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三百零八章.人才?

摄政大明 第三百零八章.人才?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临清知府张继之?”听到许庆彦的禀报后,赵俊臣沉吟了片刻,然后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对于张继之的来意,赵俊臣大概可以猜到一些,不外乎就是张继之今天带领着衙役拦截李佳敏、却又被德庆皇帝与赵俊臣二人阻止的事情。

并且,德庆皇帝对待李佳敏的态度十分温和,还把李佳敏安排进入了南巡名单之中,这让张继之有些揣揣不安,不知道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也生怕自己会因此而得罪了德庆皇帝与赵俊臣,所以他这次求见,应该为了试探赵俊臣的态度。

若只是这样,如今赵俊臣手中还有大把的事情要做,却也懒得向张继之解释什么,区区一个知府罢了,赵俊臣是不会见他的。

然而,对于张继之这个人,赵俊臣却是很感兴趣,所以赵俊臣最终还是决定见一见张继之。

很快,许庆彦已是领着揣揣不安的张继之来到了赵俊臣的房间之中。

一如既往的,张继之的表现非常不堪,一副诚惶诚恐、连说话都不利索的模样。

“下、下官临清知府张继之,见、见过赵大人。”张继之神色忐忑,向赵俊臣行礼道。

说话间,两撇鼠须不断颤动,让他原本还算是正面的形象增添了许多猥琐之意。

赵俊臣眉头微皱,上下打量了张继之片刻,问道:“你……是一个结巴吗?”

张继之微微一愣,片刻后才反应过来赵俊臣的意思,连忙摇头,解释道:“回大人,下、下官不是结巴。”

赵俊臣眉头皱的更紧,问道:“既然你不是结巴,那为何我见了你三次,而你每次说话都磕磕巴巴的?若是紧张,就慢些说话,想好了再说话,否则像你这般模样,官仪何在?如何取信于上官?又如何取信于百姓?”

“是、是,下官明白了。”听到赵俊臣的指责,张继之愈加紧张,也依旧有些说话不利索,但强自控制之下,却总算好了许多。

赵俊臣叹息一声,也不再追究,只是问道:“说吧,你求见我,所为何事?”

张继之神情忐忑的解释道:“赵大人,下官这次求见于您,是想请您代下官向陛下解释一二,下官今天之所以阻拦李佳敏李姑娘,是因为淮阴知县曹瑾的嘱托,自从李欣入狱之后,李家上下就由曹瑾曹大人看管着,没想到那李佳敏李姑娘竟是逃了出来,并来到了临清,曹瑾大人得知消息后,就给下官送来了一封官文,称张姑娘想要惊扰圣驾,并拜托下官将她遣回淮阴,所以下官才带着衙役将她拦了下来,还望赵大人明鉴。”

赵俊臣点了点头,对于张继之的解释并不在意,在赵俊臣眼中这些都只是小事情罢了,只是说道:“你是怕陛下误会你吧?放心吧,这种小事情,陛下他不会放在心上的,更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就怪罪你。更何况,有人想要冲撞圣驾,你身为地方官员前去拦阻也是应该的。所以这件事你就放心吧,无需我向陛下解释,更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听到赵俊臣的宽慰,张继之的表情轻松了许多,连连向赵俊臣道谢,并不断用袖子擦拭着头上的冷汗。

见张继之这般模样,赵俊臣摇了摇头,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疑惑,道:“我真想不明白,就你这般胆小怕事的模样,在为陛下修建行宫的时候,竟然也敢弄虚作假、糊弄了事?难道你不知道,相比较你阻拦李佳敏这种小事情,若是陛下他真的住入你所准备的那处简陋行宫,后果将会更加严重?”

顿了顿后,赵俊臣又提醒道:“还有,你别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因为你的胆大妄为,险些让山东所有官员在陛下面前出丑,虽然陛下最终住入李园,并没有引起什么风波,但你的肆意妄为,已是得罪了山东所有官员,所以,相比较陛下的怪罪,我劝你还是考虑一下今后山东同僚们的刁难吧。”

听到赵俊臣的提醒,张继之好不容易才擦干净的冷汗又流了下来,却是向赵俊臣诉苦道:“赵大人,这件事下官实在冤枉啊。”

赵俊臣问道:“哦?又冤枉你了?说说吧,怎么冤枉了?”

