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 第25章 蔡瑁兵临城下,蔡瑁狠断粮道。

第25章蔡瑁兵临城下,蔡瑁狠断粮道。(第1/2页)

晌午的日头正毒,晒得官道上的尘土都有些发烫。

蔡瑁勒住战马,抬手示意身后绵延的一万襄阳精锐停下。

此时蔡瑁已经距江陵城已不足十里,远远望去江陵城楼的轮廓依稀可见。

可蔡瑁的瞳孔却猛地一缩。

城头上那面“傅”字守将旗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面迎风猎猎舒展的红底黑纹“刘”字帅旗。

江陵城静默地矗立在蔡瑁视野尽头,城垛间依稀能看见,巡逻士卒的身影。

而城门处,进出城的车马行人排着队,在城门官的查验下有序进出。

而此时日头也来到晌午,只见城内炊烟从城中袅袅升起,且也听不到任何慌乱的喧嚣,与往常没有任何异样。

但正是如此,才让蔡瑁心中惊疑不定,太正常了,一点慌乱都没有,活脱脱一副“太平城”的模样。

说实话,刘琦能从傅芳手中夺过江陵城并没有出乎蔡瑁的意料,毕竟刘琦乃荆州长公子,手下又有大军,可谓是要有名义有名义,要有实力有实力。

而蔡瑁写信给傅芳,无非就是想借傅芳之手,给刘琦找点麻烦,好让刘琦不能顺顺利利的接手江陵城。

到时,蔡瑁便可以趁着刘琦还没有完全掌控江陵之际,联手城内心向自己的世家豪强与自己一内一外逼迫刘琦让出江陵城。

“都督,这……”

这时,蔡瑁身旁亲卫压低了声音,“傅芳他…这是开城迎了刘琦?”

显然,亲兵,以及其他蔡瑁心腹,在看到江陵城如此安静祥和的场面后,都觉得傅芳这是完全投靠了刘琦。

而蔡瑁面无表情的骑在马背上没有回应亲兵。

但蔡瑁手背上青筋微微凸起,显示蔡瑁内心并不是如表面般平静。

此时的蔡瑁只感觉胸中一股怒火直冲顶门。

傅芳竟然没有按照自己信中所言,若是不可为,便借机给给刘琦找点麻烦,不能让刘琦快速的接手江陵。

江陵乃荆州重镇,钱粮广盛,这傅芳竟然让刘琦完完全全的接手了江陵城。

“真是....可恨!!”

蔡瑁一抽马鞭,在空气中打出一声‘啪’响,宣泄着心中的愤怒。

但蔡瑁到底是历经风浪的人物,深知刘琦如今占据江陵已经是木已成舟,自己再愤怒也无济于事了。

蔡瑁强压下怒火,从牙缝里挤出话来,声音阴沉:“慌什么?刘琦小儿,不过是仗着一时侥幸罢了。”

说着蔡瑁转过头,看向身旁的心腹参军王超。

“公泽(字),你辛苦一趟,带上一份贺礼,以恭贺刘琦大破孙策为名,进城去探探虚实。”

“先将刘琦虚实探清楚了,才好做下一步打算。”

王超连忙应下:“都督放心,属下明白。”

王超心思缜密,自然懂得蔡瑁此举名为道贺,实为窥探。

若能摸清刘琦底细,尤其是城中粮草、兵力布防,日后或逼或谈,方能占据主动。

不一会时间,王超带着几名随从,捧着十匹上好绸缎和两件精美玉器,一路来到江陵城下。

越是靠近,王超心中就是越感到不可置信。

城门守军们眼神并未因为蔡瑁大军到来就感到慌乱,依旧查验进出之人。

显然,城门守军们早就知道蔡瑁大军会到来。

而当王超进入城内后,见到城内的景象时,算是杀死王超内心最后一丝侥幸了。

只见城内街道上,人来人往,却并无新占之城常有的那种混乱景象,反而透着一股井然的秩序。

这刘琦,治军有一套,安民似乎也有些手段?

王超心里嘀咕着。

而不一会王超便到了官署门口,却见一人早已等候在此,身着青衫,面容清癯,正是徐庶。

蔡瑁大军刚到城外十里,城头士卒便回府衙报信。

刘琦召诸葛亮、徐庶商议,都说闭城反而显得心虚,容易让蔡瑁摸清底细,不如让城里诸事照旧。

同时又琢磨着,刘琦是主帅,若亲自去迎,难免被王超盯着神色猜心思。

徐庶性子缜密,嘴风紧,既会周旋又能守得住机密,派他出面最稳妥。

所以徐庶才提前到官署等着,连待客的茶水都按平日规矩备着,就是要让江陵瞧着一派镇定,不给王超半点探底的机会。

徐庶见到王超,未语先笑,远远便拱手道:“王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啊!”

“我家主公正与傅将军核查城防要务,实在抽不开身,特命元直在此相候,万望海涵。”

徐庶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给了王超面子,又点明了刘琦此刻正在处理正事,无暇他顾。

王超心中暗骂一声“滑头”,脸上却堆起热情的笑容,快步上前还礼:

“徐军师太客气了!”

