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74章 扫平外围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74章 扫平外围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74章扫平外围(第1/2页)

孟庆宇说:“这些拜占庭军曾经跟我们交战过,摸清了我军的特点,采取了一些有效手段,战斗力提高了很多,末将以为要想全歼他们有点难。拜占庭军毕竟是客军,不会为了黑衣大食拼死力,我们将他们彻底围困后,反而会让他们作困兽犹斗,不如采取围三缺一的方式,将他们击溃赶走。”

张广孝说:“孟副将说的有道理,拜占庭军人数多,战斗力强,如果非要打围城歼灭战,我们的损失也很大,可以采取围三缺一的方式,但是敌人的新式武器也得有个破解之法。”

董万里说:“他们的铁甲车和大弩对付火枪比较有效,但是我们还有火炮,末将认为可以搞一些轻便火炮跟随部队进城,采取步炮协同的方式,远炸近打,一定可以破解拜占庭的武器。”

张广孝说:“这个办法可行,我们以前都是把炮兵用在城外,这次看来有必要把炮兵用在城内,我也不信他们的铁甲车还能挡住炮弹。”

董万里说:“末将建议派一些盾牌手护在火炮周围,防止拜占庭军的近战袭击。”

张广孝说:“不仅如此,我计划再轰开一个缺口,两个缺口一起进攻,大炮留在城外,小炮全部跟着部队入城,专打铁甲车和大弩。”

几个将领商议好对策以后,立即开始行动,唐军将城北的守军撤出来,在城东、城西各留三千人围城,其他部队全部调到城南,加强主攻方向的兵力。

唐军重新布置以后,又重启攻势,炮兵对准城南再次猛轰,终于又炸出一个缺口,炮兵停止轰击后,两路唐军同时发起攻击。

两路都是步兵率先攻入,抢占一小片区域,然后小炮在盾牌手的掩护下,紧跟着入城,攻城部队采取步炮协同的方式,缓缓向城内推进。

拜占庭军故伎重演,又派出铁甲车前来狙杀唐军,唐军远远看到铁甲车过来,立即停止前进,在距离敌军80丈开外,炮兵就对拜占庭军的铁甲车首先射击。

由于铁甲车内的弓弩射程有限,在20丈到60丈之间的距离内,攻击效果最佳,远了超出弓弩的射击范围,近了会形成射击死角。

唐军炮兵在远距离就开始射击,让拜占庭的铁甲车措手不及,由于车只有两个人来推,铁甲不可能做的太厚,挡挡子弹还可以,一旦有炮弹打过来,超出了铁甲的承受范围。

唐军炮兵为了打出更好的杀伤效果,采取连续射击的方式,对着铁甲车的方向猛烈射击,将很多铁甲车炸翻打烂,里面的拜占庭军有的死伤,有的逃跑。

高处的拜占庭弓弩看到唐军炮兵发威,赶忙对唐军炮兵方向进行射击,唐军盾牌手看到附近的高层建筑有异动后,立即围着小炮进行保护。

拜占庭的弓弩威力较大,还是对盾牌手造成了一定的杀伤,炮兵赶紧调转炮口对着有大弩的建筑物进行射击。经过一阵对战,大弩的威力自然无法跟小炮相比,大弩被炸坏,拜占庭军的射手非死即逃。

唐军步兵看到本军的火力占据了优势,立即前出,消灭残存的大食军,一旦发现前方有铁甲车或者大弩,就停止前进,召唤炮兵过来射击。

唐军的步炮协同,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尽管对战中唐军也有一些伤亡,但是拜占庭的伤亡更大,唐军逐步形成了绝对的优势。

拜占庭军看到自己的两大利器已经开始失效,仅靠弓箭长矛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被打得节节败退,逐步往城北收缩。

在唐军的持续打击和步步进逼之下,拜占庭军开始支撑不住了,黑衣大食毕竟不是拜占庭军的祖国,没必要为了黑衣大食死战到底。

安条克认为,拜占庭军本是为了利益而来,与其在这里死耗不如尽快北撤,抢占亚美尼亚王国,至少也能将功赎罪。

安条克想好以后,命令部队向北突围,而后沿着底格里斯河向西北方向逃窜,唐军看到拜占庭军出城,立即追赶,杀伤了一些拜占庭军,但是还是让其主力逃跑。

巴古拜之战,唐军前后以阵亡近一千人、受伤四千多人的代价,击毙拜占庭军六千多人,俘虏八千多人,被俘虏的基本都是受伤较重不能逃跑的。

张广孝为了谨慎起见,又派出斥候向西北方向查看一番,确认拜占庭军逃远了,才下令让部队原地休整。

张广孝认为,唐军虽然打下了巴古拜,但是其实也是一种惨胜,唐军固然有优势,但是敌人也在进化,不知道巴格达之战还会出什么幺蛾子。

最后,张广孝留下一千人驻守巴古拜,看押俘虏,率领其余人员返回巴格达。镇海军返回巴格达后,立即参与围城,李愬则腾出手来,抽调一万镇西军,带两个契胡团,在副将陈弘岭的率领下,向西进攻费卢杰。

由于费卢杰驻守的是大食军,这次巴格达城外的大食骑兵开始出手,对西进的唐军进行袭击。这些大食骑兵不敢接近唐军,因为靠近后就会被唐军的枪手击毙,所以只敢远远的袭扰。

按照陈弘岭本来的打算,是围歼费卢杰的大食军,但是现在看到有这么多的大食骑兵在附近袭扰,就不敢托大,最终选择打击溃战。

费卢杰西靠幼发拉底河,陈弘岭在城南、城北各派一个契胡团,由一万镇西军在城东打主攻。费卢杰在城西的幼发拉底河上有一座桥梁,唐军没有在那边布置兵力,大食军可以从桥上逃走。

