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 第24章 税银落地:“火耗归公”的技术解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第24章 税银落地:“火耗归公”的技术解

簡繁轉換
作者:风渡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4 17:18:40 来源:源1

第24章税银落地:“火耗归公”的技术解法(第1/2页)

折银缴税在平县推行的头半个月,风渡墨天天泡在县衙的缴税点,看着百姓们揣着银子来、笑着走,心里总算松了口气。可这份轻松没持续几天,新的麻烦就找上门了——还是老问题,贪腐。

这天刚开门,就有个卖菜的老农气冲冲地闯进缴税点,手里攥着一小锭银子,指着收税衙役的鼻子骂:“你这黑心的差役!我这银子明明是上等成色,你却说成色差,非要我多缴二钱‘火耗’,这不是明抢吗!”

衙役梗着脖子反驳:“老东西懂不懂规矩?银子熔铸要损耗,这‘火耗’是朝廷默许的!少废话,要么多缴二钱,要么把银子换成粮食再来!”

风渡墨刚好路过,听见争执声立刻走了过去。他接过老农手里的银子,用牙咬了咬,又掂量了一下,心里有数了——这银子成色确实不错,按照规定,缴一两税银绰绰有余,根本不存在“成色差”的问题。所谓的“火耗”,不过是衙役想中饱私囊的借口。

【作者插话:家人们!这就是古代版的“乱收费”啊!实物税有“损耗”猫腻,折银税就搞“火耗”套路,贪官的脑回路真是清奇,总能在政策里找到捞钱的漏洞!只能说,贪婪是刻在骨子里的,不搞点硬核手段根本治不住!】

他当场呵斥了那个衙役,让他退还了老农多缴的银子,还特意在缴税点贴了告示:“税银火耗统一按2%收取,多收一文,严惩不贷!”可他心里清楚,这告示就是张废纸——“火耗”这东西,本来就没有统一标准,衙役们随便找个“成色差”“熔铸损耗大”的理由,就能光明正大地多收钱,百姓就算知道被坑,也没地方说理。

回到值房,风渡墨对着桌上的账本发愁。现代企业有财务内控,有审计制度,可大汉没有这些。他盯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突然想起现代公司的台账管理——每一笔收支都要记录在案,每个环节都要签字确认,这不就是现成的反贪思路吗?

“既然管不住人心,那就用技术堵死漏洞!”风渡墨一拍桌子,脑子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立刻找来李铁山,递给他一张图纸:“李兄弟,帮我做个三层木盒,每层都要带锁,还要能抽出来记录,做工必须精细!”

李铁山接过图纸一看,眼睛亮了:“风大人,您这是要做个‘记账盒子’?这想法新鲜!”

“不是记账盒子,是‘三层木盒台账’!”风渡墨解释道,“第一层放‘收纳台账’,记录百姓缴银的重量、成色、缴纳人;第二层放‘熔铸台账’,记录银子熔铸后的损耗;第三层放‘入库台账’,记录最终入库的银锭重量。每一层都要由不同的人负责,签字画押,少一个签字都不能流转!”

李铁山悟性极高,当天就带着铁匠铺的伙计赶工。第二天一早,一个崭新的三层木盒就摆在了缴税点——外层是厚重的桃木,刻着清晰的“税银台账”四个大字,每层都有独立的铜锁,锁芯还不一样,需要不同的人用钥匙才能打开。

风渡墨立刻召集所有收税衙役和书吏,现场演示这木盒台账的用法:“百姓缴税时,第一层台账由收税衙役记录,注明银子的重量、成色,还要让百姓签字确认;然后银子交给熔铸工匠,工匠在第二层台账记录熔铸后的损耗,签字后交给库房吏员;吏员核对重量后,在第三层台账记录入库信息,再签字存档。三个环节,三个人签字,少一个都不行!”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另外,这三层台账每天下班前必须汇总核对,收纳重量减去熔铸损耗,必须等于入库重量,差一文钱都要查到底!而且,这木盒台账就放在缴税点最显眼的地方,百姓随时可以查看,谁要是敢篡改数字,不仅要追回赃款,还要杖责五十,流放三千里!”

【作者插话:绝了!风渡墨这波是把现代“内控流程图”直接搬进大汉!三层木盒就是古代版的“财务三重审核”,从收纳到熔铸再到入库,环环相扣,想贪都没机会!只能说,技术反贪yyds,比喊一百句“严惩不贷”都管用!】

新规推行的第一天,就有衙役想试探底线。负责收纳的衙役偷偷在台账上多写了一钱银子的重量,以为能蒙混过关,结果到了熔铸环节,工匠核对后发现数字对不上,当场就报给了风渡墨。风渡墨二话不说,让人把那衙役拖出去杖责二十,还贴出告示通报全县。

这一下,所有衙役都老实了。有个衙役手痒,趁没人注意想摸摸木盒台账,刚碰到铜锁,就被旁边围观的百姓喊:“你动那木盒子干啥?是不是想偷‘银蛇’?”吓得他赶紧缩手,脸都白了。

