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77章 饥军奋战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77章 饥军奋战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77章饥军奋战(第1/2页)

吴元济带人进入河谷中,刚开始只是觉得路比较难走,后面觉得道路越来越陡峭崎岖,山中也更加荒凉,人烟稀少。

走了五六天,唐军带的干粮就基本耗尽,唐军只能向沿途的居民购买,但是沿途的村庄很少,有钱也买不到多少,毕竟村民自己也要留下一些粮食。

又走了三天,后面的路程更加艰难,遇到的村庄更少,唐军的粮食更加匮乏,一个个饥肠辘辘,疲惫不堪。

吴元济被饿急眼了,再碰到牧民、村民,让士兵直接放抢,抢夺能够发现的一切粮食和牲畜。但就是这样,也不够两万人的消耗,吴元济气的都快发狂了。

雪上加霜的是,两个带路的牧民,发现唐军竟然抢劫亚美尼亚人,在半夜里逃跑了。之后,唐军只能凭着感觉向北走,一路上草根树皮也吃,偶尔碰到野兽也打下来,部队处于严重的缺粮状态。

后面,唐军终于在山谷中又发现一个村庄,部队不待吴元济发令,一窝蜂的涌过去,都想跑到前面抢吃的,部队将这个村庄搜干刮净,也仅勉强吃了一个半饱。

吴元济命人将村庄中几个熟悉道路的人抓起来,让他们继续带路,声称如果到了凡湖就放人,如果敢乱带就全部杀掉。

在这几个当地人的带领下,后面的路好走一些,但是唐军还是缺粮,到哪里抢到哪里。在饥饿的威胁下,谁也管不了军纪了,先吃到食物保命再说。

部队又往北走了几天,眼看都快支撑不住了,终于来到凡湖南岸,但是这个地方依然荒凉,甚至没有村庄。吴元济命令那几个当地人继续带路,必须到了大的村庄才能放过他们。

几个当地人被迫带着唐军继续向东走了走了半天,果然发现一个临湖小镇,看样子有不少居民,唐军又是一窝蜂的抢过去。

好在这个地方有两三千居民,粮食也多一些,唐军总算吃了一顿饱饭,吴元济这才放了那几个领路人。

吴元济率军在这个小镇休息一晚后,第二天又从这个小镇抓几个人带路,带着部队沿着凡湖向东进发,后面遇到的村镇就多了起来,唐军的饥饿得到了缓解。

过了几天,唐军来到一个较大的城镇,叫做凡城,这个城镇有两千亚美尼亚驻军,被吴元济带人一顿猛揍,城市很快陷落,驻军不是逃跑,就是被俘。

凡城内储存了较多的粮食,唐军终于可以放开了吃,并在这里补足了干粮。吴元济放走前面的带路人,又逼着几个俘虏带队,朝着阿尼城进发。

过了凡城以后,唐军就不再受缺粮之苦,一路上又打下几个小城,直接夺取当地的府库补充即可。

唐军一路北上,很快就打到了阿尼城,亚美尼亚国王阿贝里特非常恐慌,因为精锐部队都跟着安条克去守巴伊坎峡谷了,阿尼城只有不到两万人守城。

唐军抵达阿尼城下时,阿贝里特已经下令关闭城门,准备据城死守。镇东军由于来的匆忙,只带了火枪和单兵炸弹,没带炸药,吴元济决定采取撞城门的方式攻城。

吴元济命人在城外砍伐一颗大树,用几天的时间做了一个撞车,其他部队则将阿尼城团团包围。撞车造好以后,吴元济命令一万人围城,另一万人在城南主攻。

唐军布置好以后,城南的唐军就分成几个波次逐步接近城墙,先用火力将城上的亚美尼亚军压制在城墙后侧。待唐军到达城门附近后,一组唐军推来撞车,在其他唐军的掩护下,猛烈撞击城门。

阿尼城的大门虽然坚固,但是经不住撞车的反复冲击,最终被彻底撞开。撞开大门以后,唐军立即蜂拥进入,与城内的亚美尼亚军展开大战。

刚开始,亚美尼亚军在城门附近依托工事、建筑物射杀入城的唐军,暂时遏制了唐军的攻势。吴元济一路攻来,受了不少罪,这时候是血性大发,命令唐军拼死进攻。

攻城的唐军也是勇悍无比,拼死向城内攻来,见到亚美尼亚军就射杀。随着入城的唐军越来越多,唐军的火力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唐军开始往城内各个街区展开攻击。

这些唐军一路上也是憋屈坏了,受了大罪,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亚美尼亚军身上,一路上展开了大规模的杀戮,亚美尼亚军被杀得尸骸枕籍,剩下的亚美尼亚军被杀怕了,哪还敢跟唐军对抗,纷纷退到王宫里。

唐军将亚美尼亚王宫围住以后,阿贝里特吓得半死,怕唐军继续杀戮,将自己也干掉,赶忙命人打白旗投降,其他亚美尼亚军也丧失了斗志,纷纷器械举手走出王宫。

吴元济带人赶到王宫后,对阿贝里特非常气愤,决定不给他任何待遇,和其他亚美尼亚俘虏全部关押在一起,准备后面送去修苏伊士运河。

唐军占领阿尼城之后,吴元济这次毫不客气,命令将府库内的金银珠宝全部取出来,自己和几个主要将领瓜分一部分,其他的全部分给攻城的将士。

唐军攻占阿尼城的消息很快传到巴伊坎峡谷,安条克非常害怕,决定放弃阵地,带领两万拜占庭军趁夜逃跑,出了峡谷以后,一直向西北方向逃窜,直奔拜占庭边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7章饥军奋战(第2/2页)

