扑进来,瞬间掀乱了她鬓边的碎发。夜色浓得像化不开的墨,院外的回廊上空无一人,只有那盏挂在廊柱上的灯笼,被风吹得剧烈摇晃,烛火忽明忽暗,将地上的积雪映得忽白忽黑,像是鬼魅在地面上扭动。

“姨娘!快关上窗,小心冻着!”翠儿慌忙跑过来,伸手想拉沈月娥,指尖触到她的手臂,却发现一片冰凉——沈月娥的身子早已被恐惧浸得发寒。

沈月娥没有动,目光死死盯着院墙的方向。那道墙不高,却像一道天堑,隔开了她与外界的联系。墙的另一边,是她远在乡下的家人:年迈的父亲、体弱的母亲,还有刚满十岁的弟弟。他们是她在这深宅大院里唯一的牵挂,也是她最致命的软肋。

“翠儿,你听到了吗?”沈月娥的声音发颤,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邢夫人……她要对我的家人动手。”

翠儿的脸色瞬间惨白,嘴唇哆嗦着:“姨娘,这……这不可能吧?邢夫人是当家主母,怎么会做这种事?会不会是咱们听错了?”

“没听错。”沈月娥缓缓关上窗户,背靠着冰冷的窗棂,胸口剧烈起伏,“那声音虽然模糊,可每个字都听得清楚。是邢夫人,她定是因为我查到了东庄的账目,知道是她在背后指使庄头转移粮食,所以才想拿我的家人要挟我。”

她想起邢夫人平日里的样子——总是端着主母的架子,说话慢条斯理,却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刻薄与狠厉。上个月,府里一个丫鬟不小心打碎了她最爱的青花瓷瓶,她没骂一句,却让人把那丫鬟送到了家庙,说是“静心悔过”,可谁都知道,家庙的日子比下人房还苦,那丫鬟去了不到半个月,就瘦得脱了形。

这样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做出对她家人下手的事,一点都不奇怪。

“那怎么办?姨娘,咱们得想办法通知老爷和太太啊!”翠儿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拉着沈月娥的手,“邢夫人要是真对老爷和夫人下手,可就糟了!”

“不能告诉老爷和太太。”沈月娥摇了摇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老爷现在忙着城外的田庄事务,根本没时间管这些内宅琐事;太太虽然心善,可在邢夫人面前,也没多少话语权。咱们要是贸然去说,没有证据,邢夫人只会反咬一口,说咱们挑拨主仆关系,到时候不仅救不了家人,还会把自己搭进去。”

她走到书案前,点燃一盏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她苍白的脸,也照亮了案上那本摊开的东庄账册。账册上“王二”的名字格外刺眼——就是这个庄头,亲口承认是邢夫人身边的张妈妈指使他做假账。可这证词,没有任何书面凭证,只要邢夫人不认,谁也奈何不了她。

“姨娘,那咱们就眼睁睁看着吗?”翠儿的声音里满是绝望。

“不。”沈月娥握紧了拳头,眼神渐渐变得坚定,“我不能坐以待毙。邢夫人想要的是让我闭嘴,不再查账。我偏要查下去,还要让她知道,我的家人不是她能随便拿捏的。”

这一夜,沈月娥几乎未曾合眼。她坐在书案前,借着油灯的光,反复翻看东庄的账册和天气记录,试图找到更多能证明邢夫人插手的证据。偶尔停下来,便会想起远在乡下的家人,心里像被揪着一样疼。她甚至开始后悔,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卷入账目的纷争,要是安安分分地做个姨娘,或许就不会有这些麻烦。

可转念一想,就算她不查账,邢夫人也不会放过她。在这深宅大院里,没有价值的人,迟早会被淘汰。她必须变得更强,才能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天刚蒙蒙亮,沈月娥就起身了。她对着镜子,仔细梳理了头发,换上一件石青色的袄裙,又在脸上薄施粉黛,遮盖住一夜未眠的疲惫。她知道,今日要去见王熙凤,必须拿出最好的状态,不能让任何人看出她的脆弱。

