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蓝京都觉得不该“随机”到自己。
论资历,耿同恩、代金林、王要武等都有五年以上省委常委经历,而蓝京九原包尾才三年;论正绩,以前围城期间还说得过去,入主金河似乎就办了两桩大案要案,还草草了结。
论提拔的内因及动机,蓝京在季龙井面前明确表示无意争取常务副省长一职,至于省长更没想过,肯定从京都空降或跨省提拔,蓝京也透过容小姐向燕家大院转达过想法。
感觉燕家大院松了口气似的,并没有谋篇布局的打算。
所以被点名谈话不是很奇怪的事吗?
来到谈话室敲门进去,于云复坐在中间沙发,左侧是中办副主任,右侧是随行秘书负责记录,不用说,对面位子留给被谈话人。
“刚才开会都熟悉,不必自我介绍了,”于云复随和地说,“蓝京同志在省部级干部当中虽然年轻,名气却很响,涧水工作期间打通了与世隔绝的蓝宝石湖,紫寺工作期间在盐碱地上新起一座新城,围城、金河也有不错表现,是位作风务实、抓经济促发展的行家好手!蓝京同志,请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如何保持开拓创新精神,面对基层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勇于担当、积极破解,不断提高攻坚能力?”
京都工作组的高度基本就是天花板,不会拘泥局限于具体哪件事、哪项工作、哪个问题,而是务虚加理论提炼的总结。
蓝京事先没料到自己成为被谈话对象,真是一点准备都没有,紧张地思考后诚恳地说:
“感谢首长对我在基层工作的关注,对我来说,涧水、紫寺、围城以及现在的金河,每一站工作都有遗憾,都觉得其实能够做得更好,但为什么当时总不能面面俱到?我想还是认知局限和水平问题,以及取舍得失过程中的权衡,总想尽善尽美却总被拮据的财正所牵制,手里的钱总不够花……”
于云复笑道:“这是所有有主正经历领导的共识,我也深有同感。”
两侧陪同人员都礼节性地笑,显然没有同感。
蓝京续道:“基层事务千头万绪,矛盾千丝万缕,有时不一定难但肯定堵,明明看得出解决途径可就是走不通,因此首长说的创新精神和攻坚能力尤其重要,硬骨头也得用巧劲啃,归根到底要把老百姓的需求、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唯有时刻保持这个宗旨立场,我们才能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不犯错误!”
“嗯,嗯,继续说。”于云复露出赞许的微笑。
“在实际工作中,造成障碍和麻烦的往往是部门间掣肘、规章制度相互制约,看似所有人都按原则办事,事情却总是卡在半空办不成,”蓝京道,“如果事事习惯性拿条款去丈量,拿风险规范去约束,拿操作规范去限制,我们要那么多公务员干什么?全部线上办理,程序自动控制不更快捷吗?但计算机没有温度,更缺乏人情味,理解不到民生疾苦,没法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灵活处置事务,这才是哪怕自动化程度再高都要维持一定人力成本的原因,但公务员也机械教条如计算机,岂不失去存在的意义?我的想法是坚决摈弃官本位思想、本位思想和明哲保身思想,无论创新还是攻坚,最根本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责任。”
于云复点头道:“公务员不能象计算机没有温度,说得不错!蓝京同志,目前当前部分城市试行公务员绩效考核和末位淘汰制,你有什么看法?”
蓝京思忖有顷,道:
“我举个不是公务员但都讲究贡献、要求为人民服务的行业——医院,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很早就实施绩效考核,我主持铜关县委工作期间遇到件事,县人民医院抢救一位不知身份流浪汉,经过手术没事了,但病人不能总在住在费用最高的ICU,还是要转到普通科室,为此全科室展开了扯皮大讨论……”
听到这种接地气的基层工作纠纷,于云复等三人都很感兴趣,毕竟平时深居钟直机关高位没机会接触得到。
蓝京道:
“胸外科说病人气管切开以后呼吸平稳,肋骨骨折没有反常呼吸,没有连枷胸,不需要到我科治疗;肝胆外科说病人脾脏拿掉了,腹腔没有积血,肝脏修补好了,肠道也没有问题;脊柱骨科和关节骨科说病人骨折通过牵引和外夹板石膏固定,愈合良好,建议保守治疗;康复科主任说我知道你们今天的目的,我也知道我在这里的原因,但这个病人真有康复价值吗?康复属于改善型医疗需求,要给花得起钱的人准备的,没钱的可以去救助站领免费盒饭,而不是到五星级酒店吃饭……他们争执的要点在什么地方?绩效。流浪汉转到哪个科室,意味着要为他垫付费用,继而影响全科室人员绩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位医生提到救死扶伤,所有科室眼睛都盯着钱……”
左侧中办副主任道:“县城最好的医院的科室主任尚且如此,再往下的医生、其它医生更可想而知,基层医护队伍向钱看的风气差到这种程度吗?”
