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燕宫阙:凰途逆袭 > 第三十一章 暗夜惊澜 王府深谈

燕宫阙:凰途逆袭 第三十一章 暗夜惊澜 王府深谈

簡繁轉換
作者:魔幻霸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5 05:32:01 来源:源1

第三十一章暗夜惊澜王府深谈(第1/2页)

骡车在洛风的驾驭下,并未驶向繁华的内城,反而沿着愈发偏僻的路径前行,最终融入京西一片略显荒凉、屋舍稀疏的坊区。这里是京城贫民与部分低阶军户杂居之地,鱼龙混杂,反而成了藏匿行踪的绝佳所在。

车厢内,气氛凝重而压抑。沈青澜紧紧抱着怀中的紫檀木盒,仿佛抱着沈家满门的性命与未来。赵永则蜷缩在角落,双手仍因激动和后怕而微微颤抖,不时紧张地透过车厢缝隙窥视外面。

“小姐,”赵永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沙哑,“小人……小人这些年,东躲西藏,如同阴沟里的老鼠,每每听到敲门声,都吓得魂飞魄散……今日能见到小姐,将老爷的嘱托交还,便是立刻死了,也值了……”

沈青澜看着他憔悴的面容和眼中深切的恐惧,心中酸涩,语气却异常坚定:“赵先生,万不可有此念。沈家冤案未雪,父亲沉冤未申,您不仅是关键人证,更是父亲托付之人。活下去,亲眼看着那些构陷沈家之人伏法,才是对父亲、对沈家最大的告慰。”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从今往后,只要我沈青澜有一口气在,必护你周全。”

赵永闻言,浑浊的眼中再次涌出热泪,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重重地点头,将所有感激与忠诚都咽回了肚里。

骡车在一处更为破败的院落前停下。院墙斑驳,木门歪斜,与之前那座青砖小院相比,此地更像是一处被遗弃的废宅。

洛风轻叩门扉,三长两短,内有老者应声。门开一线,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眼神却锐利如鹰隼的脸。老者见到洛风,默默点头,让开身子。

“小姐,赵先生,请随我来。这里是殿下安排的另一处暗桩,绝对安全。”洛风低声道,引着二人迅速入院,那老者则如同幽灵般再次隐没在门后的阴影里。

院内杂草丛生,仅有的三间土坯房也显得摇摇欲坠。洛风却径直走向院角那口看似干枯的废井。他熟练地挪开井口覆盖的伪装草席,露出下方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洞口,洞内有石阶蜿蜒向下。

“井下别有洞天,委屈小姐和赵先生暂避。”洛风率先下去,点燃了壁上的油灯。

沈青澜没有丝毫犹豫,抱着木盒拾级而下。赵永虽面露惊异,但也紧跟其后。

井下并非想象中的潮湿阴暗,而是一处颇为干燥宽敞的密室。墙壁以青砖垒砌,地面平整,设有简单的床铺、桌椅,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书架,上面摆放着一些书籍和卷宗。墙角堆放着清水和干粮,显然是为长期隐匿准备。

“此地虽简陋,但胜在隐蔽。齐王的人即便搜到此地,也难以发现此处机关。”洛风解释道,“请小姐和先生在此稍候,我需要立刻将情况禀报殿下。在殿下新的指令到达前,万不可离开此地。”

沈青澜颔首:“有劳洛侍卫。一切小心。”

洛风抱拳一礼,迅速离去,井口再次被巧妙封上,密室内只剩下沈青澜与赵永,以及一盏跳跃的油灯。

靖王府·涵晖堂

夜色深沉,靖王府内一片静谧。涵晖堂是萧景玄的书房,此时灯火通明。

萧景玄并未身着亲王常服,仅穿一袭月白色暗纹锦袍,玉簪束发,坐于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之后。他手中拿着一卷《孙子兵法》,目光却并未落在书页上,而是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指尖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

他表面平静,内心却在快速梳理着今日的局势。齐王突然在宫门拦截沈青澜,是巧合,还是得到了什么风声?沈青澜能否顺利取得证物?洛风能否护她周全脱离可能的追踪?

