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49章 中秋诗会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49章 中秋诗会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49章中秋诗会(第1/2页)

在其中一个布告前的人群里,有一位微胖的商人说:

“我们在洛阳做生意十几年了,如果东都搬走了,朝廷机构和官衙也都搬走了,我的东西还卖给谁呀,我到时在夏原先开个分店试试水,好了我就搬,不行我就撤。”

还有一位老者说:“我在洛阳生活几十年了,对这里感情深,肯定不去,你们谁爱去谁去。”

又有一位中年人说:“看到没,洛阳百姓只有两年的专属权和两年的优先权,前面给机会不搬,后面好地方可就被别人先挑走了。”

还有一位绅士说:“朝廷对洛阳人已经够意思了,搬不搬随意,想搬又有优惠措施,不错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说:“不错个啥,到夏原买地建房不要钱呀,我家穷,我们搬不起。”

一个中年儒生说:“新都以后是朝廷重点发展的地方,要当官的,做生意的,自然是要搬过去,毕竟机会多,普通百姓嘛,不去也罢。”

大家你一言我一嘴,议论了许久,终究是散了去,搬与不搬,各执一词,最终还是自己回家拿主意。

离传统的中秋佳节,还剩三天,加上后面要举办发明大会,很多外地人来洛阳看热闹,洛阳繁荣了不少,街上摩肩接踵,呈现着最后的繁华。

迁都的大事办的差不多了,李纯也想放松一下,和大家好好过个中秋节,提前让礼部尚书权德舆准备一下,邀请大臣来紫微城搞个热闹的中秋诗酒会。

都说唐诗宋韵,唐朝诗歌盛行,李纯前面一直忙于削藩、迁都等各项事,没有闲暇。借这个机会,李纯打算好好领略一下唐诗的韵味,让朝中的才子们好好表现一番。

国家稳定了,人们的日子也逐步好起来,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洛阳人喜气洋洋,赏菊花、吃月饼,好不热闹。

八月十五下午,洛阳紫微城,也是一团喜气,礼部邀请了几十个来洛阳的朝臣,举行中秋诗酒会,听说可以饮酒赋诗,大家都很有兴致,而且还可以带上家眷,受邀的大臣都是很高兴的来参加。

中秋自然离不开赏菊,礼部和枢密院准备很多菊花,摆在紫微城各处,各种颜色,形态各异,煞是好看。

李纯带着众臣在紫微城内到处走了一圈,赏看各种菊花和城内的景致,沿途还聊一些国事、家事,好不亲切。枢密院在各个点位还准备了一些茶水、瓜果、点心,供各位人员品用。

走了一圈,李纯带领众人来到城内的一个小广场,那里已经准备好了歌舞表演,李纯和众臣分列坐下,观看歌舞节目。

崔群找来了皇家的梨园班子和歌伎舞姬,连续表演了好几个节目,看的大家是赏心悦目,有的官员对着漂亮的舞姬看的入迷,还被自家的老婆掐了几下。

歌舞结束以后,崔群让各位先休息一下,半个时辰天黑以后,就开始参加诗酒会。官员们就三五一群,一起找个地方闲坐聊天,顺便也互相拉拉关系,联络一下友情。

半个时辰后,天已经黑了下来,原来的小广场已经重新布置停当,重新摆了一些桌子,按照尊卑次序大体围了一个方圈,桌上摆上了菜品、瓜果、酒水,四周还点起了一些大的火烛,加上今晚是月圆之夜,场地倒是显得敞亮。

李纯到了洛阳不久,郭贵妃也赶过来了,这次和刘嫔陪着李纯一起参加诗酒会。李纯和两个嫔妃自然坐到中间主桌位置,其他官员按照次序依次入座。

李纯首先开口道:

“诗和酒是我们大唐的文化精髓,前段因为忙于国事,大家都很辛苦,今日朕借着中秋佳节,让礼部搞了一个诗酒会,让我们君臣都放松一下,枢密院也准备了一些好酒招待各位臣工。在这里,朕首先敬大家一杯酒,感谢诸位臣工的辛勤付出,来,一起干。”

各位大臣听了都非常高兴,一起干掉杯中酒。

饮罢第一杯酒,李吉甫率先说:“其实这几年最辛苦的是皇上,皇上带着我们削平藩镇、治理国家,日夜操劳,我们臣工也要敬陛下一杯。”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举杯向李纯敬酒,李纯自然是高兴的饮下。

