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16章 巡游广珠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16章 巡游广珠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16章巡游广珠(第1/2页)

张广孝说:“目前两个造船厂产能有限,全部造新船有难度,我们就把一些老的战船改装一下,加装蒸汽机和螺旋桨,再过三个月镇海军的所有战船都能实现蒸汽动力。关于襄人部队,目前只能先租用一些民船运过去,反正也不用他们参加海战,他们只需参加岸上作战就好。”

范希朝说:“蒸汽动力船机动性强,但是一下子把老的帆船全换掉难度大,也会产生浪费,所以我们军事部采取新购和改装并行的方式,目前集中力量换装几个主力军团的船只,襄人部队还顾不上,只能先租用民船,等以后再逐步装配。”

李纯道:“你们的办法也算是一条解决之道,如果以后一些襄人部队定为水军,也要逐步配备一些船只。”

李纯和张广孝等人聊了一阵后,对唐军的胜利多了几分底气,后面又进一步了解镇海军的作战计划和后勤保障等事宜,就起驾返回晋江城。

李纯等人在晋江一带又待了几天,游览了清源山、开元寺等景点,走访了几个重要地方,召见了一些当地的名士,就启程前往广珠道。

李纯觉得进入闽海道以后,感觉这里还残留着一些蛮夷的痕迹,文明程度和经济水平自然是比北方稍微逊色了一些,但是假以时日,经过进一步的发展,闽海一带也会很快赶上。

经过三四日的航行,李纯一行来到了广珠道的番禺府。番禺原称广州,位于珠江几条支流的汇聚之处,处在广珠道的中心地带,土地肥沃,开发较早,算是广珠道的精华所在。

番禺北靠白云山,南临珠江,又是对外贸易的中心,是南方的一座大城。

广珠道位于岭南,除了番禺府周边以外,其他地区开发相对较晚,境内的少数民族较多,全部被划入僚越族群。

此次李纯来广珠道,一方面是想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就是了解襄人部队的组建和训练情况。

李纯等人到达番禺码头后,出人意料的是,带头迎接的并不是广珠道巡抚杨于陵,而是按察使冯庆业。

冯庆业施完礼后,主动报告说杨于陵身体有恙,不能前来接驾,故委托冯庆业前来接驾。既如此,李纯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先跟随冯庆业入城先住下。

次日,依然是冯庆业代表广珠道,前来向李纯汇报广珠道的情况。杨于陵在元和三年因为科考案,被李纯贬到岭南任布政使,后来改任广珠道巡抚,后来也很少进京,与李纯的关系相对寡淡。

冯庆业向李纯汇报说:“广珠道目前辖1府10州,人口270万,其中汉人八成,襄人两成,近些年借着襄人地区开发,广珠道移民过来大量的汉人,目前华襄两族关系融洽,广珠道的僚越族群都非常配合地方的治理,军事部开始组建襄人部队后,我们广珠道的僚越人积极响应,全道组建了四个襄人团。”

李纯比较关心襄人的情况,就问道:“刚才你说华襄两族融洽,可否属实,这些僚越人参加襄人部队,是发自内心愿意,还是官府强制而为?”

冯庆业说:“在我们广珠道,华襄两族融合多年,生活习惯和语言相差不大,关于华襄分治的三条措施,对僚越人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这次朝廷要对外用兵,我们道的僚越人也想着为朝廷出一些力,为以后谋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官府在征兵时给予了较为优厚的条件,参加襄人部队的僚越人都是发自内心。”

李纯道:“朕记得在南北朝时,曾有北燕的冯氏来到岭南发展,你姓冯,可是当年北燕冯氏的后代?”

冯庆业说:“皇上明察,先祖正是北燕过来的冯宝,臣考中进士后,辗转到各地任职,三年前回到广珠道任按察使。”

李纯道:“你既是本地人,对襄人的情况应该比较了解,对朝廷鼓励襄人去南洋的夷人地区发展,你有何看法和建议,可以跟朕说来。”

冯庆业说:“岭南的襄人,虽然在各项权利上与华人差不多,但是由于开化较晚,所以主要依靠务工务农,大部分相对贫穷,在国内要想富起来比较难。朝廷要征讨夷人地区的消息出来以后,对去夷人地区发展的襄人也给了很好的条件,很多僚越人都动心了。毕竟襄人在夷人地区享受很多特权,肯定发展机会更多,就说加入公职和经商就比在唐朝境内好很多,所以他们是真的想出去发展。”

李纯道:“即使打下南洋地区,当地的资源就那么多,给了襄人多一些,夷人就会少一些,这样当地的夷人就会有意见,你可有想过什么对策?”