一个个念头闪过,让他素来温润平和的眉宇间,染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沈青澜这步棋,关乎他后续诸多布局,更关乎……那个女子本身。他发现自己竟有些在意她的安危,这种超出纯粹利益计算的情绪,让他微微蹙眉。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布谷鸟叫声——三短一长。

萧景玄眸光一凝,放下书卷,沉声道:“进来。”

一道黑影如同落叶般悄无声息地滑入室内,正是洛风。他单膝跪地,低声道:“殿下,属下复命。”

“情况如何?”萧景玄的声音听不出波澜。

“回殿下,沈小姐已成功与赵永接上头,取得了沈太傅留下的关键证物。”洛风言简意赅地回禀,“其中包括沈太傅亲笔所书的《陈情录》,详细记录了王家构陷过程,以及几封关键书信。此外,还有沈太傅留给沈小姐的绝笔家书。”

即便以萧景玄的城府,听到“《陈情录》”和“绝笔家书”时,眼中也不由得掠过一丝精光。他没想到,沈文渊竟留下了如此详实直接的证据!

“过程可还顺利?有无尾巴?”萧景玄追问。

“在别院时,齐王府的人确实加大了附近区域的搜查力度,但属下依殿下事先安排,通过密道和备用车辆已将他们成功甩脱。现沈小姐与赵永已安置在西城‘鹰巢’暗桩,绝对安全。”洛风答道,“沈小姐临危不乱,处置果断,赵永情绪激动但确系忠仆无疑。”

萧景玄微微颔首,沉吟片刻,道:“做得很好。传令下去,加强‘鹰巢’外围警戒,没有本王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另外,让我们在齐王府那边的‘耳朵’动起来,查清楚他们今日行动的具体缘由和后续计划。”

“是!”洛风领命,却并未立刻离去,犹豫了一下,补充道,“殿下,沈小姐……似乎对证物极为看重,情绪亦有些起伏。”

萧景玄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家仇血恨,多年沉冤得见曙光,人之常情。你下去吧,安排好警戒。”

“属下明白。”洛风不再多言,身影一闪,消失在夜色中。

书房内恢复了寂静。萧景玄站起身,走到窗边,负手而立。月光洒在他清俊的侧脸上,投下一片明暗交织的阴影。

沈文渊的证物,比他预想的更具威力。这不仅是扳倒太子一党(王家依附于太子)的利器,更是一把能搅动整个朝局,甚至直指龙椅上那位的双刃剑。当年科举案,父皇难道就真的一无所察?还是……顺势而为,借此打压日渐势大的清流领袖沈文渊?

想到这里,萧景玄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皇权之下,何来绝对的清白?有的只是利益与权衡。

而现在,这把剑的剑柄,似乎握在了那个叫沈青澜的女子手中。他想起洛风的话——“临危不乱,处置果断”。看来,他当初在宫中那个看似随意的投资,正在获得超乎预期的回报。

一个身负血海深仇、拥有过人智慧与坚韧心性的女子,一个手握足以颠覆朝局关键证物的女子……萧景玄发现,自己对这位“盟友”,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备车。”他忽然出声,对着空无一人的书房吩咐道。

阴影中,一个低沉的声音应道:“是,殿下。去往何处?”

“西城,‘鹰巢’。”萧景玄的声音不容置疑。

井下密室

油灯的光芒将两人的影子拉长,投在斑驳的砖墙上。

沈青澜已将木盒再次打开,与赵永一起,就着灯光,更加仔细地研读那份《陈情录》和几封旁证书信。越是细看,沈青澜的心越是沉静,也越是冰冷。

父亲的字里行间,逻辑缜密,证据链清晰,甚至连对方可能用来反驳的漏洞都预先做了批注和补充说明。这绝非临时起意的申辩,而是一份经过深思熟虑、准备充分的战斗檄文。可以想见,父亲在案发前,承受着何等巨大的压力,又做了怎样周密的准备。

“赵先生,”沈青澜指着《陈情录》中一处关于笔迹模仿高手的记载,“父亲提到的那位‘妙手书生’李三,后来可知其下落?”

