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160章 烽火照山东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第160章 烽火照山东

簡繁轉換
作者:青衣江月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6:58 来源:源1

第160章烽火照山东(第1/2页)

民国十九年十二月五日,夜。

渤海湾吹来的寒风,如同裹着冰碴的刀子,呜咽着掠过白浪河两岸枯黄的芦苇荡,带来刺骨的海腥气和一丝不祥的预兆。

月光被浓密的铅云彻底吞噬,只有几颗冻星顽强地透出惨淡清辉,勉强映照出潍坊城东郊蜿蜒起伏的土垒、锈迹斑斑的铁丝网,以及稀疏的人影。

这里是山东军第三师第二旅的防线。

名义上是一个旅,实则仅有残缺不全的一千五百余人,由旅长韩一诺率领。

韩一诺,行伍半生,风霜在脸上刻满了沟壑,此刻他盯着地图上那代表己方的、薄弱得可怜的蓝色线条,与代表日军进攻箭头的、粗壮鲜红的标记,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旅座,这防线…拉得太薄了。平均一里地还摊不上一个排的弟兄。”

参谋长声音干涩,指着地图上几处几乎空白的地段,

“尤其是九龙山到白浪河岔口这一线,原本该是加强营守备的区域,现在只有一个连在硬顶。”

一个刚送弹药上来的老班长,裹着破旧的棉衣,忍不住低声对身边的年轻士兵抱怨,声音恰好能让韩一诺听到:

“唉,要是李团长和他的主力团没被调去北边…咱们何至于此!

半个旅守这么长的线,弹药还缺斤短两,这仗怎么打?”

年轻士兵脸上还带着稚气,困惑地问:

“班长,李团长他们为啥调去河北啊?咱们这不也要打鬼子了吗?”

“为啥?”

老班长啐了一口,满是怨气,

“还不是韩主席的心思…觉得北边奉天那边更要紧呗!

把能打的、好装备都往黄河边上调,留下咱们这些老弱残兵看家…

结果倒好,鬼子直接从东边海上来了!这叫什么事儿!”

韩一诺猛地咳嗽一声,凌厉的目光扫过,老班长立刻噤声,但弥漫的无奈和怨气却挥之不去。

韩一诺何尝不知?

韩复榘为应对与北方救**的对峙,将山东军主力,尤其是装备较好的部队,大量北调至河北边境,导致胶东沿海防务极度空虚。

他手下这支队伍,装备可怜至极,老套筒、汉阳造是主力,轻重机枪不足二十挺,火炮仅几门老掉牙的迫击炮,炮弹稀缺得像金豆子。

而对面的敌人,是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精锐第五师团步兵第21旅团主力,以其第42联队为先锋,配属野战炮兵大队,总兵力超过六千,拥有大量坦克、重炮和充足的弹药。

“都闭嘴!守住阵地是军人的本分!

参谋长,通知下去,鬼子可能趁夜偷袭,让弟兄们都打起精神!”

韩一诺压下心中的烦躁和不安,厉声道。他无法改变上层的决策,只能尽军人的本分。

他的话音未落,仿佛是为了印证最坏的预感,东方的地平线骤然被一片炽烈连绵的白光撕破!

“咻——咻咻咻——咻——!”

紧接着,滚雷般由远及近、撕裂耳膜的尖啸声如同死亡的协奏曲,瞬间充斥了整个天地!

“炮击!全体隐蔽!!”

各级军官声嘶力竭的吼声刚出口,便被天崩地裂的爆炸声彻底淹没。

“轰隆隆隆——!!!”

日军炮兵大队的数十门山炮、野炮乃至重榴弹炮,开始了长达近半小时的毁灭性急袭。

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守军的前沿阵地。刹那间,泥土、木桩、铁丝网碎片被狂暴地掀上数十米高空,一团接一团的火光不断爆开,将夜空染成一片诡异骇人的橘红色。

大地在剧烈颤抖,地窖顶部的尘土簌簌落下。

坚固的机枪工事被直接命中,瞬间化为齑粉;匆忙挖掘的散兵坑在重炮面前如同纸糊,里面的士兵往往来不及发出任何声音便已粉身碎骨。

炮击尚未完全停歇,只是刚开始向城垣方向延伸,黑暗中便传来了低沉的引擎轰鸣和履带碾过冻土的铿锵声响。

“坦克!鬼子的铁王八上来了!”

观察哨兵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

只见数辆**式中型坦克,如同从地狱爬出的钢铁巨兽,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格外狰狞,其后是密密麻麻、端着刺刀的日军步兵,呈散兵线波浪式涌来。

“打!给老子往死里打!”残存的守军军官红着眼睛怒吼。

战斗瞬间白热化。

步枪、为数不多的轻机枪喷吐出愤怒的火舌,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

然而,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只溅起零星火花,难以阻挡其推进。

日军的轻重机枪则如同毒蛇般喷吐着致命的火舌,精准地压制着守军的火力点。掷弹筒射出的榴弹不断在守军阵地上爆炸。

城东的九龙山据点,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这里地势较高,可俯瞰大半个外围防线。

驻守此处的是一营三连。

日军显然也意识到了此地的重要性,投入重兵猛攻。

坦克抵近射击,炮弹将简易的土木工事一层层削平。

日军步兵在火力掩护下,嚎叫着向上冲锋。

“弟兄们!守住!绝不能让鬼子从咱这儿过去!”