翠儿端来热水,伺候她洗漱:“姨娘,您一夜没睡,要不要再歇会儿?反正去给二奶奶请安还早。”

“不用了。”沈月娥接过毛巾,擦了擦脸,“今日有重要的事要跟二奶奶说,不能迟到。”

她所说的“重要的事”,便是昨日想好的计策——借着与邢夫人娘家相关的绸缎庄账目,巧妙地提醒王熙凤,邢夫人那边的人可能在账目上动手脚,让王熙凤对邢夫人产生警惕,同时也为自己筑起一道防护墙。

辰时过半,沈月娥准时来到王熙凤的抱厦。抱厦里已经有几个管事媳妇在汇报事务,王熙凤坐在上首的紫檀木椅上,手里拿着一本账册,眉头微蹙,显然是遇到了烦心事。

“二奶奶。”沈月娥躬身行礼。

王熙凤抬起头,见是沈月娥,脸上的愁容稍稍散去:“月妹妹来了,快坐。平儿,给月妹妹倒杯热茶。”

沈月娥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接过平儿递来的热茶,捧在手里,感受着掌心的暖意。她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等那几个管事媳妇汇报完事务,离开了抱厦,才缓缓开口:“二奶奶,妾身今日来,是想跟您汇报一下上月与‘锦绣轩’往来的账目。”

“哦?‘锦绣轩’的账目?”王熙凤放下手里的账册,“那不是邢夫人娘家远房亲戚开的绸缎庄吗?账目有问题?”

“账目倒是核对清楚了,没有差错。”沈月娥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双手递给王熙凤,“只是妾身听闻,这‘锦绣轩’近来生意不太好,却还能与咱们府里保持大额往来,难免让人有些疑虑。而且,府里刚经过李姨娘的事,外间已经有不少人盯着咱们林家,若是有人借着‘锦绣轩’与邢夫人的关系,在账目上做手脚,或是在外散播谣言,说咱们林家纵容亲故,中饱私囊,不仅会坏了府里的名声,还会连累邢夫人的清誉。”

她这番话,说得极其委婉,既没有直接指责邢夫人,也没有提及东庄的事,却巧妙地将“锦绣轩”与邢夫人联系起来,暗示王熙凤要多加防范。

王熙凤接过账册,翻了几页,眼神渐渐变得锐利。她自然明白沈月娥的意思——邢夫人素来喜欢拉帮结派,借着娘家的名义在外谋取利益,之前就有过几次,只是她碍于邢夫人是主母,没有深究。如今沈月娥提起,又恰逢府里刚出了李瓶儿栽赃的事,她不得不重视。

“你说得有道理。”王熙凤合上账册,放在桌上,“咱们这样的人家,最看重的就是名声。若是因为这点小事,让人抓住把柄,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平儿,你记着,往后与‘锦绣轩’,还有其他与府里有亲故关系的商铺往来,账目上一定要加倍仔细,每一笔收支都要白纸黑字记清楚,条款也要写明白,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是,奴婢记下了。”平儿连忙应道。

沈月娥心中稍定,知道自己的第一步计策成功了。王熙凤已经对邢夫人产生了警惕,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尽快通知家人,让他们做好防范。

从抱厦回来后,沈月娥立刻唤来翠儿,从妆匣的夹层里取出一枚羊脂玉平安扣。这平安扣是她及笄时母亲亲手为她戴上的,玉质温润,上面还刻着一个小小的“沈”字,沈青也认得这枚平安扣,知道它代表着家人的平安。

“翠儿,你拿着这枚平安扣,设法出府一趟,去找沈青。”沈月娥将平安扣放在翠儿手中,压低声音吩咐道,“你见到他后,不用多说,只传一句话:‘家中旧宅年久,盼兄多加看顾,谨防风雨,勿使倾颓。’记住,一定要亲口传到,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翠儿握紧平安扣,郑重地点了点头:“姨娘放心,奴婢一定办到。”