赵永凑近看了看,摇头叹道:“老爷查出此人后,本想暗中控制,却不料王家下手更快。等我们的人找到他时,已是一具溺毙的尸首……应是王家杀人灭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一章暗夜惊澜王府深谈(第2/2页)

沈青澜默然。王家的狠辣与周密,可见一斑。

就在这时,井口传来细微的响动。赵永瞬间紧张起来,下意识地就想躲到沈青澜身后。沈青澜却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目光沉静地望向入口。

机关开启,一道身影沿着石阶缓步而下。月白锦袍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来人面容俊雅,气质温润,不是靖王萧景玄又是谁?

他的出现,让这间充满压抑与紧张的密室,仿佛瞬间注入了一股清冽泉流。

赵永见到萧景玄,慌忙就要跪拜:“小……小人参见靖王殿下!”

萧景玄虚扶一下,温和道:“赵先生不必多礼,非常时期,这些虚礼免了。”他的目光随即落在沈青澜身上,以及她面前桌上摊开的证物上。

沈青澜站起身,敛衽一礼:“殿下。”她没有多言,但眼神中传递出的信息复杂而沉重——有取得证物的如释重负,有面对血仇证据的悲愤,也有对他亲自前来的些许讶异。

萧景玄走到桌边,目光扫过那些绢帛和书信,最后停留在沈文渊那封绝笔家书上,停留了片刻。他抬起头,看向沈青澜,声音放缓了些许:“一切可还顺利?”

“托殿下洪福,证物已顺利取得。”沈青澜将木盒轻轻推向萧景玄,“此乃先父留下的全部证物,详细记录了当年科举案真相,请殿下过目。”

萧景玄并未立刻去碰那些证物,而是看着沈青澜,道:“你可曾细看?”

“已粗略看过。”沈青澜迎上他的目光,“证据确凿,条理清晰。足以证明家父与沈家清白。”

萧景玄点了点头,这才伸手拿起那份《陈情录》,就着灯光快速浏览起来。他看得极快,眼神专注,时而微微蹙眉,时而面露沉思。密室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和油灯偶尔爆开的灯花声。

赵永屏息凝神,不敢打扰。沈青澜则静静站立,观察着萧景玄的反应。她知道,这些证物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眼前这位深藏不露的王爷。

良久,萧景玄放下《陈情录》,又拿起那几封旁证书信看了看,最后,他的目光再次落回那封绝笔家书上。

“沈公……用心良苦,深谋远虑,令人敬佩。”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真正的惋惜,“有此证物在,沈家冤情,已成功大半。”

他话锋一转,看向沈青澜,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但是,青澜,你可知道,仅凭这些,还不够?”

沈青澜心下一沉,但并未意外:“殿下是指,即便证据确凿,也可能无法上达天听?或者,即便上达,也可能被强行压下?”

“不错。”萧景玄赞赏地看了她一眼,“扳倒一个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尤其还是依附于储君的家族,并非简单的对簿公堂。这背后牵扯到朝堂派系、军权归属、甚至……父皇的圣意平衡。王家完全可以推出几个替罪羊,断尾求生。而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力量,逼迫他们无法断尾,必须正面承受这雷霆一击。”

他的分析冷静而残酷,直指权力斗争的核心。

“那依殿下之见,该当如何?”沈青澜问道,声音依旧平稳。她明白,萧景玄既然亲自前来,并直言不讳,必然已有打算。

萧景玄踱了两步,道:“这些证物,是核,是剑锋。但我们还需要剑柄,需要挥剑的时机和力量。首先,需将部分不那么核心、但足以引起朝野震动的证据,通过可靠的渠道,逐步泄露出去,先在清流士子、御史言官中造势,形成舆论压力。”