冯庆业说:“臣对这个问题也想了很久,大概想了一个思路,仅供陛下参考,襄人和夷人最看重的就是土地,襄人们肯参加襄人部队出境作战,如果攻下夷人地区后,襄人势必要侵占夷人的土地,这是无法避免的问题,臣认为可以采取”限制区域,权责一致”的办法,予以解决。”

李纯对冯庆业的提法很感兴趣,就问道:“何为”限制区域,权责一致”,具体说来。”

冯庆业说:“朝廷采取华襄分治后,为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臣以为最重要的就是在提高华人地位的同时,较好的保护了襄人的基本权益,国家发展的同时,襄人总体也在受益,所以他们能够拥护朝廷的统治。未来在夷人地区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在扩大襄人权益的同时,不要侵害夷人的切身利益,甚至让夷人也能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这样襄夷矛盾就会缓解很多。”

李纯道:“你的思路不错,但是要想让各族均能受益,难度很大,朕也在为这个事情伤脑筋。”

冯庆业说:“臣以为,襄人到了夷人地区,毕竟属于少数,应该抱团发展,不能让他们随意撒开,限制他们的居住范围,臣建议,在府城的襄人范围不得超过方圆五十里,在州城居住的襄人范围不得超过方圆三十里,在县城居住的襄人范围不得超过方圆十五里,这样他们对于大部分的夷人就不会造成干扰。而且襄人们抱团发展也有利于形成合力,方便对夷人的治理。”

李纯道:“按照你的思路,襄人虽然对大部分地区的夷人没有侵害了,但是对府城、州城、县城附近的夷人侵害更大了,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冯庆业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说:“臣以为可以对襄人采取三项措施,第一,不准襄人强占、抢夺夷人的土地,但是可以公平买卖土地;第二,襄人可以优先谋取公职,在经商上赋税减半,这样想打夷人土地的襄人主意就会减少。第三,在城市大规模发展工商业,吸纳当地的夷人务工,增加夷人的收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6章巡游广珠(第2/2页)

李纯道:“按照你的说法,大方向是对的,确实可以缓解矛盾,但是依然对夷人有些不利,你可有更好的措施?”

冯庆业继续说道:“臣以为,以后朝廷占领夷人地区后,势必对夷人地区进行大开发,这就会衍生不少新的就业机会。臣以为,完全可以在这个就业机会上做文章,对夷人可以采取三条措施:

一是给那些卖给官府和襄人土地的夷人赋予特权,就是城市的居留权,有了居留权自然就有了优先就业权;

二是限制其他地方的夷人到城市发展,只有安置完那些本地配合官府的夷人后,才酌情允许其他夷人进城发展;

三是地方官府在用工和经商上适当照顾城市当地的夷人,让他们感觉跟襄人在一起反而会受益,这样就没理由闹矛盾。”

李纯道:“朕听明白了,你这个就是用发展权换取城市及周边夷人拥护,让这些与襄人相处的夷人受益,自然可以减少敌对情绪。”

冯庆业说:“陛下说的对,襄人居住范围外的夷人,基本不受影响,所以无需再给他们什么权利,在襄人居住范围内的夷人,可以通过卖掉土地换取较好的发展权。以后这些城市的建设,前期的筑城、修路、建房都需要不少人,用谁不是用,就优先用这些夷人,就算略微多花点钱也比较合算,后面城市建起来以后,工厂会招工、也会有些人做一些小生意,衙门多少也会招一些夷人,这些职业比种地强多了,相信那些夷人会有正确的选择。”

李纯道:“冯爱卿说的有道理,到时给予这些夷人在城市置业、经商、务工的特权,官府和华襄两族均能获得发展用的土地,此计甚妙。”

冯庆业说:“世上的万千百姓,所要的就是一个好的生活,如果朝廷征服夷人以后,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让他们发展的好,相信绝大多数夷人会愿意接受朝廷的统治。”

李纯道:“最考验为政者的就是治理的艺术,能够平衡各个族群的利益,实现各族协调发展才是最佳。朕观冯爱卿颇有能力,以后征服夷人地区后,正是朝廷用人之际,不知冯爱卿是否愿意到夷人地区发展?”

