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125章 救国宣言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第125章 救国宣言

簡繁轉換
作者:青衣江月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33 来源:源1

第125章救国宣言(第1/2页)

民国十九年,九月一日,奉天城。

晨曦微露,秋意渐浓,奉天城却早已沸腾。

一个半月前,那场惊心动魄的花园口大捷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政治博弈——已然悄然拉开序幕。

——————————

帅府东院议事厅内,灯火彻夜未熄。

于右任、林森、邵力子三位元老,在这半个多月里,几乎未曾有过片刻停歇。

在东北当局的全力支持下,他们以笔墨为刀枪,以电波为羽檄,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冲锋。

一张巨大的全**政要员、士林名流联络图悬挂于壁,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进度。

专门的通讯保障小组,动用了东北军最先进的高功率无线电台和直通关内的有线电报线路,确保讯息畅通无阻。

于右任泼墨挥毫,那一手惊世的“标准草书”此刻书写的是泣血丹心。

他致信昔日同盟会旧友、各地监察委员、报业巨子:

“……金陵当局,弃总理遗训于不顾,纵容暴日,屠戮同胞,囚禁忠良,钳制舆论,其行径较之军阀时代犹有过之!

我辈革命数十载,岂容江山变色、民心尽失?

东北张汉钦司令,年少而志坚,率军民浴血抗敌,花园口一役雪我甲午之耻,其治下政治清明,实业大兴,教育昌盛,实乃民族复兴之希望所系!

兄台素怀忠义,望深明大义,共扶危局……”

林森则以他德高望重的身份,致电国民政府各院部会中尚有良知之旧僚、海内外侨领、各民间团体:

“……当轴者倒行逆施,已失领袖之格。国之不国,岂能坐视?

东北已为我民族保存一线生机,一片净土。

盼诸公暂弃歧见,以救国为先,汇聚奉天,共商大计,勿使救国无门,憾恨千古……”

邵力子发挥其学者兼报人之长,撰文致全国教育界、法学界、工商界同仁:

“……数据昭昭,事实胜于雄辩:

南京之**无能,东北之奋发有为,已成云泥之别。

救国非空谈,需脚踏实地。

东北已辟出一条活路,吾辈知识分子,岂能徒作壁上观?

当以理性与良知,选择光明,共赴国难……”

一封封书信,一份份电文,携着东北大捷的雄风,带着黑土地蓬勃的生机,更蕴含着三位元老沉甸甸的威望和泣血的呼吁,穿越千山万水,飞向北平、上海、广州、武汉,飞向每一个心怀家国的志士仁人案头。

一种无声的共识正在华夏大地凝聚。

时机,已然成熟。

————————————

九月一日上午九时整,奉天城中心广场。

临时搭建的主席台庄重肃穆,四周东北边防军将士持枪肃立,军容严整。

台下,人山人海。

东北各界代表、工商巨子、学界泰斗、青年学生、市民群众,以及早已云集奉天的全国各地报社记者,更有众多身着各地服饰、眼神中充满期盼与审视的关内各界代表、各地军政势力驻奉天办事处人员,翘首以盼。

军乐队奏响庄严的乐曲。

于右任、林森、邵力子三老,在张汉钦、张作相、杨宇霆等东北军政要员的陪同下,缓步登上主席台。

于右任手持一份厚重的文书,步履沉稳,目光如炬。

林森、邵力子分立两侧,面色凝重而坚毅。

张汉钦则身着戎装,退后半步,姿态恭敬,将舞台完全让予三位为国奔走的老人。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秋风拂过旗帜的猎猎之声。

于右任走到话筒前,目光扫过台下万千民众,深吸一口气,那苍老而浑厚的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传遍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全国同胞们!各界父老兄弟们!”

“今日,我于右任,偕林森、邵力子二位先生,怀着一颗沉痛而又充满希望之心,于此东北奉天,向全国四万万同胞,宣读一份关乎我华夏生死存亡之《救国宣言》!”

话音未落,台下已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

于右任展开文书,声若洪钟,一字一句,叩击着每个人的心扉:

《救国宣言》

(民国十九年九月一日于奉天)

全国各党政军机关、各法团、各学校、各报馆并转全国同胞公鉴:

天祸华夏,变乱相寻。自先总理孙先生逝世,本党领导之变革事业,本应继往开来,奠国家于磐石之安,登百姓于衽席之上。

然痛心疾首者,南京当局主政以来,背弃总理遗训,独裁**,罔顾民生;

对外屈膝妥协,纵容日寇,致有辽阳刘家窝棚之惨案、花园口之侵略,国权沦丧,尊严扫地;

对内排除异己,囚禁元老,镇压舆论,践踏法治,制造白色恐怖,竟有‘七二五’骇人听闻之狱!