“其次,需要找到并保护好《陈情录》中提到的、可能还存活的关键人证,哪怕只有一个,也能与物证相互印证,让王家难以抵赖。”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着沈青澜,“我们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父皇不得不重视、无法回避此案的契机。比如……太子犯下更大、更不可饶恕的过错,使其圣心偏移,失去庇护王家的能力和意愿之时。”

沈青澜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萧景玄不仅要为沈家翻案,更要借此机会,沉重打击太子一党,为他自己争夺储位铺路。这确实是一场交易,一场各取所需、却又必须紧密合作的同盟。

“殿下深谋远虑,青澜佩服。”沈青澜微微躬身,“青澜愿听从殿下安排。只是赵先生……”她看向一旁惴惴不安的赵永。

“赵先生是重要人证,亦是沈公托付之人,本王自会保他万全。”萧景玄承诺道,“‘鹰巢’十分安全,他会留在此地,由本王的人照料。待需要他出面之时,再行安排。”

赵永闻言,连忙躬身:“多谢殿下!小人全听殿下和小姐安排!”

萧景玄点了点头,重新将目光投向桌上的证物,沉吟道:“这些证物,原件由你保管,还是交由本王保管,更为稳妥?”

这是一个考验。考验信任,也考验决心。

沈青澜几乎没有犹豫,她将木盒盖上,轻轻推到萧景玄面前:“此物关系重大,放在青澜身边,恐难保万全。且青澜身处宫禁,行动不便。交由殿下保管,方能物尽其用,发挥最大效力。青澜,信得过殿下。”

她抬起眼,清澈而坚定的目光直视萧景玄:“正如殿下信得过青澜,愿与青澜缔结盟约一般。”

萧景玄看着她毫不退缩的眼神,看着她毫不犹豫地将家族翻案的唯一希望交到自己手中,心中某根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他见过太多野心、算计与背叛,却难得见到如此纯粹而决然的信任——尽管这信任建立在共同的利益目标之上。

他伸手,接过那沉甸甸的木盒,感受着其上传来的、属于沈青澜指尖的微凉温度。

“好。”他只说了一个字,却重若千钧。

他将木盒交给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他身后的另一名心腹侍卫,吩咐道:“送回府中,存入‘墨阁’,绝密。”

“是。”侍卫接过木盒,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去。

证物交接完毕,密室内的气氛似乎为之一松,却又因共同目标的确认而变得更加紧密。

萧景玄看着沈青澜,语气恢复了平时的温润:“天色将明,你需尽快返回宫中,以免引人怀疑。宫中情形,仍需你多加留意,尤其是皇后和齐王那边的动向。”

“青澜明白。”沈青澜颔首。

“至于翻案的具体步骤,待本王仔细研判这些证物,并结合朝中局势后,再与你细商。”萧景玄道,“洛风会负责与你联络。”

“有劳殿下费心。”

萧景玄微微颔首,最后看了她一眼,转身欲走。

“殿下。”沈青澜忽然开口。

萧景玄脚步一顿,回身看她。

沈青澜深深一福:“多谢殿下……今夜亲自前来。”

她谢的,不仅仅是他亲自前来确认证物,安排后续,或许还有那份在沉重压力下,给予的些许……支撑。

萧景玄眸光微动,唇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的弧度,并未多言,转身沿着石阶而上,身影消失在井口的光亮处。

密室内,再次只剩下沈青澜与赵永,以及那盏摇曳的油灯。

但此刻,沈青澜的心却不再如之前那般沉重与迷茫。证物已交出,同盟已加固,前路虽然依旧布满荆棘,但方向已然明确,手中亦仿佛握住了斩开迷雾的利刃。

她看向惊魂甫定的赵永,轻声道:“赵先生,安心在此休养。黎明之前,最是黑暗,但我们……已看到了光。”

窗外,夜色依旧浓稠,但东方天际,似乎已透出一丝微不可察的鱼肚白。新的一天,新的博弈,即将开始。而她,沈青澜,已不再是孤身一人,在深宫烬余中茕茕孑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