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35章 创办报纸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35章 创办报纸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35章创办报纸(第1/2页)

李愬认为,萨曼和塔希尔一带并不稳固,唐军在北方和吉利斯汗国死耗,毫无意义,而且黠戛斯号称与汉朝的李陵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李愬决定派人招降阿热布通。

唐军的使者带着吉利斯的贵族找到阿热布通后,对他声明,如果能够及早投降唐军,唐军将善待阿热布通等人,如果继续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阿热布通认为,自己的主力部队已经损失殆尽,强大如萨曼和塔希尔那样的政权都已经覆灭了,自己如果继续逃窜不会有好下场,决定向唐军投降。

李愬在阿克苏城留下最后一个契胡团,与当地亲唐的吉利斯贵族组成一个临时政府,然后押着阿热布通等十几个吉利斯的贵族,往南返回康城。

各部队按照计划参战以后,军事部不断收集各军的进展情况,报给李纯,李纯认真阅读军事部送来的战报,关注前线各部队的进展情况。按照规划,唐朝两年后还要要开始第二波的对外出征,李纯令军事部尽快开展第二批襄人团和民兵营的训练工作。

按照李纯的设想,第二波次主要进攻天竺、西亚、埃及一带,都是海路能够到达的地方,方便海上进行补给。这次,李纯决定让扶桑、新罗、牂牁、契胡、羌戎五个襄人族群参与征服活动,其中扶桑、新罗、牂牁三个族群参与进攻天竺,契胡和羌戎两个族群参与进攻西亚和埃及。

李纯计划在夷人地区组建十个路,襄人族群中新罗和扶桑的人口数量比较多,可以各分配两个路,这样八个襄族正好可以配齐十个路。这次要进攻的天竺气候较热,可以让新罗、扶桑南部的居民参与,由于第一波西征的地盘有限,瀚海路还要扩大区域,所以契胡族群会继续参与第二波行动。

李纯计算了一下,第二波次征服的地区人口密集,是第一波次的两倍,而且要征服的几个国家实力更强,所以必须派出更多的军队。在天竺地区可以组建三个路,每个路至少12个郡,天竺就需要36个襄人团,西亚埃及一带可以再组建15个郡,总共需要组建51个襄人团。

李纯筹划完毕后,就召来军事部新任尚书韩泰,让他按照这个计划在五个襄人地区开展襄人团和民兵营的训练工作。

韩泰问:“陛下,这51个襄人团在5个族群中怎么区分,上次在契胡族群中已经征发了8个团,这次还要再征多少?”

李纯道:“后面瀚海路还要扩大,契胡族群前面的8个团应该会有富余,还可以再组建6个团,在羌戎族群可以组建8个团,在新罗、扶桑、牂牁各组建12个团,总共50个团就可以。”

韩泰说:“经过两次征发,契胡族群前后共组建14个团,一百多个营,兵员总共有十万左右,放在瀚海路可以抵消十万汉家男儿,确实帮助朝廷节约了不少人力。”

李纯道:“夷人地区人多地广,要彻底征服,朝廷的那十个军团远远不够,襄人部队可以负责地方上的维稳和平叛,朝廷的主力部队以后只作为机动打击部队。按照瀚海路的模式,每个路需要十万左右的襄人部队,驻守一两万华夏武装作为机动打击部队就行。”

韩泰说:“在夷人地区有这么多的襄人部队,一旦他们生变怎么办?”

李纯道:“以后在夷人地区,华人、襄人、夷人是三角关系,朝廷分给襄人那么多权益,襄人需要的是跟华人配合,才能拿到那些权益。而且襄人在夷人地区占少数,如果他们敢生变,在当地根本没有根基,很快就会被朝廷的部队消灭,等于是自绝后路。”

韩泰按照李纯的旨意,派出人员分赴五个襄人族群,开始了新一轮的襄人部队的组建和训练工作。军事部按照以往模式,从剩余的6个军团抽人负责训练襄人团,由各道的地方部队派人训练民兵营。

由于朝廷很早就开诚布公,把里面的利益关系讲的很清楚,襄人们觉得当兵既是为了给自己的族群而战,也能给自身争取一些利益,所以征兵工作很顺利。由于有了第一批襄人部队的组建和训练经验,第二批襄人部队的组建和训练按部就班推进,计划两年后参与第二波对外征服活动。

李纯发现,虽然唐朝的很多方面都在发展,但是目前还缺乏一个很好的信息传播渠道。李纯觉得,有必要办一个官方报纸,定期发布重要的政策和消息,既方便各级掌握朝廷的重要动态,也可以及时发布一些重要消息。

特别是目前各路大军征讨,朝廷应当及时将各路军队的进展情况、优秀事迹,通过报纸发送出去,以振奋军心、民心。

想到办报纸,李纯还发现唐朝居然还在用雕版印刷,赶紧将礼事部尚书权德舆和工商部尚书程异召过来,商讨发展印刷术和举办报纸的事宜。

李纯道:“目前全国的各项事业发展很快,但是印刷业发展进步太慢,仍然使用落后的雕版印刷,这样速度太慢,可以改成活字印刷,这样排版速度很快,如果再搞一个滚轮,这样印刷的速度更快,印刷业属于工商部的业务,工商部赶紧推进这项事业。”

程异有点蒙圈,说:“我朝一直以来都是使用雕版印刷,陛下说的活字印刷,臣还没听说过。”

李纯想起来了,活字印刷是宋朝才发明的,就接着说道:“雕一个版非常麻烦,雕错一个字,一个版就废了,而且雕一个版只能用于一页书,成本太高,可以提前雕刻好各个字模,根据一个文章内容的不同,临时拼到一起,换一个文章,再重新拼,字模可以重复使用,这样效率很高。”

程异说:“臣明白了,这个做起来其实也不太难,就是大家都没想到,臣回去就找几个印书厂研究这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5章创办报纸(第2/2页)

李纯又说道:“目前朝廷发布的很多可以公开的政策、措施,传播的范围太窄,国内的消息传播比较闭塞。朕决定由礼事部办一个报纸,定期收集朝廷发布的重要政策和一些重要消息,发送到各地,便于地方上的官员和百姓掌握全国的重要情况。”

权德舆说:“报纸的事,臣也是没有听说过,是不是就是一个政策和消息的汇总?”

