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燕宫阙:凰途逆袭 > 第十一章 风起青萍刃微霜

燕宫阙:凰途逆袭 第十一章 风起青萍刃微霜

簡繁轉換
作者:魔幻霸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5 05:32:01 来源:源1

第十一章风起青萍刃微霜(第1/2页)

沈青澜传递出的信息,如同在暗流涌动的深宫之下,投入了一颗决定性的石子。听雪阁内,萧景玄指间那张薄薄的纸条,重若千钧。上面用密语记录的,不仅仅是几行冰冷的文字,更是他追寻多年、关乎母妃冤屈的关键拼图。

“五钱苏合香……太医署核销……吴太医……幻梦萝……刘保……”他低声重复着这些词汇,每一个字都像是淬了毒的针,扎在他的心口。脑海中已然勾勒出一幅阴毒而缜密的谋害图景——利用宫规与账目管理的细微漏洞,将本不该流入长春宫的额外香料,通过太医署这条不易察觉的路径悄无声息地获取,再与同样经由刘保之手、以“研制新方”为名调出的“幻梦萝”配合,一点点侵蚀端懿皇贵妃的健康。

“好一个李代桃僵,好一个温水煮蛙!”萧景玄眸中寒芒暴涨,周身散发出的冷冽气息让一旁的洛风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淑妃……王氏……还有东宫那边,当年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几乎可以肯定,单凭当时还只是昭仪的淑妃,未必能如此天衣无缝地完成这一切,背后定然有更庞大的势力网络。

“殿下,”洛风沉声禀报,“根据沈姑娘提供的线索,我们已加派人手,秘密前往吴太医的故乡,希望能找到他的家人或当年知情的徒役。同时,也在全力追查那条通往太医署的香料‘暗线’,究竟是如何运作的,经手人还有谁。”

“要快,但更要隐秘。”萧景玄压下翻腾的杀意,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冷静,“淑妃既已动用了江湖手段,说明她已如惊弓之鸟,随时可能铤而走险。我们必须在她毁灭所有证据、甚至对知情人下毒手之前,拿到确凿无疑的铁证。”他顿了顿,看向洛风,“沈青澜那边,此次立下大功。但她也因此置身于更大的风险之中。长春宫现在虽暂时被朝堂风波和内务府清查牵制,但绝不会忽略内司衙这边的动静。加派一倍人手,务必确保她的安全。若有任何异动,可先斩后奏。”

“是!”洛风心头一凛,明白“先斩后奏”四字的分量。殿下对沈姑娘的维护,已超出了最初对“棋子”的范畴。

萧景玄走到窗边,望着听雪阁庭院中几株在秋风中摇曳的残菊,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传信给她,线索至关重要,让她暂且停下对香料档案的追查,转为常态行事,避过风头。另外……告诉她,一切小心。”最后四个字,轻得几不可闻,却重逾千斤。

---

内司衙中,沈青澜收到了萧景玄的回信。当看到“暂且停下”、“一切小心”的指示时,她紧绷了数日的心弦稍稍一松,随即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他看到了她的价值,更在意她的安危。在这冰冷彻骨的深宫,这种带着温度的认可与关怀,弥足珍贵。

她依言行事,不再主动调阅旧档,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日常的文书记录与整理中,表现得如同一个最安分守己的普通女史。然而,她的内心并未停止思考。她反复推敲着已发现的线索,试图找出其中可能被忽略的细节,同时更加留意着内司衙乃至整个宫中的风吹草动。

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内司衙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长春宫副总管刘保。

刘保依旧是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模样,但眼下的乌青和眉宇间难以掩饰的焦躁,泄露了他近况的不佳。他此番前来,明面上的理由是为核对长春宫下一季的用度预算,指名要查阅近三年的相关记录。

典正亲自作陪,态度不卑不亢。沈青澜作为负责文书归档的女史,自然被唤来协助查找卷宗。她低眉顺眼,动作麻利地将一册册卷宗找出、铺开,全程未曾与刘保有任何眼神交流,仿佛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工具。

