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 第5章 二顾茅庐仍失意,柳暗花明得徐庶

第5章二顾茅庐仍失意,柳暗花明得徐庶(第1/2页)

刘琦在自己偏院内继续装模作样认真读书憋了两天,差点让刘琦这个后世之人给看吐了,两天下来闭户读书下来,刘琦如今满脑子就是之乎者也,子曰之类的。

于是刘琦便索性将手中的竹简一丢,双手托腮想起一顾茅庐的事。

上一回去隆中吃了闭门羹,还差点让蔡瑁那老狐狸嗅出味儿来,下次不能再傻乎乎直接冲过去了。

刘琦琢磨着,得等个由头,能名正言顺出城的由头。

结果机会还真让刘琦等来了。

没过几日,恰逢刘表要去城郊祭祀先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这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典礼,刘琦作为长子,按理当然要跟着去。

蔡瑁虽然不情愿,但这种场面上的事,也不好明着阻拦。

祭祀的队伍浩浩荡荡出了城,旌旗仪仗搞得挺像那么回事

刘琦穿着正式的礼服,混在队伍里头,眼珠子却不住地往隆中方向瞟。

等仪式一开始,刘表被一众官员簇拥着开始祭农发言,场面有点乱哄哄的时候。

刘琦瞅准个空子,赶紧给张诚使了个眼色,两人故意落后几步,接着路边树林子一挡,迅速脱掉外面显眼的礼服,露出里头早准备好的寻常布衣,打马就往西边岔路钻。

“快!抓紧时间!”

刘琦心里跟擂鼓似的,既盼着这次能见着诸葛亮,又怕再扑个空。

刘琦之所以敢趁机去二访茅庐,便是认定自己那个便宜老爹刘表不会让自己出面发言,且就算刘表会,蔡瑁也会阻拦。

刘琦敢拿自己的人头担保蔡瑁绝对不会希望自己在祭农典礼上发言,这样的政治秀场上出面,当着众多百姓,以及众多不明白刘琦处境的中下官僚面前狂刷存在感。

蔡瑁如今巴不得刘琦这位长公子一点一点淡化出大众的视野,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刘表儿子。

回到刘琦这头,还没等刘琦跑出去多远,麻烦就来了。

只见前往隆中的官道上赫然新设了个卡子,几个兵丁拄着长矛在那儿,对过往行人盘查的那叫一个细,连挑柴老汉的柴火捆都要用矛杆捅几下看看。

“操!蔡瑁这老小子,动作真他娘快!”

刘琦低声骂了一句,但只得勒住马,心里凉了半截。这明摆着就是冲他来的。

没法子,硬闯肯定不行。

刘琦只好和张诚绕到旁边崎岖难走的小道上,这一绕,就多费了快一个时辰。

等刘琦他们灰头土脸、一身汗地赶到那片熟悉的松林外时,日头都已经偏西了。

柴扉依旧半掩着,可刘琦的心已经沉下去大半。

刘琦上前叩门,还是那个小童探出头来。

“先生今日可在家中?”刘琦抱着一丝希望问。

小童摇摇头:“先生一早就出山访友去了,归期未定哩。”

得,又白跑一趟。

闻言刘琦只感觉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来下不去,憋得难受。

尽管刘琦难受到要爆炸,但也只勉强笑了笑,然后让张诚又把备好的礼物——一套难得的古本棋谱和一盒上品云子递过去:“劳烦小兄弟,等先生回来,务必转交。”

小童闻言嬉笑地接过张诚手中的礼物,应承下来。

刘琦站在那儿,望着那紧闭的茅庐,心里很不是滋味,挫败感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两次了!自己千辛万苦来了两次怎么连个面都见不着!难道老天爷真不给我刘琦一条活路?

刘琦蔫头耷脑地转身,招呼张诚:“走吧,回去。”

这次二访茅庐一趟折腾,却又是无功而返刘琦那是人困马乏,心情更是跌到了谷底。

主仆二人沿着山道往下走,只觉得口干舌燥,远远看见道旁有个简陋的茶棚,茶棚一老叟提着一冒着些许热气大茶壶挨个给客人倒茶。

刘琦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走,去歇歇脚,喝碗粗茶解解渴。”

走进茶棚刘琦扫了眼棚子里面,只见坐着四五个人,看打扮像是游学的士子,正争得面红耳赤。

刘琦也没在意,因为这隆中附近有水镜先生司马微开办的水镜庄大学堂,所以常有学子出现在这附近。

刘琦找了个角落的空位坐下,让张诚去要两碗最便宜的茶汤。

刘琦刚喝了一口,那如茶叶或者说枯叶的苦涩味道瞬间让刘琦皱了下眉,就听见旁边那桌士子争论的声音突然大了起来。

“荒谬!简直荒谬!”

