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29章 选贤任能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29章 选贤任能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29章选贤任能(第1/2页)

李纯沉吟一下说道:

“前段时间户部尚书李巽曾跟我提到过,八司马中的程异理财能力不错,他想调上来;范希朝比较欣赏韩泰,觉得他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也想调上来;刘禹锡和柳宗元文声、政声都不错,也可以使用。这样吧,你们中书省的第一件事就是会同吏部,把这四个人先安排到合适位置。至于其他人,朕暂时还没看到他们的特殊才能,先放一放,待以后再使用。”

裴垍说:“陛下不计前嫌,皇恩浩荡,臣替他们谢过陛下。”

李纯道:“目前朕急需人才,特别是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人才奇缺,你们可以多留意、多推荐。”

李吉甫说:“这些都是臣等职责所在,在朝政上,不知陛下想从哪里重点抓起,我们好留意相关人才。”

李纯说道:

“削平藩镇,看似军事最为重要,其实不然,朕认为经济才是首要,只有老百姓富了,国家有了足够的财力,才能办大事,国家才能真正变强,李爱卿前面搞了些办法,增加了一些赋税,但是还不够,还要从其他方面下手,多管齐下,既让百姓富起来,又能让国家增加赋税,才是个可持续的好办法。”

李吉甫说:“陛下提的要求很高,我等定会多方探讨,拿出一个章程,不知陛下在经济上有什么思路。”

李纯说道:

“兵部侍郎李绛、户部尚书李巽,均在经济上有独到见解,你们可以跟他们多探讨,搞经济不要光盯着田赋那点钱,还要从盐铁茶酒方面想办法,更要在促进商业上采取一些措施。”

李吉甫有点疑问:

“盐铁茶酒方面想办法,我等还可以理解,历朝均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才是国家经济的根本,商人不事生产,靠转手买卖获取重利,促进商业不是有利于商人盘剥吗?”

李纯则说:

“此乃大谬,商业的发达可以促进商品流通,生产者的产品可以很快卖出去,提高生产积极性,通过充分竞争,居民也能以合理价格买到商品。这样一来,农工两业可以积极生产,居民买东西更实惠,商人也可以获利,社会总的财富增加了,国家可以征更多的赋税。当然确实也有一些不良奸商,哄抬价格,谋取不义之财,让不少人对商人嫌恶,这都是局部现象,不能因噎废食。”

裴垍说:“陛下说的,我们虽然还没有全部理解,但是愿意一步一步去尝试,力争把经济逐步搞起来。”

李纯说道:

“中国上千年的重农抑商政策,很多人对商业的认识存在偏差,也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你们可以分步来做,先做大家能够理解的,见效快的。经济的事先就这样,下面商议一下征召几个节度使入朝的事。”

李藩问道:“陛下,是想调几个节度使入朝为官吗?”

李纯道:“不是,我是想征召几个节度使入朝觐见,以后成为惯例,各节度使要定期入朝觐见,增强朝廷对他们的控制。”

李吉甫说:“其他节度使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几个离心倾向较强的节度使恐怕会找借口不来。”

李纯则说:

“朕就没打算让那几个刺头来,做事先易后难,先挑五个服从朝廷的节度使,让他们下个月入朝觐见。先逐步把那些愿意向朝廷靠拢的的藩镇拉过来,让大部分藩镇服从朝廷的治理,然后再集中力量摆平那几个顽固的藩镇,必要时动用军事手段,朕有信心实现天下一统。”

李吉甫说:“陛下如果能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将是我朝大幸,也是不世之功,我等这就回去谋划,拟旨征召五节度使入朝。”

八司马被贬以后,本以为皇帝恨死他们了,再没有出头之日,没想到还不到两年,朝廷就传出圣旨,征召程异为户部度支、韩泰为兵部郎中、刘禹锡为和州刺史、柳宗元为黄州刺史。

四个人感动不已,没想到皇帝还能启用他们,非常当初后悔和王叔文一起阻止立李纯为太子,从此尽心为朝廷办事,报答皇帝的宽容爱护之心。

办完第一件事以后,中书省开始筹划征召五节度使入京的事。李吉甫、裴垍和三个光禄大夫商议以后,觉得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东川节度使韦丹、恒海节度使程执恭、昭义节度使卢从史、淮南节度使王锷一直忠于朝廷,接到征召的圣旨后,来京师述职没有问题,给其他节度使做一个好的榜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9章选贤任能(第2/2页)