刘保的心思显然不全在账目上。他一边漫不经心地翻看着卷宗,一边状似随意地与典正闲聊:“如今这宫里,规矩是越来越严了。内务府三天两头核查,咱们底下当差的,也是战战兢兢,生怕行差踏错啊。”

典正敷衍地应和:“刘总管说的是,谨慎些总是好的。”

刘保话锋一转,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正在一旁整理书架的沈青澜:“说起来,还是内司衙清净,都是跟死物打交道,不像咱们长春宫,人多事杂,是非也多。前几日还有两个不懂事的老货在宫道上喧哗,丢了娘娘的脸面,已被严厉惩戒了。”他这是在敲打,也是在试探。

沈青澜手下动作未停,仿佛根本没听见。

典正笑了笑,四两拨千斤:“各司其职罢了。尚宫局掌管宫规,更需以身作则。”

刘保碰了个软钉子,眼底闪过一丝阴鸷,随即又扯起嘴角:“典正大人治下有方,手下人也个个得力。像这位沈姑娘,听闻记性极佳,办事稳妥,真是难得。”他终于将话题引到了沈青澜身上。

沈青澜不得不转身,垂首敛目:“刘总管谬赞,奴婢愚钝,只知尽本分。”

“哦?尽本分就好。”刘保盯着她,声音放缓,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这宫里啊,有时候知道得太多,或者忘了自己的身份,可不是什么好事。安分守己,才能活得长久。沈姑娘,你说是不是?”

这已是**裸的威胁。

沈青澜心中凛然,面上却依旧平静无波,甚至微微抬眸,迎上刘保审视的目光,语气恭顺却不容置疑:“总管教诲的是。奴婢时刻谨记宫规,不敢有片刻遗忘。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从不多听一眼,不多问一句,更不敢妄加揣测。尽忠职守,安分守己,是奴婢的本分。”

她将“宫规”、“本分”咬得清晰,既回应了威胁,也再次申明了自己的立场——她的一切行为,都在宫规允许的框架之内。若刘保或他背后的人要以“逾矩”之名动她,便是公然挑衅宫规,与执掌宫规的尚宫局为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一章风起青萍刃微霜(第2/2页)

刘保眼神一厉,显然听懂了她的弦外之音。他盯着沈青澜看了片刻,忽而干笑两声:“好,很好。沈姑娘果然是个明白人。”他不再多言,快速翻完剩下的卷宗,便借口宫中有事,匆匆离去。

送走刘保,典正回到内室,看着面色如常的沈青澜,轻轻叹了口气:“树欲静而风不止。青澜,你今日应对得极好。只是……日后更要万分小心。”她虽不知具体隐情,但刘保今日特意前来,重点显然在沈青澜,其意不善。

“谢大人回护,奴婢明白。”沈青澜深深一拜。她知道,典正的默许与回护,已是她能在这深宫中获得的最大助力之一。

刘保的亲自试探,让沈青澜清晰地认识到,长春宫对她的怀疑和忌惮已升至顶点。表面的平静之下,杀机四伏。她必须更加谨慎,同时,也不能一味被动防守。

是夜,她再次通过密道,向萧景玄传递了一条信息,详细描述了刘保今日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其明显的焦躁与威胁之语,并附上自己的判断——“刘保心已乱,急于寻找突破口或灭口,恐对吴太医家人或当年太医署相关经手人不利,需加紧防护。另,其或会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构陷于我,需早做防范。”

她的判断与萧景玄不谋而合。听雪阁很快回复,告知已加派人手保护关键证人,并让她近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动,尤其是夜间独行。

然而,有些风波,并非你想避就能避开。

两日后,宫中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永和帝颇为喜爱的一方端砚,在清理时被发现边缘有一道细微的裂痕。此砚乃地方进贡,由内务府收存,近日才取出预备皇帝使用。负责保管此物的内务府库司一名小管事吓得魂飞魄散,坚称入库时完好无损。