唐军配置好以后,在城东开始炮击,费卢杰城市不大,城墙也不厚,唐军很快就轰出一个较大的缺口。

炮击停止以后,唐军的攻城部队开始进城,沿着街道向城内攻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4章扫平外围(第2/2页)

费卢杰城市虽小,但是守军的准备却很充分,准备了大量的武器,抵抗也很坚决,唐军的进攻行动并不顺利。

费卢杰的守军并不扼守街道,而是躲在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上,向下面的唐军扔炸弹,扔***,用突火枪、弓箭射击,导致唐军前期产生了较大的伤亡。

唐军后面被迫放慢进攻的速度,也采取逐个区域清剿的方式,消灭建筑物内的大食军。

大食军的武器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只能在近战中发挥作用,唐军一旦远距离作战,大食军就只能被困在建筑物内。

唐军在远处发现大食军以后,就先远距离射击,将建筑物内的大食军压制住,不敢露出来,露头就打。其他一部分人则趁机接近建筑物,寻找大食人的视野死角,然后逐步靠近建筑物,与远处的唐军合力攻击建筑物内的大食军。

唐军一般都携带小型炸弹,碰到有藏大食军的地方,就扔炸弹过去,只要大食军跑出来,就立即击毙。

在反复的争夺中,唐军虽然取得了主动,但是自身的伤亡也很大,只能缓慢往里推进。

唐军在城内发起攻击时,城外的大食骑兵再次发动袭击,被围城的唐军击退,主战场还是在城内。

经过唐军连续两天的攻击,城内残余的大食军终于支撑不住,被迫西逃,唐军占领费卢杰。

费卢杰之战,唐军击毙四千多大食军,俘虏三千多,自身也有六百多人阵亡,近三千人受伤,也是一场惨胜。

陈弘岭庆幸自己没有采取围歼战,否则唐军的伤亡更大,由于大食军有火器,***,唐军打巷战的伤亡很大,后面打巴格达时,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陈弘岭留下一千人驻守费卢杰,带领其他部队返回巴格达。

陈弘岭返回巴格达以后,李愬召集两军的将领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攻打巴格达的方案。

李愬说:“经过半个月的行动,我们终于攻破巴格达外围的两个重要据点,后面就要想办法攻打巴格达,各位将领有什么意见可以说一下。”

张广孝说:“这边的敌人跟我们都交手过,已经熟悉了我们的武器和战法,他们也搞出了一些新的武器和战法,削弱了我们的火力优势,而且我们部队的伤亡比较大,攻打巴格达的难度很大。”

陈弘岭说:“现在大食军都学精了,玩起了巷战,一个小小的费卢杰就把我们折腾的够呛,这么大的巴格达,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部队进城,很容易被大食军分割消灭掉。”

孟庆宇说:“巴格达号称百万人口,里面至少有十万军队,末将建议等第五路军过来再一起打,这样把握更大一些。”

李愬说:“好饭不怕晚,我们这次绝不能再贸然出击,我也觉得等第五路军过来一起打更稳妥。”

孔文侃说:“费卢杰的守军出逃后,与城外的大食骑兵汇合,经常袭扰我们的补给线,甚至还几次反攻费卢杰,必须要先解决这股兵力才能打巴格达。”

董万里说:“敌人在进化,我们也要进化,我们要从前后的几场战斗中总结出好的经验办法,在后面正式进攻巴格达时用上,以减少伤亡。”

李愬说:“这样,近期我们做两项工作,一是想办法消灭城外的大食残军,二是针对巷战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发挥将士们的智慧,想一些实用的战法。”

会后,李愬认为陈弘岭的作战经验比较丰富,就将消灭城外大食残军的任务交给他,同时派人通知第五路军尽快赶到巴格达,参加对巴格达的总攻。

陈弘岭接受任务后,认真分析了一番,认为大食残军有两三万人,这支部队人吃马喂,需要不少物资,不可能做到悄无声息,一定有其活动的范围。

陈弘岭派出斥候侦查一番,果然发现到一些线索,巴格达城西宰丹一带频频有大食骑兵出现,那里的百姓会偷偷提供物资给大食军,极有可能是大食军的据点。

为了确认情况,陈弘岭又靠威逼利诱的方式,策反了一批大食俘虏,让他们前去宰丹侦查一番。

为了防止这些俘虏反水,陈弘岭留下一批人质,声称如果这些俘虏真心配合侦查,就会将他们全部释放,还会奖励一些金钱,如果敢反水,就将留下的人质全部砍杀。

那些俘虏伪装成普通的大食百姓,到宰丹附近侦查一番,果然发现有一个大食军的据点,起码有一万多大食军在这里频繁活动,赶紧回去向陈弘岭报告。

陈弘岭履行诺言,奖励给这些出去侦查的俘虏一笔金钱,但是继续将他们关押,必须到攻下巴格达才能释放,不过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待遇。

陈弘岭确认了城外大食军的位置,就开始调兵遣将,共抽调了一万镇西军加上三个契胡团参与围剿行动,准备将他们一网打尽。

陈弘岭认为如果部队一下子四面包围过去,有限的兵力会撒的太开,如果大食军集中一个方向突围,极有可能突破包围圈,所以他打算运用另外一种战法。

唐军准备好以后,就开始分头朝宰丹靠近,首先是一个契胡团从东北方向朝宰丹的大食军进攻,大食军发现过来的唐军不多,就勇猛的抗击当前的契胡团。

两军正在激战时,第二个契胡团从北面攻过来,毕竟唐军占据火力优势,大食军开始逐渐不支,朝东南方向撤退,但是东南方面又有一个契胡团攻过来,由于西面有幼发拉底河阻挡,大食军被迫向南逃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