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彼可取而代之 > 三十七 基层官吏速成学习班

彼可取而代之 三十七 基层官吏速成学习班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8 05:48:21 来源:源1

余汗县丶鄱阳县以东地方分布着诸多山川,山越部族就生活在这些深山之中,一个部族往往占据一座山或者几座山,依山而居。

柯虎等三人的部落居住在相邻的三座山上,互相之间有过征伐,但是三人脾气差不多,不打不相识,很快结为好友,约为同盟,同进同退,也算是建立起来了一方比较有实力的势力集团。

而在更广阔的山区之中,他们也认识甚至了解很多山越部族的首领,这些部族首领的实力更强,麾下部众人数更多,有人品不错的,也有十分凶残的。

他们最推荐的张大虫大名唤作张春,原先也是编户民,老老实实的耕田种地养活一家人。

后来因为官差屡屡来收缴苛捐杂税,还动辄打骂乡邻,他看不过去,据理力争,却因为太过激动而一不小心打死一个税吏。

眼看出了事,张春也不想坐以待毙,便决定带着家人遁入深山躲避。

同乡七十多户人家素来信服张春,便决定跟随张春一起逃亡,避免被官府的人连坐坑害,这七十多户人家就成了张春建立山越部族的最初根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张春的部族已经有了八万多人口,占据好几座山头,他本人也因为孔武有力丶骁勇善战丶声若洪钟而被称作张大虫。

话虽如此,这张春也不是个坏人,为人比较厚道,有些时候还会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主持一下正义,所以在山越集团中名声不错。

赵大胆原名赵盛,原先也是编户农民,但是家境殷实,属于富农那一类的。

他本来生活很好,不缺吃穿,结果所在县域来了一个新县官,开徵了不少新的税目,县中有税吏素来眼红赵盛的家产,便利用手中职权多番徵税,针对赵盛屡屡出手。

赵盛气不过,要与他理论,结果被他反咬一口,说他抗拒徵税,出动武装前来拿人,导致他家破人亡,将他逼入了山林。

后来赵盛凭着一身力气打出一片天,成为一个人口十万人左右的山越部族的首领,便带着部族出山袭击县域,杀死了县令和那个税吏,为家人报了仇,还放火烧了县衙。

于是赵盛得到了赵大胆的称号,在丹阳丶豫章郡的山越部族里有很大的名声。

剩下尹山雕丶雷雄丶洪魁三人,也各自有各自的悲情过往,且都是家破人亡,总逃不掉一个被逼上山的由头,莫名让刘基产生了林教头被逼上山的感觉。

不过这也证明了他们五人出身清白,原先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汉,被奸人所害才最终失去了拥有的一切,然后黑化,上山,走向了反抗之路。

刘基对他们怀有深深的同情。

除了这五个被建议招揽的人之外,柯虎他们还给刘基介绍了一些需要谨慎提防丶不能随意招揽的山越部族首领。

比如那个为人奸诈狡猾不讲信誉的毛猴。

还有性情暴虐丶喜欢大量杀人的柴丙。

甚至还有只要缺粮就杀人作为粮食的吴免。

总之,整个山越集团不乏被逼上山丶被迫反抗的老实人,他们的行事风格比较传统,讲究道义,并不会随意劫掠郡县黎庶,往往依附大族或者劫掠大族丶官府,颇有后世劫富济贫的侠义之风。

但也有不少性情暴虐阴险喜欢为非作歹的,身边也跟着一群亡命之徒,就喜欢打家劫舍欺凌弱小,到处杀人放火丶无差别攻击,是真正的地方大患。

柯虎等人建议刘基不要和这些人有什麽接触。

刘基点了点头。

他不仅不会和这些人接触,甚至这些人也都上了他的必杀榜单。

特别是那个叫吴免的,直接触发了他的必杀关键词。

学谁不好,学程昱!学秦宗权!

早晚把你干掉!

