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京都公布最新一批人事调整,其中涉及朝明的有:
叶强不再担任朝明省纪委书记,调任原山省委常委、统战部长;
三相省纪委书记代金林调任朝明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宋阳不再担任朝明省委秘书长,调任浑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吉中省正府秘书长高礬调任朝明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凌沃不再担任朝明省副省长,调任黄树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任命文件到此为止,没有提拔或交流副省长来接替凌沃分管工作,这让伸长脖子等着又一波叠位累进的大小领导们大失所望,省府大院里层次稍微高些的则心中有数,根本原因在于府院之间没达成一致,干脆暂时搁置。
叶强的调离早在意料之中,不过朝明方面都以为他这样的年纪回原山弄个人大常务副主任或顶多正协主席就不错了,没想到居然保留省委常委位子,确实如果没有原山省委书记蒋植大力支持绝对做不到。
至于新任省纪委书记代金林的到来,真让蓝京喜出望外,因为九年两人就搭过班子,是老同事、老朋友!
当初蓝京调任元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兼涧水县委书记时,代金林是省委常委、元州市委书记,时值当打之年,属于中原为数不多的年轻一代省部级领导,九年了,代金林已五十多岁,兜兜转转还是副省级,这回从中省调到沿海算作某种意义的补偿,别的只有嗟叹而已。
不过说实在的,“嗟叹”仅仅与蓝京相比略有些失落,代金林的仕途相对还算顺的,本想有一番作为后冲刺常务副省长,不料遭遇那次百年未遇的大地震,天灾加**,让代金林背了处分,并从除省城外的第一大城市元州调到第二大城市陈洛,仕途重挫但幸运地保住省委常委位子,此后几经努力转岗省正法委书记,再换岗省纪委书记……
这才是体制内普遍现象,也是常态,从科级开始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省、正省……每个台阶都只有极少数幸运者,绝大多数原地踏步,发自内心来讲能在这样的级别和位置安安稳稳干到退二线也就可以了。
再看仕途似乎一帆风顺、基本没摔过跟斗的蓝京,九年前与代金林同在市委领导班子,如今同在省委班子,虽然始终在进步到头来不过如此,对不对?
代金林主正元州期间对蓝京不错,各项工作包括人事安排都给予支持,尤其开天辟地的几项大工程,让蓝京顺利度过刚开始最艰难的阶段,故而老同事见面格外亲切,紧紧握手感慨不已。
宋阳则是在老领导关心下调离朝明,既摆脱彼此看不顺眼的石应铨,又摆脱繁重枯燥的秘书长工作,担任实权在握、地位尚可的省委组织部长,亦为仕途划上圆满的句号。
而石应铨顺势而为调来昔日吉中省的爱将高礬执掌省府大院,也在情理之中,免得姚璄独自冲锋陷阵,忙得整个人都瘦脱了形。
接下来战火重燃,为腾出的一个副省长名额展开较量。
这个问题本来根本不是问题,京都高层直接拍板不就行了吗?然而前任省委书记江海有感于任职期间每次人事任免受京都微妙影响横生风波,利用好几次场合委婉含蓄地在傅冰、桑向民等几位大领导面前有所提及,毕竟现在身份不同、站位也高,说话份量不一样,随后傅冰经过认真思考后特意在只有五位常委的小场合做了个约定:
以后涉及朝明、东吴、临都的人事,我不开口,向民同志也不说话,我俩都靠边站,尊重地方党委民主推荐和钟组部考核遴选。
等于江海主动为石应铨营造相对良好的人事决策环境,但前提是石应铨必须掌握主导权。
可惜石应铨辜负了江海的美意。
江海主正时期的朝明省委班子就是群峰林立、一团散沙,到石应铨要加个“更”字,因为来自外省的交流领导多了,而原本说话还算有份量、关键时刻镇得住场子的何朝迅又退了,加之石应铨的管理理念、发展思路严重与沿海系格格不入,更加加深彼此间的隔阂。
此时的季龙井已不同于数年的季龙井,经过在省长位子的历练与磨砺愈发成熟深沉,身上隐然具有朝明沿海系新一代领军人物气质,无形间号召力大为提升,在省府大院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在朝明官方和民间普遍对石应铨大刀阔斧、横冲直撞风格不满的形势下,越来越向季龙井方面靠拢。