权德舆说:“皇上,今晚这个诗酒会怎么举行,陛下定个规则吧。”

李纯从容说道:

“规则朕早就想好了,我让郭贵妃准备了一个木盒,盒子里装进了一些密封的纸片,纸片上都是今晚参加宴会人员的名字,每次由郭贵妃到盒子里抓出一个纸片,打开以后是谁的名字,就要作诗一首,作的出,就算过关,朕会赏赐一个小礼物,作不出,就要罚酒三杯。”

听到有彩头还有惩罚,各位大臣纷纷来了兴致,特别是那些文采比较好的大臣,都想一展身手。

李纯说:“喝酒要喝三杯,朕再敬大家一杯酒,希望我们大唐以后更加繁荣昌盛,来,干!”

大家喝完第三杯酒以后,李纯就让郭贵妃开始抓阄定人。郭贵妃开始向箱子里摸去,抓出一个纸片,脱口而出:“第一个是李绛”。

李绛平时善于写文章,诗文水平一般,但是既然能通过科举,也是有些底蕴的,仔细思考了一会,吟道:

共醉风光地,花飞落酒杯

且当金韵掷,莫遣玉山颓。

大家听了以后,都慢慢品味起来,觉得还不错。

李纯道:“有点意韵,只是今天可没有飞花呀,应该李爱卿以前去过一个花多的地方,和哪个佳人去饮酒,至今仍在回味,呵呵。既然吟出了,赶快看赏。”

说罢,一个太监拿着一个红色的信封递给李绛,李绛有些意外,但还是揣进了怀里。

郭贵妃紧接着又到木盒里摸出一个纸片,李纯打开一看,说:“是元稹,朕今天要听听你的佳作。”

元稹是写诗的高手,不慌不忙说:“今天是中秋节,是赏菊花的日子,微臣就以菊花为题,作诗一首”,然后吟道: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枢密使崔群说:“这首写得好,非常应景,又引入了陶渊明的田园意境,结尾也换一种方法赞美菊花,好诗。”

其他众臣也纷纷称赞,李纯也觉得写得好,立即让人也递过去一个红色信封。

郭贵妃接着摸出纸片,结果第三个人是裴垍。

裴垍有点意外,沉吟了好一会,不知是紧张还是没准备,竟然没吟出来,十分尴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9章中秋诗会(第2/2页)

李纯笑道:“裴爱卿忙于政务,诗文生疏了些,情有可原,不过按照规矩还是要罚酒三杯。”

裴垍拱了拱手,然后闷头连喝三杯酒,喝得有点呛。

为了缓解一下略微尴尬的场面,李纯就说道:“众位爱卿很多会写诗,朕也不能落后,今天也借机赋诗一首。”

众人都有点惊喜,没想到皇上也要吟诗,就打起精神听。

只听李纯吟道:

朕亦好诗亦好酒,自比才高有八斗。

作诗半天仅一句,酒喝二两就上头。

吟罢,自己笑了起来,郭贵妃和刘嫔也跟着笑了起来。

众人也被逗乐了,没想到皇上还能这么幽默一下。

李纯自己心想,虽说唐朝诗人众多,自己的文学水平也不差,写诗填词的也会些,比起元稹、白居易自然差了点,比起李绛等人还是有底气的,今天中秋聚会,就是让大家愉快一下,搞个打油诗活跃一下氛围,也把裴垍的小尴尬掩盖过去。

大家笑罢,李纯让郭贵妃接着摸,这次摸出的是白居易,李纯倒是想看看当朝第一诗才,有何佳作。

只见白居易起身后,不慌不慌不忙说道:“今天陛下在紫微城举办诗酒会,臣就以紫薇花为题,作诗一首”

于是从容吟道: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李纯听罢,确实不错,别有一番韵味,白居易的文化底蕴扎实而深厚,其他大臣也是纷纷叫好,太监自然是赶紧把信封奉上。

就这样,诗酒会搞了两个多时辰才结束,大部分人都顺利作诗,领到一个红色信封,少数人吟不出来,喝了三杯酒,总体氛围宽松愉快,大家觉得这个诗酒会很有意义。

元稹等人回去以后,连忙打开红色信封看,只见里面是一个粉色的厚纸片,上面写着:

“可凭此片到枢密院选取一个价值三两银子的礼物。并在下面注解:枢密院有好几种礼物,个人后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到枢密院选择领取。”有点类似后世的代金券。

