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 第24章 校场封赏震三军,夜宴豪强定江陵

第24章校场封赏震三军,夜宴豪强定江陵(第1/2页)

徐盛这一开口,另外四人也慌忙附和,只是语气里带着几分别扭,远不如徐盛干脆。

旁人不知,徐盛心里却早有定数。

自被俘后,魏延得了刘琦暗示,知主公有意招揽,所以并未将徐盛与普通俘虏同等看待。

魏延没将徐盛与普通将校一同关在囚帐,只是收缴兵器后,给了他单独的偏帐,还许他在校场走动,这般待遇,让身为俘虏的徐盛保住了最后几分尊严。

是以,徐盛对刘琦此举甚是感激,加上徐盛自感自己在津乡之战中对孙策算是尽忠尽力了。

刘琦见徐盛干脆,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刘琦要的就是这种明事理、敢决断的人。

是以,为了奖赏徐徐盛,刘琦点了点头:“徐盛,你暂归魏延麾下,任副将,统领新编的江东降卒。”

徐盛躬身应道:“末将领命!”

而其余愿征战的将校,也被刘琦分拨到各营任职。

处理完江东将校,接来下就是对在津乡之战中有功之士封赏。

斩了顽抗将校、收了徐盛归降,刘琦转身踏上校场高台,抬手压了压

方才还略有骚动的校场,瞬间鸦雀无声,数千士卒、将校齐刷刷望向高台,连风吹动旌旗的声响都格外清晰。

“津乡一战,破孙策、保江陵,非我刘琦一人之功,是诸位将士用命换来的!”

刘琦声音洪亮,透过风传到场中每一个角落,“今日,便当着所有人的面,论功行赏!”

话音刚落,亲兵捧着封赏的薄册、锦盒快步上台,整齐列在一侧。

刘琦先看向台下站着的黄忠与魏延,目光先落向黄忠:“汉升(黄忠字),你随我驰援江陵,阵前一箭射伤孙策,挫敌锐气,功劳卓著。”

“只是你本是长沙刘磐麾下,我不便直接擢升你官职——这百两黄金、五百匹锦缎,是我代荆州牧先行赏你;稍后我便上表襄阳,详述你此战功绩,为你向州牧请功。”

黄忠闻言,上前一步拱手谢道:“公子厚待,忠愧不敢受。能破江东贼寇、保江陵安稳,便是忠的本分。”

黄忠性子刚直,虽未得官职,却知刘琦这番安排妥帖,接过赏赐便退到一旁。

此时占据了江陵的刘琦,早已不是刘琦初出襄阳时的空匮模样。

江陵府库内的粮秣堆得快顶到房梁,军械库里的弓矢、环刀堆积如山,连从江东降卒处收缴的甲胄、兵器都没地方放。

刘琦如今算得上“财大气粗”,赏黄忠这百两黄金,不过是府库中的九牛一毛。

刘琦笑着颔首,目光落向魏延,扬声道:“魏延,上前听封!”

魏延眼神一振,大步跨出,铁甲碰撞出声,到台前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末将在,恭听公子封赏!”

“我且与你数功!”

刘琦持册朗念:“津乡之战,你带五百部曲死挡孙策中军半时辰,助徐庶整军——首功!”

“阵前擒徐盛,断孙策臂膀——次功!”

“孙策突围,你侧击缠其亲卫,助黄忠射伤他——三功!”

刘琦每念一功,场中喝彩雷动,魏延跪得笔直,满脸振奋。

刘琦合册:“三功叠加,升你为讨寇校尉,自领‘江陵营’!”

“江陵营为你原部五百、降卒千余另外许你招募三千乡勇,共五千人归你,另任江陵守将,总揽江陵防务!”

刘琦话音落下,魏延猛地抬头,眼中满是不敢置信,随即重重叩首:“末将魏延,谢公子厚恩,末将定死守江陵,不负公子所托!”

“另外!”

刘琦补充道,“为助你募兵练兵,我从府库中特批五千石军粮,作为你募兵之资。”

“只要你魏延能练出一支劲旅,府库便供你支用!”

这五千石军粮,放在往日的刚出襄阳市的刘琦,够刘琦全军吃一个月,可在如今的江陵府库,不过是随手调出的小数目。

刘琦要的,就是用这般“大方”,让魏延彻底归心,也让军中诸人看明白,跟着他刘琦,有功必赏,且赏得痛快!

魏延再叩首,声音都带了几分哽咽:“主公厚爱,末将万死不辞!”

封完魏延,刘琦又看向台下诸将:“其余将校,按军功封赏。”

“凡斩敌一人,赏五铢钱五千,斩敌将者,赏五铢钱五万、官升一级,而护粮、筑营有功者,各依功绩赏布帛二匹至五匹、粮食十石至三十石不等!”

“负伤甚者,另加医药费,由军中大夫诊治,养伤期间粮饷照发!”

紧接着刘琦话锋一转,语气沉了几分,“而战死士卒,其家眷赏粮食五十石、五铢钱十万,家中孤儿寡母,由江陵府衙按月供给米粮,直至孩童成年——我刘琦绝不会让英烈流血又流泪!”

