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歌影山河 > 第61章 突儿利

歌影山河 第61章 突儿利

簡繁轉換
作者:龙游水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6 17:33:55 来源:源1

桓武十二年冬,大周大举进攻梁国,尽吞江北之地,并渡江相继攻下芜湖,京口等军事重镇,围攻梁国都城建康城。

眼看梁国危在旦夕,北邙,西蜀,南汉共同出兵救援,联合攻打周国。

南汉北上进攻零陵郡,桂阳郡,但遭遇当地顽强防守,始终未能攻下。

而西蜀王大举派兵出剑阁进攻汉中,意图重新夺取汉中与北邙连成一片。

大周皇帝姬清山派遣20多年前攻取汉中的大将军,汉中郡侯陈如岳亲自领兵前去镇守汉中,双方在阳平关形成焦灼之势。

最为严峻的莫过于,北邙派出两路大军攻伐周国,一路由北邙大将沮渠敖率主力军南下逼近邺城,另一路由北邙三皇子突儿利率漠北骑兵大军从漠北城出发一路向南,先后攻破灵州、会州、原州直入关中之地。

在攻下泾州之后,大军经过充分休息之后,突儿利率北邙大军沿着泾水而下进入关中腹地,他的目标就是周国的西京长安。

长安城内有着丰富的军事物资装备和粮食储备,更是中原王朝的古都,无论是战略意义还是象征性都非一般城池所能比。

一旦拿下长安,便可控制关中地区,他可以选择南下汉中,与西蜀连成一片,也可以东进,直接进攻大周的京畿之地。

目前周国在关中境内防守空虚,北邙骑兵如入无人之境。为全力保西京安全,关中地区的守将调集兵力都驻守在西京城内防御,严阵以待。

当北邙骑兵逼近西京时,三公主派出骁骑将军魏栋率领的15000骑援军也已抵达城内,加上城内1万余人的守军,此时长安城内防守兵力已近3万人。

突儿利策马远眺大周的西京,城门紧闭,不愧是昔日中原旧都,无论是城墙高度还是城防都丝毫不逊于燕京。此次他带来的主要是骑兵部队,并不善于攻城,也没带大型攻城器械。

此前打下的城池,都是在周军毫无防备之下,利用快速推进,打了守军们一个措手不及,快速拿下,还从未真正的经历过攻城战的考验。

“命大军在城外驻扎,四个城门口分别派军封锁,一旦有敌军意图出城迎战,立刻来报。”

突儿利安排每个城门口8000骑兵,自己将剩余近万骑兵驻扎在南北两处,远离城门的10余里外。

一旦周军试图从一个方向出城,则南北两处的骑兵可随时前往最近的城门迎战。

骁骑将军魏栋站在城楼之上,看着北邙大军封锁西京四个城门出口已经多日,眼下公主率大军正在赶往邺城,关中之地被北邙铁骑肆意横行,如今城内近3万兵马,并不比北邙大军差多少,难道只能死守下去吗。

看到北邙骑兵分散在各个城门口,虽然数量依然巨大,但也不由想到何不将主力军队聚集在一处各个击破,即便不成,也可以退居城内继续依靠西京的城防坚守,于是魏栋便向守将询问建议。

西京守将劝道:“将军,公主有令,要求我等坚守不出,城内粮草也够我们坚守半年,他突儿利率军孤军深入,必然撑不住那么久。”

魏栋听了之后,也不由点了点头,当下还是不宜冲动,以免误了大事。

北邙大军深入关中地区,此前依靠打下的几处军营要塞城池的粮草补给。但也确实无法支撑长期围城,见城内周军并未出城,所率的骑兵也无法自己去攻城。

突儿利沉思良久,对贴身侍卫拓跋翰道:“命大军作撤离状,每个城门围城的8000骑减一半,在这些马尾部绑些树枝条,做出尘土飞扬,大军回撤的样子,命他们前往城外的南北两处营地等待。其余依然按兵不动。”

“将军快看,北邙大军尘土飞扬,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城头上的士卒们见城外尘土飞扬,只见北邙大军正在向后撤离。

“邙军粮草不够了吗,他们是要撤兵吗。”

骁骑将军魏栋寻思道。

“将军,你看,城下封锁各城门的北邙骑兵明显少了很多,就剩一半了。”

守城的将领指着城外北邙剩余的骑兵道。

魏栋一看,果然城门外的骑兵撤出一半,但还剩一半。

“报,将军,北邙在各城门外的骑兵都在回撤,剩下的每个城门还有一半,大约每个城门有4000骑。”

“我就说过,他们既然不攻城,光靠围城持久不了!想必北邙军粮草补给不足,只能撤兵。”魏栋拍了拍城墙喜道。

“将军,不过听说这北邙三皇子突儿利善于用兵,这会不会是他的诡计。”守将有些顾虑道。

魏栋点了点头道:“没错,突儿利是善于用兵,他知道一旦大军集体撤退,我们极有可能出城追击,打他身后。他想要使得大军安然回撤,故而采取分批撤离的疑兵之计。等着看吧,过几天他们还会撤离。立刻召集城内骑兵准备,既然北邙大军回撤,我们可以趁机削弱剩下的这部分北邙骑兵,。”

数日之后,突儿利再度下令:“将在各城门的骑兵,再减一半,同样也是马尾上绑上树枝干,做起尘土飞扬,向后回撤10里处。然后命令在南北两处营地的骑兵前往各个城门外10里处,和回撤下来的骑兵会合。一旦城内周军出城攻击,命令城门外剩余的骑兵作佯败样,后撤至10里处与在此守候的骑兵会合后再一同攻击周军。”