「既然如此,我就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了。」

刘基笑道:「请你们帮我联系这五位首领,向他们转达我的意思,如果他们愿意归附,我会给他们和他们的部众同样的待遇,他们也可以在我麾下做军官,未来军队扩建,必有他们的位置。

在山上艰难度日总不是个办法,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部下数以万计的人,能回到土地上,还是回到土地上比较好,并且,只要我还活着,就没人可以欺负你们,如果有,我就杀了他。」

刘基用极具少年感的面容和笑容说出杀气腾腾的话语,在柯虎等三人看来,其实还挺有冲击力的。

不过这段时间相处下来,他们已经基本上信任了刘基,并不会怀疑刘基还要搞什么小九九,他们相信刘基只是单纯的想要更多的人口。

于是他们应下了刘基的请求,准备分头去找他们各自熟悉的人前往游说,要是游说成功,免不得又是大功一件。

此前,刘基按照他们的功劳,任命他们三人为校尉,只是暂时没有统领的军队,打不了仗,拿不到军功。

但要是能够说服一些部族来归附,给刘基带来紧缺的人口,就算不是军功,也差不了太多了。

将游说的任务交代下去之后,刘基又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新的任务。

培养人才。

或者说,是培养基层官吏。

他占据的三个县原先的官吏基本上都死绝了,大族为代表的有文化知识的一群人也基本上全灭,所以除了军务之外的政务,全都是交给滕耽和是仪领衔的原先属于他老爹刘繇的行政班底。

这帮人加在一起也就一百多人,数量不多,所以刘基不得不从军队里找出一百多识字的军官丶士兵,令他们转职为文吏,协助办理政务。

尽管如此,还是人手紧缺,若非眼下刘基用军管的形式暂时统领人口,光靠这两百多文吏,显然是不够用的。

所以在整体事务都上了正轨丶接下来就是需要时间来落实成果之后,刘基便着手开始为自己培养人才。

自己现在这个状态,别说是招揽什麽大贤了,一般地方小士族的族人都未必愿意跟随自己,就算有,数量也不会多。

而且构成政权行政中坚的,就是数量庞大的下级官员和基层吏员,他们所做的事情没有什麽难度,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却比较繁杂沉重。

这样的事务不需要诸葛亮庞统荀彧荀攸这样的国家级别人才来办理,就需要那一个个不起眼丶没有留下名字的小官小吏。

而这样的人,只要智力正常,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是。

只是在汉帝国的和平时期,这样的位置多被高门士族丶地方大土豪家族垄断,学习知识的途径也被垄断,出身不够的话,这辈子都接触不到。

培养此类人才其实不用耗费很多时间丶很多资源,将他们要做的事情关联到的知识传授给他们,然后就让他们上手,锻炼几个月,基本上就是一个熟练的基层官吏了。

在东汉帝国的规则体系里,就算是这样的职位,也要让有一定出身的人来做才可以,一般庶民是没有这样的资格的。

帝国的教育体系里没有一般庶民的位置。

但是现在不是董卓之乱以前了,不是汉天子还在雒阳发号施令的时候了。

帝国的秩序正在崩溃之中,很多事情都不能按照过去的规矩来进行了,历史文件没有现实指导意义了。

那刘基自然不用去顾忌什麽出身啊什麽门第啊之类的东西。

我管你三七二十一!

我管你五经十四家法!

我管你血脉传承!

上辈子,协助他推行诸多改革方案的官吏有很多就是出自他自己门下的帮助他管理经营农庄的农业技术官吏,这些人都是从零开始学习,后来的表现也很优秀。

所以那句话怎麽说来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刘基打算参照上辈子的经验,开办一个【基层官吏速成学习班】,就从目前自己所统治的这三十万人里面挑选一批人来培养,让他们成为自己最初的行政班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干就干,建安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刘基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正式宣布要办设这样的速成学习班。

他在余汗县的县城里单独建筑了一座大学堂一样的建筑,大约能同时容纳三四百人一起听课的那种。

至于参加速成学习班的人选,首选肯定是本身就识字的人,这一类人非常少,大部分都已经在军官丶文吏的岗位上,剩下来的没几个。

选来选去,刘基也只从三十万人口当中挑选出了三个能够读写一定字数的「文化人」以及十三个认得字但是不会写的半文盲。

剩下的人,就全都从十五到二十岁之间的年轻人里选择。

结果这也是个难题,因为相当一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确切年龄,刘基只能从外表丶身高等等方面亲自挑选了二百八十四个年轻小伙子,并之前的十六个人,一共三百人,一起加入了速成学习班第一期。

加入速成学习班之后,刘基给他们安排了学习任务,先是读写识字任务,读写不掌握,也就难以考虑之后的事情。

至于学习用具,倒也不难,纸的话现在用不起,竹简肯定不好弄,但是一人一块木板是很简单的事情。

写满了之后用刀削掉一层,剩下的就又能继续用,一块木板能用很久。

教读写这件事情刘基没有亲自上阵,而是交给了几名文吏去办理,让他们尽快教会这三百人基本的读写技能,而他自己则抽空编写教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