命令一下,场中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士卒们一个个激动得满脸通红。

连先前还揣着忐忑的江东降卒,也忍不住跟着凑了声好。

他们虽暂未得封赏,可看着这般实打实的赏赐,再想起入城后每日足额的粮米、不受苛待的境遇,心里早松了劲——跟着刘琦这般大方的主君,往后只要好好出力,还愁没有出头的机会?

待欢呼声稍歇,刘琦话锋一转,看向襄阳营方向。

原襄阳营校尉王朗,早在之前就被刘琦给调往章陵统领郡兵去解安陆之围。

是以,刘琦打算今日从襄阳营中,拔擢一人接任校尉

“陈应!”

一个身着铠甲、面容刚毅的中层将领快步上前,跪地听令。

“你在津乡之战中,率部死守左翼,未让江东军前进一步,且治军严谨,麾下士卒无一人私拿百姓财物,当得起校尉之职!”

刘琦沉声道,“今日起,我便擢升你为襄阳营校尉,统领全营!”

陈应叩首:“末将陈应,谢公子提拔!”

“应定严守军纪,不负主公所托!”

校场之上,封赏既毕,阳光洒在士卒们的甲胄上,映出一片金光。

刘琦望着底下整齐的队列、振奋的士气,心中暗自点头——赏罚分明,军心可固。

人事安排已定,刘琦踏前几步,来到点将台边缘,对着台下新旧将士训话,声音清朗而有力:“尔等既入我麾下,便皆是兄弟同袍!”

“日后无论旧部新附,一视同仁,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但使我刘琦有一口饭吃,绝不短了诸位粮饷!望诸位同心协力,共保江陵安宁!”

刘琦这番话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尤其是“同袍同薪”的承诺,让那些新降的士卒心中大定,校场之上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士气为之大振。

刘琦抬手压下校场的欢呼,目光扫过一张张振奋的脸暗道。

军心可用!

如今桩桩件件都已落定;降卒安置妥帖,将校或战或垦各有归属,江陵防务也交托给了魏延、陈应。

校场上的事一了,刘琦望着远处操练的士卒,暗自松了口气,处置了将校,收了徐盛,接下来就是专心拉拢城中世家了。

想到这,刘琦不免想起替自己探风的诸葛亮,也不知道诸葛亮完成的怎么样了。

念此,刘琦便对身旁的亲兵道:“回府!”

午后,诸葛亮如约再访习府。

此番再进去,气氛已然不同。

习珍面带喜色,告知诸葛亮,族老们经过商议,已一致同意归附刘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章校场封赏震三军,夜宴豪强定江陵(第2/2页)

诸葛亮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便返回江陵县衙复命。

县衙书房内,诸葛亮将一日奔波成果细细向刘琦道来:“主公,习家已决意归附。”

“庞家虽未明言,但其态度友善,庞士元(庞统)不日将来拜会主公。”

“而其余中小世家,见习、庞两家态度,加之我示以诚意,料想不难拉拢。”

刘琦闻言,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击节赞道:

“先生一出马,便抵我千军万马!好,甚好!”

诸葛亮闻言,唇角弯起一抹浅笑,拱手轻笑道:“主公这话可折煞亮了——若真有千军之效,也是借主公稳江陵、安降卒的威名,亮不过顺水推舟罢了。”

二人随后又是一阵谈笑。

紧接着刘琦当即下令:“即刻在县衙后厅准备夜宴,派人去请习珍、庞越,还有城中张、李等几家大族的族长,今夜务必赏光!”

吩咐完毕,刘琦又命亲兵取来一件月白色的锦袍,刘琦换下了身上的甲胄,对左右笑道:“今夜不谈兵戈,褪去这身杀伐之气,我便以州牧长子、江夏太守的身份,与诸位乡贤好好叙谈,让他们瞧瞧我刘琦,并非只懂征战之人。”

诸葛亮目光扫过刘琦手中的月白锦袍,又带了点调侃:“主公褪去甲胄换锦袍,倒少了阵前杀伐气,多了几分世家气度,今夜世家乡贤见了,定肯敞开心扉。”

刘琦正理着手中锦袍,闻言哈哈一笑,指尖轻点诸葛亮:“先生倒会打趣我!我这也是借这身衣裳表个态。”

“总不能穿着甲胄跟乡贤们碰杯,倒显得我满脑子都是打打杀杀。”

刘琦顿了顿,目光扫过案上江陵舆图,语气多了几分认真:“不过先生说的是,今夜要让他们见着我求稳、求安的心思,往后江陵上下才能拧成一股绳。”

诸葛亮含笑颔首,指尖轻捻胡须:“主公既有此心,今夜宴席,定能事半功倍。”

入夜时分,江陵县衙后厅烛火高燃,照得如同白昼。

江陵城里的豪强们,像庞家的庞越、张家的张族长,李家的李老爷,都陆续到了县衙。

宴席的布置依足了士族间的礼节,按各家声望地位排定座次。

习珍携一位白发族老居左首,庞越居右首,其余豪强族长依次而坐。

众人低声交谈,目光却不时瞟向门口,等待着今日主角的到来。

刘琦没让一众世家豪强久等,院落外传来一阵环佩轻响,刘琦身着月白锦袍,腰悬玉带,手持玉圭,缓步而入。

刘琦脸上带着谦和的笑,跟白天在校场上那个雷厉风行的将军判若两人。

刘琦先向众人团团一揖,这才走到主位坐下,举止间毫无骄横之气,令在座诸人顿生好感。

众人见刘琦进来,都纷纷起身拱手行礼:“见过长公子!”