她知道,这句话是暗语——“旧宅”指的是沈家,“风雨”指的是邢夫人的威胁,“谨防风雨,勿使倾颓”就是让沈青提醒家人,做好防范,不要让邢夫人的计谋得逞。

翠儿不敢耽搁,立刻去管家房领对牌。按照府里的规矩,丫鬟出府需要持有主子签发的对牌,管家房核对无误后才能放行。以往,翠儿作为沈月娥的贴身丫鬟,领对牌很顺利,可今日,管家房的李管事却迟迟不肯签字。

“李管事,我家姨娘让我出府采买些针线,您快给我签了对牌吧,耽误了时辰,我家姨娘要怪罪的。”翠儿催促道。

李管事却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翠儿姑娘,不是我不给你签,实在是最近府里有新规矩,各房姨娘身边的大丫鬟出府,对牌需要经邢夫人房里的王善保家的复核,我这里不能擅自签发。”

“什么?要经王善保家的复核?”翠儿愣住了,“什么时候的规矩?我怎么不知道?”

“就是昨天刚定的规矩,说是为了加强府里的管理,防止丫鬟在外惹事。”李管事解释道,“翠儿姑娘,你还是先去趟邢夫人院里,让王善保家的复核了再说吧。”

翠儿心里一沉,知道这是邢夫人故意针对沈月娥。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心腹,为人刻薄,若是让她复核,肯定会百般刁难,甚至可能扣下对牌,不让她出府。

翠儿不敢耽搁,立刻回到揽月轩,将情况告诉了沈月娥。

“邢夫人的动作好快。”沈月娥皱起眉头,心里涌起一股寒意,“她这是故意堵死我与外界联系的路,想让我眼睁睁看着家人出事。”

“那怎么办?姨娘,咱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吧?”翠儿急得直跺脚。

沈月娥沉默了片刻,忽然想起了薛宝钗。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客居在林府,薛家在金陵经营着许多商号,人脉通达,或许有办法将消息传递出去,而且不会引人注意。

只是,这样一来,她又欠了宝钗一份人情。之前宝钗帮她传递消息,她还没来得及报答,如今又要麻烦她,实在有些过意不去。

“事急从权,只能麻烦宝姐姐了。”沈月娥咬了咬牙,决定去找薛宝钗。

她让翠儿准备了一盒自己亲手做的精致茶点——是宝钗爱吃的杏仁糕,又特意用锦盒装好,然后带着翠儿,前往蘅芜苑。

蘅芜苑的院子里种着许多奇花异草,即使是冬日,也有几株耐寒的绿植透着生机。宝钗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煮茶,见沈月娥来了,连忙起身相迎:“月妹妹,今日怎么有空来看我?”

“姐姐,我是特意来给你送些杏仁糕的,知道你爱吃。”沈月娥笑着将锦盒递过去。

宝钗接过锦盒,打开一看,杏仁糕做得小巧精致,还撒了一层薄薄的糖霜,显然是用心做的。她笑着说:“妹妹有心了,快坐,我刚煮好的雨前龙井,你尝尝。”

两人坐在软榻上,一边喝茶,一边闲话家常。聊了一会儿,沈月娥见时机差不多了,便装作不经意地说:“姐姐,有件事想麻烦你。前日家兄托人带信,说父亲最近喜欢上了习字,想寻些上好的徽墨与宣纸,可乡下的铺子没有好货,我又不方便出府,想起姐姐家的商号遍布金陵,想必能找到好的,不知可否劳烦姐姐,下次府上采买时,帮忙留意一二?若是能得便,指句话给城西‘墨香斋’的沈掌柜便是。”

她故意将沈青所在的“云锦庄”说成“墨香斋”,又提到“沈掌柜”,就是想让宝钗知道,她要联系的人是沈青,有重要的消息要传递。

宝钗何等聪慧,立刻明白了沈月娥的意思。她放下茶杯,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妹妹客气了,这点小事算不得什么。我记下了,明日就让人去‘墨香斋’一趟,定会把妹妹的意思传到。”

