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43章 铁腕反腐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43章 铁腕反腐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43章铁腕反腐(第1/2页)

唐朝的百姓感受到,终于不会再有内乱了,人们可以安心的生活了,很多逃难在外地的百姓纷纷返回故乡。随着社会的稳定,百姓再也不用怕征兵拉夫,全心全意发展生产,为了过上好日子而努力。

地方的各级机构开始正常运转后,李纯让李吉甫再次主持土地和人口的清查工作,重点是以前藩镇控制的地区。李吉甫这次出手更重一些,不仅清查隐匿的土地和人口,还对违法强占土地的情况进行清理。

针对原来一些藩镇的将领、官员、豪强霸占、强夺的土地,李吉甫要求全部退还给原来的百姓。李吉甫仍然采取杀鸡儆猴的手段,首先狠狠查处了一批不配合的反面典型,对一些豪强进行重罚,迫使他们放弃了强占的土地。

通过清查土地人口和退地行动的展开,有的百姓重新获得土地,有的摆脱了豪强的人身控制,朝廷取缔了一些苛捐杂税,底层百姓负担减轻了不少。

国家稳定以后,李纯就想选拔一批有能力、有干劲的官员,配到各地各部门,但是经过认真考察,李纯很不满意,东挑西选很难找到足够的优秀人才。

朝廷和地方的不少官员能力欠缺,尸位素餐,有的人只会讲几句空泛的治国之道,对于如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富国强兵简直就是一窍不通,还喜欢拿圣人的道理来压人。

李纯对孔孟之道和经典理论也是认可的,但认为只有那些内容是不够的,必须要把文、史、政、法、数、理等内容融会贯通,拓展人的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目前的科举取士具有局限性,以写诗赋文章为主,侧重于文学和政治,经济和科学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选取出来的进士往往思想守旧,喜欢空谈。

更让人头疼的是贪腐问题,几乎是无人不贪,清廉者只是极少数,贪污受贿成为官场上的潜规则。

以前藩镇割据,李纯怕反贪搞得太狠会把一部分人推到藩镇那边,现在已经解决藩镇问题,绝不能再放任贪腐横行,必须要采取措施遏制。

经过认真思考,李纯认为天下安定以后,其他的事务都可以逐步来抓,解决贪腐问题是当前最重要、最应该抓的事务,决定先搞一波反腐行动,扭转一下政风,然后再完善反腐的制度,全面纠正官场的不正之风。

对官员的监察和反腐工作属于御史台的职责,李纯于是在宣政殿召见御史大夫卢坦和御史中丞元稹。

李纯问道:“两位爱卿可知今天朕召见你们,所为何事?”

卢坦说:“陛下前段一直忙于削藩和官制改革的事,今天突然召见我们,莫不是发现了官员的不法行为?”

李纯开门见山:“一年前,两位爱卿就先后跟我提起官员的不轨问题,奈何当时朝廷忙于削藩,不愿节外生枝,便推迟了下来,现在天下安定,是到了该整顿吏治的时候。”

元稹赞道:“陛下明见,再不刹一刹歪风,很多人会认为朝廷会无限包容他们,肆意贪腐。”

李纯正色道:“这次反腐的任务就交给御史台,你们要认真调查,掌握证据,抓一批贪腐的典型,从严从快办理,形成震慑效果。”

卢坦来了劲头:“我卢坦最恨贪官和违法乱纪的事,早就等陛下这句话了,请问陛下想从哪查起?”

李纯道:“就先从朝廷的官员查起,朝廷内部肃清了,再去整顿地方才会理直气壮。”

卢坦和元稹领命而去。

有了皇帝的旨意,御史台立刻行动起来,张贴告示,要求官民积极踊跃提供官员违法和贪腐的线索,对于提供相关线索和证据且属实的,予以奖励。

卢坦还让人在御史台设立了一个大铜箱子,上面留有投放口,鼓励人们积极提供贪腐官员的相关线索,投入举报材料。

御史台的人员全都忙碌起来,根据掌握的线索,不断收集证据,对相关人员展开调查。

一旦掌握足够的线索和证据,四品以下官员报经卢坦同意,从三品以上大员报经李纯同意,御史台立即进行抓捕,分组进行审理。

有些官员平常肆无忌惮,横行不法,到处贪污索贿,早就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举报材料纷至沓来。

