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 第6章折节下交得臂助,徐庶暂栖画良图

第6章折节下交得臂助,徐庶暂栖画良图(第1/2页)

于是刘琦将徐庶带到自己偏院内最雅致的厢房前指给徐庶,并告其先在这暂住一段时间。

而刘琦所指的厢房,屋里一应用物都是刘琦悄悄让翠儿换了最好的,书案上的笔墨纸砚,甚至比刘琦他自己用的还讲究几分。

“元直兄,寒舍简陋,暂且屈就。”

刘琦这话说得诚恳,眼神里没半点虚的。

两次访诸葛亮未成,如今的刘琦是真的把徐庶当成了救命稻草。

徐庶点了点头,口中连连说道:“自己是山野之人,随意便可!”

等徐庶走进屋里扫了一眼房间,嘴上虽然说随意,但心中却对刘琦感官好了几分。

只见这处厢房虽处于角落但也窗明透亮,书卷满架,摆在案几上的香炉里还袅袅飘着几缕清烟,显然是用了心的。

徐庶脸上虽然心中对刘琦感官甚佳,但多年游历天下让徐庶早就练就出一副波澜不惊的内心。

于是徐庶点了点头,向刘琦拱手道:“公子厚意,庶感激不尽。”

接下来的几天,刘琦几乎是天天来徐庶这,就差点发动刘备技能(把臂同游,抵足而眠)了

刘琦日日跑来,也不全说正事,有时抱着一卷书,假模假式地请教几个问题,有时干脆拎壶粗茶,跟徐庶天南地北的闲扯。

而且刘琦也从不摆荆州长公子的架子,开口闭口就是“元直兄”

斟茶倒水也亲力亲为,搞得张诚在一旁直瞪眼,觉得自家公子对这穷书生也太好了点吧!

徐庶起初还带着几分士人的疏离和观望,但架不住刘琦这股子近乎笨拙的热乎劲儿。

几天下来,徐庶发现这位长公子虽身处逆境,却并非庸碌之辈,言谈间时常有些看似离经叛道、细想却颇有道理的见解,尤其是对北方袁曹之争的判断,竟与自己不谋而合,甚至…有时言语间更为笃定?

这让徐庶一时间不知道是刘琦自己所想,还是为了迎合自己!

几日后,窗外日头正好,刘琦徐庶两人又对坐饮茶。

聊到尽兴之后,刘琦忽然叹口气,终于把话挑明了些,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苦闷:

“不瞒元直兄,如今我这处境,真是如履薄冰,生怕一步不慎便跌入万丈深渊!”

“前有蔡氏联合蒯家欲意拥戴琮弟,对我步步紧逼,而父亲…唉!”

说到这,刘琦重重一叹。

在这个时代,以子论父传出去恐遭人非议,于是刘琦只能挑一些简单的说。

“父亲的心思我也难猜。我虽空有长子之名,但却空有其名,父亲不喜,蔡蒯两家紧逼。

“我时常半夜惊醒,梦见父亲百年后,自己被蔡氏逼得如丧家之犬般逃出襄阳,最终客死异乡。”

刘琦这话七分真三分演,将一个迷茫却又不甘的公子形象勾勒出来。

徐庶捧着茶杯,默然片刻,道:“公子能看清困境,已属不易。”

“荆襄九郡,虽看似安稳,实则暗流汹涌。蔡蒯两家凭借当年拥戴之功,在这南郡已树大根深,公子欲要动摇,非一日之功,还需长远谋划。”

徐庶虽然话没说透,但也点出了关键。

刘琦心中一喜,见徐庶如此便知道有门儿。

刘琦于是赶紧趁热打铁道:“元直兄所言极是!故而我才日夜思盼,渴望能得真正贤才指点迷津,共图安荆之策!若元直兄不弃…”

刘琦说着站起身来,对着徐庶便是深深一揖,语气也有几分激动,“我刘琦愿以师礼待之,但有所命,无敢不从!只求元直兄助我!”

刘琦这一揖,情真意切,姿态也放得很低。

徐庶看着躬身在前的刘琦,眼神复杂。

他能感受到刘琦的诚意,这几日的交谈也让徐庶觉得此人可辅,并非纯粹的纨绔子弟。

但他徐元直闯荡半生,早年任侠,后来折节读书,见识过人情冷暖,岂会因一番礼遇和几句豪言便轻易许下终身?