沈月娥心中一暖,连忙道谢:“多谢姐姐,这份情,我记在心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9集:月娘平衡弄权术(第2/2页)

“你我姐妹,不必如此见外。”宝钗笑了笑,又与沈月娥聊了些其他的话题,才让她离开。

从蘅芜苑回来后,沈月娥并没有闲着。她知道,要想在这深宅大院里立足,光靠别人帮忙是不够的,必须展现出自己的价值,让王熙凤觉得,保下她比打压她更有利。

于是,她主动向王熙凤请缨,整理府里历年的旧账。这些旧账堆积在账房的角落,布满了灰尘,没人愿意沾手——一是因为账目繁杂,整理起来费时费力;二是因为旧账里可能藏着许多陈年旧事,一不小心就会惹祸上身。

王熙凤见沈月娥愿意接手,自然高兴,立刻让人将旧账搬到揽月轩。

接下来的几日,沈月娥几乎天天埋在账册堆里。旧账房的环境很差,窗户狭小,光线昏暗,一到下午就冷得像冰窖。沈月娥却不在意,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身边只留两个识字的丫鬟帮忙抄写、归类。

账册上的字迹大多模糊不清,有些甚至被虫蛀了,辨认起来十分困难。沈月娥常常需要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认,手指被纸页划破是常有的事,可她从未抱怨过一句。

翠儿见她如此辛苦,心疼地说:“姨娘,您歇会儿吧,这些账册也不急着一时整理完。”

“不行,得尽快整理完。”沈月娥头也不抬地说,“这些旧账里可能藏着许多重要的线索,说不定能帮二奶奶解决不少麻烦。”

她这么说,并非随口一提。她在整理旧账时,发现了一些可疑的记录——比如十年前,府里曾有一笔大额的银子支出,用途写的是“修缮祖宅”,可她查了当时的记录,祖宅根本没有修缮过;还有一笔“赏赐下人”的银子,数额巨大,却没有记录赏赐给了哪个下人。

这些可疑的记录,让沈月娥更加确定,府里的账目问题绝非一日之寒,背后牵扯的人可能更多,甚至包括一些已经不在府里的老人。

除了整理旧账,沈月娥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也更加谨慎。一次,邢夫人身边的张妈妈来到抱厦,说是邢夫人要给娘家的侄女准备嫁妆,需要支取二百两银子,还拿出了邢夫人的手谕。

按照府里的规矩,支取大额银子需要王熙凤签字批准,可张妈妈却仗着是邢夫人的人,态度十分嚣张:“月姨娘,这是邢夫人的手谕,你赶紧把银子给我,耽误了夫人的事,你可担待不起。”

沈月娥却没有被她吓到,而是平静地说:“张妈妈,我知道这是邢夫人的手谕,可府里有规矩,支取五十两以上的银子需要二奶奶签字批准。我只是个姨娘,没有权力擅自支取,还请张妈妈先等一下,我这就去请二奶奶过来。”

“你!”张妈妈没想到沈月娥会这么不给面子,气得脸色发白,“不过是个姨娘,竟敢跟我作对!”

“张妈妈,我不是跟您作对,是按规矩办事。”沈月娥依旧平静,“若是我今天擅自给您支取了银子,二奶奶查问起来,不仅我要受罚,您也脱不了干系。您是府里的老人,应该比我更懂规矩才是。”

张妈妈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站在一旁等着。王熙凤过来后,看了邢夫人的手谕,又询问了沈月娥的意见,最后还是签字批准了,但也特意叮嘱张妈妈,以后支取银子要提前打招呼,按规矩办事。

这件事之后,王熙凤对沈月娥更加满意。一次,她在平儿面前说:“月姨娘不仅能干,还懂规矩,不像有些人,仗着自己是主母的人,就无法无天。有她在,我也能省不少心。”