张继之解释道:“大人您也知道,南巡筹备的事情,是太子殿下负责的,而太子殿下又一向节俭,只拨给临清不足三万两银子,但为了迎接陛下南巡,下官既要修整与扩建码头、又是要修缮与装饰行宫、还要采买各类用品,林林总总算下来,这些银子根本不够用啊。但在朝廷的严旨之下,下官又不敢私加税赋、征用民力、增添亏空,所以、所以下官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说到这里,张继之微微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咬牙解释道:“那就是把所有银子都用来修整码头、采买补给,而陛下的行宫只是草草修缮了外面门墙,不进入内部就看不出破绽,然后等陛下驾临之后,向陛下提议移驾前往李园居住,似今日一般,将李园作为临时行宫。”

赵俊臣微微一愣,诧异道:“哦?将李园作为临时行宫,让陛下移驾李园暂住,这个主意是你想出来的?”

张继之连连点头,说道:“是下官想出来的,当巡抚陆大人他发现了行宫的破绽之后,下官就向陆大人提及过,不过陆大人觉得这般主意风险太大,若是陛下没有答应,就会发现临清行宫的简陋,然后山东所有官员都会受到牵连,所以依然恼怒下官的所作所为,不过还好有赵大人您的帮衬,这件事终究还是顺利解决了。”

赵俊臣不以为意,只是笑道:“真没想到,你还有这般应变头脑,不过说根到底,你的这般做法终究是在糊弄陛下,胆子还是不小。”

张继之苦笑道:“赵大人,下官这么做也是实在没办法啊,受限于银两短缺,也只能这么做了,不瞒大人,自从这般决定之后,下官整日恐慌忐忑,生怕自己的谋划失败,并引来陛下震怒,已是有许多天夜不能寐了。”

赵俊臣并没有什么怪罪的意思,只是摇头道:“哪个地方不是短缺银两?但又有哪个地方官敢像你一般弄虚作假、糊弄圣上?如今朝廷的银钱并不富裕,能拨给你们临清近三万两银子用来准备,已经不少了,据我所知,有许多地方只拨下了不到两万两银子,若是你只得到这么多银子,岂不是连迎接陛下龙船的码头都不会修整扩建了?”

本来,赵俊臣只是随意调侃两句,没曾想张继之在考虑了片刻后,竟是认真答道:“回赵大人的话,若是朝廷只拨给临清两万两银子,那么下官依旧会修整与扩建码头,毕竟临清是靠着运河商船往来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与繁华,而修整与扩建码头这种事情,不仅仅可以迎接陛下的龙船,对临清日后的繁荣与民生也大有益处,所以下官会减少采买补给的银子。”

赵俊臣眉头一扬,认真的打量着眼前的张继之,沉吟片刻后,却是问道:“减少采买补给的银子?陛下每日的吃穿用度,皆有规矩,而伴驾南下的百官们也习惯了奢华生活,你若是减少了采买补给的银子,又拿什么来招待陛下与百官?到那个时候,陛下与百官们觉得自己受到怠慢,你又该如何承担后果?”

张继之继续解释道:“回赵大人的话,若是下官减少了采买银子之后,就不会让陛下居住在李园了,而是会修缮凤凰岭中的龙泉寺,并向陛下建议移驾前往龙泉寺居住,陛下崇敬佛教,而凤凰岭亦是风景如画,以陛下的性子,有五成可能会答应下来。而陛下以及伴驾的众人在佛寺居住之后,怕是都会下意识的收敛奢华性子,平日里住僧房、吃素斋,而闲时则是在凤凰岭踏青野炊,如此一来,采买的费用自然大减,闲情逸致之下,大约也不会怪罪下官怠慢了他们。”

顿了顿后,张继之又说道:“其实,下官原本就打算这么做的,只是这般谋划的成功可能性只有一半,不如居住李园的可能性大,而且将大笔采买的银子用在本地,也是花费在百姓与商贾身上,可以带动临清的繁荣与民生,所以下官最终还是没有采用这个计划。”

说完之后,张继之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说了太多不该说的话,而这一番话下来,将自己打算糊弄德庆皇帝的心思展露无遗,不由心中揣揣,并偷偷抬头打量着赵俊臣,生怕赵俊臣会怪罪自己。

然而,赵俊臣听到张继之的诸般计划后,却是楞楞的打量着眼前的张继之,心中不住诧异。

原本,赵俊臣以为,这个张继之只是一个性子懦弱却又爱护百姓的好官,这种人虽然难得,但赵俊臣也不会太过重视。

然而,张继之的这一番话,所展现出来的才干与能力,却是让赵俊臣刮目相看。

首先,这个张继之有着非凡的应变能力,并能够充分的应用手中的资源,给他多少资源,他就能办成多少事情,拥有这种本领,即使到了后世,也绝对算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了。

其次,更加难得可贵的是,张继之竟还拥有着朴素的经济学眼光,甚至明白基础建设以及大笔采购对本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就凭这份见识,张继之就要比朝中大部分只懂得“之乎者也”以及争权夺势的官员们高出不少了。

