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 第4、5章税改预热“一条鞭法”汉朝版构想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第4、5章税改预热“一条鞭法”汉朝版构想

簡繁轉換
作者:风渡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4 17:18:40 来源:源1

第4、5章税改预热“一条鞭法”汉朝版构想(第1/2页)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第一卷·县廷初试005章税改预热:“一条鞭法”汉朝版构想

上一章咱们说到,风渡墨刚把平县田籍整改得明明白白,收获了百姓“数据清明”的牌匾,转头就撞上了两件糟心事——郡府三天后要抽查田籍,县尉又攥着“折银纳税”的事儿等着发难。一边是关乎全县考核的硬任务,一边是官场老油条的软钉子,风渡墨这刚暖热的板凳,瞬间又变得扎屁股起来。

【作者插话:这就是职场新人的“甜蜜烦恼”——你越能干,找你干活的人越多,找茬的人也越多。风渡墨现在就处在这个尴尬的节点,田籍整改的成功让他有了话语权,但也把他推到了税改这个更烫手的山芋面前。】

先应付郡府抽查是当务之急。风渡墨连夜带着杨维诚和整改小组的吏员,把新修订的黄册又核对了三遍,连标点符号(汉朝的断句符号)都没放过,还特意把实测时村民的签字画押、衙役的见证记录整理成册,以备查验。好在新黄册数据扎实,郡府来的专员翻了半天,没找出半点漏洞,临走时还夸了句“平县田籍,实为诸县表率”,这才算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送走郡府专员,风渡墨刚想喘口气,县尉的人就又找上门了:“风大人,我们家大人说了,关于‘折银纳税’的事,还请您现在过去一趟,县丞大人也在。”

得,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风渡墨整理了一下官服,跟着来人直奔县尉署。刚进门,就感觉到一股压抑的气氛——县尉周虎端坐主位,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眼神里带着股生人勿近的煞气;县丞赵彦澄坐在旁边,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杨维诚站在角落,见风渡墨进来,悄悄皱了皱眉,那意思是“小心点,这老小子不好惹”。

周虎是行伍出身,靠着镇压流民有功才升任县尉,掌管平县的赋税收缴和治安,在县衙里话语权极重。他最看不惯风渡墨这种“只会耍笔杆子”的文官,尤其是风渡墨刚入职就出尽风头,早就让他心里憋了股火。

“风主事,你那‘折银纳税’的主意,我看还是算了吧。”周虎没绕弯子,开门见山就反对,声音像打雷似的,“咱们平县百姓,世代都是交粮食、交布匹,突然让他们交白银,这不是为难人吗?”

风渡墨早有准备,拱手道:“周县尉,下官提出折银纳税,并非为难百姓,而是为了减少损耗,方便大家。您也知道,每年收上来的粮食,运输到郡府,路上要损耗一成多,遇到雨天潮湿发霉,损耗更是高达两成,这些损失最后还是要百姓承担。如果折成白银,不仅运输方便,损耗几乎为零,对百姓、对官府都是好事。”

“好事?我看是麻烦事!”周虎冷笑一声,拍了拍桌子,“百姓哪里来的白银?他们一年到头种庄稼、纺布匹,换点铜钱糊口都难,你让他们拿白银交税,不是逼着他们去借高利贷吗?再说了,白银成色有好有坏,怎么折算?到时候还不是要出一堆纠纷!”

旁边几个附和周虎的吏员立刻跟着起哄:“周县尉说得对!白银稀缺,百姓哪有那么多现银!”“折银折算太麻烦,容易出贪腐!”