元稹等人感慨,皇上可真会搞创新,可以自己挑礼物,上下两相宜,真好,可以回去让夫人好好挑选一下。

中秋节结束,工部就忙起来了,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发明大会的事情。工部尚书柳晟和侍郎刘元景,一起来到紫微城,向李纯请示发明大会的筹办事宜。

柳晟说:“陛下下旨以后,很多百姓踊跃参加,共有一百多人,都需要现场演示,需要的场地较大,所以臣等选择在洛阳东门外,选择一片空地,搭了一个台子,四周围了一下,陛下要不要去看一下。”

李纯说:“场地你们定就好,朕到时自然过去,也邀请一些大臣过去助阵一下,参加人员要搜身,不能携带利器,现场的安全和保障工作,你们要细致的考虑,人不够的话,可以跟崔群商议,从枢密院派人过去。”

柳晟说:“不知陛下对发明大会的举办,有什么要求?”

李纯道:“搞发明创造,是为了国计民生,不是为了搞花架子,所以你们要筛选,把有实用价值的发明放在主要位置,到时你们要选出有价值、有创新的十个发明,其中再选出三个最好的,发一些奖品,或者招入朝廷任职。”

柳晟说:“臣前面已经按照陛下的要求准备了,陛下的那件展品,艾笛声也准备好了,现场演示没有问题。”

李纯道:“好,为了表示朝廷的重视,明天上午首先展示朕那个器件,然后展示其他的,到时大会你来主持。”

第二天上午,洛阳东门外,聚集了很多百姓,都想看看所谓的发明大会,有什么稀奇玩意。

工部用木栅栏围成一个广场作为展区,百姓可以隔着栅栏观看。展区前方搭了一个五尺多高的台子,作为皇帝和诸位大臣的观看区。

由于参展人员较多,工部决定采取分批展示的方法,逐个进行演示。

时辰到了,人员也到齐了,李纯示意开始。

柳晟首先站出来。大声说道:

“皇上自即位以来,我朝发展日益繁盛,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皇上非常重视民间的能工巧匠,希望工匠们能够制作出一些创新实用的器件,可以生产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东西,更好的满足国家和百姓的需求。我们工部按照皇上的要求,举办这次发明大会,希望大家都拿出自己的绝活,最好的前十名,朝廷会有丰厚赏钱,前三名,还可以进入工部或者匠作监。为了鼓励大家发明出好东西,皇上也命人制作了一个物件,第一个展出,现在请皇上敲锣开始今天的发明大会。”

只见一个太监拿来一面铜锣,一个宫女拿来一个鼓槌,李纯站起来,对着铜锣用力敲了一下,“砰!”的一声,大会开始。

只见在柳晟说话的功夫,早就有有人搬来一堆东西在组装,先是一个正烧火的铁炉子,上面放着一个密闭的大铁壶,铁壶前面有个喷嘴,对着一个叶轮,叶轮的一头有个凸轴,凸轴连着一个粗木杆,木杆的一头是个木杵,下面是个石臼,石臼里面是一些稻谷。

只见炉子里的火越烧越旺,铁壶里的水开始沸腾,从喷嘴里喷出白色热气,开始较少,后来越喷越多,吹动了叶轮,叶轮开始转动,带动凸轴转动。

当凸轴压向木杆时,木杵被压起来,凸轴转过去后,木杵落下来,砸向石臼里面的稻谷。后面喷出的热气稳定了,在叶轮和凸轴的带动下,木杵均匀的砸向石臼里的稻谷。

官员和百姓们看明白了,这不就是舂米吗?水壶靠着烧木材,喷出热气,可以带动木锤自动舂米,真是稀奇,百姓们发出啧啧赞叹。

看了约一刻钟,柳晟感觉大家也看明白了,就让人灭火撤去这个自动舂米的机器。

李纯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大唐臣民们,劳动人民太辛苦,朕发明这个舂米机,就是想减轻人的劳作,让机器帮人们干活,这个机器还不完善,还可以继续改进,不仅可以舂米,还可以织布、拉车,其他人也都可以发明出好的东西,让更多的机器帮人干活。”

官员和百姓们听了,觉得这个主意真好,能够见到皇帝听到他讲话非常不容易,大家非常兴奋,一片鼓掌叫好,李纯挥手致意一下,又让柳晟继续展示其他的物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