赵俊臣虽然掌管着户部,而户部则掌管着天下钱粮,但赵俊臣却很清楚,如今在户部之中,除了自己以外,却是没有任何人拥有这般经济眼光,户部的那些官员充其量只是会算账罢了。

最后,则是张继之秉承着“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他虽然胆小懦弱,但看他的所作所为,却从不侵犯百姓们的利益,为了这个底线,他甚至会想方设法的糊弄德庆皇帝!怎么说呢,在赵俊臣眼中,这是一种绝佳的品质,因为这意味着张继之对德庆皇帝并不是那么愚忠……

而张继之本身的胆小懦弱,也意味着在不触碰他底线的前提之下,这个人其实很好控制!

~~~~~~~~~~~~~~~~~~~~~~~~~~~~~~~~~~~~~~~~~~

“没想到,竟是会遇到这样一位难得的人才。”赵俊臣有些感叹,又有些欢喜,但在看到张继之因为心中慌乱而不断颤抖的鼠须之后,又下意识的摇头道:“更没想到,这般难得的人才,气质竟是如此不堪。”

不过,既然是人才难得,赵俊臣自然想要把他招到麾下,为己所用。

所以,正当张继之在为自己说了太多不该说的话而后悔慌乱之时,赵俊臣突然开口问道:“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打算?”张继之微微一愣,有些不明白赵俊臣的意思。

出于对张继之的欣赏,赵俊臣此时颇有耐心,解释道:“无论如何,你这次没有认真修缮行宫,并且还瞒了山东上下官员,险些让他们与你一同受到陛下的责怪,已是彻底的得罪了他们,接下来你必然会受到打压和排挤,所以山东这个地方你是呆不下去了,若是继续在这里为官,说不定就会被他们给陷害了,所以我才问你,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虽然赵俊臣并没有怪罪张继之的胡言乱语,但赵俊臣所描述的场景,依然让张继之有些慌乱,但他只是区区一介知府,面对这般情况也是束手无策,所以考虑了片刻后,却是苦着脸道:“下官不知道。”

赵俊臣暗暗摇头,看来这个张继之虽然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并不擅长勾心斗角,若是其他官员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询问,就必然会明白赵俊臣的收买之意,此时已是跪下大呼“求赵大人救我,从今往后下官一定唯赵大人马首是瞻”了。

所以,赵俊臣只好说直白一些,道:“山东你是呆不下去了,接下来也只能到其他地方当官了,不过官位调动,总是比较麻烦,你在吏部那边可有什么关系可以走动?若是没有,我倒是可以帮你。”

听到赵俊臣的暗示后,张继之即使再迟钝也终于明白了过来,赵俊臣这是想让自己投靠他!

考虑到赵俊臣的狼藉名声,张继之不免有些犹豫,但再想到自己并没有其他选择,而且赵俊臣的名声也似乎有渐渐改善的趋势,终于还是犹豫着点头道:“赵大人您既然愿意为下官做主,一切、一切就听从大人您的安排就是。”

就这样,赵俊臣算是将张继之收到麾下,出乎意料的简单。

接下来,赵俊臣与张继之又谈论了许多事情,大都是关于张继之的安排,等张继之离开的时候,天色已晚。

~~~~~~~~~~~~~~~~~~~~~~~~~~~~~~~~~~~~~~~~~

在月升月落之后,南巡船队在临清的修整终于结束了,而德庆皇帝因为李佳敏的事情,也没有继续游玩的兴致。

于是,到了第二天,在德庆皇帝的旨意下,南巡船队再次扬帆起航,继续向着江南方向驶去,而山东官员自巡抚陆远安以下,皆是趁机伴驾随行。

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南巡第十一天,南巡船队来到了山东聊城,这里与临清不同,该地的官员为了迎接德庆皇帝驾到早已是准备万全,为德庆皇帝准备的行宫亦是极尽奢华,然而德庆皇帝已是见惯了这般行宫模样,却反而没有太高的兴致。

在聊城暂歇了一晚之后,南巡船队继续南下,并在南巡第十三天到达了济宁,又在南巡第十四天到达了台儿庄。

到了这里,再往南走,就是南直隶境内了,这般情况下,山东众官员自然不便继续跟随,皆是一副依依惜别的样子,而李立德身为新任的山东布政使,也在这里下了船,并跟随山东巡抚陆远安前往济南就任,想来有了陆远安的照拂,李立德在山东任内也会少去许多麻烦。

然后,在南巡第十七天,南巡船队终于来到了南直隶,到达了“五省通衢”的徐州。

……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