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凤凰展翅 > 89. 乘胜收复三县城

凤凰展翅 89. 乘胜收复三县城

簡繁轉換
作者:苦恋文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3 17:30:16 来源:源1

89.乘胜收复三县城(第1/2页)

宣和四年十月初五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在泗州空荡荡的金军大营上,营内散落的铠甲与烧毁的粮草痕迹,仍在诉说着三日前的混乱。赵玥身披银甲,站在营门处,手中握着江南制置使传来的密信——信中明确指令,趁金军主力溃败撤退之机,收复被其占据的宣城周边宁国、泾县、旌德三县,彻底清除江南东北部的金军势力。

“郡主,金军主力已撤至淮河以北,驻守三县的多是残兵与伪官,兵力不足三千,且军心涣散,正是收复的最佳时机!”暗卫“墨”递上三县布防图,图上用红圈标注出各县城门守卫数量与粮草囤积点,“宁国县守将是完颜烈麾下的偏将完颜颓,残暴嗜杀,却无实战谋略;泾县由伪县令刘三管理,手下多是强征的流民,毫无战力;旌德县守兵最少,仅五百人,且城墙年久失修,易攻难守。”

赵玥指尖在布防图上划过,目光落在“宁国县”与“泾县”之间的官道上:“金军撤退时,必然会从三县抽调兵力,眼下三县防守空虚,我们分兵三路,同时进攻,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李山将军,你率一千骑兵主攻宁国县,利用骑兵优势,从东门突破,注意保护城内百姓;周平将军,你率一千步兵与五十艘战船,从青弋江顺流而下,进攻泾县南门,截断其水路逃跑路线;我亲率一千精锐,主攻旌德县,拿下县城后,立刻回援宁国、泾县,以防金军残兵反扑。”

“末将领命!”李山与周平齐声应和,转身去集结兵力。赵玥则召来“死士营”统领秦风,叮嘱道:“旌德县虽易攻,却不能掉以轻心,你带两百死士,提前潜入县城,控制城门守军,待我大军抵达,内外夹击,一举破城。”

秦风躬身领命,率领两百死士,换上百姓服装,带着绳索与短刀,朝着旌德县方向而去。赵玥则率领一千精锐,紧随其后,沿着官道快速推进——她要在金军残兵反应过来之前,拿下三县,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十月初六清晨,宁国县东门。李山率领的一千骑兵已抵达城下,战马在晨曦中喷着白气,骑兵们手持长枪,目光锐利地盯着城门。城墙上,金军守将完颜颓正醉醺醺地靠着垛口,手中还提着酒壶——他自认为宋军刚经历大战,无力进攻,便放松了警惕,整日饮酒作乐。

“完颜颓!速速开城投降,否则,踏平宁国县!”李山勒住战马,高声喝道,声音穿透清晨的寂静,传入城内。

完颜颓被喊声惊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到城外的宋军骑兵,顿时酒醒了大半,慌乱地喊道:“快!放箭!守住城门!”

城墙上的金军士兵慌忙搭箭上弦,可还没等箭矢射出,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是李山安排的侧翼骑兵!他们绕到城墙西侧,朝着城**出密集的火箭,箭尖带着火焰,落在城墙下的帐篷上,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金军士兵见状,纷纷慌乱逃窜,完颜颓想要阻拦,却被混乱的人群推搡着后退。李山抓住机会,下令:“冲锋!突破城门!”

一千骑兵如潮水般冲向城门,长枪撞击城门的“轰隆”声震耳欲聋。城门本就不坚固,在骑兵的冲击下,很快便被撞开。宋军骑兵涌入城内,与金军展开巷战。完颜颓见大势已去,想要从西门逃跑,却被李山追上,两人展开激战。不到十个回合,李山便将完颜颓挑落马下,生擒活捉。

城内的金军士兵见主将被俘,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李山立刻下令:“严禁士兵扰民,安抚百姓,清查伪官,恢复县城秩序!”士兵们严格执行命令,城内百姓见宋军秋毫无犯,纷纷走出家门,拿出茶水与食物,犒劳士兵。

与此同时,泾县南门。周平率领的一千步兵与五十艘战船已抵达青弋江泾县段。战船在江面上列阵,船头的投石机对准了南门城墙;步兵则在岸边列阵,准备随时冲锋。伪县令刘三站在城墙上,看着江面上的宋军战船,吓得浑身发抖——他手下的流民士兵早已闻风丧胆,不少人偷偷溜下城墙,准备逃跑。

“刘三!你勾结金军,残害百姓,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若速速开城投降,可饶你手下流民一命!”周平站在岸边,高声喊道。

刘三心中犹豫,可他知道,就算投降,也难逃罪责,便硬着头皮喊道:“我奉完颜将军之命驻守泾县,绝不会投降!放箭!”

城墙上的流民士兵无奈,只能搭箭上弦,可箭矢稀稀拉拉,根本无法阻挡宋军。周平冷笑一声,下令:“投石机进攻!步兵准备冲锋!”

