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凤凰展翅 > 95. 朝堂争论战与和

凤凰展翅 95. 朝堂争论战与和

簡繁轉換
作者:苦恋文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3 17:30:16 来源:源1

95.朝堂争论战与和(第1/2页)

宣和四年十一月末,临安大庆殿内的铜炉燃着昂贵的龙涎香,烟雾袅袅上升,却驱不散殿内剑拔弩张的气氛。宋高宗端坐龙椅,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椅臂上的龙纹,目光扫过阶下分列的两派大臣——左侧以枢密使韩世忠为首的主战派,个个面色凝重,手按腰间佩剑;右侧以宰相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则身着锦袍,神态倨傲,手中的象牙笏板在掌心轻轻敲击。一场围绕“是否支持赵玥抗金、是否继续对金作战”的争论,正剑拔弩张地展开。

“陛下!”韩世忠率先出列,声如洪钟,震得殿内烛火微微晃动,“宣城一战,赵玥以八千兵力击退完颜烈两万大军,收复三县,稳固江南屏障,此等战绩,足以证明抗金之路可行!如今赵玥请求与周边州府结盟,朝廷若能给予粮草、铁矿支持,必能让江南抗金势力连成一片,届时不仅可保江南无虞,甚至能北上收复失地!”

他话音刚落,主战派大臣纷纷附和:“韩枢密使所言极是!金军屡次背约南侵,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唯有坚决抵抗,才能让金国知难而退!赵玥深得民心,军力强盛,正是朝廷倚重的抗金栋梁,绝不可错失良机!”

秦桧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缓步出列,手中笏板指向韩世忠,语气带着几分嘲讽:“韩枢密使此言差矣!赵玥虽有小胜,却也耗费粮草无数,如今宣城兵力不过三千,周边州府更是各自为战,即便结盟,也难敌金国数十万大军。更何况,金国已派使者前来议和,愿归还淮河以南部分土地,只需朝廷每年缴纳岁币,便可换来太平,何必再让百姓遭受战火之苦?”

“岁币?太平?”韩世忠怒极反笑,上前一步,目光如刀,“秦相忘了靖康之耻吗?忘了二帝尚在金国受苦吗?当年金国也曾许诺议和,可转头便撕毁盟约,南下侵宋!所谓的‘太平’,不过是金国的缓兵之计,若朝廷今日妥协,明日金军便会卷土重来,到那时,江南恐也难保!”

主和派大臣立刻反驳:“韩枢密使未免太过危言耸听!金国此次派来的使者,携带国书,言辞恳切,绝非虚情假意。如今国库空虚,士兵疲惫,若再继续作战,恐会引发民变,得不偿失!赵玥虽有抗金之心,却也难保日后不会拥兵自重,成为朝廷隐患,不如趁议和之机,收回其兵权,以绝后患!”

“一派胡言!”主战派中的御史中丞王纶气得须发皆张,“赵玥在宣城减免赋税、安置流民,深得民心,士兵们更是愿为其效死,何来‘拥兵自重’之说?臣曾派人前往宣城探查,见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百姓皆称其为‘护国郡主’,这样的将领,若朝廷都不能信任,还能信任谁?”

秦桧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递呈给宋高宗:“陛下,臣这里有份密报,称赵玥在宣城私造战船、扩充兵力,还与湖州、常州等地将领暗通款曲,其心难测。若再让其发展下去,恐会成为第二个‘藩镇’,威胁朝廷统治。不如接受金国议和条件,休养生息,待国力强盛后,再图抗金不迟。”

韩世忠立刻上前,大声道:“陛下,此乃秦桧的诬陷之词!赵玥私造战船,是为了防御金军水路进攻;与周边州府联络,是为了结成抗金联盟,皆是为了大宋江山!秦桧一味议和,实则是畏惧金军,想要苟且偷安,其心可诛!”