一个穿着稍显华贵的学子拍着桌子。

“曹孟德如今被本初公大军压境,退守兖州腹地,粮草匮乏,败局已定!焉有翻盘之理?元直兄此言,未免太过危言耸听!”

被称作“元直兄”的,是个约莫三十左右的青衫士子,面容清瘦,眼神却清亮有神。

他面对指责,并不动怒,只是平静地端起粗陶碗喝了一口茶,缓缓道:

“非也,非也!袁本初地广兵多不假,然其政令多出,谋臣各怀心思,颜良、文丑虽勇,不过匹夫之勇。”

“反观曹孟德,虽处劣势,但法度严明,知人善任,赏罚必信,且其麾下郭嘉、荀彧等人皆乃奇佐之才。更何况…”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却也让声音更显清晰了。

“袁绍如今更是昏庸不堪,竟将自己的左膀右臂田丰、沮授打入牢中,如此昏庸之举致使麾下大将谋士缄默不言,大军军心涣散。”

“我若是曹公麾下智谋定劝曹公出奇兵,击其后翼等软弱之处,或囤积粮草之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袁军百万之众,不战自溃矣。”

这番话条理清晰,分析透彻,甚至隐隐点出了官渡之战最关键的一环!

刘琦听得心头狂震,端着茶碗的手顿时僵住了——这人是谁啊?!分析得如此准确!

要知道如今曹操被打得龟缩官渡,天下九成九的人都看好袁绍,他居然能如此精准地预判到曹操的胜机和关键点?!

这眼光、这见识,绝非寻常腐儒!

那几个学子显然不服,又引经据典的反驳,说什么四世三公威望深重,河北带甲百万等等。

但那青衫士子不慌不忙,一一予以驳斥,句句切中要害,说得那几个学子面红耳赤,最后悻悻然甩下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结账走人了。

茶棚里顿时安静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章二顾茅庐仍失意,柳暗花明得徐庶(第2/2页)

刘琦的心脏却砰砰越跳越快,一个名字在他脑海里呼之欲出——能在这個时候,有这等见识,又叫“元直”的…莫非是?!

想到这刘琦再也坐不住,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起身走到那青衫士子桌前,郑重地拱手行礼:

“这位先生请了!”

“在下刘琦,适才偶闻先生高论,茅塞顿开,敬佩不已,冒昧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那士子微微一愣,显然听过刘琦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恢复平静,起身还礼:“原来是刘琦公子。”

“在下颍川徐庶,徐元直,一介布衣,当不起公子‘先生’之称。”

徐庶态度不卑不亢,并没有因为刘琦的身份而显得拘谨或者巴结。

徐庶!果然是徐庶!徐元直!

刘琦心里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狂喜瞬间冲散了之前的郁闷!

诸葛亮没见着,居然在这里遇到了另一位大才!

这可是历史上帮刘备打了大胜仗,后来又进了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啊!其才能绝不一般!

刘琦强行压下心中激动,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元直兄太过谦了!方才一席话,可谓洞若观火,直指要害!如今世人皆言袁绍必胜,唯元直兄能看到曹公胜机,实在令人钦佩!”

刘琦这话是发自真心,因为他知道徐庶说的全对。

徐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没想到这位荆州长公子竟能理解并赞同自己这番“不合时宜”的论断。

徐庶重新坐下,示意刘琦也坐:“公子也认为曹公能胜?”