其倒行逆施,已完全丧失代表我党我国之资格与能力!

当此寇深祸亟、国将不国之秋,我辈追随总理变革之遗老,不忍见锦绣河山断送于独夫民贼之手,不忍见四万万同胞沉沦于水深火热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5章救国宣言(第2/2页)

幸天不亡华,东北一隅,犹存正气。

张汉钦司令秉承父志,领导东北军民,奋起抗倭,花园口一役,歼敌数万,扬我国威,雪我国耻!

其治下之东北,政治力求清明,吏治整肃;

经济日见繁荣,实业振兴;

教育普及推进,人才辈出;

民生得以休养,社会安定。

此非虚言,乃我三人亲眼所见,亲身体验之事实!

事实昭然,公理自在人心。

南京政府已自绝于国人,沦为维持私权、祸国殃民之集团。

国家不可一日无主,亦不可一日无领导救国之中枢。

为此,我们以万分沉痛而又万分迫切之心情,向全国同胞郑重宣告并与各方贤达共同倡议:

一、立即否认南京非法政府之一切祸国命令,其一切行为,概属无效!

二、为集中全国意志与力量,共赴国难,决定在奉天发起召开‘国民救国会议’!

本会议之宗旨为:团结全国一切爱国力量,商讨并决定抗日救国、实行宪政、建设国家之根本大计。

三、公推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张汉钦将军为‘国民救国会议’主席团临时主席,负责召集会议,主持大计。

张司令年富力强,忠勇卫国,功在天下,乃当前领导全国救国之不二人选!东北之成就,足证其有能力、有决心肩负此民族复兴之重任!

四、吁请全国各党政军机关、各法团、各学校、各报馆及海内外侨胞,迅速选派真正代表民意之代表,克日北上,共聚奉天,参加此一历史性之盛会!

五、在‘国民救国会议’正式召开并产生全国性之领导机构前,由会议主席团临时主席张汉钦将军负责领导一切抗日救**事、政治事宜。

同胞们!同志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我辈身负重任之人?

岂能坐视国脉断送,任由寇骑纵横?

东北已点燃复兴之炬火,照亮民族之前路!

此刻,非为一党一派之存续,乃为我整个国家民族之生死荣辱!

一切爱国之力量,应立即奋起,响应此一救国号召,北上来归,共策进行!

团结则存,分裂则亡!救国自救,端在此举!

谨此宣言,愿全国同胞共鉴之!

发起人:于右任、林森、邵力子

民国十九年九月一日

宣言宣读完毕,全场陷入一片短暂的、极致的寂静。

仿佛所有的声音都被那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和磅礴的正义之气所吞噬。

下一秒!

“支持救国会议!”

“拥护张司令领导救国!”

“打倒卖国政府!”

“中华民族万岁!”

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猛然喷发,震天的口号声、掌声、欢呼声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直冲云霄!

人们挥舞着手臂,热泪盈眶,仿佛要将积压已久的屈辱、愤懑和希望在这一刻彻底释放!

来自关内的代表们,神情激动,纷纷挤向前排,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这历史性的时刻。

他们彼此交换着眼神,那眼神中充满了震撼、认同和一种找到归宿般的兴奋。

于右任、林森、邵力子三位老人,望着台下沸腾的人群,眼含热泪,相视而笑,那是一种如释重负、夙愿得偿的欣慰。

张汉钦上前,向三老深深鞠躬,而后转向民众,抬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他没有多言,但那挺拔的身姿和坚毅的目光,已胜过千言万语,传递出无限的信心与力量。

————————————

紧随《救国宣言》,大会同时向全国通电了《召开国民救国会议倡议书》,具体阐明了会议的代表产生办法、议程设想等,呼吁“各党派、各团体、各区域、各行业,不拘一格,推举贤能,共商国是,以期集全国之英才,成救国之伟业。”

大会进行的同时,奉天电报局的发报机键以最高频次开始工作,嘀嗒之声如同密集的心跳,将这份沉甸甸的希望与召唤,传向华夏的每一个角落。

广场上的集会久久不散,人们簇拥着,讨论着,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光彩。

各地的驻奉天代表们行色匆匆,立即赶回办事处,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今日所见所闻,将这石破天惊的《救国宣言》和倡议,详细汇报给各自背后的势力。

全国的报社记者们则冲向通讯社,争分夺秒地要将这惊天动地的消息发往各地。

————————————

秋风送爽,奉天城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

人们知道,从这一刻起,华夏的政治中心,已然北移。

一股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正以奉天为源头,开始席卷整个华夏大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