李纯道:“基本就是这样,目前朝廷发布的政令很多,国内外也有一些重大消息,很多都应该让百姓们知道,就比如目前各路大军的征讨情况,占领的区域,后面完全可以发布出来,借以振奋人心。”

权德舆说:“目前我们礼事部的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办报纸就要增加人手,而且要确定多久出一次报纸。”

李纯道:“礼事部可以再招一些人,专门负责报纸的事,挑几个文笔好的人员来操办,目前的政策和消息也没有那么多,先十天出一份,一个月出三份,等以后运转顺畅了,再考虑酌情增加。”

两个尚书回去以后就开始分头行动,活字印刷的事情没有那么快,权德舆抓了几个笔杆子,先想办法把报纸的事情搞起来。为了收集到足够的内容,权德舆专门派人到中书省和各部搜集政策、消息,然后经过编撰,形成一份政策和消息汇总。

权德舆将第一份报纸的样稿给李纯审阅,李纯觉得内容总体符合要求,还算满意,但是报纸还缺一个名字。李纯想了片刻,觉得可以叫“华夏政报”,也算是中规中矩,让权德舆请柳公权书写,再加上刊发日期和单位,作为报头。

三月份,礼事部按照李纯的要求,第一批印发了一万份,通过驿站发放到县一级,基本是每个官员可以拿到一份。礼事部每十天就出一份报纸,发送到各地,虽然有些消息相对延后,但是在唐朝已经算是很及时的报道了。

报纸不是密件,官员们看完可以再给其他人传阅,这样很多重要的政策和消息都可以通过报纸传播出去,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热点。

到了四月份,前方战况开始逐步反馈到朝廷,特别是南方的战事,由于开展的早,又有范希朝统一搜集战况,定期派快船送到夏原,朝廷掌握的更充分一些。

李纯认为,前方的部队已经打下不少地盘,后方的官员和其他公职人员要赶紧接过去,不能让部队又要打仗,又要治理地方。

按照方案,分别由元稹任符真路总督、冯庆业任巽他路总督、李愬任瀚海路总督,李纯觉得必须找三个主官谈一次话,交代一下地方治理的事,然后让他们尽快就任,把征服的地方接手管起来。

李愬在前方打仗不好召回,也无法兼顾民政,李纯决定让准备出任瀚海路按察使的吕元膺先牵头管理民政。冯庆业在广珠道,也没必要来回两头跑,李纯决定让准备出任巽他路的布政使慕青雨传达就好。

四月上旬,李纯在思政殿召见元稹、吕元膺、慕青雨三人,负责人事工作的韩愈也一同参加召见。

李纯道:“目前各个出征的部队进展比较顺利,已经打下不少地方,需要官员前去治理,人事部要尽快正式任命一批官员,让他们到夷人地区任职,把已经征服的地方管起来。三个路的主要官员也要提前到位,调度下属各郡、领的官员按照征服的地方分批赴任。”

韩愈说:“目前三个路的主要官员和29个郡的官员,我们人事部已经形成方案,可以随时按照陛下的旨意正式任命。”

李纯道:“这些官员明日就正式任命,加上交接赴任,起码也要到5月份,那时候会有更多地方打下来。”

元稹说:“陛下,目前很多夷人地区毕竟没有完全打下来,臣建议还是要有一个过渡的地方。”

李纯道:“这个问题我有考虑,目前夷人地区还没有完全征服,符真路可以先设在交州海防,巽他路可以先设在琼州吉阳,瀚海路可以先设在归化城,在那里收拢调度官员,等夷人地区大体征服下来以后,再正式迁过去。”

吕元膺说:“陛下,从夏原到瀚海路路途遥远,官员和公职人员到那里殊为不易,肯定要提前出发。”

李纯道:“目前李愬还在负责征讨活动,政务的事你先统起来,你牵头把瀚海路的官员收拢一下,近日就可以出发,先到归化城汇合,可以在归化城收集前方的战事情况,而后分批向前方派出官员。”

慕青雨说:“不知陛下对巽他路有何要求?”

李纯道:“巽他路位于南洋,总督冯庆业尚在广珠道按察使任上,按察使程维循在闽海道布政使任上,你这次先收拢一些官员过去,顺便向他们二人传达朝廷的旨意,到了番禺就以冯庆业为主,由他带着巽他道的官员到琼州开展调配工作。”

韩愈说:“陛下,既然朝廷设了三个路,每个路都要设一个首府,是朝廷指定,还是让他们自己挑?”

李纯道:“关于三个路的首府,我已经想好,符真路的首府就选在西贡城以南,那里土地肥沃,港口条件好,离国内也近。巽他路的首府就选在渤泥国的古晋城,那里位于巽他的中心,港口条件不错,离国内也不算远。瀚海路的首府可以暂时放在康城,等第二波征服行动结束以后要移到大食的巴士拉一带。”

元稹说:“陛下,为何不将符真路的首府直接定在西贡城,渤泥的古晋条件相对较差,臣听说爪哇岛一带更富饶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