战船的投石机抛出巨石,朝着南门城墙砸去。“轰隆”一声,城墙出现一道裂缝,流民士兵吓得纷纷后退。周平趁机率领步兵冲锋,战船也靠岸,士兵们从船上跳下,与步兵汇合,一起冲向城门。

城门很快被攻破,宋军士兵涌入城内。刘三想要从后门逃跑,却被流民士兵抓住,献给了周平。周平下令将刘三关押起来,同时安抚流民士兵:“你们本是大宋百姓,被迫为金军效力,今日投降,既往不咎,愿意回家的,发放路费;愿意参军的,编入宋军,保家卫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89.乘胜收复三县城(第2/2页)

流民士兵们闻言,纷纷欢呼,不少人主动要求参军,加入宋军的队伍。泾县顺利收复,周平立刻派人向赵玥禀报,并加强县城防御,防止金军残兵反扑。

十月初六午时,旌德县。赵玥率领的一千精锐已抵达城下,城墙上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动静。她知道,秦风的死士营已经得手,便抬手示意:“信号!”

一名士兵点燃信号弹,红色的烟雾在天空中炸开。片刻后,旌德县西门缓缓打开,秦风率领两百死士从门内走出,朝着赵玥拱手:“郡主,城门已控制,守兵全部被俘,伪官也已拿下!”

赵玥点头,率领一千精锐进入城内。城内百姓早已得知宋军到来的消息,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赵玥下令:“立刻清查粮仓与武器库,安抚百姓,同时派人联络李山、周平将军,确认三县防守情况,防止金军残兵回袭。”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清查粮仓时,发现里面储存着大量粮草——这是金军撤退时未来得及带走的,正好可以用来救济百姓与补充宋军粮草。赵玥得知后,立刻下令将粮草分发给城内百姓,百姓们拿着粮食,对宋军感激涕零。

傍晚时分,李山与周平分别派人传来消息,宁国、泾县已彻底稳定,伪官被关押,流民得到安抚,县城防御也已加强。赵玥心中松了一口气,她站在旌德县衙的院子里,望着天边的晚霞,心中满是感慨——短短一日,便收复了三座县城,这不仅是宋军的胜利,更是百姓们的胜利。

可赵玥并未因此掉以轻心。她知道,金军虽然撤退,但仍有可能派残兵回袭三县,必须加强防御,巩固胜利果实。她立刻下令:“李山将军,留守宁国县,率领一千骑兵与五百新招募的士兵,加强县城周边巡逻,重点防守西门与北门;周平将军,留守泾县,率领一千步兵与五十艘战船,控制青弋江水路,防止金军从水路进攻;秦风,你率领死士营,驻守旌德县,同时负责三县之间的联络,一旦发现金军动向,立刻通报。”

将领们纷纷领命,开始着手布置防御。赵玥则留在旌德县,处理战后事宜——她亲自走访百姓,了解他们的需求,下令修复被金军毁坏的房屋与农田,减免三县百姓半年的赋税,让百姓们能尽快恢复生产。

百姓们得知赵玥的举措,更加感激,不少青壮百姓主动要求参军,加入宋军,守护家园。赵玥见状,心中欣慰,便在三县招募了两千名青壮,编入预备役,由宋军将领负责训练,充实兵力。

十月初八,江南制置使派来的官员抵达三县,接管地方行政事务。赵玥将三县的军事防御与百姓安抚情况详细汇报后,便率领一千精锐,返回宣城——宣城是江南的重要屏障,她必须尽快回到宣城,加强城防,防止金军再次来犯。

返回宣城的途中,赵玥看着道路两旁恢复生机的农田与百姓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坚定了信念——她不仅要守住宣城,还要守住江南的每一寸土地,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生活,不再遭受战火的蹂躏。

回到宣城后,张九成与城内百姓早已在城外等候。看到赵玥归来,百姓们纷纷上前,献上鲜花与美酒,欢呼着“郡主威武”。赵玥翻身下马,向百姓们拱手:“多谢各位乡亲支持,宣城与三县已安全,未来,我们定会守住这片土地,让大家安居乐业!”

城内的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百姓们载歌载舞,庆祝收复三县的胜利。赵玥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温暖——这便是她守护这片土地的意义,为了百姓们的笑容,为了江南的安宁。

当晚,府衙内举行了简单的庆功宴。赵玥与将领们、乡绅代表们围坐在一起,商议着未来的防御与发展计划。张九成举杯道:“郡主,此次收复三县,震慑了金军,也让江南百姓看到了希望。未来,我们定要与郡主同心协力,守住宣城,守住江南!”

赵玥举起酒杯,与众人碰杯:“守住江南,不仅是我的责任,也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未来,我们要加强军备,发展生产,让宣城成为江南最坚固的屏障,让金军再也不敢踏入江南一步!”

宴会上,众人欢声笑语,气氛热烈。窗外的月光洒在宣城的城墙上,与城内的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安宁祥和的画面。赵玥知道,这场胜利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无数挑战在等待着她,但她有信心,只要宣城上下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抵御不了的敌人。

一场围绕着宣城的战争,以宋军收复三县、金军溃败撤退告终。而赵玥的传奇,也在江南大地上继续书写——她用智慧与勇气,守护了一方百姓,成为了百姓们心中最可靠的“守护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