平儿笑着说:“是啊,月姨娘做事踏实,又不张扬,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沈月娥的努力没有白费,她不仅赢得了王熙凤的信任,也让府里其他人不敢再轻易轻视她。之前那些因为“偷窃”事件对她指指点点的丫鬟婆子,现在见了她,都恭敬地行礼,不敢再乱说一句闲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月娥一边整理旧账,一边等待宝钗的消息。她心里很焦虑,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好,也不知道邢夫人是否已经采取了行动。

直到第五天傍晚,翠儿匆匆跑进来说:“姨娘,蘅芜苑的莺儿姐姐来了,说有东西要交给您。”

沈月娥心中一紧,连忙让翠儿把莺儿请进来。莺儿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竹管,递给沈月娥:“月姨娘,这是我家姑娘让我交给您的,说是有人托她转交给您的东西。”

沈月娥接过竹管,手指有些颤抖。竹管上封着火漆,上面印着一个小小的“薛”字,是薛家商号的印记。她连忙回到内室,小心地拆开火漆,取出里面卷着的薄纸。

薄纸上是沈青熟悉的笔迹,字迹有些潦草,显然是匆忙间写的:“家中安好,父已知悉,风雨暂未至,旧宅稳固,兄亦谨慎,妹勿挂心。”

短短几句话,却让沈月娥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家人安好,父亲已经知道了邢夫人的威胁,做好了防范,目前还没有遇到麻烦,沈青也会多加小心。

她反复看了几遍,眼眶渐渐湿润。这段时间的恐惧、焦虑、辛苦,在这一刻都有了回报。她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宝钗的帮助——若不是宝钗借着薛家的商号传递消息,她根本无法与沈青取得联系。

“翠儿,你去蘅芜苑一趟,替我谢谢宝姐姐,就说我收到东西了,感激不尽。”沈月娥对翠儿说。

“是,奴婢这就去。”翠儿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沈月娥将薄纸小心翼翼地收好,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色。院外的灯笼已经点亮,暖黄的灯光照亮了回廊,显得格外温馨。她知道,危机暂时解除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邢夫人一击不成,肯定还会想出其他办法来对付她,她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同时,她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那个在窗外传递警告的神秘人是谁?他为什么要帮自己?是宝钗的人吗?不像,宝钗若是想帮她,直接通过莺儿传递消息就可以了,没必要搞得这么神秘。是王熙凤的人?也不像,王熙凤若是知道邢夫人的计划,肯定会直接出手阻止,不会只传递一个警告。

难道是府里的其他人?比如那个一直沉默寡言的周姨娘?或者是账房里的老周?沈月娥想不明白,只能暂时将这个疑问压在心底。

接下来的日子,沈月娥依旧每天整理旧账,处理府里的事务,对邢夫人也更加恭敬。她知道,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不能与邢夫人正面冲突,只能暂时隐忍,等待时机。

赵姨娘偶尔还是会抱着儿子在府里炫耀,沈月娥却不再像以前那样在意。她明白,在这深宅大院里,只有实力才是最可靠的,口舌之争毫无意义。

这日午后,沈月娥正在整理旧账,忽然听到院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她抬起头,看到王熙凤身边的大丫鬟平儿走了进来。

“月姨娘,二奶奶请您去抱厦一趟,说是有要事商议。”平儿笑着说。

沈月娥放下手中的账册,跟着平儿来到抱厦。王熙凤正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本账册,见她来了,笑着说:“月妹妹,你来得正好。我刚看了你整理的旧账,发现了一些问题,想跟你商量一下。”

沈月娥在椅子上坐下,认真地听王熙凤说话。王熙凤指出的问题,正是她之前发现的可疑记录——十年前那笔“修缮祖宅”和“赏赐下人”的银子。

“二奶奶,我也发现了这些问题,正想跟您汇报。”沈月娥说,“我查了当时的记录,祖宅并没有修缮过,‘赏赐下人’的银子也没有记录具体的去向,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你说得对。”王熙凤点了点头,“这些旧账里藏着不少猫腻,说不定还牵扯到府里的老人。你继续查下去,有什么发现及时跟我说。”

“是,妾身明白。”沈月娥应道。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王熙凤忽然话锋一转,问道:“月妹妹,你家人近来可好?上次听你说,你父亲喜欢习字,可有寻到好的徽墨与宣纸?”