“报,将军,北邙军又撤了。”

魏栋和守城将士们登上城门一看,果然城门口外的再一次仰起尘土,数里之外,后方也看不大清,显然北邙骑兵又一次纷纷向后撤离,留在城门外封锁的北邙骑兵如今每个城门外就只有2000骑。

“北邙大军一定是粮草不够,撤离了。现在他们的主力必然已经远离西京。这是他们故作疑兵之计,来迷惑我们。现在正是机会,随我出城,先把城门外这批敌人歼灭。骑兵列阵向四个城门口外剩余的北邙军发动进攻。”

魏栋策马出征前突然想到什么,对城中守将和出城的武将道:“诸位将军还是留在城头守卫。出城的骑兵只需歼灭城门口的北邙余部,然后就回到城里,不可离城太远。”

长安城内的将士们已经憋的太久了,尤其是魏栋带此次来的1万骑兵和5000名飞龙骑精锐,都是参与了庐州之战和攻梁之战,甚至还有些人是当年跟随公主偷袭龙城,屡立战功的将士们,向来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哪怕是最艰难的京口攻城战,他们都打下来了,哪曾受如此憋屈,被封锁在城内已近二十日,此时早已按耐不住,要出城和那剩余的北邙骑兵练练手了。

“兄弟们,随我出城,把那剩余的北邙骑兵杀个片甲不留!”

骁骑将军魏栋安排每个城门各5000骑冲出城门口杀敌,城门开启骑兵出城后,守城将领立刻命人关上城门。

“杀!”

大片周军骑兵杀向城门外的北邙骑兵,北邙骑兵完全来不及抵抗,急忙向后方逃窜。

“冲啊!”

魏栋率精锐骑兵从西城门杀出一路向前砍杀,大家早已憋着一股气,恨不得杀尽这些敌人。

如今自己率领这支骑兵不仅是精锐骑兵,同时还有上千飞龙骑,在魏栋看来,公主麾下被誉为精锐中的精锐的飞龙骑完全不逊于北邙最精锐的骑兵。

自己5000精锐骑兵打北邙2000骑,绰绰有余!

魏栋率军一路冲杀,这批剩余的北邙骑兵已被杀的剩下不到一半,还在不顾一切的向后逃窜。

所谓天下闻名的北邙精骑,也不过尔尔。

众将士一时杀的兴起,也早忘了出城多少里,只想杀尽眼前那群北邙溃败之敌。

“咻咻咻!”

突然间数发箭矢射向周军,鸣镝声响起,随后大量箭矢飞向周军,瞬间一批周军骑兵倒下。

前方沙土扬起,马蹄声大作,魏栋惊觉,大喊一声“不好,快,列阵应敌!”

只见前方大批北邙骑兵杀过来。

一轮骑射过后,北邙三皇子突儿利见大批周军出城已经落入圈套,下令进攻。

突儿利身边的几名亲卫队吹响号角,整个战场上号角声响彻云霄。

这位北邙战神骑着白色战驹,亲自率领身后的北邙骑兵,头顶战盔,长长的白色盔缨在风中飘扬,手持一把长柄环首大刀,策马奔向周军,一刀砍下冲来的周军骑兵,回首又是挥舞着大刀将一骑兵从马上砍落在地。

北邙精骑人人身穿铠甲,手持环首刀,背有弓箭和箭矢,不仅机动性极强,擅于迂回穿插作战,骑射也兼具防御力。

而来自漠北城的铁骑更是从马匹到骑士全身穿着铁衣铁甲防护,手持着长槊,冲锋陷阵,冲击力更是天下无双。

来自漠北城的铁骑将长槊以水平方向对准前方,向周军发起第一轮的冲锋。

周军出城的骑兵虽然也是训练有素,甚至还有不少来自飞龙骑的精锐骑兵,此时根本无法阻挡北邙的重甲骑兵的冲锋,一瞬间就将还在追逐前方溃军的周军给冲懵了。

不少骑兵整个身子都被长槊刺穿,临时组成的防御阵型立马被冲散。

大批周军被北邙骑兵突袭,伤亡惨重。

然而这才仅是开始,紧接其后,机动性更强的漠北精骑手持环首刀,对溃散的周军发起第二轮攻势。

只听着鸣镝之箭从左右两个方向,向周军飞矢而来。

随之而来的便是,漠北精骑分两路穿插进攻周军左右两翼,试图阻止周军回撤方向,将溃散的周军全歼于城外。

周军骑兵阵型先前已经被重甲铁骑冲散,分散落单的骑兵遭遇漠北精骑的攻击,没多久,出城的5000骑兵被杀得已经七零八落。

“快,撤!撤!撤!”

魏栋急忙掉头连喊数声撤退,急命骑兵向西京回撤。

见自己所率军队损失惨重,悔恨不已,此时方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北邙大军根本没有撤离。

他们正如漠北大草原的群狼一般,对猎物有着超出常人的耐心等待,一旦猎物进入伏击圈,群狼们便群起而围攻之,他们会紧紧追逐着猎物不放,直到猎物精疲力尽倒下为止。

魏栋下令鸣起撤退号角,率军不顾一切的撤回城内,必须赶在北邙大军杀过来之前关上城门,不然宁可自己死在城门之外,也绝对不能让北邙骑兵杀入城内。

突儿利挥舞着环首刀指向西京长安方向对身边将士道:“快,冲进城内!拿下西京,就在此一举!”

此次对周国的作战,如果能一举拿下西京,几乎等同于拿下关中,倘若邙军东西两路能同时拿下邺城和长安两座重要城池,那周国气数将尽!

问鼎中原,就在此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