风渡墨刚想反驳,杨维诚突然站出来,拱手道:“风大人,周县尉说得也有道理。老夫在县衙管了三十年税收,深知百姓疾苦。每年收税,光是粮食的晾晒、储存就够麻烦了,要是改收白银,恐怕会引发民怨啊。”

杨维诚的反对,让风渡墨心里咯噔一下。他原本以为,经过田籍整改,杨维诚已经认可了他的能力,没想到在税改这件事上,还是站到了对立面。

【作者插话:杨维诚的反对,其实比周虎更致命。周虎反对是出于权力私心,而杨维诚反对,是基于几十年的实操经验——就像你提出一个新的工作方法,老板反对你可以争辩,但公司里最懂业务的老员工反对,你就得好好反思是不是真的有问题了。】

“杨书吏,您的顾虑我理解。”风渡墨没有急着反驳,而是平静地说,“但正是因为您管了三十年税收,才更清楚实物税的弊端。我这里有一份过去五年的税收损耗记录,是我连夜从库房里翻出来的,您请看。”

说着,风渡墨拿出一叠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数据:“第一年,征收粮食五千石,运输损耗六百石,损耗率一成二;第二年,粮食四千八百石,损耗五百七十石,损耗率一成二还多;第三年遇到雨季,损耗高达九百石,损耗率一成八……”

他一边念,一边让吏员把竹简递给周虎和赵彦澄:“这五年,咱们平县因为实物税运输、储存造成的损耗,累计高达三千二百石,相当于一百户百姓一年的口粮。如果折成白银,这些损耗完全可以避免。至于百姓没有白银的问题,我也考虑过,可以允许百姓用粮食、布匹到指定的粮铺、银铺兑换白银,官府会制定统一的兑换标准,绝不允许粮铺、银铺哄抬价格。”

周虎翻看着竹简,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嘴硬:“就算损耗大,那也是朝廷的规定,咱们照章办事就行,没必要搞什么改革!”

“照章办事?”风渡墨反问,“朝廷的规定,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官府高效办公。如果照章办事只会造成浪费,损害百姓和朝廷的利益,那这样的‘章’,是不是应该改一改?”

这句话戳中了要害,周虎一时语塞。赵彦澄放下竹简,咳嗽了一声,开口道:“风主事,你的想法很好,数据也很有说服力,但折银纳税毕竟是件大事,不能操之过急。这样吧,你先收集更详细的资料,比如全县百姓的收入情况、白银的流通量、兑换点的设置方案,等证据更充分了,咱们再开会讨论。”

赵彦澄的话,算是给双方找了个台阶下。风渡墨知道,现在不可能一下子说服周虎,只能先按赵彦澄说的做,用更扎实的数据说话。

“多谢赵县丞指点,下官遵命。”风渡墨拱手道。

周虎见状,也没再继续发难,只是冷哼了一声:“希望你别搞出什么乱子,不然到时候,别怪我公事公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5章税改预热“一条鞭法”汉朝版构想(第2/2页)

从县尉署出来,风渡墨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周虎的反对只是开始,接下来,他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说服百姓,还要应对各种潜在的阻力。

杨维诚跟在他身后,犹豫了一下,开口道:“风大人,对不起,刚才在里面,我……”

“杨书吏,您不用说了。”风渡墨打断他,笑了笑,“我知道您是为了百姓着想,也是为了稳妥。其实,您的反对也提醒了我,税改不能只看数据,还要考虑实际情况。”

杨维诚愣了一下,没想到风渡墨不仅不生气,还能听进他的意见。他叹了口气:“风大人,您是个干实事的人,这点我佩服。但折银纳税确实风险太大,不说别的,就说那兑换点,要是没有官府严格监管,粮铺老板肯定会压价,百姓还是吃亏。”

“您说得对,所以监管是关键。”风渡墨点了点头,“接下来,我打算先在张家庄搞个试点,收集详细的损耗数据和百姓反馈,再制定具体的方案。到时候,还需要您多多指点。”

杨维诚看着风渡墨真诚的眼神,心里有些动容:“好,只要能帮到百姓,老夫一定尽力配合。不过,你要记住,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得一步一步来。”

接下来的几天,风渡墨一头扎进了税收数据的收集整理中。他从库房里翻出了过去十年的税收记录,把实物税的种类、数量、运输路线、损耗情况一一整理成表格——这其实就是Excel里的“数据透视表”,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按类别汇总,找出其中的规律。

他发现,除了运输损耗,实物税还有一个大问题:征收种类太多,管理混乱。百姓要交粮食、布匹、丝绸、甚至还有农具,官府需要专门安排吏员分类登记、储存、运输,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贪污挪用的情况。

