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65章 收服南诏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65章 收服南诏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65章收服南诏(第1/2页)

平南军长期驻守南方,对南诏的气候适应性更好,而且一路沿着红河进发,河运保障比较方便,虽然发起攻击晚了半个月,但是后续进展很快,拿下通海以后直接向拓东进发。

平蛮军在三阜城休整十天左右,即向南进发,目标也是拓东城。在三月下旬,两军会师于拓东城下,将拓东城围困。拓东是南诏在东部的重镇,重要性仅次于都城太和城,南诏在这里派了三万大军驻守。

高霞寓和蒋义商议以后认为,拓东是南诏重镇,南诏不可能坐视其丢失,肯定会派援军过来,干脆来个围城打援,解决掉援军以后再集中兵力打攻城。两个将领进行分工,由平南军负责围困拓东城,由平蛮军设伏,打击援军。

高霞寓选择在拓东城以西,往太和城方向过去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并派出斥候,观察西面南诏援军的动向。不到十日,南诏果然又派了三万大军前来解围,高霞寓接到探报后,立即命令军队进入迎战状态。

南诏国力不强,先后被唐军消灭了好几万军队,已经有所畏惧,但是拓东非常重要,不容有失,南诏决定将剩余的机动兵力全部派过去,企图挽救危局。南诏援军急于去解拓东之围,骑兵在前,步兵在后,一路往拓东快速赶去。

高霞寓看到南诏援军进入伏击圈,并不着急,放过先头部队,等主力也进入后,唐军枪炮齐鸣,全面开火,南诏援军根本没有见过这种阵势,被打蒙了,急忙四处突围,躲避枪炮火力。

南诏军属于蛮人,有股蛮劲,有些南诏兵还挥舞着大刀朝开火的唐军冲去,但是被唐军密集的火力打的死伤惨重,只有少数南诏军突入唐军阵营,杀了几个唐军,然后也是被全部射杀。

南诏军前面靠着一股蛮劲猛冲了一番,看到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立马泄了劲,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经过两三个时辰的激战,大约有一万南诏援军被射杀,一万人被俘,还有一万人从山间密林里逃跑。那些逃跑的南诏军,不敢再去拓东城,翻山越岭后全部哀嚎着逃往太和城。

伏击结束以后,平蛮军押着一万俘虏,来到拓东城,要求守军投降。拓东守将通比能傻了眼,本想着靠援军解围,没想到援军败的这么惨,这次是彻底没指望了。

思前想后,通比能认为,拓东守军不管是在人数上还是武器上,都不是唐军的对手,继续死磕就是死路一条,决定投降。

高霞寓和蒋义对于通比能的投降非常高兴,立即派兵进城接收拓东防务,城内的守军则全部出城,放下武器后,待在指定的区域内,由唐军看管。

拿下拓东后,唐军自然是应该继续向太和城进军,按照李纯的计划,彻底肢解南诏。

高霞寓和蒋义觉得,前面一万俘虏,加上新投降的三万人,总共四万人是个问题,杀了省事,但是肯定遭人唾骂,逼得南诏人拼死抵抗,留下吧,两军进攻太和城,万一他们在后方反叛怎么办?两个将领认真讨论了一番,决定来个以蛮制蛮。

高霞寓和蒋义将通比能召来,高霞寓先说:

“我朝皇帝仁德,本来就只想要南诏东部三地,没想到你们的国王竟然敢于派兵抵抗,所以必须要严惩,我朝的意见是,把你们的国王抓住,其他地方分成几个小国,分开治理,每年称臣纳贡即可,我们就退兵。”

通比能说:“都是我们朝中一些顽固派大臣惹的祸,我愿意作为使者,回到太和城,劝大王回心转意,接受唐军条件。”

蒋义说:“不必了,你们蛮人信强不信理,我们决定直接进兵太和城,打到你们的国王投降为止。但是我们走了,你们四万俘虏怎么办,是杀是留,我们还没有定论。”

通比能一听这话,开始紧张了,连忙说:

“唐朝历来是礼仪之邦,没有杀降的例子,我们都已经投降了,你们让我们做什么都可以,可不能做出冲动之举。”

蒋义唱完黑脸,高霞寓自然要唱红脸,高霞寓说:

“我们当然不会杀降,但是你们留在拓东肯定也不合适,我们给你们两条路,一是跟着我们一起去打太和城,二是敢于拒绝就只能杀掉。”

通比能听说要让自己带兵打自己的国王,有点犹豫了,说道:

“这样吧,唐军可以把投降人员全部带上枷锁,你们派少量人员留在这里看管就行。”

蒋义说:“到哪去找几万个枷锁,还要给你们准备口粮,也是个麻烦事,不如杀了算了。”

高霞寓跟着说:“我估计你们在太和城也没有多少人马了,我们如果打过去,旦夕可下,到时候要把南诏分成好几个小国,再封你为其中一个小国国王,不是挺好吗,干嘛留在这里遭罪。”

蒋义和高霞寓一唱一和、软硬兼施,逼得通比能没得选,只得说:“既然你们坚持要拓东,我们留在这里也没有意思,还希望你能遵守承诺。”

蒋义和高霞寓要的就是南诏降兵服软,两人商定从四万人中挑选三万战斗力较强的,由通比能率领,作为唐军的仆从军,另外留一万弱兵作为人质,留在拓东。两个军团留一万人镇守拓东,看押人质,其余近五万人,带着三万南诏降军,向太和城进发。

前面溃逃的一万援军,早就逃回太和城,到处描述唐军的凶猛,太和城弥漫着恐惧的情绪。由于主力基本都派出去了,太和城只剩不到两万守军,根本没法守,南诏朝廷再也没人敢喊抵抗了。

唐军带着南诏仆从军,经过十几天的行军,来到太和城,只见太和城城门紧闭,如临大敌。唐军打下太和城自然不成问题,但是如果能和平解决当然更好,于是提出条件,派通比能进城和谈。

通比能进城后,向南诏朝廷通报了唐军的条件:1、南诏国王退位,到长安居住,唐朝将给予较好的待遇;2、正式割让南诏东部三地,交给唐朝;3、南诏剩余领土分为四个小国,由南诏王族或者大臣担任国王,向唐朝臣服,每年纳贡。

南诏国君臣听到了唐朝的条件后,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国王牟异寻认为,南诏还有半壁河山,而且西部是南诏的大本营,还可以抵抗一阵,不愿意当亡国之君,想率军向北突围,然后利用南诏西部山高林密的优势,跟唐军打游击战,逼唐军撤退。

牟异寻的意见受到了几个主战派将领的支持,但是大部分大臣认为唐军实力强大,连战皆捷,南诏军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不愿做无谓的牺牲,而且东部三地已经丢失,不割让也要不回来了,其他国土只是分割,还是由南诏人自己统治,觉得这个条件不算苛刻,可以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5章收服南诏(第2/2页)

牟异寻还想争取通比能的支持,让他带着三万南诏降兵反水,与南诏军内外夹击,可以一举击败唐军。通比能听了,吓得直摇头,他深知唐军的厉害,而且军中还有唐军的监视人员,一旦有异动,自己就是灭顶之灾。

况且,唐军已经答应,让他任其中一个小国国王,自己何必冒险蹚这个浑水,直接拒绝了牟异寻。

牟异寻和众大臣商议了半天,始终是投降派占据主导地位,牟异寻考虑到,即使自己带领一两万残军成功突围,如果最后被唐军击败抓到,下场会很惨,连最后的体面也无法保持。

其他大臣心里清楚,南诏投降,他们又没损失,而且几个高官还可以做个小王,何必为了牟异寻一个人去拼命,所以议到最后,南诏最终答应投降。

通比能回去通报南诏同意投降条件后,唐军正式派平蛮军副将王之孝进入太和城谈判,由于大方向已经定了,其实就是就一些细节进行商定。

经过半天的商谈,敲定了几个具体事项:

1、南诏王牟异寻带着几个妃子和孩子跟随唐军撤走,到长安居住,一切生活由唐朝外事部保障;

2、南诏国正式下诏书,将会川、通海、拓东三地割让给唐朝。

3、将南诏国剩余果如一分为四,在其中部太和城周围,保留南诏国,由牟异寻的弟弟牟其舍为国王;在其北部建立剑川国,由其宰相莽里屯为国王;在其西部建立永昌国,由其大将布里塔任国王;在其南部建立银生国,由降将通比能任国王。

谈判结束的第二天,南诏国王牟异寻就下达诏书,将会川、通海、拓东三地割让给唐朝,并宣布退位,然后就是四个人按照分割的范围,各领自己的亲信、人马,分别建立自己的小国。