此事本与内司衙无关,但坏就坏在,当初接收此批贡品、进行登记造册的文书记录,是由内司衙协同完成的。而当时负责核对物品清单与记录是否相符的,恰巧就有沈青澜——那时她刚入内司衙不久,做的多是这类辅助性工作。

原本这只是一个流程环节,即便物品出事,首要责任也在保管方内务府库司。但不知从何处吹出的风言,竟暗示问题可能出在最初的记录环节,是否有人当时就发现了瑕疵却隐匿不报?抑或是记录有误,导致后续保管核查出现偏差?

这指控看似荒谬,却极其恶毒。因为它将一个模糊的、难以证伪的嫌疑,轻飘飘地扣在了沈青澜的头上。尤其是在她因“记性极佳”、“办事稳妥”而颇受关注的时候,这种反差更容易引人遐想。

很快,便有内务府的人前来内司衙,要求调阅当初的入库记录副本及相关人员核对方录。矛头若隐若现地指向了沈青澜。

典正对此极为不悦,这不仅是无端攀诬,更是对内司衙权威的挑战。她亲自出面,调出所有相关存档,记录清晰,流程完整,并无任何疏漏之处。沈青澜当初的核对笔迹清晰工整,与实物清单完全吻合,且有多人联署确认。

“简直是无稽之谈!”典正当着内务府来人的面,冷声道,“内司衙记录在此,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尔等自查保管不力,竟还想将责任推诿到我尚宫局头上?莫非是觉得我尚宫局好欺不成?”

内务府的人碰了一鼻子灰,悻悻而去。然而,流言却并未完全平息。毕竟,端砚确实是在经手内司衙核对之后才发现的破损,这个时间顺序,足以让有心人做文章。

沈青澜心知肚明,这又是长春宫的手笔。他们无法在明面上动她,便用这种阴私手段,一点点地磨损她的声誉,试图将她拖入泥沼,最终或可借“失职”之名将她治罪。手段不算高明,却如附骨之疽,令人厌烦且难以彻底摆脱。

她并未惊慌,而是在一次向典正回禀事务时,平静地提出:“大人,奴婢入内司衙时日尚浅,资历不足,近日却屡蒙关注,实感不安。可否请大人允准,将奴婢调去负责一些更基础、更不需与人交接的文书整理工作?譬如……校对、誊录一些无关紧要的旧年档案,也好避避风头,专心做事。”

她主动要求调离核心文书岗位,去处理那些“无关紧要”的旧年档案。这看似是退让,实则是以退为进。一方面顺应了典正希望她暂避风头的意图,另一方面……那些“旧年档案”中,未必没有她需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她再次被类似“端砚事件”构陷的风险。

典正深深看了她一眼,明白了她的用意。这个沈青澜,不仅心性坚韧,更懂得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她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也好。你便暂时去负责整理永和十年至十五年的一部分陈年文书吧,那些多是过往起居注的副录草稿,需人重新校对誊清,工作繁琐,正需细心之人。”

永和十年至十五年!这个时间范围,恰好包含了端懿皇贵妃病重到薨逝的关键时期!虽然只是起居注的副录草稿,并非核心机密,但其中或许会零星记载一些宫苑日常、帝后妃嫔的言行,可能蕴含着意想不到的信息!

沈青澜心中一动,面上却不露分毫,恭敬应下:“是,奴婢遵命。”

走出典正的值房,沈青澜抬头望向天空。秋意更深,天高云淡,偶有孤雁南飞。

风已起于青萍之末,刃虽微霜,却已亮出寒光。她在这深宫中的每一步,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与看不见的敌人周旋。但她的眼神愈发坚定,脊背挺得笔直。

退一步,并非畏缩,而是为了积蓄力量,为了在更广阔的的天地里,与那个身处听雪阁中的人,更好地并肩作战。

这盘棋,还远未到终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