刘琦坐下,诚恳道:“不瞒元直兄,我虽愚钝,却也觉得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断,帐下谋士倾轧,良将虽勇却疏于调度,虽势大,实难持久。”

“反观曹操,确如元直兄所言,法度严谨,善于用人,此消彼长,胜负之数,犹未可知也。”

刘琦巧妙地把后世结论用自己的话包装了一下,既附和了徐庶,又没显得太未卜先知。

徐庶闻言,脸上露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笑容,像是找到了知音:“公子能有此见地,已远超寻常人了。”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官渡之战聊到荆州局势,又聊到天下大势。

徐庶见解独到,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让刘琦大有豁然开朗之感。

刘琦也趁机吐露了些自身困境和求贤若渴的心情,态度极为诚恳。

眼看时机成熟,刘琦深吸一口气,起身对着徐庶深深一揖:

“元直兄大才,经天纬地!刘琦虽不才,如今身处困境,却绝非甘于沉沦之辈!日夜所思,便是能得贤才辅佐,以安荆州,乃至匡扶汉室!”

“如元直兄这般大才,流落山野,实乃天下之大不幸!若元直兄不弃刘琦愚钝,肯屈尊随我回襄阳暂住,刘琦必奉为上宾,日夜请教!此生绝不相负!”

刘琦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眼眶甚至都有些发红。

徐庶看着刘琦,沉默了片刻。

他自然知道刘琦在荆州的尴尬处境,投奔他风险极大。

但刘琦的诚恳态度、对自己也是极度看重(甚至可说是知遇之恩),以及那份虽处逆境却不甘平庸的志气,让有些感同身受的徐庶有几分心动。

他徐庶本就不是安分守己之人,早年任侠,后来折节读书,所求不过一展抱负,遇一明主。

眼前这位刘公子,虽说处境尴尬,但或许可以留在身旁在观察观察…?

“承蒙公子如此厚爱,庶,感激不尽。”

徐庶思虑片刻后开口,“若公子不嫌徐庶才疏学浅,庶愿随公子前往,略尽绵薄之力!”

刘琦一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强忍着激动,连连道:“太好了!得元直兄相助,如旱苗得甘霖!刘琦之幸也!”

当下刘琦也顾不上喝茶了,刘琦立刻起身,就要带着徐庶回城。

而回去的路上,自然要经过那个关卡。

兵丁盘问时,刘琦心里还有点打鼓,但面上镇定得很,只说徐庶是自己新招揽的门客文书。

兵丁看徐庶一副寒士模样,也没太起疑,嘀咕了两句就放行了。

见此刘琦暗暗松了口气,心中直感叹自己这个荆州长公子,过得真是憋屈。

刘琦一行人有惊无险地回到州牧府自己偏院内。

随后刘琦立刻吩咐下去,让仆役收拾出一间最好的客房,以上宾之礼待徐庶,好酒好菜赶紧端上来。

刘琦自己则陪着徐庶,继续茶棚未尽的话题,二人是越聊越是兴奋,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好多刘琦以前想不通的关节,经徐庶一点拨,顿时清晰起来。

刘琦偏院内的一切,自然也没瞒过蔡瑁的眼线。

很快消息就报到了蔡瑁那里:“将军,刘琦今日随主公祭祀后,似乎晚归了片刻,还带了个陌生的穷酸书生回来,看样子像是新招揽的门客。”

蔡瑁正在擦拭他的宝剑,闻言嗤笑一声,把剑插回鞘里:“穷酸书生?呵,我就说嘛,司马徽、庞德公那样的人物,岂是他能请动的?

“这小子招个破落书生充门面,真是越活越回去了!继续盯着,看那书生能翻起什么浪花。”

刘琦的所为算是让蔡瑁彻底放下心来,觉得刘琦也就这点出息了。

这夜刘琦这处偏院里,烛火亮了一夜。

刘琦和徐庶相谈甚欢,从荆州谈到天下,从军事谈到民生。

刘琦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建议,更从徐庶那里侧面打听到了更多关于诸葛亮的信息和隆中的情况。

送徐庶去休息后,刘琦独自站在窗前,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里却亮堂得很。

诸葛亮虽然还没见到,但得了徐庶,简直是意外之喜,像是走在漆黑夜里突然摸到了一大块金子,让他信心倍增。

刘琦想起跟徐庶谈起访问诸葛亮的事,刘琦先说自己两次来访友不遇,莫非是这诸葛亮故意不见?

徐庶闻言,倒是笑了笑:“访友贵在诚心,一次不见,便二次,二次不见,何妨三次?心诚则灵。”

徐庶这话像股清泉,一下子说到了刘琦心坎里。

“三次……心诚则灵。”刘琦握紧了拳头,眼神变得无比坚定,“诸葛亮,我一定会把你请出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