沈月娥心中一动,知道王熙凤是在试探她。她笑着说:“多谢二奶奶关心,家兄已经帮父亲找到了好的徽墨与宣纸,父亲很满意。家人一切安好,还让我替他们谢谢二奶奶的关心。”

王熙凤点了点头,没有再多问。沈月娥知道,王熙凤已经知道她与家人取得了联系,也默认了她的做法。

从抱厦回来后,沈月娥的心情好了许多。她知道,自己已经在王熙凤心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只要继续努力,迟早能查明账目的真相,为自己和家人争取到安全。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傍晚时分,林老爷身边的小厮突然来到揽月轩,恭敬地说:“月姨娘,老爷让小的来传话,说他晚间歇在书房,让您亲手炖一碗冰糖燕窝送过去。”

沈月娥愣住了,手里的账册“啪”地一声掉在地上。林老爷已有半年未曾单独召幸她了,尤其是在这晚膳刚过的时辰,只点名要一碗燕窝,这实在有些反常。

“你说什么?老爷让我送燕窝去书房?”沈月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次确认道。

“是,老爷亲口吩咐的,还说要您亲手炖的。”小厮肯定地说。

沈月娥的心跳瞬间加速。这突如其来的“恩宠”,让她感到不安。是福?是祸?

翠儿在一旁高兴地说:“姨娘,这是好事啊!老爷终于想起您了,您快炖燕窝去吧,别让老爷等急了。”

沈月娥却没有动,眉头紧紧皱着。她知道,林老爷向来偏心,宠爱的是李瓶儿和赵姨娘,尤其是赵姨娘生了儿子后,更是很少召见其他姨娘。如今突然召见她,肯定有原因。

是邢夫人的计谋?故意让林老爷召见她,然后在燕窝里动手脚,陷害她?还是王熙凤的安排,想借着林老爷的宠信,进一步巩固她的地位?或者是林老爷自己的意思,想从她口中打探账目的消息?

无数个疑问在沈月娥的脑海里盘旋,让她感到一阵眩晕。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这碗燕窝,到底该不该送?送过去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

沈月娥深吸一口气,缓缓捡起地上的账册。她知道,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无论这是福是祸,她都必须去面对。

“翠儿,准备炖燕窝。”沈月娥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记住,全程盯着,不许任何人靠近。”

“是,奴婢明白。”翠儿见沈月娥神色凝重,也收起了笑容,认真地应道。

燕窝很快炖好了,沈月娥亲自端着食盒,跟着小厮向书房走去。夜色越来越浓,廊下的灯笼发出暖黄的光,却照不进她心中的不安。她知道,一场新的风波,或许正等着她。

(本集完)

第50集《庆郎乐见群芳斗》简单内容提示:

林老爷突然召见沈月娥,并非单纯念旧。他或许是对后宅近日接连风波有所察觉,借机敲打,或是想看看沈月娥这个新近“出头”的姨娘,究竟有几分斤两。沈月娥被点名送燕窝的消息迅速传开,引起各院不同反应。赵姨娘嫉恨,邢夫人不悦,王熙凤冷眼旁观,其他人各有心思。沈月娥在书房应对林老爷的问话,谨言慎行,既不过分表现,也不显得愚钝,可能无意中透露了某些信息,或引起了林老爷别的兴趣。林老爷对后宅女人们的明争暗斗心知肚明,甚至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欣赏”态度,认为只要不损害家族根本,适当的争斗有助于平衡,也能让他看清人心。他或许会对沈月娥有所暗示或警告。林老爷此次召见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沈月娥的应对会带来何种后果?林老爷“乐见群芳斗”的态度,会否助长后宅更激烈的倾轧?其他姨娘会因此事对沈月娥采取何种新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