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彼可取而代之 > 八 新官上任三把火

彼可取而代之 八 新官上任三把火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8 05:48:21 来源:源1

方才包括张英在内的军官们都以为刘基只是说说或者做个样子,最终还是要和他们一起去吃小灶的,谁曾想刘基还真就吃士兵的粗砺伙食吃饱了。

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顿时不知道刘基这话是真的还是在嘲讽他们奢侈。

刘基看着他们这副尴尬的模样,笑了笑。

「今后我的饮食无需特别准备,我就和士兵吃一样的,士兵吃什麽,我就吃什麽,你们不必在意我,该怎麽吃就怎麽吃,别浪费粮食就好。」

说罢,看着这群军官还是一副不好动弹的模样,他只好带着这群军官一起去了军中大帐,看着远比士兵伙食更加丰富的军官伙食,倒也没有太大的触动。

他坐在帐中主位上,象徵性的吃了一点东西,然后招呼大家一起吃。

这下子,张英等军官才开始动手吃喝,不过怎麽吃怎麽觉得不对味儿,第一次感觉这丰盛的伙食吃起来还真挺不舒服的。

吃过这顿饭之后,刘基留在军营里待了一个上午。

午后时分,刘基召集了以张英为首的各级军官们,与他们商议起了军队的伙食丶整编与训练事宜。

他拥有丰富的统领军队丶安排军队作战生活驻扎等各项事务的经验,所以处理这些事情完全是行家里手,轻车熟路。

之前花了一点时间巡视了一下军营,查看了一下士兵们的基本情况,又找了一些士兵询问军队里的一些军官的情况,再返回军帐阅读了军中的军功策,便有了诸多的打算。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粮草之于军队的重要性,眼下我等虽有稳定的粮食来源,但数量不会太多,且随时都会有变化,所以我认为必须要严格规定每名士兵每日的饭食数量。

另外,考虑到士卒家眷也都和士卒们住在一起,给他们一样的食粮显然是不够的,所以给士卒和给家眷的粮食数量不能一致,需要妥善安排,以目前的粮食状况来说,我有一些想法。」

而后,刘基便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具体来说,就是把军中伙食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档次是作战士卒口粮,第二档次是辅助人员口粮,第三档次是一般家眷口粮。

作战士卒是最精锐的精壮男丁,主要负责作战丶训练,是体能消耗最大的一群人。

辅助人员则是稍微体弱一些的男丁和精壮的妇女丶半大孩童,负责做一些杂务,洗衣服,缝缝补补,或者做些运输队的活计,累,但是没有生命危险。

剩下的老弱妇孺则是一般家眷,他们本就没有多少行动能力,也谈不上能做什麽贡献,每日尽量坐着不动弹也就算是一种贡献了。

至于分配方面,便是作战士卒口粮数量最多,辅助人员次之,一般家眷口粮最少。

作战士卒每日两餐,辅助人员也是两餐,一般家眷每日只能吃一餐。

作战士卒每日一顿乾饭丶一顿稀粥,辅助人员两顿稀粥,一般家眷一日一顿稀粥。

另外作战士卒和辅助人员的食盐必须每日都有提供,不能短缺,否则人会没有力气。

一般家眷的食盐则是两日提供一次,保证最低摄入需求。

除此之外的副食品,就要看情况来定了,能搞到什麽吃什麽,没有固定配额。

反正最起码的是,粮食必须要确保不缺,必须要让每个人每天都能吃上粮食,不能有断顿的情况出现。

至于军官伙食,则在作战士卒伙食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档次。

刘基的意思很简单。

「诸位劳苦功高,吃些好的,也正常,我不认为这是错的,只是身为主将,我自愿与士卒吃一样的伙食,诸位不必效仿,也不必担心我会心存芥蒂。

只是当下这个情况,粮食匮乏,其他食品也比较匮乏,方才那顿饭,的确有些过了,之后继续这般大吃大喝,怕是要不了多久就要断粮,还请诸位多多担待。」

刘基的话说的很客气,军官们也没听出什麽阴阳怪气的意思,稍稍放下心来,没多想。

但他们提出了一点质疑。

这个质疑是张英的副将丶并州雁门郡人李彬提出的。

「士兵家眷人数众多,过去从来没有用军粮分配给他们的先例,都是士兵自己负责,现在还要每日给他们提供一顿粥,军粮的损耗是不是太大了?」

刘基看了看李彬,又看了看张英,而后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士兵为我死命奋战,我却连一天一顿粥都不能提供给他们的家人,这叫我如何忍心?诸位也有家眷,设身处地的想想,难道诸位愿意自己的家人忍饥挨饿吗?」

众军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顿时不言语了。

接着,刘基做了好几道算术题,通过数学运算确定这一粮食分配方案的可持续性,并且要求军队管理者一定要做到。

「我来保证粮食的数目足够,而诸位则要负责保证每个人都能吃到计划中的食粮,我与诸位进行分工,我若做不到,军法处置,诸位若做不到,同样是军法处置,可以吗?」

刘基这麽询问,谁能说不可以呢?

