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燕宫阙:凰途逆袭 > 第五十七章 新岁暗潮 参政初试

燕宫阙:凰途逆袭 第五十七章 新岁暗潮 参政初试

簡繁轉換
作者:魔幻霸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6:50 来源:源1

第五十七章新岁暗潮参政初试(第1/2页)

永和二十七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迟一些。虽已是二月,料峭的寒风依旧裹挟着未散的凛冽,吹过皇城的朱墙碧瓦。去岁那场席卷朝堂后宫的风暴余威尚在,使得这个新春,也蒙上了一层难以驱散的压抑与谨慎。

然而,权力的格局已然重塑。废太子萧景铭与齐王萧景铮的轰然倒台,使得原本看似稳固的夺嫡态势出现了巨大的真空。朝臣们的目光,在经历最初的震惊与观望后,不约而同地聚焦于那位唯一成年、且未受牵连、更在去岁末被陛下亲旨授予参议朝政、协理兵部工部事宜的七皇子——靖王萧景玄身上。

靖王府·潜龙在渊

靖王府内,气氛却依旧保持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萧景玄卸下朝服,换上一身月白常服,正于书房内临摹前朝书画大家的《寒江独钓图》,笔意疏淡,气韵清远,仿佛外界所有的暗流与期待都与他无关。

“殿下,今日朝会上,陛下再次垂询了关于整顿京畿卫戍及疏通漕运之事,几位老臣争论不休,陛下未置可否。”顾昀低声禀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萧景玄笔下未停,勾勒出孤舟蓑笠的轮廓,淡淡道:“京畿卫戍,牵扯众多,利益盘根错节;疏通漕运,耗资巨大,牵动南北粮道。皆是棘手之事,父皇心中自有权衡。”

“那殿下您……”顾昀欲言又止。自家殿下参政已近两月,却始终沉稳低调,多数时候只是聆听,偶有发言,也多是些不痛不痒的建议,这让一些原本看好靖王的朝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萧景玄终于放下笔,拿起一旁的湿帕擦了擦手,目光沉静如水:“顾昀,记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靖王府,盼着本王行差踏错,或者……急不可耐地揽权结党。父皇让我参政,是考验,亦是试探。此刻,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唯有看准时机,一击即中,方是上策。”

他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已有嫩芽萌发的梨树,声音低沉:“我们的人,近来可有异动?”

“回殿下,皆遵照您的指示,谨言慎行,埋头任事。只是……王首辅虽仍称病,但其门下官员近来似有重新活跃之势,尤其在吏部与户部,对我们这边几个有望升迁的官员,多有掣肘。”

“王崇焕这只老狐狸,岂会甘心一直沉寂?”萧景玄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他是在积蓄力量,等待反扑。由他去,只要不触及根本,暂且忍耐。北疆那边,沈家众人可还安好?”

“殿下放心,北疆一切平静。去岁冯家死士折戟后,再无动静。我们的人护卫周密,一应用度亦充足。”

萧景玄微微颔首,目光再次投向皇宫的方向。参政两月,他看似无所作为,实则已将兵部、工部的积弊、人事关系摸清了七七八八。他在等待一个真正能展现能力、却又不会过于扎眼的机会。同时,他也时刻挂念着宫墙之内,那个与他命运相连的女子。去岁末她传递出的关于东宫可能私制军械的线索,极为重要,他已命“影”加紧追查。

司制司·砥柱中流

宫内的气氛,比宫外更加微妙。去岁的惊涛骇浪虽已平息,但余波荡漾,人人自危。司制司作为掌管宫廷器物制备的部门,与各宫往来密切,在此敏感时期,更是需要小心应对。

沈青澜凭借其过人的冷静与才干,已在张司制的默许和扶持下,俨然成为司制司实际上的副手,处理着大部分日常事务乃至部分机要。她行事公允,条理清晰,且因身负“罪臣之女”的身份,反而少了许多攀附结党的嫌疑,赢得了司制司上下大部分人的信服。

她利用职务之便,更加系统地清理、核对与昔日东宫、长春宫相关的所有账目、文书和器物记录。那几张关于疑似军械的残图,她已临摹下来,并通过特殊渠道送出了宫,但原件她依旧小心保管,并未销毁,这是未来可能的关键物证。

在核对一批从已查封的东宫属官宅邸中追回的物料时,沈青澜敏锐地发现,其中有几样特殊规格的铁材和皮革,与她在那些残图上看到的某些部件所需材质极为吻合,而且入库时间也集中在废太子被禁足前后的那段时间。这进一步佐证了她的猜测——太子在被废前,可能仍在暗中进行着什么。

她将这些发现以隐语记录,准备寻机传递。同时,她也注意到,近来内府库那边,尤其是与兵仗局有关联的几个管事太监,与司制司的往来似乎比往常频繁了一些,虽然名义上都是为了筹备春季宫苑修缮事宜,但沈青澜总觉得有些异样。她暗中留了心,吩咐手下女史,凡与内府库、兵仗局相关的物料申领、核对,皆需格外仔细,并向她单独报备。

长春宫·死水微澜

长春宫依旧是被遗忘的角落。德妃缠绵病榻,形容愈发憔悴,永和帝从未踏足,连御医都来得稀疏了。宫人们各寻门路,只剩几个无处可去的老宫人守着这死气沉沉的宫殿,昔日繁华,恍如一梦。

然而,就在这潭死水之下,并非全无动静。一日深夜,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潜入长春宫,避开寥寥无几的守夜宫人,进入了德妃寝殿的内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七章新岁暗潮参政初试(第2/2页)

病榻上的德妃骤然惊醒,借着窗外微弱的天光,看清了来人的轮廓,浑浊的眼中骤然爆发出一点精光,压低了声音,带着刻骨的恨意:“你……你终于来了!他……他还有什么吩咐?”