“长公子力挫江东孙策,扬我荆州军威,蔡都督闻讯亦是欣喜,特命郭某前来道贺,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说着,王超便让随从将贺礼奉上,接着两人一番虚与委蛇,携手走入官署。

分宾主落座,侍女奉上香茗。

王超呷了一口茶,便迫不及待地切入正题,他故作关切状:“徐军师,长公子此番汇聚诸军,声势浩大啊。”

“王某粗略算来,五千襄阳营精锐,江夏郡兵,长沙水师,再加上降卒和江陵原守军,怕是接近两万之众了吧?”

王超这里稍作停顿,观察着徐庶的神色,见对方依旧面带微笑,才继续道,“这么多人马聚集一城,每日人吃马嚼,所耗粮米绝非小数。”

“蔡都督心系江陵防务,临行前特意嘱咐郭某,若长公子军粮草有何短缺,但讲无妨,襄阳库府尚算充盈,定会鼎力支持,绝不能让守城将士饿肚子。”

王超这话看似好意,实则暗藏机锋,意在探查江陵府库虚实。

若徐庶面露难色或开口求援,便说明刘琦根基不稳。

徐庶闻言,哈哈一笑,摆手道:“蔡都督和王先生真是有心了!感激不尽!”

徐庶语气轻松,仿佛浑不在意,“江陵乃我荆州腹心之地,府库向来充盈。”

“去岁冬粮尚存五万石有余,支撑我军绰绰有余。”

见王超眼神闪烁,似有不信,徐庶又慢悠悠地补充道:

“即便……咳,即便真有什么万一,城中的庞、习两家也已主动向我家主公示好,表示愿借粮助守。”

“这两家乃是江陵根基最厚的世家,家中储粮甚丰,断不会让我军有缺粮之虞。”

“庞、习两家?”

王超心里咯噔一下,差点失态。

这两家是江陵地头蛇,向来圆滑,怎会刘琦刚进城一两天就如此旗帜鲜明的支持?

王超绝不相信!

定是徐庶虚张声势,想吓阻蔡都督!

想到这王超忍不住追问:“庞、习两家素来…嗯…谨慎,竟会如此爽快?”

徐庶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抿了一口,笑容意味深长:“世家大族,所求无非是安稳。”

“而我家主公能守住江陵,护一方百姓周全,他们自然愿意鼎力相助。”

之后无论王超如何旁敲侧击,询问兵力部署或是城防细节,徐庶要么巧妙地将话题引开,要么便以“军机重事,不便透露”为由直接挡回,一番交锋下来,王超竟是半点有用的消息都没探到,只得悻悻告辞。

等王超回到城外蔡瑁大营,王超将所见所闻,尤其是徐庶关于粮草和彭、习两家的说辞,原原本本禀报给蔡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5章蔡瑁兵临城下,蔡瑁狠断粮道。(第2/2页)

蔡瑁听完,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马鞍,发出笃笃的轻响,显是心中极不平静。

“庞、习两家愿借粮?鬼话连篇!”

蔡瑁冷哼一声,脸上满是不屑,“刘琦进城才多久?两天!那些世家豪强个个都是只进不出的貔貅,岂会这么轻易就答应资助粮草?”

以己度人,同为荆襄世家,想要蔡瑁拿出粮草资助别人,怎么说也得看得见的利益来交换才行。

就像当初蔡、蒯支持刘表一样。

想到这,蔡瑁语气笃定道:

“定是那徐元直虚张声势,故意说给你听,想让我们知难而退!”

王超点头附和:“都督明鉴,属下也是这般认为。”

“只是……那城中秩序井然,守军士气看起来也不弱,倒不像是缺粮的样子。”

“表象!都是表象!”

蔡瑁断然道,“刘琦小儿或许有些笼络人心的手段,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江陵府库的情况,我比谁都清楚!”

蔡瑁站起身,在帐中踱了两步,“眼下是夏末,新粮未收,库中存粮仍是去岁冬粮。”

“而三个月前,我以加强襄阳防务为名,调走了两万石!”

“如今库中满打满算,绝超不过五万石!”

“刘琦这两万人马,人吃马嚼,修缮城防,还要养着那些降卒,每月耗粮何止一万五千石?”

“五万石,最多撑他三个月!”

蔡瑁越说思路越清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刘琦不是能装吗?我看他能装到几时!”

于是蔡瑁立刻下令:“公泽,你马上挑选五个机灵可靠的细作,扮作韩家的佃户或者运粮的民夫,混进城去!”

“去找韩闿、王朔他们(蔡瑁在江陵的盟友),他们肯定知道刘琦的虚实。”

“且庞、习两家是否真与刘琦接触?”

“记住,要快,我要在明天天亮前知道消息!”