既然达到目的了,蒋义和高霞寓就带着唐军和牟异寻一家东返,通比能则高兴地带着三万降兵去就任银生国王。

蒋义和高霞寓率军到达拓东后,商定由蒋义率领平南军暂时镇守夺取的三地,高霞寓则率领平蛮军和牟异寻一家返回西川,然后再派人送牟异寻一家到长安。

高霞寓则派人将牟异寻一家送到长安,并带去奏书,汇报两军平定南诏和谈判的情况。李纯对两个将领的表现非常满意,专门奖赏了一番,并安排外事部将牟异寻一家妥善安置,给予较好的生活待遇。

三地并入唐朝以后,朝廷将通海、拓东、会川三地全部划归黔中道,将通海改为蒙州,将会川改为昌州,将拓东分为昆州和靖州,由朝廷重新委派官吏,并鼓励汉人到三地开垦定居。

元和八年四月,在南诏的战事顺利进展时,唐朝发动了对回鹘的战事。由武元衡坐镇云州(今山西大同),指挥平胡军、平辽军、镇北军,加上一些后勤运输部队,约十万人,分三路进攻回鹘。

其中以平胡军为中路军,从云州向北进发;以平辽军为东路军,从妫州(今河北怀来)进发;以镇北军为西路军,从丰州(今内蒙古五原)进发。

按照李纯的指示,武元衡给三军下达命令,采取战抚两种手段对待回鹘。对于只要是肯投降唐军的部落首领、回鹘王族,一律保留其部众,给其一个合适的封号。对于顽固到底,对抗唐军的,给予坚决打击,直至消灭。

由于回鹘位于漠北,地幅宽广,带重炮负担太重,唐军主要携带轻型火炮和火枪、炸弹,计划在运动中歼敌。三路大军,平行向北进发,寻找回鹘主力,一路上,佛挡杀佛,神挡杀神,向北横扫平推。

回鹘崇德可汗觉得这是他们的主场,决心集中主力跟唐军较量一番,他聚集了二十万大军,决定先集中消灭唐军的东路军,然后再对其他两路军各个击破。

李听率领平辽军刚开始进展比较顺利,消灭了几个小部落,但是前方突然出现了大股的回鹘骑兵,向东路军包围过来。

李听看到对方人数众多,来者不善,知道必有一场恶战,于是下令部队的队形收缩,抱团前进,把辎重物资保护起来。

崇德可汗,发现对方不过三万人,自己的兵力有绝对优势,决定来一场大规模的突击战,一举消灭唐朝的东路军。

自古以来北方少数民族的铁骑,横行霸道惯了,认为搞骑兵作战,汉人还嫩了点,回鹘兵个个趾高气扬,信心十足,待崇德可汗一声令下,开始大规模向唐军冲去。

李听发现回鹘军冲过来了,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原地装填弹药,准备对回鹘军进行迎头痛击。

回鹘军冲到距离唐军三百丈左右的距离时,唐军开始发射***和小炮,这些炮弹在回鹘军中开花,炸死、炸伤不少回鹘人。

由于唐军发射的密集度不够,没有对回鹘军造成重大打击,崇德可汗看到唐军近在咫尺,命令部队加快冲击,利用近战砍杀唐军。

当回鹘军抵到距离唐军八十丈左右的距离时,才发现刚才的炮击只是吃到的开胃菜,真正的主菜开始到来。

唐军的所有人员早已在火枪中装好弹药,全军分成三个波次,专等回鹘军冲来。

当回鹘军的前锋进入射程后,唐军发起了第一波射击,火枪发射的铅弹穿透回鹘人的铠甲,冲进他们的皮肉和骨骼,靠在最前面的回鹘军大批伤亡落马。

回鹘军也反应过来,用弓箭向唐军射击,可惜的是,弓箭的射程小于火枪,唐军的火枪可以打到他们,他们却射不到唐军,空耗了一批箭矢。

紧接着唐军的第二波射击又到了,又有一批回鹘人中弹倒下,回鹘人不服,继续向前发起死亡冲击,然后迎来第三波射击,继续伤亡一批。

第三波射击完之后,第一批唐军已经装填好弹药,开始射击第四波,然后又是第二批唐军射击第五波,第三批射击第六波。

在唐军的持续射击下,唐军前方七十丈左右的距离成为一道死亡线,回鹘军根本无法逾越,大批的回鹘军倒毙在这条死亡线附近。

回鹘军开始恐慌了、害怕了,再也不敢猛冲,而是停在原地,与唐军对峙起来。

崇德可汗看正面打击唐军不行,就想来个迂回包抄,于是命令两翼骑兵向唐军的侧后包抄过去,企图从后方袭击唐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