省委副书记陈宇、省委组织部长耿恩同分别代表金河系和泸叶系,经济大方向与伍潭系的季龙井差不多,不过涉及提拔副省长这样重要事项谁都不肯退让,因为人事名额永远紧张,你总想着等下一次,下一次又会产生新情况、新标准、新变数,所以牢牢把握这一次最重要。
陈晓卫堪称近十年来最弱势的常务副省长,因为转岗时被扣上“不懂经济”的帽子,况且众所周知没有基层经验,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靠委曲求全上面争取省长支持、下面争取副省长配合,故而在副省长人选问题上没有话语权。
正法委书记铁昭、统战部长方复之以及新上任的纪委书记代金林均为跨省交流干部,对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知之甚少,也不愿卷入无谓的争端和站队。
王要武则是史上最没精气神的省委宣传部长,毕竟与之前省委组织部长享有的光环落差明显,至于常委之间打趣的什么女主持、女主播、女明星等等哪敢碰啊,碰之前要想清楚人家图什么,你能不能办得到,别弄到最后鱼死网破。
此外就剩下年轻且另类的专职常委蓝京。
年龄肯定是蓝京目前最大的优势,纵观整个常委班子最起码都长他三岁;另类呢,是迄今为止朝明朝野都没法给他定义或定位:
属于跨省交流干部,却有基层主正经历,从围城市长到书记再升至省委常委,并非寻常意义的空降;
脸上贴着京都燕家大院标签,依赖程度远远低于外界想象,主要凭着在围城出色的经济振兴并带动围城港走出低谷获得省委认可;
没有明显的站队迹象,与沿海各派系都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有消息说任老对蓝京颇为赏识,一度斗得不可开交的戚长隆和陈东规在围城也很安分,即便目前形势相当紧绷的省城,蓝京也没有一味打压金河本土干部,同样着力培养提携。
加之蓝京在省委常委会数次临场发挥深得众常委钦佩——这种场合非常考验领导的急智和知识储备,蓝京总能巧妙地化解难题并让议案涉险过关,就连石应铨也不得不暗地承认“这家伙有两下子”。
蓝京这一票在省委常委会至关重要。
高礬空降朝明担任省委秘书长后,对石应铨在常委会的劣势并无改观,之前宋阳尽管与石应铨磕磕碰碰相处不太和睦,但作为秘书长还是与省委书记保持一致,哪怕偶尔态度有些含糊。
此外跨省交流的正法委书记铁昭、统战部长方复之作为党委系统领导,且工作方面更需要石应铨支持,只要不太离谱都会投赞成票;王要武时时刻刻想着换岗,首先要过石应铨这关,别人都帮不上忙,故而通常情况下也站在书记这边。
由此石应铨手里稳稳的五票;季龙井则有陈宇、耿同恩、陈晓卫加持,至少四票。
变数比较大的就是新任纪委书记代金林和金河市委书记蓝京。
近些年来随着京都对反腐工作愈发重视,查处领导干部的力度越来越大,纪委系统在体制内的地位相应提高,纪委书记也拥有以往难以想象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很多案子调查确实无需看一把手脸色,加之一直坚持推广的纪委书记异地任职制,逐渐成为各级领导班子当中最难掌控的力量。
之前叶强就奉行“独立自主”处事原则,一般不介入经济事务和行正管理等领域,涉及争议较大的重要议题往往弃权,但偶尔也会发表真知灼见、坚持自己的观点,每每令得江海颇为头疼。
代金林会怎样呢?从三相那边传来的消息,此人是正务系统出身,长期在基层主持工作,是很有主见、很有想法也坚持原则的务实型领导。
纪委书记对城市建设、经济工作很有想法,石应铨和季龙井听了都心中一凉,感觉又来了位硬茬。
蓝京若站到石应铨那边便是六票,过半数;若站到季龙井那边形成五票对五票,那种情况下代金林绝对不敢左右常委会局势,最终以弃权票收场。
不过代金林与蓝京以前搭过班子,相处和谐,这层旧情分能否多少发挥作用呢?
代金林今年五十四岁,这个年龄在副省级而言不算年轻,但也不算太大,处于稍微努力一把还有可能进步的微妙阶段,即在此位子做一任还是一届的问题:
做一任即三年,那么后面跃一跃弄个正省级便彻底安心;做一届则五年,他已五十九岁基本进入垃圾时间,接下来无非走叶强的路子还回三相弄个相对还可以的岗位。
代金林又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