思虑片刻,徐庶起身扶起刘琦,摇了摇头,脸上竟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公子之心,庶已深知。公子之志,庶亦感佩。然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章折节下交得臂助,徐庶暂栖画良图(第2/2页)

徐庶停顿了一下,刘琦的内心也一下被提了起来。

“然则,投效之事,关乎庶平生,请容庶…再思量些时日。”

听到这里刘琦心里“咯噔”一下,像是被冷水浇头,满腔热望霎时凉了半截。

刘琦嘴巴张了张,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只能将未竟之言咽了回去。

同时刘琦心中不免有几分自嘲

是啊,招揽名臣武将哪有那么容易?

虽然自己确实是穿越客,但也不能真当自己是话本里的真命天子,虎躯一震便贤才就来投?双臂一展便美女投怀送抱?徐庶这等人物,自然要慎重。

想到这,刘琦勉强挤出个笑容,带着点失落,却并无怨恨:“是刘琦唐突了。元直兄乃当世大才,自然该慎重,不过无论元直兄做何决定,刘琦绝无怨言,这几日能得兄台教诲,已是幸事。”

徐庶将刘琦的反应看在眼里,见刘琦虽失望却能迅速克制,且言语间依旧保持尊重,心中那杆秤又不自觉地向刘琦倾斜了几分。

于是徐庶复又坐下,语气缓和了许多:“公子不必如此。庶虽未能即刻效命,然这几日承蒙公子厚待,岂能毫无表示?公子若信得过,眼下困境,或可试言一二,庶或可试为公子剖析,姑妄言之,故妄听之。”

峰回路转!

刘琦闻言,眼睛猛地又亮了起来,那点失落瞬间抛到九霄云外!

虽然不能立刻将徐庶招揽到手,但能当个高级顾问,对如今的刘琦来说也是天大的好事啊!

“信得过!自然信得过!”刘琦忙不迭地应道

随即刘琦立刻将蔡瑁的监视、刘表的暧昧态度、自己谋求外放江夏的打算,以及暗中联络甘宁等事,捡那能说的,都粗略说了一遍,当然,穿越者的身份和先知是绝不会透露的。

徐庶听得仔细,手指无意识地蘸着茶水,在案几上划拉着。

半晌,徐庶沉吟道:“蔡德珪防范甚严,公子确需暂敛锋芒,示敌以弱。甚至…可故作沉湎之态,使其愈发轻视。”

“至于江夏…”

徐庶顿了顿,“黄祖庸碌,却镇守要冲,江东孙氏对荆州早已垂涎三尺,迟早会发兵攻打江夏,届时黄祖必定会死于孙氏之手。”

“所以公子欲往,还需得等待时机!”

随后徐庶又略略提了几条如何暗中结交军中不得志的底层军官、如何利用刘表与蔡氏之间微妙的制衡,条理清晰,虽只是大致方向,却已让刘琦有种拨云见日之感。

“元直兄一言,真令我茅塞顿开!”刘琦由衷赞道,兴奋地搓着手。

自那日后,徐庶虽未明确投效,但也未曾开口离去,而是在刘琦的偏院里住了下来,身份超然,似客卿,又似幕僚。

刘琦待他依旧恭敬,凡事也多与之商议。

徐庶则时而指点一二,虽不多言,却总能切中要害。

两人常常在书房密谈至深夜,烛光将两人的身影投在窗纸上。

二人的行为自然瞒不过蔡瑁的眼线,窗外,蔡瑁的眼线缩在角落里,打着哈欠,只当那刘琦是招了个清淡的书生回来解闷,愈发瞧不上眼,回报给蔡瑁的也尽是“刘琦依旧无所事事,终日与那寒士空谈”之类的话。

蔡瑁听了,果然嗤之以鼻,对左右笑道:“我道他招了个什么人物,原来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穷酸!刘琦这小子,也就这点眼界了!”

蔡瑁遂更加不以为意。

偏院之内,刘琦却如获至宝。

刘琦听着徐庶偶尔提及那位隐居隆中的好友诸葛亮“才学胜我十倍”,“有经天纬地之能”,心中那团三顾茅庐的火,烧得越发旺盛起来。

“元直兄,你说,我若再去隆中,该如何才能请动孔明先生?”一日深夜,刘琦忍不住问道。

徐庶捋须微笑,眼中有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孔明非常人,唯以非常之诚,或可动之。”

刘琦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看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已穿透重重阻碍,落在了那片寂静的松林之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