百姓们见这三层木盒台账透明公开,再也没人担心被乱收“火耗”,缴税的积极性更高了。有个经常来缴税的粮商笑着说:“风大人这法子好!以前缴粮怕被克扣,现在缴银怕被多收火耗,现在有了这木盒子,咱们心里踏实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章税银落地:“火耗归公”的技术解法(第2/2页)

解决了“火耗”问题,风渡墨又盯上了另一个漏洞——熔铸环节。之前银子都是由衙役随便找个银匠熔铸,熔铸后的损耗多少全凭银匠一句话,这里面也藏着猫腻。他干脆让李铁山牵头,成立了一个“官办熔铸坊”,所有税银统一在这里熔铸,还特意在熔铸坊门口装了个木架,每天把熔铸损耗率写在木牌上,让百姓监督。

“各位父老乡亲,”风渡墨站在熔铸坊门口,指着木牌上的数字说,“今天的熔铸损耗是1.8%,低于咱们规定的2%,多出来的0.2%,我们会折算成银子,下个月退还给大家!”

百姓们听了,当场就欢呼起来。这“火耗归公”不仅堵住了贪腐漏洞,还能把多余的损耗退给百姓,这样的好事,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

杨维诚看着缴税点井然有序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他之前一直觉得风渡墨的改革是瞎折腾,可现在看着账本上清晰的数字,看着百姓们满意的笑容,他不得不承认,这小子确实有本事。但承认归承认,他心里的那股别扭劲还是没过去——祖制传承了上百年,怎么就被一个毛头小子用几个木盒子给改了?

【作者插话:杨维诚这老顽固,典型的“嘴硬心软”!看着改革有成效,心里其实已经认可了,就是拉不下脸承认。这像极了现实中那些守旧的老员工,明明新方法更好,却非要抱着老经验不放!】

就在风渡墨忙着完善税银管理制度的时候,郡府的巡查官员到了。带队的是郡里的功曹史,此人做事严谨,最看重实效。他原本以为平县的折银改革就是瞎胡闹,可到了缴税点一看,百姓自觉排队,台账记录清晰,熔铸损耗公开透明,当场就愣住了。

“风主事,你这折银办法,比郡里的实物税强多了!”功曹史翻着三层木盒里的台账,赞不绝口,“之前各州府上报的税收账目,混乱不堪,损耗率高达三成,你这里竟然能控制在2%以内,简直是奇迹!”

风渡墨笑着说:“大人过奖了,我只是用了些整理数据的小技巧,把每个环节都规范起来而已。”

“这可不是小技巧!”功曹史当场拍板,“平县的折银办法,全郡推广!我这就回郡府上报太守,让其他县都来向你学习!”

风渡墨心里一阵激动,这意味着他的改革终于迈出了平县,得到了更高层面的认可。可他没注意到,站在人群后面的杨维诚,脸色越来越难看。当天晚上,杨维诚躲在书房里,写了一封长长的“告状信”,把风渡墨的“三层木盒台账”说成是“篡改祖制的异端”,把“火耗归公”说成是“离间官民的毒计”,写完后,他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把信塞进了信封,交给了郡府的信使。

【作者插话:好家伙!杨维诚这是要搞“背后捅刀”啊!眼看改革就要推广,他竟然偷偷写告状信,这波操作简直是“输不起”!只能说,守旧派的反扑从来都不会缺席,风渡墨这波刚松口气,就要面对新的危机了!】

第二天一早,风渡墨送走了郡府的巡查官员,正准备召集书吏们开会,商量如何向其他县传授经验,却收到了一个消息:杨维诚昨晚给郡府写了一封告状信,说他的折银改革存在诸多弊端,请求郡府暂停推广。

风渡墨拿着消息,心里五味杂陈。他没想到,自己一再忍让,杨维诚竟然还是不肯罢休。但他没有生气,反而觉得有些可笑——杨维诚以为一封告状信就能阻止改革?他现在有百姓的支持,有清晰的数据,有硬核的反贪手段,这些都不是一封告状信能推翻的。

他把那封还没拆开的告状信放在一边,笑着对书吏们说:“各位,郡府已经决定在全郡推广咱们的折银办法,接下来,咱们的任务更重了。不仅要把平县的经验总结好,还要帮其他县搭建台账制度,让‘火耗归公’惠及更多百姓!”

书吏们纷纷响应,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干劲。可风渡墨心里清楚,这只是郡府推广的开始,杨维诚的告状信只是小波澜,接下来,他还会遇到更多来自其他县的守旧派阻力,甚至可能会触及郡里贪官的利益。

夕阳西下,风渡墨站在县衙门口,看着墙上张贴的“税银熔铸损耗公示牌”,上面的数字清晰刺眼。他知道,改革就像治水,堵得住一个漏洞,还会有新的漏洞冒出来,但只要他坚持用技术手段规范流程,用透明公开赢得民心,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可他并不知道,杨维诚的告状信已经送到了郡丞手里,而郡丞本身就是靠实物税运输损耗牟利的既得利益者,平县的折银改革,早就断了他的财路。郡丞看着手里的告状信,嘴角露出了一丝阴狠的笑容。

那么,郡丞会不会借着杨维诚的告状信打压风渡墨?其他县的官员会不会抵制折银改革?风渡墨又将如何应对来自郡府的压力?咱们下一章接着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