物以群分,人以类聚,贪腐的官员往往相互勾结,盘根错节,抓出一个,就可以顺藤摸瓜牵出很多个,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朝中六品以上的官员竟然先后有三分之一的人被抓去审问。

最恶劣的是右仆射裴均和门下侍中卢从史,两人都在地方当过节度使,横行霸道惯了,生活奢侈,在节度使任上就有劣迹。入朝后仍不收敛,仗着自己级别较高,竟然拉帮结派,想办法干预官员的任免和财政资金的使用,从中牟利。

御史台在他们家中竟然搜出大量钱财和金银珠宝,甚至还有上百石珍贵的胡椒,经过折算,两人贪污的金额分别折银达到十二万两、八万两。

礼部尚书王播、吏部尚书郑珣瑜、户部尚书李巽、工部尚书柳晟也卷入其中,或多或少都有贪墨行为,其他波及的中低级的官员共达百人之多,查到最后,朝廷的官员有几百人涉案。

李纯看到御史台的报告,并不觉得意外,当时官员的贪污情况非常严重,必须借此机会搞一次反腐风暴,狠狠惩处一批人。

关于裴均和卢从史,李纯很早之前就觉得他们有问题,但是当时为了解决藩镇问题,不得不对他们忍让,没想到这两个人竟然毫不收敛,愈加过分,这次正好可以杀鸡儆猴。

对于其他涉事官员,李纯观点是自作孽不可活,凡是罪行严重的该杀就杀,该判刑就判刑。

看到涉案那么多人,李纯也慢慢冷静下来,此时的**问题,既有个人的品质问题,也有当时的风气问题,如果换成其他人,也有可能犯下同样的错误。

李纯又考虑到,这次涉案人员很多,如果全部拿掉,朝廷正常的运转都会受到影响,即使把这些人都处理掉,新换上来未必都是清官。经过一番权衡,决定还是采取软硬两种手段来处理。

硬的一面,对裴均和卢从史等人严厉处分,按照律法对以裴、卢为首八名贪污金额巨大、罪行严重的官员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对其他罪行较重的,李纯决定结合其历史表现酌情处理,革去所有职务,重则入狱服刑,轻则勒令回乡。

软的一面,对一些贪污金额较少,罪行较轻的官员采取怀柔手段,只要退回赃款,承认错误,由朝廷下旨训诫,罚俸若干,仍回原岗,戴罪立功,后面如有再犯,数罪并罚,算是为大部分罪行较轻的人开了口子,体现朝廷的怀柔政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3章铁腕反腐(第2/2页)

这样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总不能让朝廷瘫痪掉,很多事还需要人来做。如果上纲上线,处理的人员过多,到底换谁上来干,谁能保证新上来的也是干净的,如果这些人后面再出问题,朝廷将颜面无存。

杀几个人,再抓一批,适当震慑就好,反贪是个复杂工程,需综合施策,不是三板斧就能解决的。

尽管如此,朝廷一口气杀掉八个贪腐的官员,而且其中两个是从二品的高官,在唐朝都是史无前例的,还有一大批的官员被罢免问罪,其中有一部分是三四品以上的高官,就包括礼部尚书王播、吏部尚书郑珣瑜,在官员队伍中形成了强烈的震撼。

以前官员私下贪污受贿的潜规则被打破,只要敢贪腐,朝廷会严抓,搞不好会杀头、会入狱。

户部尚书李巽、工部尚书柳晟等一大批官员被朝廷从轻处理,虽然没有被罢免,但是经过这次反腐风暴,也是被折腾的够呛,知道朝廷没有严办是有条件的,自己如果再敢沾上贪腐,下次等待自己的就是罪上加罪,极有可能被杀头,噤若寒蝉。

由于反腐的规模比较大,朝廷一下子空出很多位置,重要的有右仆射、门下侍中、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四个官职,其他还有一些侍郎、郎中等官职空缺,都需要填补。