粮袋子都在刘基手里攥着,能不能吃上粮食都是刘基去向华歆争取的,自己争取来的,他当然可以自己分配,军官们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至于实际操作层面……

等过了这个风口,他们自有各种办法可以鱼目混珠,让人难以察觉,就算刘基真的是天生领兵的人才,也未必能发现他们多年的实操经验。

伙食问题安排过了之后,刘基就打算对军队的编制和训练问题出手。

「方才巡视军营,我发现军中存在着士卒瘦弱矮小丶年龄偏大的问题,有些人实在不适合继续参军,这样,我们定一个标准,把可以参军的人的标准确定下来,往后招募扩充军队就要按照这个标准来。

另外眼下粮食不充裕,缩减一些士兵数目也是应该的,将有限的粮食节省一部分,让作战士兵吃得更饱,更有力气打仗,这才是正确的做法,所以我的建议是,把军队人数限制在一万人。」

刘基拿起了一份竹简,翻开来,缓缓道:「我看过了,眼下我军一共有一万一千七百三十九名士卒,如此来算,就要裁撤掉一千七百三十九名老弱兵卒,将之编入辅助人员或一般家眷之中。

这个任务,我就交给张中郎将,张中郎将,您常年统兵,对于军队的了解,您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所以这件事情我还要多多仰仗您来出力,还有,全军所有人的出身籍贯,也要统计出来。」

刘基话说完,张英还没反应过来,他愣愣地看着刘基,感到有些疑惑。

刘基没听到张英的回覆,抬起头,见张英颇有些怪异地看着自己。

「张中郎将?」

「…………」

张英眨了眨眼睛,站了起来,先是环顾军帐内的其馀军官们的脸色,而后向刘基行礼。

「公子。」

「裁减老弱兵卒的事情,能做到吗?」

「这……」

张英抿了抿嘴唇,开口道:「这倒是不难……」

「不难就好。」

刘基点了点头,让张英坐下,继续发布命令。

「除此之外,方才我也看了一下军队编组的事情,发现自抵达豫章郡之后,我军编制较为混乱,一直以来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整顿,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重新整顿一下。

我决定,这一万人,就整编为一个军,设中郎将统领,设军司马两人辅助,一军下辖五个两千人的营,每营设校尉统领,设营司马一人为副职,辅助统领。

营之下分设曲丶队丶什丶伍,一应参照旧制,以此完善编制和各级军官,这件事情我会亲自来做,诸位也要给我提供一些军官人选上的建议,助我尽快完成编制。」

说着,刘基又打开了另外一份竹简,继续开口。

「编制之外,就是训练的问题,所谓士不教,不得征,士兵如果没有经过妥善的训练,是不能上战场的,无法完成指令的士兵就算上了战场也只能是灾难,也只能打败仗。

我翻阅了一下军中记录,发现无论是大军驻守在吴郡的时候还是驻守在豫章郡的时候,讲武受训的次数都非常有限,很多士兵别说弓弩,连长矛和环首刀都用不好。

这样的士兵就算身体健壮,又怎麽能战胜敌人获得战果呢?所以我认为,接下来的每一天,军士都必须要操练起来,旗号,鼓点,队列,长矛,环首刀,盾牌,弓弩,他们都必须要进行训练。

此事我亲自负责,待张中郎将完成军队整顿之后,便立刻开始军训,一天都耽误不得,眼下这个局势,只有上天才知道孙策还会给我们多少时间,为了活下去,望诸位全力以赴!」

刘基这话就说的很严重了,说的军官们也情不自禁的紧张起来。

但并不是紧张孙策的事情。

军队训练什麽的,他们也不太在乎。

可刘基要改组军队丶重新任命军官?

这……可就有点问题了。

这刘公子才来军队里第一天,就要这样大刀阔斧的搞变革?

新官上任三把火也不是这麽烧的吧?

军官们的情绪有些异样,但刘基似乎并未注意到军官们的异样情绪,自顾自的宣布这些变革项目,关系到改变整支军队命运的抉择,就在这个平凡的下午做出了。

然后就到了吃夕食的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