【作者插话:这就是古代实物税的致命缺点——相当于现在公司发工资,不发钱,发大米、面粉、洗衣液,你说麻烦不麻烦?员工得自己去卖,公司还得专门找地方存放,中间损耗、浪费一大堆,纯属费力不讨好。】

这天晚上,风渡墨在公房里对着一堆竹简发愁。他想起了明朝的“一条鞭法”——把各种赋税、徭役合并,统一按田亩折算成白银缴纳,既简化了税制,又减少了损耗和贪腐。虽然汉朝比明朝早了一千多年,但这个思路完全可以借鉴。

他拿起木炭,在木板上画了一个表格,左边列着“现行实物税”的弊端:损耗大、管理难、百姓负担重、易贪腐;右边列着“折银纳税”的好处:损耗小、管理简、百姓方便、易监管。一对比,优劣一目了然。

看着木板上的表格,风渡墨心里豁然开朗。他知道,自己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折银”,而是一场简化税制的改革。这场改革,不仅能解决税收损耗的问题,还能规范管理,减少贪腐,对朝廷、对百姓都有利。

就在这时,杨维诚端着一碗热汤走了进来:“风大人,这么晚了还没休息?喝碗汤暖暖身子吧。”

风渡墨接过汤,指着木板上的表格,对杨维诚说:“杨书吏,您看,这是我总结的实物税和折银纳税的对比。其实,我提出的折银纳税,不只是把粮食换成白银,更是想把各种赋税合并,简化流程,让百姓少跑腿,让官府少麻烦。”

杨维诚凑过去一看,木板上的表格清晰明了,左边的弊端句句戳中要害,右边的好处也实实在在。他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风大人,说实话,我活了大半辈子,也知道实物税的弊端,但我怕啊。怕改革出乱子,怕百姓不适应,怕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

“我明白您的顾虑。”风渡墨看着杨维诚,认真地说,“但改革总会有风险,关键是要看是不是真的为百姓好。就像整理田籍,一开始也有人反对,但最后证明,我们做的是对的。这次税改,我会先试点,再推广,慢慢完善,绝不会蛮干。”

他顿了顿,看着木板上的表格,语气坚定地说:

“改革不是颠覆过去,是用更高效的方式延续合理的存在,就像把零散的公式整合进一张表格,核心没变,却能更精准、更省力。”

杨维诚看着风渡墨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木板上的表格,心里的顾虑渐渐消散。他点了点头:“风大人,你说得对。老夫虽然年纪大了,但也想为百姓做些实事。你放心,收集数据、试点推广的事,老夫帮你!”

得到杨维诚的支持,风渡墨心里一阵激动。他知道,有了这位资深老吏的帮助,税改的推进将会顺利很多。

就在两人商量试点方案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一个衙役气喘吁吁地跑进来:“风大人,杨书吏,不好了!张家庄出事了!有村民因为交税的事,和收税吏员打起来了!”

风渡墨心里咯噔一下,张家庄?正是他打算试点折银纳税的地方!这时候出事,难道是有人故意搞破坏?

【作者插话:怕什么来什么!风渡墨刚搞定杨维诚,张家庄就出事了,这timing也太巧了!结合之前周虎的态度,这背后说不定有猫腻——毕竟税改一动,最受损的就是那些靠实物税中饱私囊的吏员,还有周虎这种手握征税权力的官员!】

风渡墨和杨维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担忧。两人来不及多想,立刻起身,带着衙役直奔张家庄。

夜色深沉,路上的风带着寒意,风渡墨的心也沉了下去。他隐隐有种预感,这场冲突,恐怕只是税改阻力的冰山一角。

(本章完·下章预告)

张家庄征税冲突突发,竟是有人暗中挑拨百姓对抗官府!风渡墨连夜赶往现场,却发现背后黑手直指县尉周虎的亲信!折银纳税试点尚未启动,就遭遇恶意阻挠,风渡墨将如何查清真相、安抚百姓?他又将如何用“可视化”方式,让百姓明白折银纳税的好处?且看下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