对于空出的几个重要位置,李纯有自己的打算。门下侍中就让卢坦接任,算是对他反贪成绩的认可,他的年龄也偏大了,年近六十,给一个较高的位置,可以继续发挥余热。

武元衡原来就是宰相,因为当时的需要外放到西川,于情于理都应该给他升官,后面还要他指挥进攻吐蕃,就让他兼任右仆射。

御史大夫一职很重要,裴度这个人嫉恶如仇、很有想法,而且此人是武元衡推荐的,是个干事情的人才,可以让他担任御史大夫。

礼部尚书就让权德舆干,此人曾在礼部干过侍郎,熟悉礼部章程,组织朝廷的重要活动没有问题。

吏部尚书,李纯想到了韩愈,此人有文化有见识,刚直不阿,适合做人事工作。

根据中书省的推荐,李纯调王重元为闽潮道布政使、调令狐楚为中书省光禄大夫,至于其他官员就以中书省的推荐为主。

思考完毕,李纯和两个宰相碰了一下,他们也觉得几个人都挺合适,没有异议,于是按照李纯的意见颁发圣旨任命。

中书省会同吏部,后面又推荐了侍郎、郎中等空缺官职的人选,李纯看了名单觉得都还可以,就一一批准。

朝廷的官员逐步补齐以后,大家都知道**的严重后果,都不敢再轻易触碰底线,朝廷官员的风气得到了扭转。

朝廷的反腐活动结束以后,李纯又让各地发起反腐行动,为了防止地方上走过场,李纯让御史中丞元稹担任巡查使,带领一帮御史台的属员,到各地督查反腐的情况。

元稹如果发现有的地方消极反腐,或者阳奉阴违、姑息纵容,就会直接带人介入,主导当地的反腐工作,来个大查特查,狠狠折腾一番,让大量官员罢职甚至入狱。

各地为了不给元稹介入的借口,都开始大规模开展反腐行动,抓了一批**严重、罪大恶极的官员,大量的赃款、资财被没收,全国的官场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元稹仍然不放心,带人四处转悠,发现线索就过去穷追猛打,让一个个贪官成了倒霉蛋。由于元稹动作猛、下手狠,不少官员私下称他为“白面阎王”,对他又怕又恨。

搞了一段时间后,李纯认为反腐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官场的风气得到明显扭转,如果持续搞下去,会弄得人人自危,很多工作没法开展,形成负面作用,就召回元稹,让反腐告一段落。

反腐行动结束后,李纯觉得不能光靠这种大规模的运动来反腐,反腐重在平时,重在完善制度,减少官员的寻租空间。为建立和完善反贪防腐的相关制度,李纯召裴度、元稹和韩愈进宣政殿议事。

李纯道:“朕已经即位五年了,虽然削藩取得了成果,但是总感觉还有很多事没做好。前段大规模的反腐,处理了不少人,这不是朕的本意,朕觉得还是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重在防微杜渐。对于如何整顿吏治,建立反贪防腐的治本之策,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你们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裴度说:“千年以来,历朝历代都是靠御史台来反腐,臣觉得还是有些局限性,一是朝臣的争斗经常会把御史们卷进来,御史容易成为彼此弹劾的工具;二是御史毕竟人数有限,不可能掌握所有情况,让很多人有空子可钻;三是反腐往往看主政者的决心,主政者一旦懈怠,贪腐就会重新滋长。”

韩愈说:“**的一个原因是部分官员的权力太大,难免禁不住诱惑,监察和制约机制不够完善。另外,中下层官员的待遇普遍不高,以京城六品文官为例,每月只有俸禄200文,禄米5石,仅够家中最基础的生活,要想过得体面些,有些人或是让家人从事与自己权力相关的产业,或是直接贪污受贿,将手中的权力变现。”

李纯道:“两位爱卿言之有理,种种不利因素形成了今天尾大不掉的局面,反腐治本,任重道远。朕先提几个思路:

一是要提高官员待遇,一个官员成长起来很不容易,如果连一个普通商人的收入还不如,换谁都会心理失衡,朝廷财政有限,这次先涨两成,后续财政起来再增加;

二是必须要限制官员的权力,加强监督,目前在各道推行五人政务会制度,大事不再是一个人说的算,压缩了官员的寻租空间,以后还要出台其他一些有效的制度,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三是在御史台成立审计司,御史台搜罗一些懂政务流程、精通财物的能手,对有问题的衙门进行全面的审计,通过资金的流向发现贪腐的线索,堵塞贪污漏洞。你们还有什么好的意见?”

元稹说:“这次反腐行动,用铜箱收集举报线索,发挥了重要作用,臣建议此法保留下来,作为常态,让官员心怀忌惮之心。其次,还要加强对官员任职、提升的审查,对于有劣迹的官员,决不能任用。”

李纯道:“这两条也很重要,就由你们御史台施行。以后吏部凡要使用和提拔官员,首先经过御史台的审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