冯庆业感觉到眼前似有一个机会,略微沉思了一下,就果断说道:“臣也是想趁着有些精力,能够帮朝廷分忧,干出一番事业,臣听从朝廷的安排,愿意到夷人地区任职。”

李纯和冯庆业聊了一阵后,下午又由他领着到番禺府的几个地方视察了一番,一路上冯庆业举止有度、语言得当,对广珠道的各项事务都非常清楚,各个数据信手拈来,相关情况娓娓道来,深得李纯的喜爱,更有了要重用他的想法。

下午回去吃完晚饭后,李纯召集几个大臣谈了一下冯庆业的治夷思路,其他人听了也是很钦佩,竟然提前想到了这个难题的解决之策。

元稹道:“这个冯庆业也算是一个奇人,脑子非常好使,居然把一个困扰朝廷的难题就这样解决了。”

李纯道:“他说的是个办法,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要把夷人发展起来,能够增加总的权益,这样各个族群才会有的分。否则,如果还是在原有的权益上争来夺去,还是会引发大的矛盾。”

李藩说:“这与朝廷当初治理襄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初朝廷搞华襄分治时,有些襄人内心其实也是有些意见的,后面他们发现在朝廷的治下发展的更好,甚至获得了更多的权益,这样他们就会心甘情愿的服从朝廷的统治。”

范希朝说:“朝廷的政策对襄族不错,但是对华族额外给予的不多,华人还是要靠勤奋努力才能谋取好的生活。”

李纯道:“朕也很想给华族争取更多的权益,但是旧有的那种靠压迫其他民族的方式根本没法长久,所以朝廷才必须设计一个更好的政策,给华族谋取更多权益的同时,也要适当照顾其他族群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行的远,从根本上来说勤奋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崔右甫说:“臣也觉得陛下说的有道理,但是臣总觉得朝廷设计各个政策非常耗心耗力,速度也有点慢,有点不过瘾。”

李纯道:“直接靠压迫、抢掠其他民族很过瘾,但是势必引来剧烈的抵抗。所谓慢工出细活,为政者不能怕麻烦,就是要充分运用各种智慧,设计出一套好的政策,在最大限度的照顾华族利益的同时,也能兼顾其他族群的权益,在增量中想办法,这样才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元稹说:“臣跟了陛下很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陛下思考问题很周全,很多事都是提前考虑、提前谋划,做事情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这才有了目前的盛世。”

李纯道:“盛世还算不上,目前摆在朝廷面前的是征服和治理夷人地区的难题,征服和治理夷人地区是未来朝廷的主战场,以后有作为的官员都要去夷人地区锻炼一番。”

李纯的这句话让元稹心动了一下,但是不露声色,继续听李纯的讲话。

李纯对李藩问道:“杨于陵那边你有没有去看一下他是什么情况?”

李藩说:“臣今天去杨于陵的府上看望了一下,他前段时间摔伤了胳膊,已经好了不少。”

李纯道:“近年来,杨于陵的干劲消退了不少,有些小病就借故不来见朕,后面治理夷人地区,需要冯庆业这样的人才过去,不然朕近期就想用冯庆业替换掉杨于陵。”

元稹说:“这次朝廷要西征、南征,打下的夷人地区,将如何设置行政机构,各个地方总要有个名字吧,陛下不如提前起好这几个地方的名字,以后也方便我们称呼。”

李纯道:“朕计划在第一波征服的地区设置三个路,在西征的方向设一个路,由于那里多沙漠戈壁,可以命名为瀚海路;南方中南半岛一带先后有扶南、真腊两个大国,扶真路不太好听,可以用竹字头的符,称为符真路;南洋群岛又称巽他群岛,可以将南洋群岛单独设路,称为巽他路。在每个路下设置若干郡,每个郡再设置若干领,在每个路设置总督,在郡设置太守,领设置管领,作为各个机构的主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