经报告李纯同意后,中书省正式下旨,要求五个节度使接到圣旨后立即入朝述职,并在圣旨中说明,只是来京述职,报告任职的情况,体现对朝廷的服从之意,并无他事,打消五个节度使的顾虑。

李纯在处理朝政之余,非常留意朝中的人才,以后可以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帮助自己治国理政。在中下级别的官员中,元稹和白居易表现非常突出,两人虽然官职较低,但是敢于上书,对于一些大事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务实的意见和解决办法,有思想、有见解。

元稹和白居易又是当时有名的诗歌圣手,也会经常写一些诗歌,献给李纯,虽然不乏一些赞美之词,但是诗歌的水平确实好,李纯非常喜欢。李纯在前世的印象中,也记得两个人是大诗人,政治上也有才能,所以就有了重用他们的想法。

有一天,监察御史元稹和左拾遗白居易先后向李纯上书,元稹要求对加强对官员的巡查、监察,惩治奸邪之辈,白居易要求下去访察民间疾苦,为朝廷施政提供参考。李纯前段各项事务繁忙,和他们接触和交流的比较少,这次有些时间了,就决定在宣政殿召见他们。

两人进宫后,向李纯跪拜行礼,李纯给他们赐座,让他们汇报自己的想法。两个人坐定后,李纯认真打量了他们一下,元稹略微年轻,不到三十岁,英姿勃发,颇有倜傥的才子之气;白居易略微年长,三十四五左右,成熟稳重,透着一股儒者风范。

李纯道:“两位爱卿乃我朝两位才子,朕非常欣赏,奈何政务繁忙,与尔等见面交流的机会太少,今日要跟两位爱卿好好聊聊,朕听说白爱卿写了一首《长恨歌》,元爱卿写了一部《莺莺传》,都是在民间广为传颂,一时洛阳纸贵呀。”

白居易连忙说:“陛下谬赞了,当时微臣任周至县尉,与朋友郊游时,路过马嵬驿,聊起玄宗当年事,有感而发,写的有些唐突,还望陛下见谅。”

元稹答道:“微臣也是凭着感觉随便写的一个小说,没想到百姓们爱看,里面的内容有些孟浪了。”

李纯道:“不碍事,文学和从政并不矛盾,但是目前朝中积弊甚多,需要各位臣僚多花一些精力去解决,等形势好些,你们再多写点文学作品。”

元稹答道:“微臣谨记陛下教导,微臣作为监察御史,非常关注官员的风气情况,今日就是要向陛下建议整顿吏治一事。”

李纯道:“元爱卿所言极是,我朝自玄宗皇帝以来,对官员的管控松弛,吏治**、官员不作为的问题比较突出,朕也正想整治一番。”

白居易说:“吏治**是一方面,还有一些官员胡作非为,不执行朝廷的仁政,随意加码,巧取豪夺,很多百姓深受其害。”

李纯道:“你们说的好,官吏履职是朝廷施政的根本,如果他们不作为、乱作为,贪污**,朝廷拿出再好的措施也没用,两位爱卿有何良策?”

元稹说:“微臣想去剑南一带进行察访,查看那里的吏治情况,如果发现贪污**和胡乱作为的的官员,当场搜集证据,向朝廷弹劾,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处。”

白居易说:“微臣想去河南一带微服私访,体察民间的疾苦,找出地方上存在的弊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向朝廷提供建议。”

李纯道:“两位爱卿的想法很好,朕非常支持,朕会让中书省下旨,任命元稹为剑南巡察使,对西川、东川、山南西道的吏治进行巡察,对于欺上瞒下、贪污**的官员,彻查到底,收集证据,朝廷将严厉处置。任命白居易为河南采访使,对黄河以南各州县的施政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对于掌握的问题,追根溯源,上书解决办法,朕将认真采纳。”

元白两人看李纯非常支持他们的想法,非常感动,均表示将认真完成朝廷赋予的使命,全力以赴,不负皇帝信任,而后领命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