王超领命而去。

五名精干细作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摸向江陵城墙。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刘琦早已料到蔡瑁会有此招,魏延按照吩咐,不仅增加了城头明哨,更在城墙根、偏僻巷道布下了大量暗哨,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然撒开。

第二天清晨,蔡瑁早早起身,在营帐内焦躁地来回踱步。

派出的细作如同泥牛入海,一夜过去,竟无一人返回,也没有任何消息传回。

这时,亲卫匆匆入帐禀报:“都督,昨夜负责瞭望的弟兄说,江陵城头的守军似乎比前夜多了一倍,而且看到有士卒举着火把仔细搜查城墙下的草丛灌木,像是在防备什么。”

蔡瑁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原本以为刘琦只是个软弱的长公子,没想到不但领军有一套,就连现在治理城池、防范细作也是如此老辣!

这江陵城,竟被他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水泼不进!

“好个刘琦!好个徐元直!倒是某小瞧你们了!”

蔡瑁咬牙切齿,心中又惊又怒,却意识又无可奈何。

惊怒过后,蔡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细作失败,意味着无法从内部快速瓦解刘琦,硬攻又风险太大,得不偿失。

不过蔡瑁手中还有一张王牌——粮草!

蔡瑁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江陵存粮绝对支撑不了多久!

“传我将令!”

蔡瑁猛地一拍桌案,下定决心,“第一,立刻派快马返回襄阳,告知管粮官吏,原定调拨给江陵的粮草,全部暂缓!”

“理由嘛……”

蔡瑁想了想,“就说蒯越在武陵平叛,军需吃紧,襄阳粮库需优先保障平乱大军,暂无余粮支援江陵!”

“第二,全军就地扎营!”

蔡瑁脸上露出一丝阴冷的笑容,“我倒要看看,他那五万石粮能撑到几时!”

“等他粮尽援绝,军心自乱,到时候,就不是我蔡瑁逼他,而是他刘琦要求着我给他一条生路!”

“那时再让他乖乖让出江陵,才算是名正言顺,任谁也挑不出理来!”

另外蔡瑁他选择在此扎营,还有更深一层的考量。

据蔡瑁收到的情报,荆南局势近来动荡不安,武陵郡的蛮人叛乱非但未被蒯越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长沙郡,张羡的儿子张怿也举起反旗,作乱长沙。

而零陵、桂阳也亦有零星豪强,蛮族作乱。

蔡瑁这一万大军驻扎在江陵这个枢纽之地,一则可以逼压刘琦,二来也能作为蒯越的强力后援。

万一武陵蛮真的失控,蔡瑁也可以迅速挥师南下,稳定局势。

说到底,他蔡瑁与刘琦虽有私怨,但终究还是荆州之臣,不能眼睁睁看着荆南四郡彻底大乱,危及荆州根本。

这番布置,既针对刘琦,也兼顾了大局,在蔡瑁看来,可谓是一箭双雕。

***

蔡瑁断粮、扎营的消息,很快被刘琦派出的斥候探知。

官署内,刘琦与诸葛亮、徐庶三人对坐商议。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主公,蔡瑁这是算准了我军粮草仅够三月消耗,想用断粮之计,逼我们自乱阵脚。”

“蔡瑁屯兵城外而不攻,既是对我军的威慑,也是给他自己留了台阶——将来在刘荆州面前,蔡瑁大可说此举是为了震慑荆南乱局,以备不时之需,可谓既想打压主公,又要标榜自己心系荆州。”

徐庶点头补充:“孔明所言极是。”

“蔡瑁若铁了心断我粮道,虽得彭、习两家承诺借粮,可毕竟非长久之计。”

“一旦旷日持久,难免被动。”

“为今之计,需从根子上化解,关键还在襄阳,在刘荆州的态度。”

刘琦深以为然,沉吟道:“父亲向来重视大局,尤其担心荆南生乱。”

“蔡瑁想借荆南做文章,我们便顺水推舟。”

刘琦看向徐庶,“元直,你即刻替我草拟一封亲笔信,用快马送往襄阳,面呈我父。”

刘琦仔细交代信中要点:“其一,详陈我入江陵之事,言明孙策虽退,江东威胁未消,荆南又现不稳迹象,我军暂驻江陵,实为防备荆南乱贼,阻遏内外之乱,绝无私心。”

“其二,主动提及蒯越平蛮之事,就说‘听闻武陵蛮叛加剧,儿臣深以为忧,愿在江陵筹措粮草、整备军械,若蒯越有需,可随时南下支援,助其早日平定乱局,以安荆州’。”

“其三,在信中多些问候之语,问问父亲身体安好,就说孩儿在江陵一切顺遂,待局势稳定,便回襄阳探望。”

刘琦特别强调:“尤其是‘愿援蒯越’这一条,要写得恳切、真诚。”

“要让父亲明白,我占据江陵,非为争权夺利,而是为了助他稳定整个荆州的大局,甚至愿意支援与他并非一心的蒯越。”

徐庶领命,当即铺纸磨墨,斟酌词句。

书信写就,用火漆封好,交由心腹骑士,快马加鞭直奔襄阳而去。

与此同时,江陵城内外的备战并未松懈。

魏延加紧整训降卒,督促士卒加固城防,丝毫不敢懈怠。

一场围绕江陵归属,交织着粮草博弈、荆南牵制与父子君臣猜心的暗战,已然拉开序幕。

江陵城头那面“刘”字大旗,在渐起的秋风中飘扬,预示着更多的风雨即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