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再入牛头山(第1/2页)
时值初冬,南方的山林依旧带着些许绿意,只是这绿意染上了深沉的墨色,不似春夏那般鲜亮跳脱。
肖尘骑着红抚,一路慢悠悠地往南行。上一次走这条路,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只要大方向不错,走到哪儿算哪儿。
这次心里揣了个明确的目的地,反倒觉得这路有些难走了。
问题就出在他的记忆上,他那点关于路径的记忆实在经不起推敲,每每遇到岔路口,总要勒住马缰,拧着眉头琢磨半天。
“左边?看着有点眼熟……右边?好像也走过……”肖尘嘀咕着,最后往往是不耐烦地折根树枝,往天上一抛,“得,听天由命吧。”
就这么靠着几分运气和树枝的指引,在某天上午,一座熟悉的山峰终于跳入了他的眼帘。
那山峦起伏,线条算得上敦实,可横看竖看,怎么看也瞧不出半点牛头的模样。肖尘挠了挠下巴,心里直犯嘀咕:“牛头山这名字到底是谁起的?眼神怕不是有点毛病。”
看见这山,他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背着几乎与他等高大刀的豆芽菜身影。要说这一路行来,有谁让他觉得有趣又难忘,这牛头山里,至少就占了两个。
一个,是那个高尚得不像话的山匪头子;另一个,就是他那个又倔强又让人心疼的女儿。
肖尘嘴角弯了弯,“既然路过,就去看看吧。好歹,我还兼着他们大寨主的名头呢!”
他催动红抚,翻过一道山梁,下方一处背风的山坳里,便是牛头寨的所在。
远远望去,比起当初的简陋,如今确实有了不少人烟气象。几十间木屋、土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屋顶上冒着缕缕炊烟,隐隐还能看到开垦出的田地阡陌。肖尘点了点头,看来那个姚县令,不仅有几分良心,还挺会看眼色行事,没亏待了他“罩着”的这片地方。
他骑着马继续往山坳里走,刚靠近村寨边缘,就听见一连串孩子清脆又杂乱的呼喝声从旁边的灌木丛里传来。
“这边这边!”
“堵住它!别让它跑了!”
“星莹姐!从那边赶!”
声音未落,只听“哗啦”一声,一只棕底带花斑纹的小野猪,瞪着惊慌的小眼睛,猛地从灌木丛里窜了出来,没头没脑地直冲向肖尘和红抚。
红抚打了个响鼻,前蹄微微一抬,看似随意地向前一蹬,那蹄子精准地踹在冲过来的野猪脑门儿上。
那小野猪连哼都没哼利索,就像个被踢飞的皮球,滴溜溜翻滚了好几圈,最后四脚朝天地瘫在地上,不动了,只露出柔软的肚皮微微起伏。
几乎是同时,灌木丛后面“呼啦啦”窜出七八个半大孩子,一个个跑得满头大汗。
为首的是个女孩儿,手里拖着一根比她个子还高出一大截的粗大木棍,棍子一头还沾着泥。
肖尘一看就乐了,从马背上跳下来,冲着那女孩儿喊道:“小牛!好久不见了,你还是这么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1章再入牛头山(第2/2页)
那女孩儿正是牛星莹。她看见肖尘,黑亮的眼睛里先是闪过一丝明显的喜色,随即小嘴就撅了起来,纠正道:“人家叫牛星莹!”
她跑到红抚跟前,仰着头往肖尘身后张望,“你媳妇儿呢?沈姐姐怎么没一起来?”
她没看到马车的影子,眼睛转了转,带着点促狭的语气问道:“你不会是惹她们生气,被赶出来了吧?!”
“瞎说什么呢?”肖尘伸手,习惯性地揉了揉她那有些乱糟糟的头发。
旁边几个孩子已经嘻嘻哈哈地用那根长木棍,穿过野猪的四肢,吭哧吭哧地把它抬了起来,看样子是准备抬回村里去。“我是回来看看我的山寨,别忘了,我可是你们大当家。”
牛星莹听了,却瞟了他一眼,脸上露出点不好意思的神情,小声说:“那个……咱们这儿,不叫牛头寨了。姚县令给咱们入了籍,现在叫牛头村,不是土匪了。”
“什么?!”肖尘眼睛一瞪,做出夸张的、痛心疾首的表情,“我不在,你们居然被招安了?还有没有天理了?!”他感觉自己的“山贼王”梦想,还没开始就被人釜底抽薪了。
“你爹呢?他区区一个二寨主,就敢做这个主?”肖尘觉得有必要给这些“手下”上上课了,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土匪,怎么能轻易被招安呢?招安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我爹在地里干活呢。”牛星莹撇了撇嘴,“城里的财主送了他一头牛,他一天到晚宝贝得跟什么似的,恨不得搂着牛睡觉。”
她凑近两步,压低声音,小脸上带着鬼鬼祟祟,“正好你来了,帮我想个主意。现在日子好过些了,他就知道闷头干活,村子里婶子们劝了他好几次,让他找个能过日子的,他就是不听。”
“我记得,之前不是有个姑娘,上赶着要给他生孩子的吗?”肖尘对那个叫宋婉莹的女孩印象挺深,长得清秀,胆子也不小。懂感恩,有气节。
“你说婉莹姐啊?她不行。”牛星莹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她也没比我大几岁,我爹把她认作干闺女了。现在在村子里教孩子们认字呢。”她晃着脑袋,老气横秋地分析,“我看尹梨婶子就挺好,漂亮,人也温柔,经常给我们做好吃的。就是我爹那块木头,一点都不开窍!”
肖尘对做红娘拉纤这种事兴趣缺缺,但他打定主意要跟牛猛好好“谈谈”。
自己好不容易有个山寨大当家的名头,威风还没耍够,可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被“招安”了。
他跟着牛星莹和一帮抬着野猪的孩子往村里走。
刚进村口,一些正在忙碌的村民就认出了他,纷纷围了上来,脸上带着质朴而热情的笑容。
“恩公!是恩公来了!”
“恩公您快屋里坐!”
“恩公吃饭了没?家里刚蒸了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