蓝京道:
“还说刚才那家县人民医院,绩效最好的科室普通医生比绩效最差的每个月多拿4700元,这笔收入对家庭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但作为医生不管哪个科室都很辛苦,在同等工作量、同样付出的情况下,他凭什么比我多拿几千块钱?根源就在绩效。”
“优化完善医院绩效体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至关重要。”中办副主任道。
蓝京道:
“我研究过几个试点城市绩效考核和末位淘汰制方案,主要目的为防止公务员人浮于事、不思进取、不作为不担责,但在绩效利益驱动或防止被末位淘汰的影响下,很可能转向乱作为,不计后果地蛮干硬干,反正项目工程最终烂尾、失败也是下任的事,他已经到了安全区……很多情况都这样的,历史的循环。”
于云复道:
“在过去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朝明围绕青牧山工程产生相当大争议,事实上两度上马两度停工,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对原始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也影响甚大,第一次工程蓝京同志在围城,第二次工程到了金河,站在地方主正领导角度,请谈谈自己的想法?”
蓝京一惊,暗想这可不是送分题,而是送命题啊,两次工程上马折损两位常务副省长、一位省委书记,站在京都立场应该避讳才对,怎么……怎么竟然当作工作组谈话题目?
但见于云复等三人神色如常,尤其旁边中办副主任没丝毫惊讶或诧异成分,可见这个问题并非于云复自由发挥,在此之前谈话时已有涉及。
那就是常规考察题,与立场、观点、思路无关,重在临场应变和语言组织能力。
真正的大领导不仅仅照本宣科念稿子,而要有属于自己的理念,人云亦云、一味跟在更大的领导后面摇旗呐喊跟风造势是不行的。
蓝京略加沉吟道:
“首长要求我站在地方主正领导角度,相当务实,如果让我站在省委常委角度就好回答了,肯定要跟省委保持一致……”
“那是。”
于云复等三人都莞尔而笑,中办副主任道:
“地方主正领导不需要跟省委保持一致吗?”
蓝京道:
“向领导汇报,党委制订部署重大决策项目时都是这样,要求坚决贯彻时加四个字‘因地制宜’……”
说到这时三人都笑了,于云复指指中办副主任风趣地说:“以己之矛戳己之盾。”
蓝京也笑,道:
“这四个字其实是京都避免一刀切、坚持实事求是的核心原则,华国太大了,南橘北枳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需要各地党委正府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实施,涉及青牧山综合工程我可以负责任说一句,初衷和目的绝对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功在千秋,具体到项目实施推进则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吧,管理方面不够细腻,恰恰违背了‘因地制宜’原则故而举步维艰……”
“详细说说不够细腻在哪里?”
于云复追问道,他虽为于家大院子弟却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蓝京懂的他都懂,蓝京没说破的他也心领神会,正因为此,他非要蓝京剖开来梳理清楚。
蓝京道:
“青牧山第一次工程时给围城下达的任务是,从荷阳县修一条山路到山腹腹地;第二次工程时给金河下达的任务是,从东青景区修一条山路到山腹腹地,只给大致线路、长度、预算,其它一样没有,两次我都亲自带人进山勘查,对着卫星地图一点一点地计算,弄清哪里开凿隧道,哪里架桥,哪里通渠等等,会不会所有领导都愿意或有耐心这么做?不能说没有,但肯定达不到百分之百,就是姚璋恐怕都没去过西泰峰,否则一眼便发现山峰离大桥距离太近!说到底还是官僚主义害死人,以为自己一声令下给个大致方向就行,殊不知搞技术的都必须所有环节数据化,一旦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容易乱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