“诸位乡贤不必多礼,快请坐!”

刘琦笑着摆手,说着,端起酒杯先敬了众人一杯,“今日请大家来,一是想跟诸位认识认识,二是有几句话想跟大家说清楚。”

刘琦放下酒杯,语气诚恳起来:“琦此次入江陵,实非得已。只因孙策犯境,蔡都督远在襄阳,不及救援。”

“琦若坐视,则江陵必陷于江东之手,百姓遭殃,诸位家业亦难保全。”

刘琦语气诚恳,先将自己定位在“协防”和“不得已”的角度,消解了众人对“夺权”的疑虑。

效果了然刘琦这话一出,底下的豪强们都安静下来,竖着耳朵听他往下说。

接着刘琦放下酒杯,伸出三指,郑重立誓:“琦在此向诸位保证三点:

“其三,江陵日常政务,仍由诸位乡贤荐举旧吏打理,琦绝不妄加干涉。

“其三,孙策亦可能卷土重来,江陵安危,非琦一人之力可保,需借重诸位之力,同心共守!”

刘琦这番话,可谓直击要害。

刘琦先是承认现实困境(外敌威胁),继而承诺保障士族最核心的利益(田产、商路、地方治权),最后将大家捆绑到“共抗外敌(包括蔡瑁)”的战车上,精准地把握了这些地方豪强“求稳、避祸、保利”的普遍心理。

加之他们已经听闻习家已投效刘琦,而有了习家表态在前,这番承诺便显得更有分量,席间众人闻言,面色都缓和了许多,暗自点头。

果然,这话刚说完,底下的张族长就率先举杯:“公子这话实在!我张某人代表张家,愿意听公子调遣!”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厅里的气氛一下子热络起来。

刘琦见状,目光落在习珍身上,笑道:“习兄勇毅,早年平南的时候立过大功,我早就听说了。”

“如今江陵防务缺个得力的人,我想表习兄为‘江夏主簿’,跟着我参赞军机,共掌防务。日后江陵安定了,习兄就是首功之臣!”

刘琦这话一出口,习珍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地站起身,对着刘琦深深一揖:“主公不以珍出身低微,委以重任,珍必肝脑涂地,绝不辜负公子!”

要知道,江夏主簿虽然官阶不算太高,但却是刘琦的核心幕僚职位,这意味着习家正式成了刘琦的嫡系。

习珍心里清楚,跟着刘琦这样有潜力的主儿,日后习家在荆州的地位,肯定比以前更稳当。

而习珍身后跟着的习家族老,也满意地点了点头,显然对这个安排很是认可。

其他世家豪强一看,刘琦对先投靠的习家这么大方,分明是愿意跟大家共享富贵,不是来夺权刮地皮的,心里那点小九九立刻没了,纷纷举杯站起来:“长公子仁义!我等愿意听从号令,共襄江陵!”

待众人落座,庞越放下酒盏,朗声道:

“公子既肯推心待乡贤,我庞家也亮个态度——往后江陵诸事,庞家愿出粮出物,助公子稳固城防、安抚百姓。便是城中士族有异动,庞家也会站在公子这边,绝不让公子孤身犯难!”

庞越话落,举杯:“我敬公子一杯,愿公子守住江陵,护得荆州一隅安稳!”

刘琦大喜,连忙举杯回敬:“有庞老先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来,咱们共饮一杯,祝江陵早日安定!”

众人纷纷举杯,厅里觥筹交错,笑声不断。

宴席一直闹到深夜才散,习珍主动留下来,帮刘琦草拟“江陵士族联防策”

庞越走的时候,还特意跟刘琦说了句:“公子放心,城中其他世家,我会帮着劝劝,保管让他们都站到公子这边来。”

刘琦送众人到衙门口,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转头对诸葛亮和徐庶笑道:“没想到这么顺利!今夜一杯酒,总算把江陵士族的心给稳住了。”

徐庶点头笑道:“主公这招‘示诚让利’,可比硬压管用多了。

士族们最看重的就是利益和安稳,主公都给他们了,他们自然愿意跟着主公干。”

诸葛亮也笑着补充:“接下来就看庞统先生那边了。他要是能归附,不仅能帮主公出谋划策,还能吸引更多荆州名士来投。”

“到时候别说一个江陵,整个荆州都指日可待!”刘琦望着天上的月亮,心里踏实多了。

刘琦知道,拿下江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应对城外的蔡瑁,拉拢庞统……路还长着呢。

但至少现在,江陵的根基已经稳了,剩下的,就是一步步往前走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