张广孝第二天发现峡谷内的拜占庭军逃走了,知道吴元济奇袭成功,就带领部队向峡谷内进发,发现里面已经空空如也,唐军顺利通过巴伊坎峡谷。

张广孝出了峡谷不久,就遇到吴元济派来接应的部队,就跟着赶到阿尼城。张广孝到达阿尼城之后,听说财物全被吴元济命人分掉了,心中有些不满,但是想到阿尼城是吴元济带人打下来的,也就不好说什么。

两军在阿尼城会师时,已经到了十月底,天气非常冷了,张广孝和吴元济认为既然已经完成作战任务,决定押着俘虏向南撤回。

由于两军都没带襄人团,最后吴元济留下三千镇东军守卫阿尼城,其他唐军全部撤退。两军到达边境小城吉兹雷后,吴元济决定率领镇东军,押着俘虏先退回大马士革,再回埃及,张广孝则率镇海军退往巴格达,先与李愬的部队汇合,而后再根据朝廷的旨意行事。

吴元济率军抵达大马士革之后,认为留在亚喀巴的那个羌戎团已经没什么意义,就派人将其调往阿尼城,将那里的镇东军替换回来,然后就率军带着俘虏回到埃及。

吴元济回到埃及时,副将郁景斌和一帮人已经在这里大干起来。

原来,吴元济出发不久,朝廷就派科工部少卿颜玮带着一帮造船专家和工人,乘船来到埃及,进驻开罗的两个造船厂。颜玮命人拉来不少机器,在苏伊士城卸载,而后经过苏开大道拉到开罗的造船厂。

两个造船厂经过颜玮等人的一番改造以后,具备了改装、新造战船的功能。颜玮决定,第一个造船厂专门改造大食的船只,主要就是将这些船加装蒸汽机和火炮,第二个造船厂全部新造战船,新的船只全部蒙上铁皮,战斗力和防御力更强一些。

郁景斌将搜罗到的大食战船全部拉到第一个造船厂,还帮助收集造船用的木料,运到第二个造船厂。至于需要的蒸汽机和火炮,只能从国内运到苏伊士城,然后再用大车沿着苏开大道运过来。

颜玮来了不久,农水部右侍郎訾臻韬也带人赶到了,他是专门负责修建苏伊士运河的。

訾臻韬带人查看了一番,觉得从坎塔拉(今埃及塞得港附近)到苏伊士附近,具备修建运河的条件,但是沿途缺水,必须要从尼罗河三角洲修一条水渠过来。

各军在大食境内先后经历几次大战,抓了不少俘虏,源源不断运到埃及。訾臻韬干脆留下护送俘虏的两个契胡团,让他们当监工,指挥十来万俘虏开挖运河和引水渠,风风火火就干了起来。

在开始第二波出征以后,李纯对部队取胜并不担心,重点考虑新征服的地区的人事配备问题。

六个出征的将领当中,李愬已经被授予瀚海路总督,严秦是一员老将,打完天竺以后,可以让他回来担任治安部尚书一职,张广孝、王之孝已经率部第二次出征,征战结束后,可以在天竺授予总督一职。

吴元济、宋朝隐资历较轻,又是第一次出征,穆庭路只有一半,吴元济可以暂代穆庭路总督一职,宋朝隐还要参加第三波征战才能升职。

这样一来,新组建的四个路,已经有三个为出征部队主将担任,还剩一个总督的位置。冀燕道按察使韦处厚为人忠厚,熟于政务,颇有才干,此次可以担任天竺西部的瞿印路总督。

按照李纯本来的设想,按照部队就近征讨的区域由张广孝担任朱达路总督,王之孝担任帕迦路总督。没想到后面李愬在黑衣大食遇到情况,张广孝率部去参加巴格达之战,由王之孝镇守南天竺,相应的任命也发生了变化,这是后话。

几个总督确定了以后,李纯又让中书省带着人事部,商讨推荐各路五人政务会的成员。韩愈在元和十八年下半年就开始做相关工作,所以进展还算顺利,各路、郡的官员配备已经制定基本的方案,就等前方的战事进展再交给皇帝正式任命。

李纯认为,第三波要征服的法兰克、拜占庭等地,距离非常遥远,苏伊士运河又没开通,沙州往西的铁路修建也没那么快,为征战带来诸多不便。

综合考虑,李纯决定将第三波征服的时间略微推后一些,定在元和22年初再发动,这样准备的会相对从容一些。相应地,对最后一波襄人部队的训练,等到第二波征战大体结束后,也就是到元和20年初再开始,不然都挤在一起真是个麻烦事。

李纯正在考虑第三波襄人部队训练的事,军事部尚书韩泰进宫觐见,报告关于襄人团征兵的事。

礼毕后,韩泰禀报:“陛下,朝廷在僚越、骆瓯、契胡三个族群的征兵遇到了问题,后面可能会征不够兵员轮换了。”

李纯有点惊讶:“这三个族群对应的地方不是都打下来了吗?又不需要再打仗了,怎么征兵反而困难了?朝廷给了那么好的待遇,这些襄人还不愿服兵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