那黑影声音低哑,如同砂石摩擦:“娘娘安心养病便是。主子说,时候未到,让您务必……保重自己。有些旧账,总会清算的。”

德妃枯瘦的手指紧紧抓住锦被,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告诉你们主子,本宫……等得起!只要能让那对贱人母子付出代价……”她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带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执念。

黑影并未多言,留下一个小巧的瓷瓶:“这是主子寻来的良药,或对娘娘凤体有益。”说罢,便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黑暗中。

德妃握着那冰凉的瓷瓶,眼中闪烁着幽暗难明的光芒。她这枚棋子,尚未到彻底废弃之时。

揽月阁·青鸟传书

春寒料峭,月色清冷。沈青澜再次避开巡守,来到揽月阁石室。机关轻响,她不仅取到了萧景玄的回信,还发现竹管内多了一卷用油纸包裹的细小卷轴。

展开他的回信,依旧是简洁的风格,先是对她提供军械线索的重要性再次肯定,告知宫外已在加紧追查。随后提及朝中近日关于漕运之争,他隐有想法,但时机尚需等待。最后写道:“春寒料峭,宫深似海,望卿务必珍摄。闻卿掌司制事,辛劳备至,聊附舆图一卷,或可解闷,亦增见闻。”

沈青澜心中微暖,展开那卷小轴,竟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微型大燕疆域图,山川河流、郡县城镇,标注得极为详尽,甚至还有一些细微的驿道、关隘说明。这绝非寻常解闷之物,而是他意在让她了解天下格局,增长见识。这份心意,深沉而珍贵。

她将舆图小心收好,然后提笔回信。她详细汇报了关于东宫属官宅邸追回物料与军械图的关联,以及对内府库与兵仗局往来频繁的留意。关于自身,她只简单写道:“司制司诸事渐熟,赖众人协力,尚可应对。殿下所赠舆图,如开茅塞,受益匪浅。朝堂之事,千头万绪,望殿下顺势而为,保重为先。”

她将纸条封好,放入竹管。在这寂静的深夜里,冰冷的机关传递的,不仅是情报,更是两颗在艰难时局中相互依靠、彼此温暖的心的交流。

永和帝·冷眼旁观

养心殿内,永和帝萧琰看着龙案上几份关于漕运改革争论不休的奏章,眉头微蹙。太子、齐王相继倒台后,朝中看似平静,实则暗涌不断。王崇焕一党虽暂避锋芒,但根基犹在;一些中间派和寒门官员则开始活跃,试图在新的权力格局中寻找位置。

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份由靖王萧景玄呈上的、关于京畿地区去年水利工程核验的例行奏报上。报告条理清晰,数据详实,指出的几个细微隐患也合情合理,建议的整改措施稳妥且不扰民。与其他皇子或官员那些要么歌功颂德、要么急功近利的奏章相比,这份报告显得格外扎实、沉稳。

“靖王……”永和帝指尖轻轻敲着这份奏报,目光深邃。这个儿子,参政以来,不结党,不营私,不献媚,也不冒进,交代的事情都能稳妥办好,却又从不主动揽权。这份超出年龄的沉静与老练,让他欣赏,却也让他心底深处,隐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警惕。

他沉吟片刻,提笔在一份关于漕运总督人选争议的奏章上批阅:“着靖王萧景玄,会同户部、工部,详议漕运利弊及整顿方案,半月后具折陈奏。”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差事,漕运牵扯利益巨大,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无论提出何种方案,都必然会得罪一方。他倒要看看,这个一直表现得“淡泊”、“沉稳”的儿子,面对真正的难题,会如何应对。

尾声·潮涌将至

旨意传到靖王府时,萧景玄正在翻阅那卷大燕舆图,目光落在贯穿南北的漕运线上。听闻父皇让他参与议定漕运方案,他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只是平静地接旨谢恩。

“殿下,陛下此举,是将您推到了风口浪尖啊!”顾昀不无担忧。

萧景玄收起舆图,眼神锐利如刀:“躲是躲不过的。既然给了机会,那便要做好。去,将我们近年来收集的所有关于漕运的资料,以及相关官员的履历、背景,全部整理出来。记住,我们要做的,不是讨好谁,也不是打压谁,而是提出一个真正于国于民有利,且……能让父皇认可的方案。”

“是!”

宫内的沈青澜,很快也得知了这一消息。她抚摸着怀中那枚从未离身的暖玉,目光落在那幅微型舆图的漕运线上,心中了然他即将面对的是何等复杂的局面。

她走到窗边,望向靖王府的大致方向。春寒依旧,但她知道,新的浪潮已经涌动。他将在前朝直面风浪,而她,则需在这深宫之中,继续为他稳住后方,查探隐患。

永和二十七年的春天,注定不会平静。萧景玄与沈青澜,这对命运与共的盟友与知己,即将在各自的战场上,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