殿内顿时陷入混乱,主战派与主和派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甚至有人因情绪激动而互相指责,铜炉中的烟雾被气流搅得四散,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宋高宗皱着眉头,看着阶下争论的大臣,心中也陷入了两难——他既想收复失地,洗刷靖康之耻,又担心继续作战会耗尽国力,引发民变;既认可赵玥的抗金能力,又忌惮其势力壮大,成为隐患。

此时,曾前往宣城的钦差李嵩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有话要说。臣曾亲赴宣城,亲眼所见赵玥的抗金决心与宣城的实际情况。赵玥所造战船,皆用于防御青弋江、水阳江,并未有进攻之意;其与周边州府联络,也是为了共享军情、粮草,共同抵御金军,并无不臣之心。宣城百姓安居乐业,士兵训练有素,若朝廷能给予支持,必能成为江南抗金的坚固屏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95.朝堂争论战与和(第2/2页)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议和,臣以为,金国并非真心求和,不过是因前番宣城之败,元气大伤,想要借机休整。若朝廷接受议和,不仅会寒了抗金将士的心,更会让金国看清朝廷的软弱,日后必遭更大规模的入侵。臣恳请陛下,支持赵玥抗金,与周边州府结成联盟,以保江南安宁,为日后北上收复失地打下基础。”

李嵩的话,让殿内的争论稍稍平息。主战派大臣纷纷附和,恳请宋高宗支持抗金;主和派大臣则依旧坚持己见,认为议和才是上策。宋高宗沉默良久,缓缓说道:“诸位卿家所言,皆有道理。只是此事关乎大宋国运,不可草率决定。朕意已决,先派使者前往金国,试探其议和诚意;同时,命赵玥暂代江南东路抗金都统制,允许其与周边州府结成抗金联盟,朝廷每月拨付粮草两千石、铁矿五百斤,支援其抗金。待使者传回金国消息后,再做最终决断。”

这个决定,虽未明确支持抗金或议和,却也算是对主战派的一种妥协,给了赵玥继续抗金的机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虽未完全满意,却也只能躬身领旨;秦桧等主和派大臣则面露不满,却也不敢公然违抗圣旨,只能悻悻退下。

散朝后,秦桧拦住李嵩,语气冰冷:“李大人,你今日在殿上为赵玥说话,可是忘了自己的身份?若他日赵玥真有不臣之心,你恐难辞其咎!”

李嵩直视着秦桧,语气坚定:“秦相,臣只知为大宋江山着想,为百姓安危着想。赵玥是难得的抗金良将,若因猜忌而错失,才是大宋的损失。臣所作所为,问心无愧,无需秦相多管。”说罢,便转身离去,留下秦桧在原地气得脸色铁青。

而在宣城,赵玥收到朝廷的旨意后,立刻召集张九成、李山等将领与乡绅代表商议。“朝廷虽未明确支持抗金,却也允许我们与周边州府结盟,还拨付了粮草与铁矿,这已是难得的进展。”赵玥看着手中的圣旨,眼中满是坚定,“我们不能辜负朝廷的信任,更不能辜负百姓的期望。即刻派人前往湖州、常州、徽州等地,商议结盟事宜;同时,加快战船建造与士兵训练,做好应对金军再次来犯的准备。”

众人齐声应和,立刻分头行动。湖州、常州等地的将领早已有意结盟,接到宣城的邀请后,纷纷派人前来商议,很快便达成共识:结成“江南抗金联盟”,以宣城为核心,共享军情、粮草与战术,若有金军来犯,各州府互相支援,共同抵御。

短短一个月内,江南抗金联盟便正式成立,赵玥被推举为联盟统领,统筹各州府的抗金事务。联盟的成立,让江南的抗金势力空前团结,也让金国得知后,暂时打消了再次南侵的念头,江南地区迎来了短暂的安宁。

然而,赵玥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朝堂上的主战与主和之争仍未结束,金国的威胁也并未消除。她站在宣城北门的城楼上,望着远处的青弋江,心中清楚,未来的抗金之路,依旧充满坎坷与挑战。但她有信心,只要江南抗金联盟团结一心,只要百姓们继续支持,只要朝廷能坚定抗金的决心,终有一天,他们能将金军彻底赶出大宋疆土,收复失地,让天下百姓过上真正安宁的生活。

此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城墙上,将赵玥的身影拉得很长。她握紧腰间的长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场关乎大宋存亡的抗金之战,她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