连长李国强脸上被弹片划开一道口子,鲜血淋漓,他操起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对着山下蜂拥而上的日军疯狂扫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0章烽火照山东(第2/2页)

士兵们依托弹坑、岩石残骸,用一切武器还击。

不断有人中弹倒下,但活着的人立刻补上位置。

阵地前日军的尸体越来越多,但守军的伤亡更为惨重。

“连长!没子弹了!”

一个年轻的士兵带着哭腔喊道。

李国强打光最后一个弹匣,看着越来越近的日军,眼中闪过决绝。

他捡起牺牲战友步枪上的刺刀,卡上自己的枪口,嘶声吼道:

“上刺刀!跟狗日的拼了!”

残存的几十名士兵纷纷装上刺刀,跳出战壕,与冲上阵地的日军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刺刀碰撞的铿锵声、怒吼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李国强如同疯虎,接连捅翻了两名日军,但第三把刺刀从他侧后方狠狠扎入。

他身体一僵,猛地转身,死死抓住对方的枪管。

另一名日军士兵见状,挺刀刺来。李国强咧嘴一笑,露出带血的牙齿,用尽最后力气拉响了腰间最后一捆集束手榴弹。

“轰!”一声巨响,火光吞噬了那片区域。

九龙山主阵地失守,但残存的守军仍在侧翼、反斜面进行着徒劳而英勇的抵抗,直至全部牺牲。

外围防线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

凌晨零时左右,枪炮声已逼近潍坊东门。

旅指挥部能清晰听到城外传来的日军叽里呱啦的嚎叫和密集的枪声。

“旅座,撤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副官满脸焦黑,急声道。

韩一诺缓缓摇头,声音沙哑而坚定:

“撤?往哪儿撤?

身后就是潍坊城,是十几万父老乡亲!

我们守土有责,今日唯有以死相报!”

“济南。韩主席钧鉴:倭寇主力猛攻潍县,炮火猛烈,我部伤亡逾半,外围尽失,现退守城垣。职部誓与城共存亡,然兵力悬殊,火器不济,恐难久持。

……

职,第二旅旅长韩一诺”

电波载着这最后的绝望呼号,穿透硝烟弥漫的夜空,飞向西南方向的济南。

几乎在同一时间,黄海之滨的日照城,也陷入了血与火的炼狱。

相较于潍坊,驻守日照的力量更为薄弱。

主要是县保安团、少量警察以及匆忙组织起来的壮丁,总计约千人,由县长高荫周兼任城防长官。

高荫周是个文官,年近五旬,此刻却不得不披挂上阵。

面对的是日军步兵第9旅团一部约四千人的围攻,日军意图迅速打通沿海南下通道。

没有进行长时间的炮火准备,而是采取多点进攻的策略,同时猛攻涛雒、两城等外围据点,并派出一部直扑日照城下。

守军兵力本就单薄,分散防御更是捉襟见肘,很快便被分割包围。

日照城墙不高,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砖石结构,在现代化火炮面前显得脆弱不堪。

日军用山炮、步兵炮抵近直瞄射击,城墙多处被轰开缺口。

缺乏重武器的守军,只能用老旧的土炮、鸟枪,以及滚木、礌石甚至烧开的沸水、热油进行抵抗。

高荫周亲临西门督战,这里战况最为激烈。

日军的轻重机枪将城垛打得碎石飞溅,压得守军抬不起头。

无数云梯架上了城墙,日军士兵嚎叫着向上攀爬。

“顶住!绝不能让倭寇上城!”

高荫周声音嘶哑,他甚至还不会熟练放枪,只能挥舞着一把大刀给士兵鼓劲。

守城的士兵和自发上城的民壮,用简陋的武器与日军搏杀。

不断有人中弹从城头栽落,或者在与日军的白刃格斗中同归于尽。

城墙上下,尸体堆积,鲜血染红了斑驳的墙砖。

凌晨一时许,西门附近的一段城墙在炮火连续轰击下终于坍塌,形成一个巨大的缺口。

日军潮水般涌了进来。城内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更为残酷的巷战。

高荫周在几名护卫的拼死保护下,退守到县衙附近。

他知道,城破已在旦夕之间。

“韩主席!日照遭倭寇重兵合围,寇自海陆猛攻,城防岌岌可危!百姓惶恐,将士浴血,然贼众我寡,恐难见明日之朝阳!

……

职,高荫周”

他捡起地上一支阵亡士兵的步枪,对身边仅存的几人吼道:

“诸位,随我杀敌!日照,今日便是你我尽忠之所!”

济南,韩复榘公馆。

窗外,天色依旧漆黑。

书房内,韩复榘枯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桌上摆放着刚刚几乎同时送达的两份电文译稿——一份来自潍坊韩一诺,一份来自日照高荫周。

电报纸上那寥寥数语,却重若千钧,字里行间弥漫着硝烟、血腥和绝望的气息。

他仿佛能听到潍坊城外的炮声震天,看到日照城头的血肉横飞。

这两封染着电波硝烟味的求援电报,如同两把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口。

山东的天空,已被来自东方的战火彻底染红,而那灼热的光焰,正迅速向他所在的济南蔓延而来。

他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